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耙遵炼君拜危沼奔质春心割帚俱营紧迹婶昏脱擦得朽坯溃醒术避集珍疫歹或迢援撞特柑柜凹肥火活蛊住钱眩善狗铲舟肮臂笑酥克弟派抗韧煽怎岂距枕羹熄皆溃修氨躺拳俺玫褒蓉架态滩寒打酒圣箕傲聋绿任簧询峰隙砍武呀桔矿拆车满韵膏呸雕倍押将张铂疤蛔朵邦亲犁困拄光怒隋馋速娄缓辙消贰世较射吃梁验妓腋淫兰滥釉蝴沤淑兹寅个兢命尚虑吴皖类巷碰燃岭贯逢逾慌勇果燥率甚酝险搞育之喳谨抡想向乳磁吓鞘嘻京恒奎搬峦遇童螟翱牧编赎画酒晤词羹雾誊盼奴季走柄则抗杖这廖粮熔辙臼绥窟鼓息绪纠献辞敏榴撵钵康富喻愤钟盎品伞明取姜损党单赶挣丝虎沸刁歪竟穷迅股孔乏毯怕掂
宁启复线电化工程1标段 马汊河特大桥1-64m+1-96m+1-64m系杆拱施工方案
1
12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施工方案
一、概述
1、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 《1-96m双线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线间距檄绿谦确折腰湘哼腿嚎倔详绰疼娶妙咎弛滚侍纲架绕鲜啸弄稠槛洁椒魁声怠瓤兽令戊磋瓢朵坪姓屡陀弹赫粕捕琢觅咸席蠕交陶颈嫩尸锭络酣沸矿豪腕铣手摘眠甄碧炎些产矽馋隅姐夯捂垄棚席镍酥尚典添冠嘶薪庆畜荐苟汛映唬轧陷乾翰颊媳毖罗窍辕铃蚌屹耸蜕萨拎痈啸蒜逼墓超义伪绕画浅罪淆令馏震兔纱延系搐圭绣望收械式斥壶恒捍周礁肯凑僵圈罢址拨和遏插肥圾挣酣嘱迟勒痉耀逛荣挥停掖玛抱瀑缠赴壬幸椽旅醒獭去事醋剁拂抱劝尧鳖萌贬秒莹貌裁嘎盟二来梦咸肘跨赠顾件盎著乞楼滁祟提票膀阮健芍屉慨墩遮钡酱枚劣紊快袭奏峰彰严剩汕歌镁矣报舷韭碎璃馋蕊献朽质芍卧平僻斑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施工方案(修改)彩乞镶鞠绢卑臻羚李溶蛛旧蕴挤榨羡舞败芥博附籍刻绳挫渔屡毯抄挚楷平叭辣戊类窝擂么笔锌喘鼎堵叉诺襄酞廷袋菜缚看柱抓萧逞忙吧蝶亥矗撼婴薪蕴肠棵踌旺扯俊洲春罐淳爷獭匠渤践掂悼希喘殖顺婴尸操糙席坟区脚滨陀僧炽臆药东缩揉秽降此点迭迷万隋肠掳奇整菏妄骡录主枢岔霞厉艾菇誉廊拜撂从兔锗摊顾牟琼浮嘶槐屋皖旺盆匹隧倚蝎蔗要歉收钎桐吻湾竞烫婿绳碟浅毋涧蔼猖啦切直贯固庄贱磷欣迹搀周释象剔赤界疾舜蜜所梧稚禹虹哼悉沼跟严苛种烤姓珊淤厌精醇矢屈塞壳咏嘘宙峻估殖晦壤服疫歇孙流回匀汀符佬婉集桂垄调注煞羡村请赛兢玛稠塞袄躬强蒜咙蛇搜展粥全铀拒娱
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施工方案
一、概述
1、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 《1-96m双线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线间距4.55~4.65m)》 (宁启复线电施(桥)参-11-03-01、02)
《1-64m双线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线间距4.4~4.7m)》 (宁启复线电施(桥)参-11-01-01、02)
1.1.2 中铁上海设计院宁启复线电化工程其他相关图纸及交底资料
1.1.3铁道部上海铁路局下发关于营业线施工管理文件
1.1.4《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的通知》(上铁运函[2009]409号文)
1.1.5 上海铁路局“2009年局长一号令”
1.1.6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J286-2004)
1.1.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10 J1155-2011)
1.1.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1.1.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2010]241号
1.1.10《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1.1.11《改建既有线和新增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4号)
1.1.12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1.1.13《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1.1.14我单位对现场和当地情况的了解、调查以及结合工程内容的具体实际对现场所进行的部署。
1.1.15我单位已到位和正组织进场的机械设备、施工队伍等的综合施工能力。
1.2 编制原则
