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语文讲授课文内容方法指导.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66094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讲授课文内容方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讲授课文内容方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讲授课文内容方法指导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讲授课文内容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让同学有目的预习,弄懂生字词 语文课让同学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预习时提出明确的目的,让同学有目标可行。如查字典弄懂生字的音形义。找出形近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预习时弄懂了那些内容?你最感兴趣的什么?搜集与文章相关的内容:如时代背景、生平等。 二、引导同学诵读,熟悉课文内容 文章必须让同学多读,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进行分析。如果光是让同学简单的自由的读,同学会觉得枯燥无味的。这就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读。首先让同学默读一遍,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生字词并自己弄懂。然后教师范读一遍。让同学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朗诵的基调。 哪些地方该读重音,哪些地方该缓慢。再就是让同学同一段对比读。(读时要求听朗诵的同学指出读的优缺点。读之前要让同学明白。不能掉字,漏字,添字,不能重读,要流畅,有感情)。对比读后问班里有谁能比他们读的更好,更能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就激发了同学的朗诵兴趣。同时对这段主要内容,同学也就了解得很透彻。 三、让同学提问讨论,教师归纳 在同学熟读课文后,对讲读课文,难点课文。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能把全文内容概括出来的一些问题。让同学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而对阅读课文。我一般提这样几个问题:1、你读懂了什么?你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为什么?3、你能依据课文提出些什么问题?开始时同学提问题很零散,教师不容易围绕一个主线来分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在同学讨论时,教师巡视时,就可以依据他们提的不同问题。有目的地理顺。 对课文的总结归纳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依据同学的学习状况以及课文内容,对全文进行系统的总结,让同学对全文有整体系统的理解。 四、教师指导写作,课后延伸 一篇课文学后,我对同学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如《荔枝》这篇课文。我重点让同学反复诵读母亲吃荔枝时的情景,体会通过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来表现母亲爱吃荔枝,但舍不得吃,都留给了儿孙。表达了母亲对儿孙的爱。让同学明白细节描写的好人为你做一件事来特别他们对你的爱。 除了学习学习方法外,课后还要注意延伸,让同学明白课后观察调查母亲为你做了哪些事,体会母亲的辛劳和母爱的无私。这样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同学进行一次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我们依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体裁,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每篇课文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就如同天天只吃一种似的,最后肯定是淡而无味的。讲一篇文章关键是要用不同的教法,让同学很愉快的学好。 2小学略读课文的讲授方法 一、导入时,雷老师打破教学常规,采纳从故事结果入手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晏子使楚》是一个历史故事,有着出色的故事情节。如何才干让同学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雷老师在预习基础上直接从故事结果入手,这种方式相当于作文中的"倒叙',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中,先重点引领,学习阅读方法,再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同学。雷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三次交锋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先重点引领,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同学体验、探究。 再让同学带着问题合作学习后面两个自然段,充分让同学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内容,给了同学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从同学的活动面、参加面来看,同学有多于三分之一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且也有空间上的确保,为同学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条件。这种教学方式,既给教师减轻了负担,又培养了同学的学习能力。 三、结尾上,〔拓展〕教学内容,让同学真正体验语文的丰富多彩,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知识、情感、能力迁移的目的。在课例末尾,雷老师安排了一次小练笔,推举了一本书,拓展延伸,强化了课内外联系。 通过课例,使我对略读课文的的教学有了新的熟悉:内容上对同学理解课文的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同学理解;方法上,老师们应学会放手,注重学法的指导,主要靠同学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书过程中,提升能力,实现迁移。从课例的课堂实施和起初的〔制定〕上,可以感觉到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有一些出入,不过教案是死的,课堂面对的却是有着独立思想的孩子,有些出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3小学语文第一课时讲授方法 一、粗读课文读通文本,了解梗概 1、粗读,日常生活中是指快速浏览、把握大意地粗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它是指同学初次接触陌生文本,以读通课文、大致了解内容为目的阅读方式,也称之为"初读'。初读课文两次较好,主要完成两个教学目标。 2、扫除读音障碍。读通全文初读课文时,第一遍要求同学边读文边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在读不通顺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完课文后通过自我拼读、查找工具书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对不通顺的地方进行多次学习,直到读通顺为止;第二遍读文要求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可采纳指名读、齐读、轮读等形式朗诵课文,检查同学 读音的正确与否,改正错误读音,指导同学流利、有感情地读文,提升同学的朗诵水平。 3、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两次读课文,同学对课文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印象,要求同学能依据自己的理解简明扼要地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同学自我概括,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成果,培养同学的概括能力。 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的阐述里,都有对"理解词语意义'能力目标的专门表述,其中第一学段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了解'是指对学习材料有一定的熟悉和记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比如:"举头望明月'中的"望',只要同学知道"望'是"看'的意思,并且把它记住就可以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组词、找近义词、做动作、联系旧知识等方法来有效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指导读好读好长句,把整篇课文读流利。词语读好了也理解了,就开始训练读句子。重点训练的是如何读好长句子。指导读长句时,我教同学把句子读通顺了,想想句子是什么意思,指导同学把重点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词语该怎么读,其次想想长句子中哪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必须要自然停顿的,自己通过读把它们找出来做好标记。其次,朗诵还应注意流利。 要做到流利朗诵,必须要多读,熟能生巧,还要注意扩展同学的事业所能看到的数字,二年级的同学最容易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这要求教师在平常指导同学朗诵时,要常常提醒同学词语连读。如果同学一眼能看到一个词语或词组,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单位连续地读出来,朗诵就会比较顺利。在刚开始教同学朗诵课文时,我经常会把一些长句子出示在黑板上,然后划上停顿线,同学一下子就能把句子读通读好了,读句子时指点同学用正确的语气读,问号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要读出表示惊叹的语气,并且反复给同学范读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 有人说,教学是艺术,教室是舞台,每一堂课就像一幕戏剧,教师能否导演出脍炙人口的戏剧,全看用心与否。我认为,教学更是科学,有了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加之用心研究,教师才干胜任导演的工作,课堂这个舞台上,也才干不断上演预期的出色。 4小学语文新教师讲授课文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备好教材。文本教学,要求我们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课前,关于所要教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教学的内容之外,还要合计同学的因素。 站在同学的态度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关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同学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同学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尤其是我们务工子弟的同学,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而言就不高,采纳什么样的方式同学更容易接受呢? 如做游戏、比赛、分组、才艺比拼等,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同学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同学进行学习,让同学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心得,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同学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同学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索。唯有如此,才干成竹在胸,也为优良的课堂教学作了好的铺垫。 再次,灵活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找准一堂课的切入点,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或与同学息息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住同学,缓缓进入课堂。 我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抓住同学感兴趣的话题,让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关昆虫的知识。同学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同学对课文进行朗诵心得。 课文中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师层次清楚、条理明了的引导下,反复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诵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情感地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地内涵,才干真正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朗诵,同学能体味到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课文描写的场面、人物语言在同学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在读中既培养了读书能力,也为语言表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确实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醉德到自己的心胸和筋骨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的这段精辟段描述,便是朗诵心得的实质。 最后,围绕课文进行拓展延伸。 我在教学《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学习完课文后,让同学说说:你眼中课本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经过本课的语言心得、朗诵训练后,同学的想像力无疑插上了翅膀。有的同学说:"我眼中的课本是五彩缤纷的。'还有的说:"我眼中的课本是黄色的。'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工作。在课堂中,师生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或许在上课,或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时空,忘了身份,课即是人,是现实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