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企业安全心理管理的施行与应用 引 言 2000年开始,第二采气厂率先开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从第二采气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就将“以人为本作为体系管理目标之一,并通过不断的改善现场环境,致力于不断的强化安全隐患的治理、提升安全意识等工作,以提升第二采气厂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管理中,设备的隐患我们可以通过流程的改造,技术的革新,来实现隐患的消除,现场暂时无法消除的隐患我们可以通过动态检测来控制事故的发生。但人这一随机、动态的隐患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模式和有效的方法来加以消除。 现代安全管理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虽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但早有理论证实,在可预防的工伤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原因的占89.8%;而设备、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为主的只占10.2%;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行为的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引入和运用安全管理心理学能更好的为我们的安全管理服务,在原有安全管理基础上推动全厂的安全管理水平。运用安全管理心理学原理,可以培养训练员工素养,针对人的心理必需要改善现场环境,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安全管理心理学 安全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其一般原理运用到安全生产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它主要是以生产劳作中的人包括管
3、理者和被管理者为研究对象,从保证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影响人心理活动因素,着重从人的心理素养以及人的心理过程变化来分析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 安全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着重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特别以人的中心管理,探寻采纳什么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的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 从安全管理心理学角度,分析第二采气厂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 由于第二采气厂地理环境的特别,部分作业区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大沟深,人烟稀有,井站大多分布在孤立的山头,作业方式也较一般的平原等地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影响员工心理的因素较一般的油田要多
4、特别的地理环境,特别的作业条件,特别的地方文化氛围和人文观念,夹杂了很多不利安全生产的因素。虽然第二采气厂在通过不断改善各类软硬件来改变以往采油员工的生活方式,丰富一线员工的娱乐生活,但总体上看工作方式性质没有大的变化。下面我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总结为以下几方面不利于第二采气厂安全管理的因素。 现行的管理方式都以等级、权威、强制和控制为主要手段,即麦格雷斯所称的“理论。其中,经济奖励和惩处被奉为进行安全管理的最正确手段。这些手段虽然有力宜行,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对安全生产极其不利的因素。它常常会引起一些防卫性的或报复性的行为,使得工作质量降低,对工作热情降低。当然,在安全管理中,片面的
5、宽容,使得人的不安全行为一再发生,这也是安全管理中极端一面,这些都将对安全生产管理产生负激励。 其次少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管理方式单一,行为方式粗暴,在员工做错的或者没有做到位时,往往不是瞪眼就是训斥,很容易造成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一些个性较强的员工甚至是集气站班站长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带着情绪作业或心存偏见和对抗情绪,不按常规作业,心里有意赌气违章操作,从而失去对安全事故隐患和危险因素的基本推断,造成情绪化的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而且很容易破坏工作中本来协调的氛围,使得工作氛围紧张,人员的精力不能集中或者心理疲惫,工作效率下降等等。 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挫折感,在工
6、作中心理不快,产生沮丧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激情、主动性和积极感,工作效率降低,容易产生心理疲惫,对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危险因素识别不当,从而降低预防事故的能力。在有事故征兆出现时也不能及时的辨识出来,贻误了事故初期的控制时机,将本来可以控制的小事故变成了较大事故。 由于在安全管理中使用的方式过激或者采纳不当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员工对安全管理歪曲的熟悉,将安全管理所做工作视为一种累赘和负担,这种氛围给安全管理所带来的阻力,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崇尚“宁愿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的方式,但真正“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 环境应该有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之分,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都可能成为安全管理不利和有力的因素。我们在分析环境对人员安全管理的时候,不仅要分析具体工作场所环境对安全管理的影响,也必需要从社会背景来分析对人员安全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