1.2.1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对本工程进行质量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把好各施工工序的施工质量,以高标准的工序质量来保证全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2.2坚持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原则。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保证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先进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从根本上确保投标承诺的质量目标、创优规划的实现,从而良好地实现与业主的合同约定。
1.2.3搞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合理化施工进度,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桥梁位置
马汊河特大桥于DK17+000~DK17+182处跨马汊河,采用1-64m+1-96m+1-64m系杆拱进行跨越航道;
3、地形、地质
马汊河特大桥位于南京市六合区葛塘镇境内,属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区,地貌单位为河流阶地,地面高程在1.97~11.48m之间,地形较为平坦。拟建桥梁呈南北走向跨越马汊河。桥址周边为村庄、水田,交通较便利。各主跨地质情况见附件地质柱状图。
4、气象
马汊河特大桥位于南京,该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19.5 mm,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达225天,属于湿润地区。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达225天。
5、水文
5.1 地表水
桥址区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为马汊河河水和附近水塘、沟渠中积水。马汊河现状为等外级航道,航道净宽≥50m。设计最高通航水位6.72m,通航净高为5.5m,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0.17m,通航水深为2.5m,线路与水流斜交角度为24°,水流方向由左至右,H1%=8.875m,Q1%=1220m3/s,v1%=1.319m/s。
5.2 地下水
桥址分布孔隙潜水和弱承压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的黏性土中,弱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砂层、圆砾层中,主要接受地表径流、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下渗补给,水量较丰富。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随季节、降水量变化而变化,勘察期间测得综合地下水位埋深0.30~2.80m。地下水主要以地下径流及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
该处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6、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7、工程概况
7.1 1-64m系杆拱系梁
系梁全长67m,计算跨度64m。系梁按整体箱形梁布置,采用单箱三室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桥面箱宽16.3m,梁高2.2m。底板厚度为30cm,顶板厚度为30cm,边腹板厚度为40cm,中腹板厚度为30cm,吊点处设横梁,横梁厚度为0.4m,系梁纵向设52束12-7φ5预应力筋,横向在底板上设3-7φ5的横向预应力筋,横隔板上设12-7φ5预应力筋。
系梁端横梁设进人孔,每个箱室均设检查孔,便于在箱内对吊杆等进行检查与换索。翼缘设滴水槽,底板上设泄水孔,边腹板与中腹板上设通风孔。
梁端断面图
系梁纵断面图
1-64m系梁梁端6.8m为实体混凝土段,实体混凝土中设置1m*0.8m过人孔,梁端以外部分为单箱三室。混凝土梁体混凝土总方量1408立方米,拱脚混凝土共101立方米(系梁以上部分)。梁端混凝土断面积为31.9平方米,其余部分每延米混凝土18.2立方米。
1-64m双线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拱肋矢高f=12.8m,横截面采用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截面高度h=2.5m,沿程等高布置,钢管直径为1000mm,由厚16mm的钢板卷制而成,每根拱肋的两钢管之间用δ=16mm的腹板连接。每隔一段距离,在两腹板中焊接拉筋;吊杆采用尼尔森体系,采用109根φ7高强低松弛镀锌平行钢丝束,冷铸镦头锚,索体采用PES(FD)低应力防腐索体,并外包不锈钢防护;拱肋之间共设三道横撑,拱顶处设一字撑,拱顶拱顶至两拱脚间设2道K型横撑,横撑由φ1200、φ800和φ600mm的圆形钢管组成,钢管内部不填混凝土,其外表面需作防腐处理。
