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程与维护
一、目的
1. 保护患者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
2. 随时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便于急救和给药。
二、评估
1. 治疗方案:评估输液目的、疗程、速度和药物性质。
2. 患者情况: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3. 穿刺部位:评估皮肤情况、静脉能见度、静脉壁的弹性、静脉直径和长短、有无静脉瓣以及穿刺的难易程度。
4. 穿刺工具的评估及选择。
三、用物
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正压接头、延长管、贴膜、无菌手套,利器盒,其余同静脉输液。
四、操作步骤
1. 洗手、戴罩。
2. 按医嘱备药,认真检查。
(1) 核对药液:检查药名、浓度、剂量、用法和有效期等。
(2) 检查药液:瓶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混浊、有无沉淀或絮状物.注意配伍禁忌,确保剂量准确.
⑶在瓶体上贴标有患者床号、姓名、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的输液贴。
(4)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输液贴上应标明皮试结果.
⑸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加药后贴瓶贴。
(6)加药护士签名及配药时间。
3. 用物准备齐全,携至床旁。
4. 按医嘱,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及腕带。
5. 查对输液瓶上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检查液体质量和失效期。
6. 解释留置针输液目的。
7. 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排便.
8. 选血管,放好输液架。
9. 戴手套,消毒瓶,取输液器、检查质量及失效期.
10. 将输液器针头全部插入瓶塞内,用手折住滴管下端并将输液瓶倒置挂于输液架上,倒置滴管,松开反折,待滴管内液平面达2/3时,翻转滴管,松开下端,将针头端导管缓慢下移,待液体流至输液管下段的2/3或4/5处关闭调节夹,检查气泡将针头挂于输液管上段叉处。
11. 将一次性垫巾垫于穿刺部位下。
12。碘伏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技术,消毒面积不小于8 x8cm。
13. 选择置管针并准备:置管针规格及应用范围:16G:高危外科手术;18G:手术、粘稠性液体、全血、红细胞快速输注、快速输液及各类急症抢救;20G常规输液;22G常用于小或脆弱的静脉;24G适用于新生儿、小儿和老年人输液.
(1) 直型:撕开留置针及肝素帽外包装,放好备用。
(2) Y型:撕开置管针外包装,接上肝素帽及液体(头皮针插入肝素帽),排好输液器及置管针内气体,保持无菌备用。
(3) 安全型:检查延长管、正压接头包装并打开,将延长管与正压接头母端连接。去掉输液器穿刺针,将输液器插入正压接头公端右旋后紧密连接。将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内,将液体倒挂于输液架上,排尽输液管内、正压接头及延长管内空气,回盖延长管帽后备用.
14. 打开透明无菌敷贴,保持无菌。
15。扎止血带(选择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碘伏再次消毒,再次查对患者。检查输液管有无气泡。
16。置管。
⑴直型:去除针套,手持针芯,松动套管。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留置针回血腔两侧,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静脉,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顺静脉走行继续推进约l〜2mm。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食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左手拇指压住塑料管前端,防止回血。右手松开止血带,取出针芯,接静脉输液器或肝素帽,松开左手.
(2) Y型:去除针套,手持护翼,松动针芯,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挟紧套管针双翼的多点面,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静脉,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顺静脉走行继续推进约l~2mm.左手压住护翼,右手将针芯慢慢退出0.5〜lmm后,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确定回血良好,松开止血带及输液夹,液体流入畅通,穿刺部位无肿胀,抽出针芯.
(3) 安全型: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中指捏住回血腔部位,食指抵推送板部位,以35〜40。角度穿刺,直刺静脉,见到回血后,降低至10。或于皮肤平行再推进l〜2mm,
食指将套管完全推入血管,松开止血带。用左手中指按压套管尖端血管,食指固定针座(V型手法),右手取出针芯,保护夹自动锁闭针尖;去掉延长管帽,将延长管与安全留置针连接。
(4) 固定:贴无菌敷贴前,用碘伏棉签常规消毒进针孔周围皮肤及针翼处。无菌取出透明贴膜,撕除离型纸。单手或双手捏贴膜边框,穿刺点对准贴膜的中间位置,贴膜边缘对准导管根部,自然下垂,无张力粘贴。先捏压导管部位,再对全层贴膜进行按压。撕除边框离型纸,边撕除边按压,防止卷边发生。连接管处用胶布固定。
17. 连接输液器:
直型:碘伏消毒肝素帽后连接输液器.
Y型:穿刺前已连接好。
安全型:将正压接头与输液器连接,打开调节夹;固定延长管与正压接头。
18. 在贴膜上记录穿刺日期和时间.
19. 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20. 再次查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1. 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1) 不要私自随意调整滴数。
(2) 若发现点滴不滴或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护理人员。
(3) 其余注意事项同静脉输液法.
22.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
23. 正压封管:输液完毕,用5~10m l肝素稀释液边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封管,固定好留置针,以便患者活动。
五、操作流程图(见下页)
操作流程图
1. 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脱落。
2. 保持局部干燥,防止感染发生.
