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63326 上传时间:2025-04-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运动系统 3、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的=微向前凸的横嵴,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外周部为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环,椎间盘具有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允许脊柱做各个方向的运动。 填空题: 1、运动系统有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成人骨共206块,按其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4、胸骨由上向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5、脑颅骨共8块,成对的有顶骨和颞骨。 6、下肢带骨为髓骨。 7、幼年的髓骨由骼骨、坐骨和耻骨借透明软骨连接。16岁左右三骨连成一体. 8、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9、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唇和滑膜囊 10、、侧方观察脊柱,可见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11、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一块胸骨构成。 12、膝关节囊内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14、膈收缩时可使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增大,以助于吸气;舒张时膈顶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于呼气。 15、、膈的食管裂孔又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16、腹部的阔肌由浅入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17、肱三头肌主要作用为伸肘,该肌受桡神经支配。 18、屈髓并屈膝的肌是缝匠肌. 19、股四头肌止于胫骨粗隆,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该肌受股神经支配。 选择题: 1、使骨的长度增加的是(骺软骨) 2、典型的颈椎具有(横突上有横突孔) 3、骶管麻醉时须摸认的体表结构是(骶角) 4、下列哪个关节内无关节盘(肩关节) 5、椎间盘的位置形态(是相邻两个椎骨见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颈部较厚腰部最厚所以活动度大、第一椎间盘位于第一和第二颈椎之间、成人有23个椎间盘) 6、膝关节的相关描述(由股骨下端和胫。腓骨上端及髌骨构成、关节内有内外侧半月板、主要做后屈和前伸运动、前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腓侧副韧带不与外侧半月板相连,独立于囊外) 7、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并向上仰) 8、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三角肌和冈上肌) 9、肱二头肌的作用(屈肘,协助屈肩关节,可使已旋前的前臂旋后) 10、肱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位于臂前面的下半部,肱二头肌的深面,起自肱骨下二分之一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主要是屈肘) 11、既能屈髓关节又能屈膝关节的肌是(缝匠肌) 12、颈椎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共7个.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有横突孔、第二颈椎体上有向上的齿突、第七颈椎的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第一颈椎叫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13、胸廓的组成(由12个胸椎,12对肋及胸骨借骨连接构成、近似圆锥形,前后径短,横径长、胸廓上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构成、胸廓的运动功能主要表现为呼吸运动、胸廓下被膈封闭) 14、肩关节的描述正确的是(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的下部缺少腱纤维加强,为关节薄弱处、三角肌使肩关节外展、可做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15、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包括肱尺,肱桡,桡尺近侧三个关节、关节囊两侧有韧带加强,前后壁薄而松弛、桡骨环状韧带环绕桡骨头,以加强稳固性、可做屈,伸运动、在幼儿常可见桡骨头半脱位) 16、髓关节的构成特点和作用(由髓臼和股骨头构成、髓臼的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髓臼唇、股骨颈后面外三分之一在关节囊外、股骨头韧带内含有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为三轴性关节,但运动不如肩关节灵活) 17、膝关节的结构特点(是人体最大而最复杂的关节、腓骨不参与膝关节的构成、腓侧副韧带独立于关节囊外、关节囊内有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半屈膝时,小腿可做旋内,旋外运动) 18、膈的形态及位置(封闭胸廓下、其周围为腹肌,中央为中心腱、主动脉裂孔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与腹肌共同收缩可增加腹压、受膈神经运动纤维的支配) 判断题:..。.。。改正后 1、椎弓与椎后面围成椎孔,椎孔相连形成椎管 2、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形成胸骨角,该角两侧平对第二肋 3、颈曲和腰曲凸向后,胸曲和骶曲凸向前 4、膝关节内有内外侧半月板,使相对关节面更加适应 5、腹股沟管是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腹前壁三层扁肌之间的一条斜行的裂隙,并非真正的管 道,长约4到5厘米,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问答题: 1、肩关节的组成: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 肩关节的运动: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运动灵活,幅度大 2、膝关节的组成: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膝关节的运动: 屈、伸。在膝关节半屈位时,膝关节可做轻度的旋转运动 膝关节的结构特点:A、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C、膝关节囊有前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于伸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于屈膝时最紧张,防止胫骨后移。