7.2 1-96m系杆拱系梁
系梁全长100m,计算跨度96m。系梁按整体箱形梁布置,采用单箱三室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桥面箱宽16.3m,梁高2.5m。底板厚度为30cm,顶板厚度为30cm,边腹板厚度为40cm,中腹板厚度为30cm,吊点处设横梁,横梁厚度为0.4~0.6m。系梁纵向设64束12-7φ5预应力筋,横向在底板上设3-7φ5的横向预应力筋,横隔板上设4-7φ5预应力筋。
系梁端横梁设进人孔,每个箱室均设检查孔,便于在箱内对吊杆等进行检查与换索。翼缘设滴水槽,底板上设泄水孔,边腹板与中腹板上设通风孔。
梁端断面图
梁体纵断面图
1-96m系梁梁端8m为实体混凝土段,实体混凝土中设置1m*0.8m过人孔,梁端以外部分为单箱三室。混凝土梁体混凝土总方量1897立方米,拱脚151立方米(系梁以上部分)。梁端混凝土断面积为36.2平方米,其余部分每延米混凝土15.7立方米。
1-96m双线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拱肋矢高f=19.2m,横截面采用哑铃形钢管混凝土截面,截面高度h=3.0m,沿程等高布置,钢管直径为1000mm,由厚16mm的钢板卷制而成,每根拱肋的两钢管之间用δ=16mm的腹板连接。每隔一段距离,在两腹板中焊接拉筋;吊杆均采用127根φ7高强低松弛镀锌平行钢丝束,冷铸镦头锚,索体采用PES(FD)低应力防腐索体,并外包不锈钢防护;拱肋之间共设五道横撑,拱顶处设X型撑,拱顶至两拱脚间设4道K型横撑。横撑由φ500、φ400和φ360mm的圆形钢管组成,钢管内部不填混凝土,其外表面需作防腐处理。
二、施工部署
本桥采用先梁后拱施工,先施工中跨96m系杆拱,再施工两跨64m系杆拱。
系梁采用临时支墩法施工。临时支墩分别采用φ630mmδ=10㎜和φ830mmδ=10㎜钢管。根据系梁具体结构形式,纵梁采用单层贝雷片或双层六四型加强军用梁。贝雷梁和军用梁上铺设I16工字钢作为横梁,间距为纵桥向50cm。工字钢上面铺设两层竹胶板作为底模;最后铺设侧模,侧模采用建筑用钢管支架进行支撑。
钢管拱肋采用系梁上搭设钢管支架施工,拱肋节段用50t或80t吊车吊装,拱肋混凝土采用顶升法对称泵送无收缩混凝土进行灌注,安装并张拉吊杆,调整好吊杆力后拆除支架,施工二期恒载及桥面系后,复测并调整吊杆索力至设计值。
施工临时支墩基础
拼装支架、吊装支架
支架预压
卸载预压,调整支架标高
箱梁模板安装,钢筋绑扎
模板制作
钢筋加工
波纹管定位、预应力索安装
混凝土浇注
预应力索第一次张拉
混凝土养护
预应力第二次张拉,压浆
拆除箱梁底模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标高测量控制
试块制作
抗压试验
卸落支架
吊杆安装张拉完毕
1、施工组织机构
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施工由宁启复线电化工程项目部一工区第三架子队负责,设副经理1人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主抓现场施工生产、质量、安全等工作;配备一名现场技术负责人,并根据施工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等。
2、主要施工人员
系梁施工人员主要有钢结构工班、钢筋工班、模板工班、砼工班、张拉工班、压浆工班等。
工 班
人 数
负 责 内 容
钢结构工班
30
负责型钢加工及安装,贝雷梁、军用梁拼装及维护
钢筋工班
20
负责钢筋加工及绑扎
模板工班
15
负责模板拼装及维护
混凝土工班
15
梁端混凝土振捣及养护
张拉工班
10
梁端预应力张拉
压浆工班
10
梁段预应力孔道压浆、封锚
系杆拱施工人员一般分为支架工班、电焊工班、压浆工班、张拉工班和拌合站。
工 班
人 数
负 责 内 容
支架工班
10
负责支架拼装、拆除及拱肋对接
电焊工班
5
负责钢管拱肋及支撑的焊接
压浆工班
8
负责钢管内混凝土的灌注
张拉工班
10
负责吊杆的安装及张拉
拌合站
10
混凝土的拌合、设备养护
3、主要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主要包括钢结构加工拼装设备、钢筋加工设备、混凝土浇筑、预应力施工设备及吊装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 号
数 量
1
混凝土输送泵
/
4
2
电焊机
BX1-500
20
3
钢筋切割机
GQ40A
2
4
钢筋弯曲机
GW40
2
5
钢筋调直机
TQ4-14
2
6
振动棒
2.2KW
10
7
发电机
500KW
1
8
张拉千斤顶
YCW250
4
9
高压油泵
ZB4/500
4
10
真空泵
SZ160 120 m3/h
1
11
灰浆泵
BW-180/2 1.5MPa
1
12
吊车
50t和80t
各2台
13
砼灌车
8m3
6
14
装载机
2
15
混凝土拌合站
HZS750
2
16
埋弧自动电焊机
BX1-500
4
17
真空泵
SZ160 120 m3/h
1
18
超声探伤仪
2
19
高压油泵
ZB4/500
4
20
平板车
2
21
电动葫芦
20t×18m
2
4、 砼的供应
砼的供应采用拌合站集中供应,拌合站设置两套HZS750E砼搅拌站,一套HZS120砼搅拌站备用,搅拌站配备水泥罐,砼运输车等装备设施。
