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批准页
丙烯制冷装置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风险分析1
1.1事故类型1
1.2风险分析1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
2.1应急组织机构2
3处置程序3
3.1信息报告程序3
3.2应急响应级别及分类3.
3.3事故接警报警3
3.4应急指挥机构启动3.
3.5扩大应急4
3.6保障措施4
4应急处置措施4
4.1处置原则4
4.2应急处置要点4.
4.3重大危险源丙烯罐区丙烯发生泄漏应急具体处置措施: 4
4.4次生事故处置7.
4.5应急联动7
4.6应急结束7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丙烯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发生泄漏处理不及时或处置措施不当,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窒息事故。
1.2风险分析
合成车间低温丙烯洗工序,用丙烯进行制冷。如果因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丙烯泄漏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火灾、爆炸事故。
1.2.1主要危险物质及特性
标识
名称:丙烯
分子式:C3H6
英文名:propylene; propene
分子量:42.08
理
化
特
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C)
-191.2
相对密度(水
=1)
0.5
相对密度(空气=1
1.48
沸点(°C)
-47.7
饱和蒸气压
(kPa)
602.88/0C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LC50: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 %〜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C)
-108
爆炸上限(v%)
15.0
燃点(C)
455
爆炸下限(v%)
1.0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发生喷水冷却容器着火,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1.2.2危害程度分析
介质:丙烯
存在部位:合成车间低温丙烯洗制冷工序
危害因素:中毒、窒息、火灾、爆炸
危险类型
丙烯,属于II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可引起意识丧失,浓度15%,需30分钟;24%,需3分钟;35%〜40%,需20秒钟;40%以上,需6秒钟,并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侵入途径
呼吸吸入,皮肤、眼睛进入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易冻伤,立即就医;②眼睛接触、有毒,立即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④食入,有毒,立即就医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燃烧爆炸。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
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
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注意事项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
须马上撤离。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库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体用防爆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2.1.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小组
2.1.2人员构成及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办、值班室和各工作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负责人职责详见《综合应急预案》3.2。
3处置程序
3.1信息报告程序
引用《综合应急预案》4.2
3.2应急响应级别及分类
引用《综合应急预案》5.1
3.2. 1响应事件分级
3.3事故接警报警
3.3.1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的事故的报警时间规定
(1)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I级事故,发现者直接汇报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由调度负责直接启动综合应急预案。并汇报,逐级汇报,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接到应急的人员必须要在5分钟内达现场,履行各自的职责。如果因公外出、请假,严格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人员替补的管理,做好沟通工作移交。
(2)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II级事件,发现者直接汇报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由调度负责直接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并汇报,逐级汇报,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接应急的人员必须要在5分钟内达现场,履行各自的职责。如果因公外出、请假,严格按照《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的人员替补管理,做好沟通工作移交。
(3)公司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III事件,发现者直接汇报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由调度负责直接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汇报,逐级汇报,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接应急的人员必须要在5分钟内达现场,履行各自的职责。如果因公外出、请假,严格按照《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人员替补的管理,做好沟通工作移交。
3.4应急指挥机构启动
引用《综合应急预案》5.2
3.5扩大应急
启动现场专项处置预案不可控制扑灭火灾启动公司《综合应急预案》5.3.3。
3.6保障措施
引用《综合应急预案》8.0
4应急处置措施
4.1处置原则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实行“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工作原则。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预案
4.2应急处置要点