D、在股骨和胫骨的关节面之间,垫有两个纤维软骨构成半月板,周缘厚而中间薄,下面平坦,上面凹陷,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又可增加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3、髓关节的组成:髓臼和股骨头 髓关节的运动: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状运动。由于受髓臼的限制,其运动幅度及灵活性比肩关节小,但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以适应其负重和行走的功能。 髓关节的结构特点:A、髓臼周缘有髓臼唇,以加深关节窝。B、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内含有营养股骨头的血管.C、髓关节后下壁较薄弱,髓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容易从下方脱出。D、与肩关节相比,髓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均明显下降,而稳固性大大提高。 4、肘关节的运动,各运动有哪些肌参与,这些肌受什么神经支配? 答:参与屈肘运动的肌有: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其中肱二头肌和肱肌受肌皮神经支配,肱桡肌受桡神经支配,而尺侧腕屈肌受尺神经支配。参与伸肘的肌有:肱三头肌,受桡神经支配。 第二部分:消化系统 名词解释: 1、上消化管:从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为上消化道,包括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2、肝门:肝脏面中央横行的沟称肝门,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至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 3、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填空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绢成,下消化道是指察肠以下的消化道 2、含有味觉感受气的舌乳头有荫状乳头、丝状乳头(酸)和轮廓乳头(苦) 3、腮腺导管开于匕颌第人磨牙相对的[粘臆卜 4、乳牙有20髁,恒牙有32髁。在外型上每颗牙分为牙府、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5、食管全长有3个狭窄,其中第二个狭窄在仓管和左宅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厘米 6、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为结肠袋、结肠带和肠脂垂 7、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可达左季肋区 8、胆汁由肝细晌分泌产生,容肝左、右管,肝威管和胆囊管贮存于胆囊之内选择题: 1、 咽的相关描述(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用通道。形态:为前后略扁的的漏斗状肌悴管道,(置)于筮 O 颈椎前方.匕起颅底,下『第£颈椎体下缘续仓管,交通(6个):鼻腔、腔、食管、喉以及两侧的咽鼓管通中耳到达鼓室.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 3、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的标志。 4、食管的相关描述(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胸部最长、第三个狭窄在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处,距中切牙40厘米) 5、寻找阑尾根部的主要标志是(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可沿结肠带寻找) 6、出入肝门的主要结构有(肝固有动脉、左右肝管、肝门静脉) 7、(简答)肝的形态和位置、功能(呈横位楔形、活体上红褐色,质软而脆,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生成和分泌胆汁的功能、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正常情况下剑突下3〜5 厘米范围内,可触及肝的下缘、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被正中裂分为左叶和右叶、裸区没有腹膜覆盖、肝脏面的横沟为肝门,膈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叶和右叶、肝圆韧带裂是脐静脉的遗迹、静脉韧带裂是静脉导管的遗迹、脏面的右纵沟前部容纳胆囊) 判断题: 1、咽为前后略扁的的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续食管 2、大肠中的结肠和盲肠具有结肠袋、结肠带和肠脂垂三种结构特征,而直肠、肛管和阑尾不具有 3、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开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问答题: 1、咽的分布及其通连关系 答:咽腔以软腭和会厌的上缘为界可分为鼻咽、咽和喉咽三部分 鼻腔向两侧、咽鼓管咽、中耳的鼓室、腔、喉腔、食管 2、胃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胃的位置:在中等充盈程度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的形态:两两缘两壁 入为贲门,出为幽门。左缘为胃大弯,右缘为胃小弯。有前壁和后壁。 胃的分布:贲门部幽门部(左侧为幽门窦,右侧为幽门管)胃底部胃体部 3、肝脏面的形态和结构 答:肝脏面朝向后下方,邻接许多脏器。脏面的中部有“H ”形沟,沟内有相应的内容物填充。 A、左纵沟前半部称肝圆韧带裂,有肝圆韧带通过 后半部称静脉韧带裂,有静脉韧带通过 B、右纵沟 前半部的窝称胆囊窝,容纳胆囊 后半部的窝称腔静脉沟,有 通过 C、横沟又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及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在肝的脏面,借“H ”形沟可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状叶 4、胆汁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A、空腹时:肝细胞分泌胆汁至小叶间胆管至左、右胆管至肝总管至胆囊管胆囊内储存 B、进食时:尤其是进高脂肪餐时:胆汁 胆囊胆总管肝胰壶腹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 第三部分:呼吸系统 名词解释: 1、肺门:肺纵膈面的中部凹陷处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门之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肺根,自前向后有肺静脉、肺动脉、宅支气管。 2、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反折移行,在两肺周围分别形成两个互不相同、完全封闭的胸膜腔。呈负压,有少量浆液。 