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辩证唯物论,4,、,5,课,唯物辩证法,7-10,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生活与哲学思维导图,辩证唯物论,=,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2,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重点掌握】,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重点掌握】,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7、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8、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反对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4,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唯心主义和主观主义。,5,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有活动,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 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6,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7,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8,6、,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9,7、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10,8、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1,(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5),要从全面的,整体的,发展的实际出发。,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5、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13,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14,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5,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6,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7,5、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对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1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2、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19,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20,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21,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22,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2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8、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原理,24,1、矛盾即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25,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全面的观点,。,反对:要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26,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7,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特别注意,:,先试点,后推广(普及);先进经验的推广运用;树立典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试点,推广、抓好典型、,解剖麻雀,,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28,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29,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30,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31,既看主要矛盾,一种矛盾,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复杂事物,抓,重,点,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关系: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重点论,又看次要矛盾,要,全,面,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32,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3、创新的哲学理论依据,33,1、,辩证否定,观,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就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34,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也就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5,3、,创新的理论根据,(1)辩证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36,(2)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认识论:,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重点掌握】,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重点掌握】,3、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4、,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重点掌握】,38,1、实践是认识基础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39,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原理,40,4、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可以简单处理,),41,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2,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43,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44,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反正;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方法论: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45,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46,人生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2、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原理,47,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48,2,、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原理内容,:,(,1,)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方法论,:,1)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一,美的节拍,令人心动再一次逃亡,白云收紧口袋美丽的节奏弹奏心雨峡谷,和所有的流水之声穿透灵魂与今夜梦的对白我想的简单,跑得也快西方文化和中华国学的对接就像一根绳。真的一根绳,能牵出蜀道和人文就在蜀道难的一瞬间,我用思想的尺度丈量二,沉落笔墨,我的灵魂被收监提醒水和电溶解的温度道学和教父和我的灵魂走近星光擦亮你的眼眸我被这些梦和月亮岛的诱惑吸引沉落笔墨,我想的很简单就像风和流云一样洒落和个性都会顺其自然沉落的灵魂很简单,就像风我的语言很简单,也像风风儿席卷落花的时刻有一颗心能懂,懂得让人心痛三,飘落的羽毛,我的心感怀和触动,在山水与峡谷之间我希望被融化,就像一滴水花朵与细雨的对接,就像我跳出三界之外,我喊出一个名字释迦牟尼人心所归,去向不明我跪拜佛祖的时候谁能知道?我的一颗心向善。菩提花开我的心随着月落月圆轻如羽毛,菩提心肠我不知何语人生,我不知墓志何人刻画?我的今日三生,我的梦里桃花四,归隐与尘土,我心依然跪拜和灵魂再一次被融化我很虔诚,也可以说我今生归结于尘土梦恋前世繁华,细雨飘落人家我目睹前世所有的纠葛我的心很累,尘土源于命脉生命归于佛祖归隐尘土,一件袈裟和灵魂的消融归隐,尘土,佛主佛主,我等你领着我这个迷途的孩子,走出我今夜灯光和岁月的指引编辑点评:日照首届“净域杯”全国诗书画大奖赛由山东省阿掖山卧佛寺主办,如云诗苑编辑部承办的大奖赛,主题是以描写阿掖山卧佛寺的风景与佛教住世的慈悲精神为主,撰写丛林古刹楹联书法、诗词佳句、佛教相关的国画、体现人间正能量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题材为主,启发本智,匡扶人心,弘扬正法!感谢诗友赐稿,大赛期间不单独撰写按语,征稿结束后统一邀请专业评委公平公正打分评出奖项,唯以质取稿,祝福您在本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敬请期待大赛公布结果!问好诗人,推荐赏读。,4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