3. 冲洗留置针内血液和高粘稠液体,保持输液通畅。
(二)评估
1。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症状,触摸穿刺点和静脉走行有无疼痛或硬结。
2. 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回血。
3。敷贴内有无潮湿、气泡、渗血和渗液,敷贴有无脱落、蜷曲、松动、污染。
4. 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有无松动、破损.
(三)用物
治疗盘、碘伏、无菌棉签、敷贴、肝素帽或正压接头、胶布、5m l或10ml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
(四)操作步骤
1. 留置时间
以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为依据,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
2. 更换敷贴
① 更换敷贴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② 更换敷贴的原则:
一般不主张每日更换,以美国CDC制定的标准为依据,每72〜96小时更换一次,夏季(5月1日〜9月30日)可适当缩短。但如发现敷贴内有气泡、潮湿、渗血、渗液,敷贴蜷曲、松动、脱落应立即更换。
③ 敷贴的祛除:
自下而上揭去敷贴,勿将留置针带出;如不慎带出,禁止再送入血管;勿用手触及敷贴覆盖范围内的皮肤和针翼,以免污染无菌区域。
④ 消毒方法: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针眼、针翼和周围皮肤2遍,并自然待干.消毒范围要大于敷贴覆盖范围。
⑤ 敷贴的粘贴:
无菌敷贴需以穿刺点为中心完全覆盖四周,延长导管摆成“U”型,敷贴须与皮肤紧密相贴,勿留空隙,防止留置针移位。
⑥ 更换透明敷贴时固定胶带也应更换,并清楚地记录置管时间.
3。更换肝素帽(正压接头)
① 更换肝素帽(正压接头)的原则:
当肝素帽(正压接头)污染,发生损害或有残余血液、血凝块时,应及时更换.
② 连接肝素帽(正压接头)前须消毒留置针连接部并用液体预冲肝素帽(正压接头)排尽空气,防止空气栓塞;肝素帽(正压接头)与留置针连接须紧密,防止肝素帽(正压接头)脱落或回血引起堵管。
4. 冲管与封管
① 冲管原则:
每次输液完后、采血后均须冲管与封管。
② 消毒方法:
冲管前先用碘伏稍用力从肝素帽(正压接头)顶端开始,由中间向外旋转消毒2遍。
③ 冲管方法:
采用正压脉冲式冲管,但不可暴力冲管,防止导管爆裂。
④ 封管的方法:正压封管
为防止血液回流入留置针尖端导致留置针堵塞,在封管时必须使用正压封管技术,即:在注射器内还有0。5ml封管液时,一边推注药液一边退出针头.
⑤ 封管液量和浓度:
封管液浓度及量:62.5〜125u/ml稀释肝素液,3〜5ml (成人),每24小时封管一次.儿童患者1 2 ml。
血液系统疾病及有出血倾向患者,通常用0。9 %氯化钠溶液封管,每8〜12小时一次。
(五)注意事项
1。输液前确认导管通畅,若不通畅可回抽疏通,禁止强行推注。
2。经常观察留置针输液的流速,发现流速明显减慢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得分:
项目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等级
备注
A
B
C
D
素质要求(5分)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5
4
3
2
了解患者病情及血管的状况,患者自理、合作
3
2
1
0
程度
2
1
0
0
评估(10分)
了解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程度,告知选用留置针的目的及意义
告知留置针输液注意事项和自我护理知识
与患者交流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32
2
1
1
0
0
0
操作前准备
(5分)
无长指甲,洗手、戴罩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2
3
1
2
0
1
0
0
操作过程
安全与舒适(5分)
环境安静、整洁,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舒适体位,并注意保暖
认真核对医嘱、输液卡、床号、姓名、药液及质量
2
3
1
2
0
1
0
0
准备药液
(10 分)
检查输液器、留置针、无菌敷贴及肝素帽
取输液器、留置针、无菌敷贴及肝素帽,无污染
药瓶(安甑)处理消毒方法正确,无污染
连接输液器、肝素帽,无污染
2
3
2
3
1
2
1
2
0
1
0
1
0
0
0
0
输
液
(50分)
再次核对,并向病人解释
选择血管方法正确,尊重患者意愿
消毒皮肤范围、方法正确
系止血带部位适当
一次排气成功(排于弯盘内),并检查有无气泡,液面高度适宜
进针角度适当,进针前松动套管,退针芯后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
进针稳准,一针见血(退针一次扣4分,穿刺失败扣12分)
穿刺后及时“三松”(止血带、调节器、拳)针翼消毒方法正确,固定牢固、美观,注明日期、时间
合理调节滴速,再次查对
填写输液卡,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33424
6
126334
2
2
3
1
3
5
8
4
2
2
3
1
1
2
0
2
4
4
2
1
1
2
0
0
1
0
1
3
0
0
0
0
1
操作后(3分)
安置患者,再次核对,用物处理正确,洗手、记录
3
2
1
0
评价(12分)
操作正确,动作轻柔,液体通畅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观念明确操作时间<6分钟
理论知识掌握
2
3
2
5
1
2
1
3
0
1
0
1
0
0
0
0
总分(1分)
主考人:考核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