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学2021-2025五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74077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2021-2025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2021-2025五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2021-2025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发展规划引领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紧跟时代变革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学校依法办学、内涵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现状分析 (一)有利因素: 1・目前全校教职工2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2人,高级教师职称共有43人,中级教师职称共有94人,初级教师职称共有68人,高级工3人;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级优秀教师5人,教学能手6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1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3人;任课教师中全日制硕士学历10人,其他均为本科学历。学校教师队伍年龄梯度基本合理,职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强,勤于钻研,甘于奉献。 2. 校风优良,教职工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对学校有较高的认同感、归属感。学校多年来大力实施幸福学校建设工程,确立了 “构建幸福教育,建设幸福学校”的发展目标,致力于让教职工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充分的职业成就感而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指数,让学生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拥有较高的成长幸福指数,让家长因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而产生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走出了一条:“构建幸福教育一建设幸福学校一培养幸福教师一教出幸福学生一奠基幸福人生”的全新办学之路。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工作局面已经形成,教职工之间团结互助、真诚宽容的良好人际关系蔚然成风。 3. 学校治理基本实现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形成了比较完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变“人治”为“法治”,教职工的制度意识、规范意识不断加强。学校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教职工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校事务中来,教职工形成了比较强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4.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着力构建“阳光义工”、“情暖”两个德育品牌,德育效果显著,学校制定了《中学 阳光义工管理制度》,遵循“立足校内、服务社会”的原则,开展义工活动,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方针,构建了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加强教学研究、细化学情分析、规范教学管理、倡导争优创先、崇尚团结协作等各项措施,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先进行列。 5.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近几年,学校投入20多万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所有教室和专用室已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办公用微机、校园网、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已经完备,理科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均达到省定一类标准,食堂、综合楼已经启用,塑胶操场开始维修、更新,篮球场开始改变。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不利因素: 1. 生源质量较低。学校地处城西北部,属城乡结合部,是集贸商业集中区,学生大都是办学村农民子女和经商户子女,家长整体文化水平较低,部分家长对学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水平偏低,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不利。 2. 教师整体年龄偏大,部分学科师资短缺,部分学科教师由于所教学科并非本专业而导致专业化水平偏低。 3. 学校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教科研模式,省级以上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是目前学校的薄弱环节。 4. 学校的教学成绩与优秀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的品牌建设还不够过硬。 5. 教职工的竞争意识比较弱,争先创优的意识不够强烈。 6. 对干部队伍的管理还存在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 7.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力度还需加大。名牌教师人数不 多,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数量还不多,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还任重道远。 8. 学校的文化建设存在不足。教学楼、实验楼等场所的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欠缺。 三、学校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幸福学校建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精细学校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德育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不断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总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师资一流、设施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的的现代化幸福学校。 1. 党建统领学校全局工作,教职工的政治觉悟、政治站位较高。 2. 师生对学校有较高的认同感、归属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3. 学校规章制度完善、科学、人本,体现学校的教育追求和核心价值观,“规范、激励、倡导”成为制度的中心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校。 4. 教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师德师风建设卓有成效。 5. 德育内涵丰富,德育形式多样,德育活动扎实有效。 6. 构建起“学案导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并自觉运用。 7. 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立项并结题市级课题不少于2项,省级课题不少于1项。 8. 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解决师资老化问题,引进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少于10人,培养名师1人,名师2人。 9. 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显著,形成有中学的特色的育人环境。 10. 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 11. 关注残疾学生发展,扎实开展随班就读各项工作。 (二)学校发展阶段分解目标: 第一阶段:2021.1 — 2022.1 1. 做好党建的常规工作,认真上好“三会一课”、党员干部述廉述责,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2. 对《中学职称评审办法》进行修订,出台《中学干部考核办法》。 3. 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党组支持,对部分干部进行调整,优化干部队伍。 4. 引进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少于5名,根据教学需要调整部分教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5. 采取各种措施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驾 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6. 开展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7. 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 8. 整体设计校园文化,提高环境育人功能。 9. 对学校操场进行维修,校园路面铺设沥青。 10. 积极做好申报随班就读示范校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2022.1 — 2023.1 1. 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目的是使学校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 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干力量。 4. 引进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少于3名. 5. 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凸显干部在学校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6. 提升音体美学科的教学质量,对音体美学科教学要注重过程性管理。 7. 初步建立适合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 8. 在阶梯教室安装大型LED显示屏,改变校园广播系统。 第三阶段:2023.1 — 2024.1 1. 通过制度设计,提高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教师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得以提升。 2. 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 通过举行讲座、教坛论道等活动,提高教师感受职业幸福的能力。 4. 学生的社团活动蓬勃发展,社团活动成为带动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载体。 5. 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对法规法纪有敬畏之心,遵规守纪成为学生的行为自觉。 6. 校园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学校环境育人的能力得到提高。 7. 学校足球、篮球、橄榄球的竞赛成绩进入即墨区初中学校前列。 8. 引进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少于3名. 第四阶段:2024.1 — 2025.1 1.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度的修订完善一定要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前提下开展。 2. 坚持不懈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发展首要任务。 3. 探索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途径、方 法。 4. 以校本课程建设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5.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6. 完善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果,通过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积极性。 7. 加强学生会、班委会建设,开设“校长接待日”,开通学校热线,提高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 8.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9. 组织专门的教研组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进行校本研究,开展有关随班就读工作的科研课题研究。 第五阶段:2025.1 — 2025.12 1. 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治理体系,学校的治理体系职责清晰、运转高效。 2. 教师在师德师风、专业化能力、教育理念、科研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 3. 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4. 德育工作效果显著、特色鲜明,学校校风正、学风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5. 艺体教育成为学校的亮点,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6. 教育科研成果显著,教学研究扎实深入,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7. 随班就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具有创新价值的教学成果,随班就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考核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五、主要工作措施 1. 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责任感、使命感的增强、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3. 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使教职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变“人治”为“法治”,尽可能减少学校治理中的人为因素,使学校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 继续深入推进幸福学校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幸福学校建设工程,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提高学生学业幸福指数,提高家长的生活幸福指数。 5.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在学校工作中的示范、 引领、服务作用。 6.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交流、培训、教研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7. 坚持学校工作“德育为首”不动摇,通过增强学生的德育实践和德育体验提高德育实效。 8. 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环境布置凸显人文气息,提升校园文化底蕴,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8. 以科研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9. 积极进行课程校本化实践,构建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10. 加强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11. 抓好安全、法制教育,打造平安校园。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随时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挂在嘴上、抓在手上、记在工作本上,居安思危,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12.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13. 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