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51453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及上级相关部门工作安排,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改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市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加强对我市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教育突出位置。 (二)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创新理论同步推进,全面推动新时代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 (三)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四)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五)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一)实现课程目标一体化。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属性,对学校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新时代特色思想为课程主线,在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在提升学生的素养,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实现课程设置一体化。 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重点推进新时代特色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逐步深化。按照有关规定的思政课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开设要求,开齐开足课程,确保学时学分。聚焦红色系列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32课时。 (三)实现课程内容一体化。 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新时代特色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进一 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设任务 (一)教学教材体系一体化 1. 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 统使用统编的思政课必修课教材,规范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教材。用好红色文化教材,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使用情况。 2. 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用好统编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和红色文化课程教材教辅用书等教学配套用书。通过一流课程建设、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广泛征集一批优质课例资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教学形式一体化 1. 线上课程教学一体化。 完善融媒体思政公开课建设机制,围绕同一教学主题,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同备一堂思政课”,组织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2. 社会实践一体化。 围绕同一实践教学主题,用好大学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研学实践、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学生实践基地,结合不同学段特点研发社会实践学习项目,探索实施 大中小学生联合、“大手牵小手”方式等一体化实践教学项目。 3. “四史”教育一体化。 在思政课中加强“四史”教育,持续深化所有思政课必修课中“四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融入,有条件的要开设以“四史”为重点的思政课程,要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用好“四史”读本等读物。围绕同一教育主题,一体化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知识传授和社会实践系列项目。 (三)教学教研一体化 1. 健全一体化教研机构(组织)建设。 完善学校思政课教研机构建设,加强教研机构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研员,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的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格局。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干要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全面提升教研水平。分级建立一体化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形成各学段层层递进、有效贯通、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格局。 2. 完善一体化协作机制。 围绕学段内整体水平提升,持续围绕相邻学段课程纵向衔接,组织思政课教师走进大学课堂教学观摩。围绕跨学段有序衔接,积极参加高校牵头组织的区域性一体化思政课教改创新联合体,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学术研究、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工作。 3. 建立一体化备课机制。 围绕教材使用,参与省级、区域性集体备课机制和平台建设,发挥各学段优秀教师带领备课示范作用,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结合教学实践,组织思政课教师交流研讨,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在共同备课学习过程中相互融通、整合资源,提高对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把握能力。 4. 推出一体化优秀教研成果。 设立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专项,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等一体化研究,在市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加大对思政课的支持力度。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优秀示范课巡讲、教学观摩等活动,举办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及时推广一体化建设优秀成果、分享一体化建设经验。 5. 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 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学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教学研 究示范中心。 (四)队伍建设一体化 1. 落实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要求。 专职思政课教师应不少于应配思政课教师总数的50%,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健全专职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完善兼职思政课教师培训上岗制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天的集中脱产培训。 2. 加强一体化后备人才培养。 在公开招聘教师等工作中,须有一定比例的思政课教师计划。支持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思政教育相关硕士学位。 3. 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水平。 围绕各学段内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学段、年级为基础,围绕统编教材教法、专题教学、实践锻炼教育等方面,一体化规划设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各学段都有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目标。 4. 加快一体化专业团队建设。 开展“同一主题、四个联合”系列活动(联合举办培训研修、联合开展教学研讨、联合组织教学展示、联合实施实践研学),实行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重点培养一批引领一体化建设的领军团队,孵化一批一体化建设骨 干团队。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研究制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范畴,督导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把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重点支持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专业发展、宣传表彰、实践研修等。 (二)加强平台机制建设。 建立“机构+专家组织”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家组工作例会,研究解决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创新一体化评价激励机制,推选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 (三)调整教学评价。 结合各学段学生不同特点,探索学习效果评价办法,进行认知评价,重点考察学生案例分析和判断能力,重点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内容,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依据,作为加入少先队、共青团的重要参考。 (四)加强舆论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