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油田常见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石油气体对人的危害:石油气体在不存在苯和硫化氢的情况下,导致人员中毒的临界值(TLV)在300X10—6,相当于可燃下限(LFL)的2%,具体现象见表6—3。硫化氢对人的危害:硫化氢的中毒临界值(TLV)为10X10—6,超过此临界值浓度的气体对人员产生的反应见表6—4。③苯和其他芳香烃的危害:芳香烃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芳烃的中毒临界值通常低于其他石油烃,尤其是苯,其中毒临界值为10X10—6。吸入较高浓度苯气的人员临床表现为血液和骨髓发生病变。④惰性气体中有毒气体:向储油装置中充加惰性气体是防火防爆的有效手段,但在惰性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一旦被人体所吸入将会造成严重危害。其有害物质如下。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中毒临界值为25X10—6。二氧化氮的中毒临界值为3X10—6。二氧化硫:在惰性气体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2X10—6〜50乂10—6,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鼻、喉等器官有刺激作用,使人感到呼吸困难。一氧化碳:当燃烧不完全和燃烧缓慢时会产生200X10—6以上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中毒临界值为50X10—6,其中毒机理为阻止血液吸收氧气,引起化学性窒息
石油主要成分为甲烷,它还含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一氧化碳、氮气等。通过对石油的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器的润滑剂、气态烃。通过化工过程,可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化肥、医药、油漆、合成洗涤剂等。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石油生产环节繁多,劳动条件特殊。
目前,油田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
1、粉尘:电焊尘、水泥尘、煤尘、铸造粉尘等;
2、毒物:汽油、苯、液化气、硫化氢、石油烃、一氧化碳、甲醛、甲醇、氨气、正己烷、丙酮、铅、汞、铭、酸、碱等;
3、物理因素:噪声、射线、微波、振动、高频、高温等。
一、石油企业关键岗位职业危害及防护
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开采业的先期工作,其目的不是直接发现石油,而是查清地层和构造的数据,通过正确的地质解释,制定了成功的钻井方案。
石油地质勘探属于油田流动作业,具有流动分散,独立作战,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受地区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地理条件一般分为平原地区、沙漠地区、草原地区、森林地区、山区、水域、沼泽地带、高原地区等。
地面地址:地质人员在野外勘察取得倾角和走向,并绘制成图幅。把这些倾角和走向标在平面图上,画上地物地貌以及工区所有的井、油藏和水系。地质学家根据这些信息和合理的地质假设进行解释。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高湿、低湿、高压、低压、紫外线、风沙等不良气象条件。
减排措施:
1、使用防暑降温、保暖御寒、防紫外线眼镜、防砂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2、沙漠地区的作业要点:预防沙尘暴、防迷路,另外,沙漠地区一般地下水含量较高,不能直接饮用;
3、草原作业的重点应是加强对有毒昆虫的控制、蚊虫、植物的防护;
4、林区作业应加强对毒蛇的控制、毒虫以及各类传染病、皮肤病的防护;
5、在水上和沼泽地作业应加强防潮措施;
6、高原地区作业要加强身体锻炼,加强对缺氧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野外地震勘探主要由各种车辆的司机、危险品保管员、测量员、钻井工、爆炸工、震源工、放线工、仪器操作员、解释员及维修工等工种参与施工。石油地震工作者与地质工作者相同,常年于野外地区施工。除了不良气象条件之外,爆破时还要受到噪声、炸药等有害因素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紫外线、高湿、低湿、风沙等不良气象条件
减排措施:
1、做好出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搞好技术练兵,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制定好长途搬迁方案,确保安全搬迁;
2、离职前必须进行全面体检,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并进行防疫注射;
3、对施工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地理条件要进行全面调查了解,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4、现场职业危害防护主要基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如防暑降温、保暖御寒、防紫外线眼镜、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钻前准备的职业危害主要来自井队的搬迁过程和井架的安装、固定过程的高空作业、野外气象条件以及焊接等。
减排措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挂牢安全带,衣着整齐,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高空作业人员操作前,必须对脚手架、跳板、斜道、靠梯等和其它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情况应及时修理。凡六级以上大风和暴雨、雷电、大雪等气候变化大,不利于高空作业时,不得从事高空作业。加强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措施。
钻井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和作业噪声,机械噪声包括柴油机房、发电机组、钻机、钻井泵及其各种机械旋转产生的噪声,作业噪声包括固井作业、下套管、起下钻具、气控制动钻机操作时快速放气阀放气等。钻井的同时,要不断地向井眼内注入大量的泥浆。
职业危害因素:废弃钻井液、噪声、振动、柴油机烟气、地下废气等。
减排措施:整体防护与个人防护相结合。为了降低钻井噪声,可提高钻井设备精度,加强设备保养维护,熟练操作,杜绝野蛮操作,减少撞击,密切注意地层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压井,安装防喷盒等防止井喷,减少气流噪声。
固井使用的水泥性能与一般建筑水泥不同。固井对水泥浆的流动性、凝结时间以及水泥石的渗透性有特殊要求,使用时为了调节水泥浆的性能,往往要加入大量添加剂,随着废气和污泥的排放,这些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减排措施:防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固井系统的密闭,减少水泥尘的逸出。加强个人防护和系统维护管理。
常用的有电测井、气测井、放射性测井三种测井技术,均为野外作业。放射性测井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外部辐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放射性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向井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活化溶液,将其压入管外通道或地层中进行过滤和聚集,并在射孔通道附近的地层表面进行测井。
职业危害因素:中子、Y井场内的辐射和其他危害。
减排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放射源入库制度,源车、源库、实验室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熟练操作,取源时使用手柄。必要时,实
施轮换作业。对放射性测井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井下试油是从钻井到油田生产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和连接过程,包括试油地质、试油工艺、地层测试、酸化、压裂、修井、井下作业等。其作业现场仍然是野外作业。
机油测试的主要过程包括雨刮器跳闸、洗井、冲砂、试压、射孔、诱导油气流、求油气层产能等。职业危害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以及井下有害气体。
减排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采取耳塞、耳罩和防护头盔保护听力。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
从循环到反洗过程,现场有强烈噪音,并有氢氟酸、氢氯酸及甲醛等溢散到空气中,尤其设备有泄露时更厉害。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来源:酸化现场从酸化到反洗过程中产生的强噪声和各种有毒气体,主要有不良气象条件、氢氟酸、甲醛、盐酸、硝酸、噪声、硫化氢。
减排措施:改变酸化、压裂泵车振源的的性能,减少噪声的产生,现场施工时,为工人提供适当有效的隔音耳塞和耳罩,尤其是机工和泵工。逐步提高酸化压裂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尽可能使机工和泵工采取远距离操作。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以减少毒物泄漏。进行酸化作业时,必须携带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以备急救用。
石油生产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采用全密闭管道仪表自动控制工艺。岗位工人分采油工、脱水工、污水工、注水工,另外还有仪表工、化验工和维修工。
噪音主要来自运行中的电机;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含硫尾气、油污等。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噪声、石油总烃、硫化氢、二氧化硫、甲烷、苯及同系物等。
对于有害气体减排措施主要有:
1、提高生产设备的密封性能;
2、改善通风设施;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
4、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5、发生严重事故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限制其一切体力活动,给氧并尽快转送医院抢救。
石油运输作业
原油输送的方式有四种:铁路油罐车运输、公路油罐车运输、水路油轮运输、管道运输。其中,管道运输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由于我国原油存在“三高”(即高黏度、高含腊、高凝固点),在管道长距离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提供动力,而且需要热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