资源描述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各类工矿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其他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关于本导则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导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班组 teams and groups
企业中基本作业单位,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作和管理组织。
隐患排查治理 potential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排查作业现场存在的隐患,并将隐患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可能性进行组合来评价事故隐患风险,然后基于事故隐患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对策措施的优先度,制定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安全措施,并记录其整体过程实施结果的一系列方法。
作业指导书 operating procedure
为了实现有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的要求,将最为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方法治作成书面内容,以便消除作业中的不必要、不均衡、不合理现象,提升作业和产品的质量并确保安全作业。
危险预知训练 hazard foreseen training
由工作岗位的所有员工或一个人,为事前预防事故的发生而在短时间内进行的解决问题〔危险〕的训练,简称KYT。
手指口述〔唱〕point and say〔sing〕
为了安全无误地展开作业,对工作中每一个必需要确认的重点部位,通过伸直手臂指着对象,同时确认后嘴里清楚的说出“确认内容,好!〞的方法。
4 基本原则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及早发现、消除或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源头上遏制事故发生。
班组全体员工从各自的角度参加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地、主动地发现、掌握和解决现场与作业中的潜藏的危险〔问题〕,从而构建明快的、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预防性企业风格。
4.3 “零〞的原则
采纳有效措施,积极发现、掌握和解决所有作业现场及员工作业行为中潜藏的危险〔问题〕,从而实现班组事故为零。
4.4 持续改善原则
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班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持续提升班组安全管理的绩效水平。
4.5 安全与生产一体化原则
通过展开班组安全管理活动,不仅有助于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而且有助于提升班组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5 班组安全管理核心要求
5.1 隐患排查治理
5.1.1班组应按照本单位制定的隐患排查治理程序和标准,由班组长组织班组员工定期展开作业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制定和实施班组年度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并为有效展开各项班组安全管理活动提供基础,从而不断降低和控制作业现场的风险,提升班组员工对现场风险的熟悉以及对作业现场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持续改善班组安全管理的绩效水平。
5.1.2 班组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班组隐患排查应覆盖常规和非常规作业,关于估计有较大风险的作业应按照作业程序的每一步骤排查隐患;
〔2〕对排查出的每一项隐患均应评估其事故隐患风险;
〔3〕采纳治理措施前,应推测采纳措施后的风险,以便对比 费用与效果采纳最正确的风险降低措施;
〔4〕记录和储存每一过程的实施结果。
5.2 目标与计划
5.2.1班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工作计划。
5.2.2班组安全生产目标与工作计划的制定应充分合计本单位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结果等,并应满足持续改善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的必需求。
5.3 组织建设
5.3.1班组长全面负责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班组员工在各项班组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使命和作用要求。
5.3.2新任班组长应接受专门的班组长培训,具备及早发现和解决作业现场各种问题的固有技术以及有计划、高效解决现场问题的领导能力。
5.3.3新进班组的员工应接受本单位的企业、车间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
5.3.4从事特种作业和特定危险有害作业的班组员工,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或相关资质证书。
5.4 安全教育培训
5.4.1班组长应采纳合理有效的方式组织和展开班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促进班组作业现场保持合格状态。
5.4.2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的范围应包括以下状况:
〔1〕新员工上岗前的教育培训;
〔2〕班组员工由于轮岗等从事新的作业时的教育培训;
〔3〕作业现场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以及通过对事故和灾害的原因分析后必需要改变原来的作业方式时的教育培训;
〔4〕发现员工出现日常业务工作结果不佳或无视危险有害作业规按时,针对具体员工的教育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