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轧机生产操作流程及安全规程.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49722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轧机生产操作流程及安全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轧机生产操作流程及安全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轧机生产操作流程及安全规程 1轧机生产操作流程 1.1 准备 1、 检查测厚仪射线源是否打开。 2、 启动冷却塔水泵、循环泵、高压泵〔一用一备〕、低压泵〔一用一备〕、背压泵、稀油泵〔一用一备〕、轧制油泵、油雾风机,打开照明灯。 3、 主机、卷取机启动。 1.2 穿带 钢卷吊至入口开卷机、卷筒吊至出口卷取机→拔叉固定卷筒→离合器合上→压辊、挤油压板上升→卷取正向点动→卷取点动→将钢带送至出口卷取机→卷取机联动→钢带在出口卷取机上裹5圈→压辊下降。 1.3 轧制 装入上、下工作辊→上、下工作辊夹紧→前摆动门关上→建静张→关闭辊缝→在操作台上压下辊缝或于人机界面上输入辊缝值→轧制力或辊缝达到设定值→测厚仪投入→测厚仪打开→张力增加至设定值→选择轧制方向→于人机界面上“工作模式〞选择“位置控制〞→轧机加速至设定速度→调整传动侧与操作侧的压力〔防止跑偏〕→调节辊缝〔确保道次目标厚度〕→轧至带尾12圈左右轧机减速→尾部剩5圈左右降速至停→选择轧制方向→设定轧制力、张力及卷径→挤油辊下降→挤油压板下降→轧机加速至设定速度,调整传动侧与操作侧的压力→调节辊缝→轧至带尾12圈左右轧机减速→剩尾部5圈左右降速至停→往复轧制几个道次至目标厚度。 1.4 卸卷 轧机停止→张力降低至静张力→打开辊缝→撤销静张力→关闭轧制油泵→挤油辊上升→挤油压板上升→切除带尾未轧部分→压辊上升→卷取机联动→将带尾拉至出口→轴向卡紧打开→离合器打开→吊走钢卷。 1.5 辊系改换 1.5.1 抽辊 轧机降速至停→轧机停止→张力降低至静张力→打开辊缝→撤销静张力→前摆门打开→上、下工作辊松开→抽出上、下工作辊→下支承辊下降→下支承辊出→将铁墩置于下支承辊的操作侧和传动侧→下支承辊进→上支承辊平衡降→下支承辊出→吊走上中间辊和侧支承辊→吊走下中间辊和侧支承辊→吊走上支承辊→吊走下支承辊。 1.5.2 装辊 将下支承辊吊至轨道上→将铁墩置于下支承辊的操作侧和传动侧→将上支承辊吊至铁墩上→装上下中间辊和侧支承辊→装上上中间辊和侧支承辊→下支承辊进→上支承辊平衡升→下支承辊出→取走铁墩→下支承辊进→下支承辊上升→装上上、下工作辊→前摆动门关上→卸荷复位→自动预压靠。 1.6 停机 〔超过2小时〕 关闭循环泵、高压泵、低压泵、背压泵、稀油泵、轧制油泵、油雾风机及照明灯。 1.7 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辊系配置表进行配辊,以防辊系间产生挫伤。 2、 以轧制工艺规程表〔见附表《轧制工艺规程》〕作为参照依据,结合原料的实际状况进行轧制作业。 3、 轧制前须检查来料有无爆边、穿孔等严重缺陷。假设有,则轧制到该缺陷前减小张力并停机,对其进行切割、打磨或跳过不轧。假设爆边严重,则将终轧厚度上调。 4、 轧制厚料的前两道次的压下量较大,故这两道次的前张力必须大于后张力,以防发生打滑事故,导致钢带产生色差。 5、 轧制薄料时,必须控制好前张力,以防产生跑偏、塔卷或断带事故。 6、 关于必须要两个轧程的中退料,由于第二个轧程的总压下率较低,材料的加工硬化较小,钢带表面硬度较低,故最后两个道次的轧制必须遵循后一道次的开卷张力不得大于前一道次的卷取张力的原则,以免产生挫伤缺陷。 7、 必须关注轧制油温度的变化,将其控制在40-45℃的理想范围。冬天的油温不得低于35℃,以免轧制油黏度升高,油膜增厚,导致产生打滑事故;夏天的油温不得高于45℃,以免轧制油黏度降低,油膜减薄,导致轧辊与钢带接触而产生热烧伤。 8、 依据来料板形调整操作侧和传动侧的轧制力,使之与来料板厚差相匹配,以免出现跑偏,导致钢带勒伤轧辊,产生粘钢故事。 9、 由于目前所有刮油器的刮油效果较差,假设轧制速度较快,将导致钢带出口残留的轧制油较多,于出口侧产生跑偏事故及挫伤〔横向〕缺陷。 10、 由于卷径测量存在问题,每个道次开始轧制前须重新设定入口和出口的初始卷径。 11、 当支承辊直径减小至1020mm以下时,下支承辊座下必须垫垫块,以确保轧制线高度。 12、 严禁关闭测厚仪射线源。 13、 停机时不得关闭冷却塔水泵。 14、 必须定期〔3个月〕、定量〔15kg〕向间接水软化装置中添加工业盐。 15、 遇恶劣的雷雨天气必须停机,待雷电过后再开机,以免雷击对电机造成伤害。 