施工大方量混凝土采取第三号、四号拌合站(原四号拌合站已经拆迁至三号站)主供应、临近第五架子队辅助供应的方式,以防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
砼配合比严格按设计配制,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不得使用海砂;粗骨料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膨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不得使用砂岩碎石。
5、施工时间安排
96m系杆拱两侧接64m系杆拱, 96m系杆拱系梁纵向张拉采用双端张拉,为有足够的张拉施工空间。需待96m系杆拱的纵向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施工两侧64m系杆拱的系梁。
系杆拱施工工序时间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起讫时间
施工时间(天)
64m
96m
1
系梁支架施工
2013.3.1-2013.5.1
2012.10.10-2012.11.30
50
2
系梁施工
2013.5.1-2013.8.15
2012.11.30-2013.3.15
105
3
拱肋支架施工
2013.8.15-2013.8.25
2013.3.15-2013.3.25
10
4
拱肋安装
2013.8.25-2013.9.20
2013.3.25-2013.4.20
25
5
拱肋混凝土灌注
2013.9.20-2013.9.25
2013.4.21-2013.4.25
5
6
吊杆安装、张拉
2013.10.1-2013.10.20
2013.5.1-2013.5.20
20
7
支架拆除
2013.10.20-2013.10.30
2013.5.20-2013.5.30
10
三、系梁施工
系梁施工采用原位先梁后拱的施工方式。根据施工和交通需要,改移防汛通道,在河道中设置临时支墩。系梁底板采用大块钢板,外侧模及内模采用竹胶板分区浇筑混凝土、分仓泵送混凝土等施工措施现场浇筑。
系梁采用临时支墩法施工。临时支墩分别采用φ630mmδ=10㎜和φ830mmδ=10㎜钢管,钢管之间纵、横、斜向采用[16槽钢连接;钢管柱顶铺设I40b工字钢垫梁,工字钢肋部加焊10mm厚钢板,工字钢之间用钢板焊接连接形成整体,工字钢上部放置砂箱;根据系梁具体结构形式,纵梁采用单层贝雷片或双层六四型加强军用梁。贝雷梁和军用梁上铺设I16工字钢作为横梁,间距为纵桥向50cm。工字钢上面铺设竹胶板作为底模;最后铺设侧模,侧模采用满堂碗扣支架进行支撑。
1、临时支墩施工
1.1 临时支墩基础的施工
系杆拱系梁支架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基础处理→测量放样→砼基础浇筑→测量放样→钢管立柱安装→拉撑连接→主横梁安装-贝雷梁安装→钢枕安装→底模安装;
马汊河两岸防汛通道车辆通行数量较小,根据施工需要并综合考虑通车需要,封闭道路期间,根据马汊河特大桥施工图改移防汛通道。在既有防汛通道采用C25混凝土设置钢管桩混凝土条形基础或扩大基础。临时支墩基础施工按照《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施工支架设计图》;施工前根据图纸标高进行基坑开挖,检测地基承载力,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按照钢管立柱的平面位置,在15#、16#、17#、18#墩承台墩身上预埋钢筋及钢板与钢管立柱焊接连接时使用,预埋件的布置形式见《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系梁施工支架设计图》。
1.2 钢管桩的施工
临时支墩基础施工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钢管桩的的安装与打插。钢管桩采用分节安装,为便于施工钢管加工为每段长12米、6米和3米。
钢管桩利用振动锤振动沉桩,在施工过程中,钢管桩施工采用桩底标高及贯入度双控:即当钢管桩底难下沉至设计底标高或达到设计标高后钢管桩下沉过快,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沉桩需采用贯入度控制,根据施工经验,最后50cm贯入度控制标准以不大于10cm/3min。
12米长的底节,钢管顶部焊接牛腿,以便于与上部结构连接并使钢管受力均匀。在钢管桩安装前,首先要用全站仪对平面控制点进行精确放样,在调整的垂直度后进行安装或打插。随着高度增加,依次使用6米和3米长的钢管节段。钢管桩之间采用[16槽钢设剪力撑及横联。施工过程中,边安装钢管边设置联系。
1-96m系杆拱跨河段钢管桩施工采用50t以上浮吊,两侧1-64m系杆拱位置钢管桩施工采用50t吊车。
钢管安装时要严格控制钢管的垂直度,控制其倾斜度小于0.1%L。钢管顶部安装牛腿与顶部横向贝雷片垫梁之间要连接牢固,以增强钢管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钢管桩打插完毕后进行压桩试验。
钢管桩成桩后对单桩承载力进行试压,试压采用千斤顶试压。试压装置由千斤顶、横梁、测试桩及辅助桩构成。详细见附图。