3、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处,每侧呈半环状,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聚集于此填空题: 1、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 2、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奏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3、喉腔自上而下分为成 4、肺脏左2右3 5、壁胸.膜依所在部位不同分为胸臆顶、肪胸臆、膈胸臆和纵膈胸臆 6、胸膜腔的最低位是肋膈隐窝 选择题: 1、在直立时,不能借助重.力引流的鼻旁窦是卜颌窦魂旁窦包括额窦、蝶霎、卜颌霎和筛霎) 2、成对的喉软骨为杓状软骨 3、呼吸道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环状软骨 4、肺尖的位置:于高出锁骨内侧三分之一上方2〜3厘米处 5、关于气管的描述(位于食管的前方,上接环状软骨、根据行程分为颈部和胸部、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 右,右主支气管粗短、陡直,故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气管切开常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进行) 6、开于中鼻道的鼻旁窦为(额窦,筛窦前、中群,上颌窦) 7、胸膜炎渗出液常积于肋膈隐窝 问答题: 1、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部 位答:蝶窦:开于蝶筛隐窝筛窦 后群:开于上鼻道。 上颌窦 额窦: 中鼻道 筛窦前、中群: (鼻泪管:开于下鼻道) 2、左、右主支气管结构的不同及其临床意义 答:右主支气管短粗而陡直。左主支气管细长倾斜。所以异物容易掉入右侧。 第四部分:泌尿系统 名词解释: 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肾缔)其自前向后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 等出入。 2、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面两输尿管与尿道之间的一个三角区域,因缺少粘膜下层,其粘膜平滑 无皱襞,意义是肿瘤和膀胱结核的好发部位。 填空题: 1、泌尿系统由膀胱、肾、输尿管和尿遒组成的 2、肾的表面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3、输尿管起于肾盂,终于膀胱,根据走行分三部,即腹部、盆部和辟内部(多选) 选择题: 1、肾的位置(两肾上端比下端下端靠近脊柱、左高右低、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约平对第一腰椎体、为实质性器官、为腹膜外位器官、肾上腺位于肾的上端、肾外有三层被膜) 2、女性膀胱后方是(子宫和阴道) 3、输尿管的位置及走行(全长有三个狭窄、第二个狭窄在跨越骼血管处、狭窄处是输尿管结石易滞留的 部位、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两侧输尿管在膀胱体的外上角斜传膀胱壁) 判断题: 1、肾盏不属于肾实质。肾实质由肾皮质和肾髓质组成,包括肾柱、肾椎体等。 2、输尿管全长有三个狭窄,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问答题: 2、输尿管的生理狭窄部位和临床意义 输尿管有三个狭窄。A。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B.输尿管跨过骼血管交叉处(跨越小骨盆入处).C为 输尿管壁内部。临床意义:是输尿管结石容易滞留的部位。尤其是第二个狭窄处。 第五部分:生殖系统 填空题: 1、男性输精管遒有附墨、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遒 2、男性输精管结扎常在精索部进行 3、输卵管由外向内依次为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寿腹 输卵管峡 和 输卵管子官 4、手术识别输卵管的标志是输卵管伞 选择题: 1、防止子宫向下脱垂的结构子官主韧带 2、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膀胱和直肠充盈会影响子宫的正常位置、子宫底位于小骨盆入平面以下、正常子宫的方位为轻度前倾前屈位) 判断题: 1、睾丸为男性的生殖腺,有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功能 2、子宫圆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3、子宫主韧带是防止子宫脱垂的主要结构 问答题: 1、男性尿道的分布、狭窄和弯曲(掌握) 答:A、分部分为三个部分 前列腺部:为尿道穿经前列腺的部分,有射精管和前列腺排泄管的开 膜部:为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部分 海绵体部:尿道纵穿尿道海绵体的部分 临床上将前列腺部和膜部合称为后尿道,将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 B、狭窄有三个狭窄 分别为尿道内、膜部、尿道外 意义:结石常发处 C、弯曲有两个弯曲 耻骨下弯在耻骨联合的下方固定不可弯曲 耻骨前弯在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可动可以弯曲 2、输卵管由内向外的分部及各部特点 答:由外向内分为4部 子宫部:为通过子宫壁内的一段,仅1厘米,开于子宫腔,称输卵管子宫 输卵管峡:短、直、壁厚、输卵管结扎在此 输卵管壶腹部:管径粗而弯曲,约占输卵管全场的三分之二,是受精部位 输卵管漏斗:游离缘有输卵管伞,是手术时确认输卵管的标志。开于腹膜腔称输卵管腹膜腔 3、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结构及作 用有4条韧带 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骶子宫 韧带:维持子宫前屈子宫主韧带: 防止子宫向下脱垂 第六部分:腹膜 由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腔隙称为腹膜腔.特征:男性是封闭的,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想通。 腹膜腔的最底部,在男性是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是直肠子宫陷凹 第七部分:循环系统 名词解释: 1、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2、乳糜池:位于第一腰椎体的前方,由左、右腰干及肠干汇合而成的囊状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处 3、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起自乳糜池,穿经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第4到6胸椎平面左移,注入左静脉角,收纳全身四分之三的淋巴,即左侧头颈、左上肢、左半胸壁、左半心。