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方舱医院医疗管理制度
一、方舱医院患者收治标准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有关定义,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收入方舱医院:
(一)一般状况良好,神志清晰,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二)有自主生活能力,年龄^7周岁并<60周岁,若有家长陪同(家长同样满足此类条件),可收治年龄更小的儿童。
(三)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系统疾病。
(四)非孕产状态或分娩后超过5日并恢复良好,无精神类疾病史。
(五)静息状态血氧饱和度(Sa02)>93%,呼吸频率<24次/分。
(六)无其他传染性疾病史。
二、方舱医院患者转运对接流程
(一)方舱医院负责人每日向患者流转调度中心上报空余床位情况。
(二)患者流转调度中心将拟转送患者信息汇总表(包括患者数量、姓名、性别、年龄、电话、身份证号、分型、病情)提前发送给方舱医院。
(三)方舱医院根据待转入患者总数、临床分型、病情轻重进行排床,尽快制定出转运接诊顺序及患者床位安置一览表并反馈给患者流转调度中心,提前录入患者信息,调增接诊人力,按接诊顺序表做好接诊患者准备。
(四)患者流转调度中心将转运接诊顺序表发送给转运车辆调度中心,随车转运人员持《转运接诊顺序及患者床位安置一览表》有序转运患者至方舱医院。
(五)方舱医院组织接诊团队持《转运接诊顺序及患者床位安置一览表》提前到达对接地点等候转运车辆,患者到达后,依据床位所在区域的护理单元分组有序接诊。
(六)所有患者接诊完毕后,接收方与随车转运人员在双方互持的《转运接诊顺序及患者床位安置一览表》上签字确认,完成对接。对于评估后不符合收治标准的患者,方舱医院直接与患者流转调度中心联系,按其他相应方案进行处理。
三、方舱医院在院治疗措施
(一)院内常规临床检测
1. 测量体温并记录,每日4次,分别为8AM、12AM、4PM、8PM。
2. 记录呼吸频率,每日2次,分别为8AM、8PM。
3. 测量心率、手指血氧饱和度,每日2次,分别为8AM、8PM。
4. 咽或鼻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每日1次。
5. 实验室检测及物理学检查由值班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决定。
6. 特殊检测:由值班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决定。
(二)药物治疗
方舱医院收治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合方舱医院患者收治类型实行分类救治。具体治疗用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四、方舱医院患者的病情管理
(一)常规观察指标:每日上午8:时、下午18:时询问患者症状(如:咳嗽、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咽痛等),并检测体温(T)、脉搏(P)、呼吸频率(RR)、血压(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等。
(二)患者出现如下情况之一,立即启动会诊程序,组织专家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1. 自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加重趋势。
2. 体温38°C以内给予服温开水、物理降温,体温持续3天高于38C者。
3. RRN30次/min,予以吸氧不缓解。
4.SaO2W93%。
5.HRN1 次/min,BpN140/90mmHg;有高血压者,予以日常服降压药治疗;无高血压史,予以吸氧、退热后血压仍高者。
五、方舱医院重症患者转院标准
符合以下其中1项即达到转院标准:
(一)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并持续加重或呼吸窘迫,RRN30次/分。
(二)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W93%。
(三)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W3mmHg(1mmHg=0.133kPa)。
(四)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度,超过2天。
(五)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心肝肺肾脑等其他基础疾病(包括需透析的病人)。
(六)无自主生活能力。
(七)患有精神性疾病、狂躁症等。
(八)其他特殊紧急原因(需注明)。
六、方舱医院重症患者转院流程
方舱医院内患者在舱内治疗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特殊情况时,经方舱区域内会诊小组会诊后符合转出标准的患者,参照以下转运流程执行。
(一)值班医师经查体评估后请方舱区域内上级医师会诊。
(二)经会诊后符合转运标准的患者报备至患者流转调度中心。
(三)转运对接工作按照新冠患者转运对接流程执行。
(四)遇到病情危重,就地抢救,危重患者应由医护人员随车转运。
七、方舱医院患者出院标准和流程
(一)出院标准方舱医院患者出院标准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 体温正常达3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 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
4.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M35 (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二)出院流程
1. 值班医师经查体评估后,请方舱区域内上级医师会诊。
2. 经会诊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报备患者流转调度中心。
3. 出院转运流程参照新冠患者转运对接流程执行。
八、方舱医院会诊制度
医务人员进行分级排班,保证在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有上级医师会诊。会诊流程如下:
(一)区域内会诊
1. 值班医师观察到患者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和脉搏等,呼叫区域内上级医师查看患者。
2. 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后评估患者病情并决定患者去向,确定转出的患者参照转出流程执行。
3. 经上级医师查看患者后,如患者属于合并其他专业范畴疾患,需要其他专业协助者,则提请区域外会诊,并做好记录,由值班医师负责预约。
(二)区域外会诊
1. 区域外会诊以网上会诊或远程会诊为主要会诊方式。
2. 区域外会诊分普通会诊和急会诊两种模式。
(1)普通会诊由值班医师提请上级医师决定,并准备病例资料,待专家组统一会诊。
(2)应为急会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可由上级医师直接联系巡诊专家或定点医院重症专家,同时应向患者流转调度中心报备。
九、方舱医院患者病情变化处理及抢救流程
分区域设置固定抢救区,配置抢救车、抢救药品、转运平车、相关抢救设备等,专人交接。
(一)观察内容及时间
轻症患者(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在舱内隔离留观期间,每日于8am、6pm检测患者症状(如:咳嗽、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咽痛等)、体温(T)、脉搏(P)、呼吸频率(RR)、血压(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并做好记录。
(二)启动会诊指征
1. 自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加重趋势。
2. 体温38°C以内给予服温开水、物理降温,体温持续3天高于38C者。
3. RRN30次/min,予以吸氧不缓解。
4.SaO2W93%。
5. HRN1 次/min,BpN140/90mmHg。
(三)抢救流程。
1. 用推车或平车将患者转至急救区域或急救床位。
2. 评估病情,开放静脉通道,实施救治。
3. 实施生命支持和监护。
4. 必要时开通绿色转运通道,同时向患者流转调度中心报备。
十、方舱医院医生查房制度
1. 查房工作中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原则。
2. 值班医师每天上午、下午各查房一次。
3. 值班医师对每位患者进行巡视、查房、评估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实施诊疗并开具医嘱,随时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
4. 值班医师在巡视中发现病情加重,符合转院指征患者,请上级医师会诊后由值班医师联系转院并完成转诊记录。
5. 遇突发情况应及时向上级医师和医疗运行组汇报。
十一、方舱医院护士交接班制度
1. 每班均需进行交接班。
2. 组长交接病区总体情况,包括病人总数、出入院人数、医嘱执行情况、危重病人及特殊治疗等重要内容。
3. 责任护士对于重点病人进行床边交接班,做到病情、治疗、护理三清,特别关注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 交接班过程中,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5. 交班前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出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