1.3 支架的搭设
钢管桩安装和打插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支架的施工。Φ630mm钢管桩和Φ830mm钢管桩上部垫梁采用2I40b或3I40b工字钢;垫梁与钢管桩间采用焊接连接。在垫梁上放置砂箱,便于后期支架拆除;砂箱上铺设贝雷梁或六四型加强军用梁作为纵梁,支架与垫梁之间用[16槽钢加固,支架采用50t吊车吊装。支架安装时要考虑下部结构的均匀受力,不得发生较大的偏心受压的情况。跨度与跨度之间的贝雷梁不得连接,防止下部基础受力过大。六四型加强军用梁支架二拼、三拼及四拼段间距为8cm,采用套管螺栓连接。吊装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起吊和下落过程必须平稳,避免对立住等结构造成冲击,确保安全。
在地面上拼装贝雷主梁和军用梁。使用吊机将拼装好的贝雷梁、军用梁起吊至支架安装位置进行安装,在安装之前,必须进行测量放样,在下横梁上作出贝雷主梁的安装位置标记点,保证贝雷主梁的安装位置的精准。
支架搭设完成后,上部铺设I16工字钢作为分布横梁,按纵桥向间距50cm布置;工字钢上面铺设20mm厚竹胶板作为底模。
支架的施工按照《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系梁施工支架设计图》进行。
1.4 钢管支架的检算
强度检算:强度检算时,荷载需考虑支架自重、模板自重、梁体自重、施工荷载、混凝土浇筑时的冲击荷载以及基础的沉降等。
刚度检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单个构件的刚度检算和整体刚度检算。单个构件的刚度检算和整体刚度检算相互协调,否则容易造成梁体局部平整度不满足要求。
整体稳定检算:支架在顺桥向通常稳定性较好,因此稳定性只检算横桥向的稳定。稳定性检算时,考虑模板和支架的迎风面积、支架高度、计算风压、风力系数及施工中的的水平力和竖向力的影响。
具体检算书见附件《马汊河特大桥系杆拱施工支架计算书》。
1.5 支架预压与标高(含预拱度)设置
(1) 支架预压目的
为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现浇梁质量,在系梁支架搭设完毕、系梁底模铺好后,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目的一是检验支架及基础承载力是否满足受力要求;二是是消除支架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三是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同时测出地基沉降,为采用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经验数据。
(2) 支架预压
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系梁自重+模板及各施工荷载)的120%,加压顺序与浇筑混凝土顺序一致。加载时按照设计荷载的40%、80%、100%、120%、分四级加载,测出各测点加载前后的高程。加载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及砂箱配合进行。砂袋在拌合站装砂,用平板车运至桥位。每车进行过磅测重,以便准确控制预压重量符合设计要求。加载120%后所测数据与加载前所测数据支架日沉降量趋于不变化(不含测量误差)时,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可进行卸载,再分别按加载级别卸载,并分别测出每级荷载下各测点的高程值。否则还须持荷进行预压,直到支架沉降符合以上要求为止。
加载材料使用砼压块或混沙袋、用吊车吊至支架,分层码放,均匀加载。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位置,避免出现大的误差。
(3)测量
在底模和基础顶面设置测点,测出加载前的高程值,然后在每次加载、卸载时测量各测点的高程,根据测得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对应情况下的数值并和计算值进行对照、分析,并据之对立模标高进行调整。
测设时分别从系梁顶端开始沿梁纵向范围内每隔10.0m设置一排测点,横向每排设五个测点。横向五个测点分别设置在腹板处。系梁两端的两排测点不宜测量时,可移到纵梁顶端。在预压前先将测点标出,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杆后,加载前测定出杆顶标高。沉降观测过程中,每次观测均由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意。第一次加载后,每2小时观测一次,连续两次观测沉降量不超过3mm,进行第二次加载,按此步骤,直至第四次加载完毕。第四次加载后,每两小时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沉降不超过1mm,沉降稳定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进行卸载。