左肺、腹部、盆部、双下肢的淋巴 4、心血管系统:南心、动脉、丰细血管、静脉绢成的一道封闭的管道系统填空题: 1、心位于胸腔的中 纵膈内,约三分之二 位于正中线的左侧 2、右心房接受由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的静脉血,然后血液经右房室送入右心室 3、右心室流入道的入成为 右房室,周围附有三尖瓣复合体;流出道的出称为 肺动脉,周围附有纤维环及肺动脉瓣 4、当左(右)心室收缩时,二(三)尖瓣关闭,防止血液逆流入左右心房 5、当左(右)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逆流入左右心室 6、心的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蒲肯野纤维 7、心的正常起搏点是窣房结,它位于右心房的界沟上三分之一心包脏层的深面 8、营养心的动脉有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他们均起自升主动脉 9、冠状窦接受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 10、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发出的三大分支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11、颈内动脉穿经颈动脉管进入颅腔,营养脑和视器 12、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之后,向上依次穿经颈椎的6~1横突孔和枕骨大孔进入颅腔,主要营养脑和脊髓 13、肱动脉是腋动脉的延续,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14、胸主动脉的壁支有10对,包括9对肋间动脉和一对肋下动脉 15、腹主动脉不成对的脏支由上向下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16、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 17、股动脉为骼外动脉的延续,向下移行为 动脉 18、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在升主动脉的右侧垂直下降,在注入右心房之前有奇静脉注入 19、头臂静脉由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 静脉角,有 淋巴导管注入 20、肘正中静脉在肘窝部连通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21、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经外踝后方上行,最后注入 静脉 22、下肢最长的浅静脉是大隐静脉,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23、淋巴系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淋巴管道组成 24、汇入右淋巴导管的淋巴干有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最后注入 右静脉角,它收纳人体四分之一的淋巴 25、胸导管在注入左静脉角之前收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的淋巴液。它收集人体四分之三的淋巴 26、脾肿大时,临床上的触诊的标志是脾切迹 选择题: 1、含有静脉血的是(肺动脉) 2、冠状窦开于(右心房) 3、颈总动脉的相关描述(右起自头臂干,左侧直接起自主动脉弓。与迷走神经和颈内静脉伴行。位于喉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活体可触及其搏动. 4、阑尾动脉起自(回结肠动脉) 5、属于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6、对于上肢浅静脉的描述(肘正中静脉在肘窝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主要包括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注入腋静脉,常在肘正中静脉处采血) 7、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前面的浅筋膜内上行至肘窝,末端走行于三角胸大肌沟内,在肘窝时,头静脉可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 8、大隐静脉相关描述(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上行,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注入股静脉前收集5条属支,在小腿内侧伴隐神经) 9、下腔静脉本干的属支(肾静脉、肝静脉、左右睾丸静脉、左右肾上腺静脉) 10、肝门静脉的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 脉) 11、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 12、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起自左心室的主动脉,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三部。在第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升主动脉的起始部较膨大,其内腔称主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自此窦壁发出) 脏支分为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腹腔干腹腔干分为胃左动脉 (分为食管支、贲门支、胃支)、肝总动脉、脾动脉 肝总动脉分为肝固有动脉(分为胃右动脉、左支、右支一-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分为胃网膜右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 脾动脉(分为脾支、胰支、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 13、腹腔干直接发出的动脉见上 14、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空回肠动脉、回结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 15、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直肠上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 16、骼内动脉的脏支有(子宫动脉、直肠下动脉、膀胱下动脉、阴部内动脉) 17、下腔静脉的直接属支有(肝静脉、腰静脉、肾静脉、右睾丸静脉) 18、肝门静脉的组成及特点(肝门静脉的属支有7个,分别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肝门静脉是门静脉系的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肝门静脉收集腹腔内除肝。。直肠下部肛管外的不成对的静脉血。) 19、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主要吻合部位有(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网) 20、下列哪些静脉直接回流入肝门静脉(胆囊静脉、胃左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附脐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不是直接回流到肝门静脉) 21、胸导管的走行及注入部位(起始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长约30〜40厘米,是人体最长的淋巴导管。注入左静脉角。穿主动脉裂孔在后纵膈内上行。) 22、脾的形态和位置(为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肋区,与第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可随呼吸和体位改变而上下移动。