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12月18日上午,通过网上直播,收看了 XX教授的讲座“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一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该讲座对这部法律的重要出台做了详细解读。孙云晓教授从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专业词汇、大量的案件、大量的典型事件,深入的诠释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们如何成为更好、更强大的父母。通过本次学习,受益颇深,心得体会如下:
1. 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如果父母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
2.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因为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3.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责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只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4. 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家长角色回归,重视家庭教育,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继续修行,培养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孩子。
5.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在自己有限的人生里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让生命有价值和意义。它把人与人,人与社会仅仅的连接在一起,捍卫着人类社会的未来,也捍卫着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崛起,这也就是所谓的生命责任和社会责任。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受益匪浅,感觉自己需要提高的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动手劳动、参与生活的习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培养出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特别的优越,除爸爸妈妈的疼爱,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的加倍关怀。大多数孩子的生活状态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形容一点不为过。但往往这样的生活状态会潜移默化的让孩子认为这是ta应得的,家长的所有付出是应该的,孩子没有同理心和感恩之心。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的高尚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人格、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二班李怡秋,刚满7岁,从小跟着老人一起生活,庆幸的是没有老人的溺爱干预,给她养成的习惯要比部分同龄老人带大的孩子独立。上幼儿园之前就自己吃饭,后来逐渐自己穿宽松衣袜。从自己洗脸到慢慢学会自己刷牙、洗澡,再到现在给自己洗袜子、叠衣服,餐前摆放碗筷、餐后刷碗、擦桌子、擦地板等家务。当然这都是生活中点滴的积累。
类似我们这种独生子,集父母的宠爱于一身,生活中从日食起居到穿衣住行都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凡事父母都得亲力亲为,即便在孩子2-6岁善于模仿的年龄,也都被父母扼杀在摇篮中,这不许碰,那也不能动。久而久之,孩子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强化了依赖心理。待到孩子再稍大些,父母就会抱怨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会,也不懂得心疼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会帮父母分担要知道,凡事都不会一蹴而就,孩子的这种想法和行为是受前因干预后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从上幼儿园那天起老师就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又有多少孩子三四岁了是被老人一 一喂着吃长大的呢?到了上小学,要从简单的整理自己文具、书包到穿衣叠被、自己洗漱、饭前饭后摆碗筷、擦桌子、洗餐具等日常小事做起。往往这类日常小事会被家长忽视,认为孩子只能添乱。试想如果我们都不让孩子尝试,ta怎么会做?又谈何做好呢?
居家学习的一天,李怡秋说想吃妈妈做的糯米藕,我提前备好了食材,晚饭后邀她一起参与给藕灌米。我先示范搞定了一个,她还在循序渐进的一点一点操作(往藕孔里灌糯米是需要耐心、技巧和细心的工程)。大约半小时后,她也完成一个,伴随着一声叹气:“唉,吃个美食也真是不容易,做什么都得付出努力呀!”我在旁边补充了 一句:“先苦后甜是不是这个理儿?”她冲我点头表示认可。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小学生除学科教育外,要学习和锻炼的有太多,最基本的劳动教育是锻炼孩子自立的第一步。且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同成长,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引路人,为孩子的独立、健康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21年10月23日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家庭教育促进法》一共6章、55条,除总则、附则外,用4各章节分别规定了在家庭教育方面各方主体责任和法律后果,依次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
家庭是人生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家长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家庭教育暴露出一系列突出问题。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较重视,但是在教育方法层面还是比较欠缺,迫切需要一些指导。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前的教育模式,大家盲目跟风,现在‘双减’开始,有规模有体系的指导我觉得挺好的。家校共育已经被不少中小学校、幼儿园乃至一些素质类的培训机构纳入了工作计划。
作为学校,我们也有计划给家长,有一些指导方面的活动开展,线上和线下都有。后期跟家长的联系会进一步增加,以前大家不怎么关注,现在家长咨询的也比较多。目前学校请了一些德育方面的带头人,给学校的家长进行讲座,近期开展的主题包括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小学生习惯的培养。
法律明确,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如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有关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发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尽到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已经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我觉得子不教父之过是非常有道理的,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应该教育好他,如果教育不好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我觉得很有必要。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概念、要求和方式方法,并为家庭教育划定底线标准,立法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这些方面家庭教育都得管起来。怎么管,可以协商和学习,但如果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甚至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将视情况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他们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时下教育领域最受人关注的“双减”,也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得到体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 “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 这给家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依法带娃,还得科学带娃,树立理性的成才观,将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当然,父母和监护人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一个个家庭背后,还有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在草案二审阶段,“家庭教育法”更名为“家庭教育促进法”,两字之差,背后的导向不言而喻家庭教育促进法旨在构
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是其中的有机组成和有益补充。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为促进家庭教育立法是个良好开端,后续还得做好贯彻、落实和执行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心得体会
听了许校长的讲座和案例,我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深有体会,特别是孩子进入五年级,做家长的明显感觉到了时间、知识难度、等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庆幸的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能及时得到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得以顺利的度过这个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我自己总结这么几点。
一、家校联系密切,有老师的指点"事半功倍"
虽然与各位老师见面极少,我及时把孩子放学后在家的作业情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它传达给了老师,看到老师的批语,所有的疑惑、所有的困扰都会一扫而空。
二、学校倡导童心阅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们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从培养兴趣入手,看他喜欢科学类型。今年我专门为他订了一年的《**》。提高他的爱好和阅读能力。
三、反省自身的缺点,把家庭教育作为终生"事业"
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旧事重提",以揭开"伤疤"作说服效果。带孩子出去玩,不要只想着要写作文了、要有体会。照顾好他的生活,给她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快乐的人生。多做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