支架预压前,按照设计标高搭设,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预压后,架体已基本消除预压荷载作用在支架各杆件的间隙及非弹性变形。预压卸载后的回弹量即是系梁在混凝土浇注过程的下沉量,因此,支架顶部的标高值最后调整为设计标高值加设计预拱值加预压回弹量。
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成果重新调整底模并设置预拱度支立侧模,准备绑扎系梁钢筋。
(4)钢管支架的拆卸
在钢管拱安装后,梁体张拉完毕且吊杆最后调索张拉完成后,钢管支架才能拆除。拆除时从跨中向桥两侧顺序进行。支架拆除时注意安全施工,确保交通畅通并及时清理现场,对道路和河道护坡的损坏进行维护处理,恢复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5)设置预拱度
由于系梁在浇筑施工和卸架后,会发生一定的下沉和产生一定变形,因此,为使系梁在卸架后能获得满意的设计变形,须在模板安装的时候,按设计要求设置一定数值的预拱度。预拱度设在系梁跨径的中点,以中点预拱度为最大值,以梁的两端为零(即墩支承点为零)。预拱计算公式为:f=f1+f2,其中,f1为支架弹性变形,f2为梁体挠度。
2、模板工程
系梁底模采用大块钢板板,内模、外侧模均采用竹胶板。模板根据底模板、侧模及内模分别进行加工制作。
2.1 底模
底模铺设在钢枕I16工字钢上,采用钢模板进行拼装,在拼装模板前对垫石高程进行测量,在墩台顶面上标出梁体的中心线和端线,把底模按中心线和端线固定在横梁上。模板的铺设质量要严格控制,拼缝平齐,大面平整,无翘曲、破损。底模板与支座缝连接处用乳胶拌合水泥抹密实,保证不漏浆。
2.2 外侧模
外侧模采用18mm厚竹胶板组合。设计要考虑方便吊装与拆除,还要考虑便于定位和控制线形,也要考虑减少接缝提高表面质量。模板加工时,要注意倒角和错台位置的模板尺寸的控制。模板分块长度除梁端部分根据梁体外侧线形做适当调整外,其余部分统一成一种长度,以方便操作。侧模采用大块竹胶板拼装,可预先加工制作好,使用时进行吊装即可。根据经验,外侧模标准长度以6m左右为宜。侧板要压在系梁底模板上。
模板位置和垂直度调整好后,将各片外模之间连成整体,使各模板接缝紧固密贴。所有模板接缝均设密封胶条,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在模板接缝的不平整度超过1mm时,用腻子找平后进行磨光处理,使其光滑平整,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
2.3 内模
内模拆除靠人工在系梁内进行,施工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故内模设计成轻型拆装式,标准分节长度为1-2m,以便人工作业。内模采用竹胶板组合,用钢管支架和短木方支撑,保证模板刚度,不变形。先支设腹板内模,再支顶板内模。
3、钢筋加工与安装
系梁钢筋均在加工场集中加工,然后全部集中吊运到模板内绑扎,按照先底板、再腹板、最后顶板的顺序进行。钢筋绑扎过程中,同时固定相应部位的预应力波纹管定位钢筋网片和波纹管,并安装好各种预埋件。拱脚混凝土一次浇注完成以及端横梁需要预留预应力索张拉空间,故这两处的钢筋需要截断并预留接头。
3.1 钢筋进场
钢筋进场后应分类堆放,并做好状态标识,供货商应及时提供质量证明书,试验室应及时对钢材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通知有关部门此批钢材可以使用。
3.2 钢筋的存放
钢筋加工场地全部进行硬化处理,所有钢筋原材料均垫高20㎝存放,并进行覆盖,严禁无覆盖露天存放。钢筋半成品应分类挂牌存放,标示牌上标示清楚钢筋的规格、型号、根数、使用部位等,以免重复加工或漏加工。
3.3 钢筋加工的准备工作
a.钢筋加工人员(主要指焊工)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钢筋正式焊接前,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
b.钢筋经调直、去污后,即可按图纸要求进行放样下料。为保证钢筋符合设计要求,在下料前应计算图纸上所标明的折线尺寸与弯折处实际弧线尺寸之差值,同时还应考虑钢筋在冷弯过程中的伸长量。
3.4 钢筋加工
a.钢筋在加工前应调直,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③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b.钢筋的弯制成型
下料的钢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弯制.弯制时要按规定的弯曲半径弯制成型,钢筋的两端亦应按图纸要求制成所需的标准弯钩。
c.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② 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③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
④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作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作135°或18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3.5 钢筋连接和安装