脾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协助消化这句话是错误的) 23、两个重要的循环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部毛细血管-静脉血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一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肺各级静脉-左、右肺静脉-左心房 问答题: 1、腹腔干的起始,主要分支及分布 2、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及其分布答肠系膜上动脉在平第一 腰椎体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如下 胰十二指肠动脉,在胰头与十二指肠之间上行,与胰事儿直肠上动脉吻合分支营养胰头和十二指肠 空、回肠动脉,营养空、回肠 回结肠动脉,分支分布于回肠末段、盲肠、阑尾、升结肠 右结肠动脉,分支营养升结肠 中结肠动脉,分之营养横结肠 3、肠系膜下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及其分布答肠系膜下动脉在平第三 腰椎体的高度起自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如下 左结肠动脉,分之营养结肠左曲及降结肠 乙状结肠动脉,分支分布于乙状结肠 直肠上动脉,营养直肠 5、结肠的分部、分布于各部额动脉及来源答:结肠分 四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升结肠由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营养 横结肠由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营养 降结肠由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动脉营养 乙状结肠由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乙状结肠动脉营养 6、大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大隐静脉收纳的属支有哪些答: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门内侧,经内踝的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上行,至膝关节的后内侧,由大腿 内侧转向前方,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约3〜4厘米处,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在注入股静脉以前收纳的属支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腹壁浅静脉、游露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7、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和收集范围 答:肝门静脉是门静脉的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肝门静脉的属支除了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外,还包括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肝门静脉收集腹腔内(除肝、直肠下部和肛管外)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8、胸导管的走行,起始,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答:胸导管起自位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穿经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第4~6胸椎平面左移,注入 左静脉角,收纳全身四分之三的淋巴,即左侧头颈,左上肢,左半胸壁,左半心,左肺,腹部,盆部,双下肢的淋巴 第八部分:感觉器 填空题: 1、 2、 3、 4、 5、 6、 7、 视器是由眼球和眼附器组成的 眼球外膜(纤维膜)由前六分之一的角膜和后六分之五的巩膜构成 外耳由耳廓外耳道和鼓膜构成 三块听小骨依次是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 骨迷路包括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位置觉感受器为椭圆囊斑球囊斑和壶腹嵴 听觉感受器为螺旋器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视网膜上最敏锐额部位是中央凹 膜迷路包括:球囊、蜗管、椭圆囊、膜半规管 听觉感受器位于基底膜 关于角膜(无血管、占外膜的六分之一、其营养来自房水、具有屈光作用) 眼球中膜(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视网膜上无感光作用的是:虹膜部、睫状体部、视神经盘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的屈光结构有: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判断题: 1、外直肌可使瞳孔转向外上方,受展神经支配 2、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他们均为无色透明,合成眼的屈光系统 问答题: 1条作用域上睑6条作用域瞳孔 动眼神经支配 动眼神经支配 动眼神经支配 动眼神经支配 展神经 滑车神经 1、眼外肌的名称及其神经支配共7条 提上睑,开大睑裂 使瞳孔转向上内方 使瞳孔转向下内方 使瞳孔转向内侧 使瞳孔转向外侧 使瞳孔转向下外方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内支肌 外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使瞳孔转向上内方动眼神经支配 2、简述鼓室各壁的结构特点p272 第九部分:神经系统神经 系统之中枢神经系统 名词解释: 1、白质:中暑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由于神经纤维含有髓鞘,在新鲜标本上呈亮白色,故称为白质 2、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洗宝宝聚集形成团块叫神经核 3、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叫神经节 4、锥体交叉:在延髓锥体的下方,锥体束的纤维大部分在前正中裂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5、小脑扁桃体:在小脑半球下面,蚓垂、蚓垂体的两侧有一对膨大,靠近枕骨大孔,叫小脑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能被挤压进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的生命中枢,造成呼吸循环衰竭 6、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其中苍白球成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处病变多表现为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 7、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纤维板。