4.2.1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火灾抢险施救时,必须站在上风向。4.2.2进入有毒有害泄漏区域的施救人员,必须要佩戴空气呼吸器。同时要遵守空呼适用注意事项。防止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4.2.3灭火时,注意发生人员触电事故。
4.3.4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件时,必须要第一时间把中毒人员撤离出有毒区域,轻微者吸氧、重者送医救治。
4.3.5发生丙烯泄漏,用防爆风机强制通风,防止低洼处形成聚集。
4.3.6发生丙烯泄漏,通蒸汽稀释防止产生静电。
4.3重大危险源丙烯罐区丙烯发生泄漏应急具体处置措施:
4.3.1丙烯罐区发生一般小的泄漏丙烯处置措施
4. 3. 1. 1发生一般小泄漏事故,由车间主任负组织责人员进行处理。
4.3.1.2泄漏微量丙烯利用惰性气体或蒸汽稀释吹散。
4.3.1.3抢修处理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4.3.2丙烯罐区发生丙烯大面积泄漏,防止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件的处置措施:
4.3.2.1丙烯罐区丙烯发生大面泄漏事故,一般是因操作不当、法兰垫片损坏等导致事件的发生。
4.3.2.2生产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第一时间立即汇报相关负责人。
4.3.2.3因丙烯大面积泄漏,防止发生从业人员中毒事件,生产调度立即组织启动公司丙烯泄漏专项应急预案。争取第一时间抢修处理,接到指令的任何人不得拖延、怠慢工作。
4.3.2.4生产中心调度必须要做好组织协调、指挥工作确保安全处理事故。应急工作组按照应急职责,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4.3.2.5首先组织控制现场泄漏危险源源头,丙烯泄漏源较大,必要时立即要组织隔离、紧急切断控制丙烯泄漏源头等工作。施救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施救。
4.3.2.6如果因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立即把中毒者运送到空气新鲜处进行开展,自救。要立即利用气房室设备开展自救、吸氧。情况危急,立即拨打120就医。
4.3.2.7救治中毒人员,要利用担架运送至救护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防止造成人员的二次伤害,及时给中毒者吸氧,注意保暖。重伤者,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4.3.2.8泄漏源得到有效控制切断后,现场警戒。警戒区域及周围50米范围内,禁止一切动火作业、车辆进入泄漏警戒区域。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事故扩大。
4.3.2.9应急抢险维修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施工时,要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防止事故抢险人员发生二次中毒窒息伤害事故。使用防暴工器具进行抢修。抢修现场泄漏丙烯扩散至周围空气中未彻底用惰性气体稀释或强制通风处理吹散时,禁止一切抢修动火施工作业。4.3.2.10大面积丙烯泄漏事故,必须要利用蒸汽、惰性气体或强制通风手段进行稀释泄漏区域内周围丙烯气体浓度,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3.2.11最后要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气体检测泄漏周围丙烯气体浓度,通过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处理是否恰当好处。
4.3.3丙烯罐区发生丙烯大面积泄漏,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防止发生人员中毒窒息事件的处置措施:
4.3.3.1丙烯罐区丙烯发生大面泄漏事故,一般是因操作不当、设备法兰垫片突然损坏等事故后,最终因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措施不当造成丙烯储罐事发生火灾、爆炸。
4.3.3.2生产指挥中心、调度指挥第一时间立即汇报相关负责人。立即启动公司综合应急预案。
4.3.3.3因丙烯大面积泄漏后,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防止发生因从业人员在抢险时中毒事件,必须要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急救。争取第一时间进行抢先灭火,接到指令的任何人不得拖延、怠慢工作。
4.3.3.4生产中心调度必须要做好组织协调、指挥工作确保安全处理事故。应急工作组按照应急职责,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4.3.3.5立即通知岗位人员,再次启动消防水泵加压。利用消防水及灭火器进行灭火。
4.3.3.6首先组织控制现场泄漏危险源源头,丙烯泄漏源较大,必要时立即要组织隔离、紧急切断控制丙烯源头,防止事故再次扩大。施救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4.3.3.7如果因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立即把中毒者运送到空气新鲜处进行开展,自救。中毒者呼吸停止者,要立即利用气房室设备开展自救、吸氧。情况危急,立即拨打120就医。
4.3.3.8救治中毒人员,要利用担架运送至救护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及时给中毒者吸氧,注意保暖。重伤者,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4.3.3.9泄漏源得到有效控制切断后,现场警戒。警戒区域及周围50米范围内,组织全部力量进行对发生着火罐区进行抢险施救。
4.3.3.10灭火时首先利用消防水枪进行着火罐区灭火、降温,另外防止因罐区着火高温导致事故再次扩大。
4.3.3.11如果公司内部消防力量不足,可以调动园区消防力量进行增援灭火。
4.3.3.12通过一切消防力量,最终罐区火灾得到控制扑灭。
4.3.3.13最后要通过分析周围环境气体检测泄漏周围丙烯气体浓度,通过分析结果进行判断处理是否恰当好处。
4.3.3.15现场着火得到控制扑灭后,组织应急抢险维修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施工人员要佩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防止事故抢险人员发生二次中毒窒息伤害事故。使用防暴工器具进行抢修。
4.3.3.17抢修工作结束后,彻底清理事故现场,防止复燃事故发生。
4.4次生事故处置
4.4. 1因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同时要启动《公司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4.4.2因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公司火灾爆炸专项应急预案》得不到有效控制室时,必须启动《公司综合应急预案》进行组织施救,扩大应急救援力量。
4.5应急联动
应急联动的程序详见公司《综合应急预案》。
4.6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及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相关事项,由事故应急协调办公室协调,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做工作总结报告,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