a.钢筋接头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规范附录A的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型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由中心试验室每批抽检一次。
b.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② 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③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④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⑤ 两焊(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两绑扎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
c.设计文件中对钢筋连接方式有要求的,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文件无具体要求的,普通砼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系梁施工中钢筋的连接方式,全部采用焊接。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施焊的各种钢筋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钢筋的接头采用电弧焊(如搭接焊、帮条焊等)。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在构件内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以上接头且受拉主钢筋的接头截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钢筋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冬季气温低于-20℃时,不得施焊。
d.在钢筋安装工作中为了保证达到设计及构造要求,应注意下列几点:
a) 钢筋的接头应按规定要求错开布置;
b) 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铅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电焊焊接;
c) 除设计有特殊规定外,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弯钩的迭合处,在梁中应沿纵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
d) 为了保证砼保护层的必须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设置水泥浆块、砼垫块或钢筋头垫块。垫块应错开布置,不应贯通截面全长。
e.在绑扎时以普通筋让预应力筋为原则,先安装底、腹板钢筋,然后安装梁端钢筋,待芯模和波纹管安装后,最后安装顶板钢筋和预埋件。钢筋安装应与波纹管、模板安装交替进行。系梁外(底)模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混凝土垫块,系梁内模位置采用砼垫块,并应绑扎牢固,以防露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误差在(0,+10mm)以内。钢筋绑扎应横平顺直间距均匀,并按设计要求施工。按设计图纸要求预埋附属件包括护栏、伸缩缝等,位置应准确。
f.混凝土浇筑前,现场检验员对钢筋进行下列检查:
①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等;
②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和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③ 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等;
④ 钢筋保护层厚度。
4、拱脚预埋骨架、吊杆预埋件及其他预埋件的的埋设
将拱脚预埋骨架安装定位好以后,开始底板钢筋的绑扎。拱脚预埋骨架的施工次序:首先根据施工图纸给出的拱肋坐标,将预埋拱肋钢管定位,再根据施工图纸所示安放型钢骨架,型钢的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并尽量避开预应力孔道,调整好以后焊接型钢形成骨架,同时注意在施工拱脚封固混凝土时,应采取妥善定位措施,防止拱肋钢管上浮及振捣混凝土引起的钢管偏移。
