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与地坛》读后感(3篇).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51988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地坛》读后感(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与地坛》读后感(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与地坛》读后感四篇 河南南召一中 翟杰 一、爱要好好把握 一个人,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的值得留恋的东西,那么即便是天大的打击,也不会使他失落地要放弃生命;同样,一个人,只要心不残,即便是肉体支离破碎,他也一定能够活出一个出色的人生。这就是说,任何物质的或肉体的失去,我们都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补偿。但是,有一种叫做爱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在自己或我们所爱的人的有生之年好好珍惜,好好把握的话,我们将会追悔莫及。身残志坚是我们对那些有志气的残疾人的赞词,却不能作为我们蹉跎自己健康岁月的理由。我们万不能在拥有时不去珍惜,失去了却追悔莫及。 二、幸运与不幸 首先,作者是不幸的。因为在生机勃勃、对明天充满无限憧憬的人生黄金时期,他失去了行走所依赖的双腿,随之也失去了生活的热情、趣味,他开始消沉。而人生的不幸不在于不幸,而在于你把不幸当作了不幸,所以作者更不幸。 但他又是幸运的。上帝很公平,在让他失去了身体的支撑点后,赐给他一座园子——地坛,一个精神上的安慰地、心灵上的避难所,所以他又是幸运的。他可以坐着轮椅,在地坛的差不多每个角落里休息、思索,审阅自己的生活,寻找活着的意义。他真的很幸运。在这嘈杂的世界上,还有一块圣洁的处女地供他栖息徜徉。那么,他还应该怨天尤人吗?如果再不振作,岂不辜负了上帝的美意? 他的母亲比他更不幸。因为“子女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可怜的母亲,明明比不幸的子女活的更不幸,却偏偏要在子女面前伪装;明明想要安慰一下他们,又怕触动他们心中的痛,于是笑在脸上,痛在心里。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真的活的很累、很痛、很委屈…… 但母亲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的儿子在消沉几年后终于清醒了。儿子读懂了她的心,理解了她的爱,她也应该含笑九泉了;只是,她死的太早,未能目睹儿子的成就。遗憾?不幸?! 作者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好母亲,一直默默地关怀着他;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在失去母爱后,他刚刚成熟的心又要为自己的年幼无知负担一辈子的感情债,而且是永远无法偿还的债!“子欲养而亲不在〞,纵是有心,苦于无人,也是人生一大悲苦啊。 幸运与不幸往往一线之隔。换个角度一想,你就能从黑暗深渊跃进光明殿堂。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未必都能做到,这也正是很多人的不幸。 三、生命的哲语 上帝:人的生命终有尽头。死,并不是一件刻于求成的事。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 苏轼:但愿人长期。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尼采:我是太阳,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明亮起来。 史铁生:开始,地坛让我活了下来;继而,母亲支撑着我活下去;最后,我为我自己而存在。 四、我想说 地坛,一处景。在史铁生的心中,它是可以逃避世界的地方,是世外桃源。独处的人爱胡思乱想,而这种胡思乱想对他是有益的,他重新体会了人生。其实,逃避和放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生命,却是你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一个连生命都可以放弃与逃避的人,无疑是个不打折扣的懦夫。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快乐地活着。 母亲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扮演呵护者的角色。母亲苦,母亲累,我们口中这样说,我们心中这样想,可是问问自己,我们又做过些什么;总是失去才懂得珍惜,难道这也是永恒的定律?如此这般,人生又有多少遗憾! 好好活着,为自己,也为别人。死,我们没有资本;活,我们还有前途。 第二篇: 一个故事,一个有关一个残疾人的故事。他年纪轻轻就落得残疾,他不能和常人一样在操场在欢笑的跑来跑去,陪他只是他不得不带着的轮椅。他丧失了很多常人的快乐,但他还是很坚强。母亲的激励,自我的感慨,虽说也有惆怅的时候,但一次次的停过。他叫史铁生。 《我与地坛》给人一种繁重的压抑感,凄凉和沧桑。它在无形之中,浓缩了人世种种无常,有一种缩命的味道。史铁生身处荒凉的古园,即地坛。思索的是人世和人生。然而,有许多思索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一个人出生了,从他开始泣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死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定会降临的节目〞。但人总归要活着,而且是始终如一的活着,无论上天注定了什么样的结果,无论上天给予了什么样的归宿,既然已给予了生存,就必需思索如何生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人世的情,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总染着无奈的色彩,有人老别世的,有相遇陌生的,有聚散匆匆的等等。这或许是老天的安排,也或许人世本如是,不可言说。 母亲对他来说真的很重要。面对她那个被命运吓怕的儿子,她不曾放弃过。天天的激励与支持。她无时不期待她的儿子可以幸福,即使她自己承当着如此多的痛苦。她把她的痛苦埋在了心理,她用她无私的母爱,一点点打动自己那心已冰凉的儿子。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终于她的儿子明白了,她的儿子懂事了。但,造化弄人,她自己已经不在了。