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病急、传播迅速、有病死率等特点,学校因学生人数众多,预防能力弱,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努力防止或减少传染病对我校师生造成的危害,保障师
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预案。本预案的适用范围是卫生部门通知的发生在学校的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及其相关疫情。本预案所指的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是指卫生部门确诊的病例(包括疑似病例)。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XX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及时准确地掌握全校疫情动态,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指挥全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事件的卫生救护和防病工作;与卫生部门密切沟通、配合,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日常工作,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由专人负责物资保障、应急处置、信息沟通、行政监督等工作。
组长:XXX
(1) 负责督查、检查各小组及各班级预案落实情况。
(2) 负责防控工作任务的督办落实。
(3) 做好防控工作的查办工作。
二、疫情的预防
1、学校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及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大力开展预防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科普宣传;公布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与消毒及《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内容。使广大师生了解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特征和预防方法,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2、学校要以预防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重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校内外环境,清除垃圾污物、消灭卫生死角,努力改善卫生条件。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使师生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防止各类传染病的滋生和蔓延。
3、做好学校人群聚集场所的卫生管理,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和空气流通。
4、监督落实各项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校园内传播。
5、加强对流行区返校学生的卫生管理,所有流行区返校学生都
要进行体检,安排隔离医学观察,落实各项观察防护措施。
6、疫情发生或流行时,学校要对教室、宿舍、餐厅等场所,每天进行全面消毒,并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安全屏障,坚持每天学生身体状况检测,落实晨检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三、报告与响应
1、报告
建立每日报告制度,实行报告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报、迟报,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当班级发现可疑疫情时,班主任马上向办公室报告,按甲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响应
一旦卫生部门通知学校发现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学校将按市文广旅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领导防治工作小组意见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临时现场指挥部,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可能被污染的区域和人员,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和隔离,严防疫情扩散。
四、学校疑似病例的管理
1、学校要及时掌握近期学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情况,对缺课学生要查询原因并及时与市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并听从专业机构指导。救治医院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
2、经医院诊断为疑似病例的师生,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出院后要留在家中休息2周,病情确无反复方可回校上课、上班。
3、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室)要加强观察,凡有可疑病症(发热、头痛、咳嗽)者,要立即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对寄宿病人的同宿舍人员要隔离,进行医学观察2周,观察期间不能参与集体活动,隔离场所要选定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或区域。
4、家庭成员中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的学生、教职工、学校要动员其留家观察15天,无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后再回校上课(班)
5、学校发现一例病人或疑似病人,班级停课2周;发生二例(或二例以上)病人或疑似病人全校停课,其他处理参照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病急、传播迅速、有病死率等特点,学校因学生人数众多,预防能力弱,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努力防止或减少传染病对我校师生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