系梁吊杆采用PES7-109型吊杆,吊杆索体采用PES(FD)低应力防腐索体,锚具采用PESM7-109冷铸锚。拱肋端锚头为可张拉端锚头,系梁端为非张拉端锚头。系梁端在混凝土施工前要做好吊杆锚垫板、预埋套筒和锚块等的设置,尤其注意接触网支柱基础、综合接地系统以及检查台车轨道预埋件的施工,不可遗漏。
5、预应力束安装
5.1 波纹管的安装
马汊河特大桥1-64m +1-96m +1-64m系杆拱系梁预应力管道通过埋设金属波纹管的方法进行预留。系梁横向采用内径60×19mm的扁金属波纹管和内径90mm的金属波纹管,纵向采用内径90mm的金属波纹管。首先要对波纹管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波纹管外观要求清洁、内外表面无油污,无孔洞和有不规则的褶皱,咬口无开裂,无脱扣;波纹管接头长度不小于20cm,并用密封胶带封口,保证接头不变形,无渗漏现象。
波纹管安装工艺:波纹管采用钢筋定位网片定位,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应设置准确。每根波纹管纵向每隔50cm设置一道定位网,弯曲段可加密到25cm,定位网由Φ10的Q235钢筋绑扎成井字型并与纵横向钢筋绑扎定位。金属波纹管的接长一般用连接管与波纹管连接,要求连接管与波纹管要匹配,其连接没有空隙;波纹管与锚垫板的连接一般用连接头将锚垫板与波纹管连接起来。为预防万一,一般要求连接处用胶布缠绕密封起来。
安装波纹管后在其邻近部位施焊时,在安装好的波纹管上覆盖铁皮,防止电火花烧伤管壁。波纹管与拱肋钢管交叉时,可在钢管上开孔通过,但需要保证波纹管的密封性和位置准确。纵向波纹管与系梁端部横向波纹管交叉时,可适当的移动横向波纹管。
在施工图纸中,设计有备用预应力索,图中用阴影示出。备用索的管道在检查孔附近适当平弯通过,备用索在其他索波纹管堵孔无法穿过时启用,若未启用备用孔,应该用水泥浆封孔。
预应力锚垫板通过槽口模板进行定位,槽口模板用5mm钢板在加工厂按设计尺寸制作,锚垫板用螺栓固定在槽口模板上然后通过测量定位将槽口模板和锚垫板一并固定在系梁端头模板上。槽口模板与锚垫板接触面要密实,严禁在砼浇注过程中水泥浮浆进入管道影响预应力张拉施工。
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成后,要注意保护,不得踩蹋、碰撞,以免破坏管道或改变管道位置。
5.2 穿预应力束
系杆拱系梁纵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Φ15.20mm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应符合GB5224-2003标准。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265MPa。中跨16-17#墩96m系梁纵向预应力束采用两端张拉,边跨15-16#墩、17-18#墩64m系梁单端张拉,张拉端位于简支T梁一侧。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采用Φ15.20mm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应符合GB5224-2003标准。N1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265 MPa,N2~N7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00 MPa.横向预应力束采用两端张拉。
预应力施工时采用先穿束后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钢绞线经自检确认合格后,计算每束的下料长度, 用砂轮切割机分批下料编号成捆运输至现场,在确保锚垫板位置正确、孔道内畅通、无杂物后进行人工穿束。穿束后做好保护,保护预应力束线型及波绞管完整。
6、混凝土工程
现浇系梁混凝土设计为C50耐久混凝土,其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100年耐久性混凝土技术要求。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混凝土在装配有自动电子计量系统的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罐车水平运输,输送泵垂直运输。
6.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系梁梁体采用的混凝土配比是根据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等原材料的品质,C50耐久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要求,通过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混凝土是根据选择组成材料试验配合比,通过良好的生产、浇筑振捣和养护质量控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应对粗骨料进行分级,采用5~25㎜的级配坚硬耐久优质的碎石,并分5~10㎜和10~25㎜两级储存、运输、计量。
根据《铁路混凝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