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上下游围堰结构简述
上游围堰型式为土石围堰,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1492.m,堰顶高程1524.m,围 堰顶宽15m,堰顶长135.277m,上游面水上部分坡比为1: 2.75,水下部分坡比为1: 1.5 下游面水上和水下部分坡比均为1: 1.5,下游坡面设8m宽“之”字形道路(综合坡比约 1: 2.0),最大堰高62m。堰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防渗墙轴线长度约117.38m,墙体 厚度为0.80m,最大深度约60m,堰体采用土工膜斜墙防渗。
下游围堰型式为土石围堰,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1484.m,堰顶高程1490.m,围 堰顶宽15m,堰顶长127.50m,上游坡比水下部分为1: 1.5,水上部分为1: 1.8上游坡 面设9m宽“之”字形道路,下游边坡坡比与上游相同,最大堰高25m。堰基混凝土防渗 墙厚0.8m,最大深度约43m。
上、下游围堰堰体填料由石渣料I、石渣料II、堆石料、过渡料I、过渡料II等材料 组成。
1.2上下游围堰主要工程量
上游围堰填筑总量约为76.18万m ,下游围堰填筑总量约18.04万m。上下游围堰填 筑主要工程量见表1-1。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上游围堰
下游围堰
合计
备注
1
水下石渣料1
万m 3
18.02
7.96
25.98
2
水下石渣料11
万m 3
10.42
7.65
18.07
<0.3m
3
水下抛填块石
万m3
0.961
0.961
>0.3m
4
水上过渡料I
万m 3
3.65
0.34
3.99
0.074mm 〜5mm
5
水上过渡料II
万m 3
5.12
0.42
5.54
5mm 〜150mm
6
水上碾压堆石料
万m 3
37.99
1.67
39.66
7
抛填大块石
m 3
2
2
> 0.7m
8
钢筋石笼
m 3
880
7570
8450
2mx1mx 1m
表1-1
1.3施工进度安排
围堰施工进度安排严格遵循本工程节点工期的要求,各部位填筑时间安排如下:
㈠上游围堰填筑:
⑴ 高程1492.m水面以下闭气料填筑施工:2012年11月16日〜2012年11月18 日。
⑵高程1492.m水面以下防渗墙平台石渣料II填筑施工:2012年11月16日〜2012 年12月15日。
⑶高程1492.m水面以下防渗墙平台下游背水面石渣料I填筑施工:2012年11月 16日〜2013年01月31日。
⑷高程1492.m水面以下防渗墙平台上游迎水面石渣料I施工:2012年11月20日〜 2012年12月31日。
⑸高程1492.m水面以下块石护岸及护脚的抛投施工:2012年12月15日〜2013 年01月10日。
⑹高程1492.m水面以下钢筋石笼护脚的抛投施工:2013年01月11日〜2013年 01月31日。
⑺高程1492.m水面以上防渗墙平台下游背水面堆石料填筑施工:2013年02月01 日〜2013年04月15日。
⑻高程1492.m水面以上防渗墙平台上游迎水面堆石料、过渡料填筑施工:2013年 04月16日〜2013年05月31日。
㈡下游围堰填筑
⑴高程1484.m水面以下防渗墙平台上游背水面石渣料I填筑施工:2012年11月 16日〜2012年12月10日。
⑵高程1484.m水面以下防渗墙平台下游迎水面石渣料II、石渣料I填筑施工:2012 年11月20日〜2012年12月15日。
⑶高程1484.m水面以下钢筋石笼护坡施工:2012年12月15日〜2013年01月31 日。
⑷高程1484.m水面以上堆石料填筑施工:2013年04月16日〜2013年04月25 日。
⑸高程1484.m水面以上过渡料填筑施工:2013年04月18日〜2013年04月30 日。
二施工布置
2.1施工场地布置
上、下游围堰填筑主要利用的施工场为:场地AXX存、场地BXX河弃渣场顶部平台、 场地C进行过渡料I的掺合及过渡料I、过渡料I的备料;场地B进行围堰填筑料的储备; 场地C右岸下游2#导流洞出左侧高程1492m平台。
⑴XX存、弃渣场平台(入场地):主要堆放围堰施工时的水上过渡料I和过渡料I, 过渡料I和过渡料II由发包人统供,过渡料I存储备料量约19942m ,过渡料II存储备料 量约 33242m。
⑵XX弃渣场顶部平台咱场地):主要堆放围堰施工时的水下石渣料与水上堆石料, 该平台承担回采料139482m 3,左右岸及尾水边坡开挖渣料备料量约为184196 m3。