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端向内的V形,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以及位于前肢、后肢汇合处的内囊膝部 8、胼胝体:由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广泛区域(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新皮质的联合纤维构成,位于大脑纵裂的底。在大脑半球正中矢状切面上呈弓形,可分为胼胝体嘴、胼胝体膝、胼胝体干及胼胝体的压 部 9、蛛网膜下隙: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其内充满脑脊液 填空题: 1、按部位和功能分,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在脑内,脑表面呈层配部的灰质又称皮质,闹深部的白质又称髓质 3、脊髓上端平枕骨大孔,成人脊髓圆锥的下端平第一腰椎下缘 4、脊髓侧角只见于脊髓的胸一到腰三节段,其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前根中的内脏运动纤维 5、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构成 6、脑干上方接间脑,下方与脊髓相接,背部与小脑相连 7、延髓前正中裂两侧的纵行隆起称锥体,其深层的纵行纤维是锥体束 8、中脑背面两对圆形隆起称四叠体,上方的一对称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下方的一对称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 9、大脑脚底中五分之三通过锥体束 10、小脑位于颅后窝,居延髓和脑桥的背侧 11、小脑由两侧隆起的小脑半球和中间比较窄的小脑蚓组成 12、小脑的主要功能为:维持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13、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五部分 14、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孤束核的纤维 15、丘脑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的纤维 16、后丘脑由 内侧膝状体 和 外侧膝状体 两部分组成 17、下丘脑内有两个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和核团,是视上核和室旁核 18、纹状体由 尾状核 和 豆状核 组成,是 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新纹状体包括 尾状核 和 壳 20、旧纹状体指苍白球而言 21、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豆状核之间,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层 2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23、锥体束包括 皮质脊髓束 和 皮质核束 24、皮质核束主要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三分之一,其纤维经内囊膝部下行,在脑干陆续分出纤维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其中只接受对策皮质核束纤维的舌核和下神经核 25、皮质脊髓束起于中央前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纤维经内囊的后肢下降,至延髓下部,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越至对策下行,组成皮质脊髓侧束 26、脑和脊髓外面均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软膜 27、脑的供需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一一基底动脉 28、问答题 1、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内的位置、起止和功能答:脊髓丘脑束位于脊髓外侧索的前部与前索中.此束主要起自对侧脊髓后角的1、4、5层(后角固有核), 这些细胞发出的纤维经白质前联合斜越交叉至对侧外侧索或前所上行,主要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其中位于前所的称脊髓丘脑前束,传导对侧半身的粗触觉,位于外侧索的称脊髓丘脑侧束,传导对侧半身的温、痛觉。 2、简述大脑半球的分叶 答:大脑半球分为位于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额叶,外侧沟上方、中央沟与顶枕沟之间的顶叶,外侧沟以下的颞叶,顶枕沟以后的枕叶,以及埋在外侧沟底的岛叶 3、语言中枢有几个,各位于何处 4、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答: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层.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内囊呈 尖端向内的V形,可分为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内囊前肢,内含额桥束与丘脑前辐射;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内囊后肢,内含皮质脊髓束、视辐射、听辐射、丘脑中央辐射及顶枕颞桥束等;位于前肢、后肢汇合处的囊膝部,有皮质核束通过 5、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6、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和功能意义 答: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的起始端、两侧颈内动脉的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端共同组成。 神经系统之周围神经系统 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及神经后跟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的膨大,其中还有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了脊神经的后跟 2、交感干:由脊柱两旁的椎旁节借节间支相连而成,两条交感干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并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 填空题: 1、脊神经由运动性的前根和感觉性的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故脊神经为混合性的神经 2、颈丛各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行向各方 3、腋神经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 4、尺神经起于臂丛,经尺神经沟下行,肌支支配前臂屈肌的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 5、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分布有明显的节段,例如T4相当于乳头连线平面,脐平面为第十胸神经的前支 