留下了,她的儿子一个人的苦思。他的儿子一次次的希望时间可以重来,但逝去的不在回头,看着地坛从开花到落叶,从抽芽到朽去。没有了母亲的陪伴,只有自己孤单的一个人。 看着大雪覆盖着熟悉的地坛,或许只能感到那种无能为力。时光匆匆,多少人不在后悔,今天做的明天后悔,明天做的后天后悔。无奈的摇摇头,只能但看这白雪皑皑的地坛。 熟悉的人不在了,空有这不变的风光,人生好像一场梦。快醒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错下去。每个人如同过客,指不准哪一天自己就到头了,或许你会感叹自己还有好多事没有做,或许你还会不舍这尘世。但有谁可以去改变,超脱轮回。 行文匆匆,人世也匆匆,在时光的流逝中,有些随意,如老人家喝酒的闲适;有些消散,如鸟儿不知何去何从。总之,事事匆匆,物是人非。在光阴如飞的日子里,给自己留些幻想,留些平静的安逸。或许更好。 人生总逃不过无奈,岁月飞逝,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一去不复返,面临的是人世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无谓的哀号,永不如无言给人以庞大的震撼,因为无言的背后,有一个人世的无常,默默地忍受一切。没有人把这个世界想个明白。 铁生早老了,身体的病痛一次次打击着他,但,在他眼前,落日的黄昏,永恒与变迁的对比,使爱情更无常了些。夕阳下携手同行的老人,也不知道曾经有过多少的日日夜夜,度过多少的风风雨雨,人老了,情深了。那种素朴的,风雨无阻的真情,不会随时光流逝,但时光却把人从中年送到了暮年。 相遇无奈,友谊无常,在人生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本就陌生,陌生地相遇,又陌生地离去。而其中总有些味儿,奈人寻找,或许是甜的,或许是苦的。 看不透,看不清,那些是过眼还是云烟。不懂,不清,那些是哭还是乐。尘世有太多的的不确定,或许不是可以说的出的。心有话,到了嘴边或许不再是那个味了。 死亡,总会来,它难已预料。命运,总神秘,它让人心酸。 夕阳还在照在那习惯了的地坛,一辆轮椅远去了,或许它不会再来了,或许它不会再出现在这习惯他的地坛,但他的文章已经永远留在这里。 记住,曾经有个地方,叫地坛。记住,曾经有个人,就史铁生。 《我与地坛》读后感       拜读《我与地坛》,起初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因为儿子说需要我写读后感。可是,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有几处让我不禁为之动容。这些年,整天不知所忙地忙碌着,虽然不能说是爱学习之士,但是常常让自己找到读书的状态。可是,《我与地坛》带给我的震撼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作者的执着与坚强感动着我。虽然失去双腿的他曾经在年少时有过失落与急躁,但是他日日躲进地坛,去深思,去观察,去体味人生……,从不间断,这是多么执着的一种精神,也就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他。面对残肢,面对挫折,风华正茂的他从彷徨走向冷静,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艰辛的劳作成就了自身的价值,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启迪。做为身体健康的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却常常会因为一些琐事,甚至为了官位而自寻烦恼,相比之下显得如此微小。     母爱的伟大无私震撼着我。作者的双腿瘫痪给了他痛苦的青春,这注定了他母亲痛苦而短暂的一生。当他年少无知,自暴自弃时,他母亲所承受的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她用自己的不动声色,去放任他、去呵护他,因为他母亲知道将来的路需要他自己去闯。或许作者现在的成就能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可是她短暂一生承受的痛苦在天堂能释怀吗?作为已为人母的我,常常认为自己是一个很称职的母亲,为了孩子的生活学习操劳着,甚至为了儿子可放弃官位与金钱,以为这样自己就很伟大了。但是和作者的母亲相比,我付出的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我心底,孩子的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最重要的,可是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不能耐心地引导,对孩子的一些习性不能平和地接受,甚至有时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会大发雷霆。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愿意孩子多学知识,为将来的就业生存打好基础,可是由于方法不对,往往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母子的感情。不得不承认,作为母亲的我,胸怀还不够宽大,对孩子的付出,没能做到任劳任怨。随着岁月流逝,孩子的长大,我会强化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在平和心态下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     作者的博爱感染了我。虽然作者自身残疾,可是对生活的热爱流露于笔尖。如果没有爱,他不会发现地坛的内在;如果没有博爱,他就无法观察数年来地坛的变迁,以及每一位进出地坛人的特点,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情感升华到博爱的人,才干那么细致地观察一切,精心地记载一切,用美丽的文字描述一切;只有心底有爱的人,他才干心得出人生的意义,从痛苦境地爬过,走向光明;只有心底有爱的人,他才会如此懂得感恩,知道忏悔,才干勇敢面对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才干把一切写出来,让世人得到教育与启迪。 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事很多人,不可能事事称心,到处如意,需要我们坚强,需要我们都有一颗平常心,一种平和的心态,学会面对,懂得感恩。记得有句禅语道:“当你埋怨自己的鞋不好时,却发现有人竞没有  脚。〞所以不管是已经工作的母亲,还是正在苦读的儿子,都要尽心尽力地去付出,这样才可以拥有无怨无悔的快乐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