2  轧机安全操作规程 1、 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穿好工作服〔扣上衣服和衣袖的扣子〕,穿好防滑鞋〔系好鞋带,严禁踩着鞋跟〕,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 2、 生产车间严禁吸烟〔只能在指定地点吸烟〕。 3、 严禁酒后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进入工作岗位。 4、 严禁串岗、睡觉、打闹、聊天、玩手机及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5、 严禁非相关岗位人员随意操作设备。 6、 禁止设备运行时攀爬围栏。 7、 起吊物品前,必须先对所吊物品进行试吊〔离地300mm左右〕,确认平衡和不存在大的晃动,方可起吊。 8、 吊机起吊时必须响铃,吊物严禁在人或设备的顶部通过。 9、 吊运时必须做到吊机在前,人走在后。 10、 严禁操作人员坐于吊钩上,或让钢卷在吊钩上长时间停留。 11、 吊运钢卷时确认带头于钢卷下方,以防钢带散落伤人。 12、 于开卷机四周行走时当心落入地沟。 13、 严禁在没有戴手套的状况下,扶钢卷、拉钢带或搬运钢板。 14、 穿带时勿将手置于夹送辊或压板下,以防夹伤。 15、 严禁机组运行时徒手摸钢带尤其是钢带边缘,以防划伤、夹伤。 16、 设备运行时严禁触摸旋转部位。 17、 务必停机清理辊面脏物。 18、 严禁徒手摸刚停机后的辊面,以以防烫伤。 19、 避免站立于转动部件上,以防滑落。 20、 定期检查急停按钮,确保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1、 严禁设备正常运行时按急停开关。 22、 于地下油沟进行焊接、切割工作时,须将CO2灭火器准备到位,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23、 修理液压器件时须由专人看护,以防他人误动作而造成危害〔最好在断电没有压力的状况下进行修理〕。 24、 修理前必须切断电源,关闭流体泵。 25、 发现电气故障时,不得擅自行动,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处理。 26、 严禁擅自打开电控柜。 27、 不得随意开关任何阀门。 28、 出现工伤事故时,必须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抢救工作。如是触电事故,要先断开电源;假设出现夹伤及人体滑落于滚动部件时,则须马上停机。 29、 不得随意使用消防栓及灭火器。 30、 严禁轧机高速运转时经过卷取机正面。 31、 测厚仪使用/维护的注意事项: a) 测厚仪投入工作时身体部位与射线源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 b) 主操和副操进入工作岗位后必须佩带计量笔。计量笔由轧机主管定期收集进行检测。 c) 停机检修测厚仪四周设备时须关闭测厚仪。 d) 由专业人员进行测厚仪的拆装、检测、调试及维护。 e) 测厚仪处于工作状态时,其四周2米范围内不得进行电焊、等离子切割作业。 f) 假设测厚仪发生放射性事故,则须马上关闭测厚仪,并上报轧机主管。 32、 轧机火灾的注意事项: a) 轧机操作室旁必须配备10瓶以上的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24kg〕,轧机区域仅采纳二氧化碳灭火器而非干粉式储罐。 b) 天天点检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数量,将空瓶送至仓库让其联系气体供应商充气。 c) 轧机发生火灾时须马上停机并关闭油雾风机。 d) 将操作室旁的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推至轧机旁,对准着火点进行喷射。 e) 假设火势较大无法扑灭,则马上拨打119报警 ,然后再通知轧机主管。 33、 轧制油箱清理的注意事项: a) 轧制油箱清理必须穿一次性防油服进行作业。 b) 清理现场旁必须放置瓦楞纸和矿泉水,用于清理人员从油箱中上来后休息用。 c) 将清理人员降入油箱前,必须检查用于乘坐油桶的挂钩是否牢靠。 d) 清理工作采用短周期作业方式,清理3桶左右即上地面休息,待休息半小时左右再进行清理作业。假设有身体不适者,可换其他人员进行清理作业。 e) 假设在油箱中感到身体不适者,必须马上通知地面人员让其升至地面休息。 支承辊→吊走下支承辊。 5.5.2 装辊 将下支承辊吊至轨道上→将铁墩置于下支承辊的操作侧和传动侧→将上支承辊吊至铁墩上→装上下中间辊和侧支承辊→装上上中间辊和侧支承辊→下支承辊进→上支承辊平衡升→下支承辊出→取走铁墩→下支承辊进→下支承辊上升→装上上、下工作辊→前摆动门关上→卸荷复位→自动预压靠。 5.6 停机 〔超过2小时〕 关闭循环泵、高压泵、低压泵、背压泵、稀油泵、轧制油泵、油雾风机及照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