6、股神经是腰丛中最大的分支,穿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至大腿前面,主要支配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7、坐骨神经在 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8、脑神经有12对,第一对连于 嗅球,第二对连于 视交叉,第三到十二对连于 脑干 9、在脑神经中,感觉性的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 10、脑神经中属于混合性的神经有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1、在脑神经中,含有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的神经(副交感神经)有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2、三叉神经三个大分支的名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他们依次经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出入颅腔 13、面神经的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 14、福神经支配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运动 15、内脏神经是指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选择题: 1、颈丛的组成和分支(由第1到4颈神经前肢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发出混合性的膈神经,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附近浅出) 2、膈神经的走行和分布(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是混合性神经,在胸腔内肺根的前方下行,运动纤维支配膈的运动,右侧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至肝和胆囊等处) 3、肌皮神经的描述(发自臂丛外侧束,斜传喙肱肌,在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终支为皮支。称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4、脐周围感觉神经来自第十肋间神经的前皮质 5、坐骨神经的相关描述(发自骶丛,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受损后伸髓力弱和屈膝力弱,在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不可支配臀大肌,支配大腿后群肌) 6、坐骨神经支配(股二头肌) 7、脑神经的描述(属于周围神经,共12对,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属于副交感性,在头面部有4对副交感神经,5/7/9/10为混合型,1//2/8是感觉型,3/4/6/11/1是运动型) 8、分布于角膜周围的是视神经 9、三叉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含躯体运动纤维和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和上颌神经为躯体感觉性的,下颌神经为躯体运动型的) 10、面神经的走行和分布(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即副交感纤维、内脏感觉纤维中的味觉纤维. 面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鼓索:其味觉纤维在出茎乳孔之前从面神经干上分出,经鼓室传出颅底,向前下加入舌神经,随舌神经的走行分布;其副交感前纤维质下颌下神经元,换元后的节后纤维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活动 岩大神经:其副交感纤维在翼腭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随支配泪腺 出颅后穿腮腺发出的5条肌支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支配面部表情肌 11、迷走神经在(颈部居颈内、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行) 12、舌下神经(支配全部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的运动,一侧损伤后舌尖歪向同侧,为运动性神经) 13、脊神经的合成及性质(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是混合性神经,共31对,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4、颈丛的皮支包括(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15、股神经的走行及其分支(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的深面入股部,肌支支配股四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终支为隐神经,传导大腿前面皮肤的感觉) 16、面神经的功能(传导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司泪腺的分泌,司下颌下腺的分泌,支配眼轮匝肌) 17、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经肺根后方下降,含4种纤维成分) 18、通过眶上裂的神经有(动眼神经,展神经,眼神经,滑车神经) 19、属于延髓的脑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 20、含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动眼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问答题: 1、膈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 答:膈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沿前斜角肌前面下行,穿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腔上入胸腔,再经肺根的前下方下行至膈,其运动性纤维支配膈肌,感觉性纤维分布至胸膜、心包和膈下的部分腹膜.右侧的膈神经的部分感觉纤维穿膈肌进入腹腔,分布于肝外胆道系统及胆囊 2、正中神经的起始及主要分布 正中神经由臂丛内侧束发出的内根和外侧束发出的外根合成一干 分布:正中神经在上臂部无分支,在前臂支配除了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的前臂屈肌和旋前肌。在手掌发出返支,支配处拇收肌以外的大鱼际肌群,还有肌支支配1、2蚓状肌;皮支分布于手掌桡侧三分之二的掌面以及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和这三个半指的中末节指背面的皮 肤 3、股神经的起始和分布 股神经由腰丛发出 分布:肌支主要支配大腿前群肌和耻骨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其中,最长的 皮支为隐神经,它与大隐静脉伴行,向下分布于小腿内侧面皮肤 4、坐骨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 由骶丛发出 走行: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