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路面(混凝土硬化)工程
一、拆除地面
1、采用挖掘机挖除,人工配合整平的方法。挖路槽时,必须采 取临时排水设施,以免路槽积水,泡软路基。
2、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开挖,挖至基层为止。发生弹簧现象时, 采用挖开、凉晒,换土、掺集料等措施。
3、挖出的路渣采用边挖边运出的方法。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挡。
4、碾压:机械挖好路槽,并经人工整平后,要立即碾压,碾压 时,以达到最大压实度,碾压要由轻到重,先用12〜15吨的压路机 初压几遍后,再用30吨振动压路机压实.。纵坡的路段,自坡低处压 向高处,由慢到快,碾压前后行间,必须重迭压路机轮宽一半,使路 槽全宽范围内碾压均匀密实。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要用电动夯夯 实,打夯时,前后左右均应重迭一半。
5、压好的路槽,断面要同路拱一致,表面平整,没有波状起伏 以及显著轮迹。
6、检验压实度达到要求后,报检工地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进 行下道工序。
二、路床(槽)整形
1、测量放线:
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对有关桩位应砌筑保护,并立标牌 注明“测量栓桩,注意保护”字样。工程施工时全段每50m设置一组 中心桩,曲线加密至5 10m 一组,每2m设一临时水准点,各流水 作业段每20m设一组边桩。
2、清表:
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路床施工时需要将其清理干净,根据 设计高程自下而上一步步的回填至路床高度,要求每层必须有压实度 试验。
3、监理验路床:
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重新放出路床的边线及测出高程,同时请监 理工程师进行验线工作。
4、路床处理:
路床填土作业时,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超过 10厘米粒径的土块应打碎使用,并按设计断面分层由中央逐渐向路 边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功能相适应,不得大于30厘米。 对试验不合格处,采用换土施工方法,处理深度挖至原状土直至达到 合格标准。
5、路床碾压:
碾压时,采用自行式压路机,碾压工作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 一般碾轮每次重叠15-20厘米,碾压5-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且达到 密实度为止。碾压时,特别注意均匀一致,并保持土壤处于最佳含水 量状态,不得干压。严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路 床修筑宽度至少比设计路面两侧各加宽50cm。
三、石灰稳定土
土方开挖T灰土拌制T灰土铺设T质量验收
(1)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先向下挖至1米,未避免机械开挖超挖,采用人 工开挖向下挖0.2米至设计标高-6.97米。待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进 行三七灰土施工。
(2)灰土拌制:灰土的配合比一般采用3: 7,石灰和土料应计 量,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 两指轻捏即散为宜,如土料水份过多或过少时,应晾干或撒水湿润。
(3)灰土铺设:
灰土摊铺虚铺厚度一般不超过3mm (夯实后约2mm厚),总 厚度为12 mm,各层厚度钉标桩控制,压实采用压路机,碾压遍数 一般不少于6遍,角处压路机压实不到的位置采用夯机进行人工夯实, 应根据设计要求大的干密度,在现场试验确定。
(4)质量验收:
灰土应逐层检查,用环刀取样检验灰土的干密度,检验点数,对 大面积每10m2以上工程不应少于3点,灰土最小干密度(t/m3): 对粘土为1.45 ;粉质粘土 1.50 ;粉土 1.55。灰土夯实后,压实系数 不小于0.97。
四、水泥混凝土
1、灰土平整完成后,基层的准备及放样:将基层上的杂物及浮 土清除干净,并复核基层标高、坡度及平整度,达到施工规范标准。 然后恢复中线,每10m 一桩,放出边桩,再拉出混凝土路面边桩,测 量标高,在桩上标出路面设计标线位置。
2、模板安装:根据路面标高线安装混凝土路面边模,模板安装 好,再测量模板顶面标高,根据测量标高再调整模板。调整后,再测 量模板顶标高,如不符合要求,再调整,直至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3、检查并调试拌和机及其它机械设备性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工作。
4、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测定现场集料的含水量,根据集料 含水量调整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根据配合比,调整 拌和机的设定参数,使之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因混凝土路面的 质量很大重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所以,混凝土配合比一定按规 范要求严格控制,使新拌混凝土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拌和料的运输:因运输距离很近,拌和料运输采用5m3翻斗 车运输,考虑到施工季节气温的关系,拌和料在保湿上应注意。
6、混凝土摊铺:摊铺时,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摊铺混凝土拌和料。 每次摊铺一个车道宽,在摊铺前,检查模板标高,并使基层顶面保持 湿润、清洁,保证混凝土面层与基层的良好结合。粗平后,用振动梁 震捣,然后人工拉毛、压缝。根据砂浆厚度、气温情况、初凝时间掌 握好拉毛、压缝时间。拉毛要求整齐,不起毛为度,压缝要求整齐, 且满足构造缝深度要求。
7、养生:采用湿润法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养生在压缝 后紧接着进行,用湿草帘或麻袋等覆盖在混凝土板表面,每天洒水喷 湿3-5次,保持湿润。
8、切缝:在养生期间,混凝土震捣8小时左右进行切缝。切缝 的原则为:先横缝,后纵缝;先大块,再小块。切缝后,立即把湿草 帘或麻袋还原,继续进行养生。
9、模板拆除:模板在浇筑混凝土 20h内拆除。拆模时,不应损 坏混凝土板和模板。
10、接缝施工
(1)纵缝。纵缝为纵向施工缝,其构造形式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平缝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的间距,预先在模板上制作拉杆置放孔,并 在缝壁一侧涂刷隔离剂,拉杆采用HRB335的直径14的螺纹钢筋,长 70cm,间距80cm。顶面的缝槽用切缝机切成深度为3〜4cm的缝槽, 并用填料填满。顶面不切缝时,施工时应及时清除已打好面板上的粘 浆或用塑料纸遮盖,保持纵缝的顺直和美观。
(2)横向缩缝。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间距一般为5cm。在 临近路面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均应在板的内部加设传力杆。传力杆采用 HPB235级钢筋,直径28mm,长40拆cm,间距30cm。切得过早,因 混凝土的强度不够,会引起集料从砂浆中脱落,而不能切出整齐的缝。 切得过迟,混凝土板会在非预定位置出现早期裂缝。为减少早期裂缝, 切缝可采用跳仓法,即每隔几块板切一缝,然后再逐块切缝。切缝深 度为板厚的1 /3〜1/4,切缝太浅会引起不规则断板。
(3) 胀缝。在交叉弯道起终点断面处以及新建道路与现状道 路接顺处设置胀缝。胀缝一般宽2cm缝内设填缝板和聚氯乙烯胶泥填 封料。胀缝施工时,先预先设置好胀缝板和传力杆支架,并预留好滑 动空间。混凝土浇筑前应先检查传立杆位置,浇筑混凝土时,应先摊 铺下层混凝土,用插入振捣器振实,并校正传立杆位置,然后再浇筑 上层混凝土。浇筑邻板时,设置下部胀缝板、木制嵌条和传立杆套管。
(4) 施工缝。施工缝为施工间断时设置的横缝,常设于胀缝或 缩缝处,多车道施工缝应避免设在同一横断面上。施工缝如设于缩缝 处,板中增设传立杆,其一半锚固于混凝土中,另一半应先涂沥青, 允许滑动。传力杆采用HPB235级钢筋,直径为28mm,长40cm,间距 30cm,与缝壁垂直。
(5) 接缝填封。填封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结紧密,不渗水,其 灌注深度以3〜4cm为宜,下部可填入多孔柔性材料。填封料的灌注 高度,应与板面平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