⑶右岸下游2#导流洞出左侧高程1492m平台(。场地):主要堆放围堰填筑时进行 围堰护角钢筋石笼的制作与堆放,堆放钢筋石笼9330 m ( 4665个)。
2.2施工道路布置
㈠上游围堰
上游围堰填筑主要利用现有场内道路及堰肩开挖所用XL1、XL2施工道路,施工道路 特性如下:
⑴XL1路起点位于上游索道桥附近,终点位于上游围堰,长度约423.4m,最大坡度 为9.4%,路基宽度为9.0m,路面宽度为8.0m,级配碎石路面。
⑵XL2路起点接右岸下游低线便道A段,终点至上游围堰截流戗堤,长度约214m, 最大坡度为3.27%,路基宽度为13.0m〜16.0m,路面宽度为12.0m〜15.0m,级配碎石路 面。
㈡下游围堰
下游围堰填筑主要利用现有场内道路及堰肩开挖所用XL3施工道路,及枯水期回填形 成的下游大桥桥头上游临时道路,道路特性如下:
XL3起点接下游低线便道A段,终点至下游围堰右堰头,总长186.0m,最大纵坡约 9.2%。根据其承担的交通运输量,路面宽度确定为8.0m,路基宽度9.5m,路面级配碎石。
下游大桥桥头上游临时道路,起点接进场公路A段,终点至下游围堰左堰头,总长约 344.0m,最大纵坡约5.2%。根据其承担的交通运输量,路面宽度确定为12.0m,路基宽度 13.0m,路面为级配碎石。
此外,根据上下游围堰的设计体型,堰后边坡设计的“之”字型道路,亦可以作为围 堰填筑施工道路。
填筑施工利用的主要施工道路见下表。
主要施工道路特性表
表2-1
序号
道路名称
长度
(m)
纵坡
路面宽度
(m)
路面结构
备注
序号
道路名称
长度 (m)
纵坡
路面宽度
(m)
路面结构
备注
1
XL1道路
423.4
9.4%
8
级配碎石
新建
2
XL2道路
214
3.27%
12〜15
级配碎石
新建
3
XL3道路
186
9.2%
8
级配碎石
新建
4
XX公路
4〜6
沥青混凝土
已通车
5
XX弃渣场便道
3〜4
泥结碎石
已通车
6
右岸下游低线便道A段
12
泥结碎石
2012年10月通车
7
右岸下游低线公路
9
泥结碎石
2012年10月通车
8
右岸坝顶公路
9
混凝土
已通车
9
XX弃渣场公路
9
混凝土
已通车
10
进厂公路A段
7.5
混凝土
已通车
11
XX大桥
9
已通车
2.3施工用水、电布置
㈠施工用水
围堰填筑施工用水主要为堰体填料加水湿润,施工时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施工期间 在上游围堰上游侧左岸和下游围堰下游侧右岸各布置一个取水点,分别抽水至上游 1 5 5 0. 0m高程水池和下游1 52 0. 0m高程水池,单座水池容量2m 3。通过从水池布置的供 水管路为本工程施工供水。从系统水池取水,利用洒水车运输至各个填筑工作面。
㈡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主要包括小型用电机具用电和夜间照明用电,从本工程监理系统供电线路上 接取。
2.4施工备料规划
根据招标文件,承包人围堰施工时直接从XX弃渣场和XX河弃渣场回采取料,以及 从开挖面直接取料上围堰填筑工作面,但是按照目前实际勘查的情况,还需备一大部分围 堰填筑料。
⑴XX河弃渣场:已储存各种填料约20 x 104m3 (自然方),该部分料用于上游围堰 石渣料I的填筑。
⑵上游围堰右堰肩堆渣:该部分渣料主要为右岸上游联络线公路和上游底线公路路 基开挖时备存的石渣料,储存量大约为49580 m3,可用于上游围堰石渣料I的填筑。
⑶导流洞进以上游附近堆渣及出堆渣(主要为隧道开挖堆渣):该部分渣料主要 分布在右岸上游联络线公路起点和左岸上游联络线改线隧洞进处以及导流洞出,储存 量大约为6.0万m3 ,可用于上游围堰石渣料II的填筑。
⑷XX弃渣场沟平台:渣场下游沟部位渣料可用于下游围堰水下石渣料I的填 筑,回采量大约59670 m3。
⑹XX存、弃渣场平台(入场地):截流后主要堆放围堰施工时的水上过渡料I和过 渡料II过渡料I和过渡料II由发包人统供,过渡料I存储备料与直接上围堰填筑可按 0.7:0.计,备料量约19942m 。过渡料1自8月1日开始备存,至2013年3月1日备存 27918 m 。过渡料11在填筑过程中最大备料储存与流动量按0.6:0.针,最大储存量33242 m ,最大堆放高度为4.5 m
⑸XX弃渣场顶部平台(8场地):该平台承担回采料(已储备部分)139482m3 ,左 右岸及尾水边坡开挖渣料(进入 XX渣场)备料量为184196 m3 (直接拉运至围堰填筑面 159927m3 )。
⑺右岸下游2#导流洞出左侧高程1492m平台(。场地):截流完成后进行围堰填筑 时进行围堰护角钢筋石笼的制作与堆放,堆放钢筋石笼9330 m 4665个)。
围堰填筑物料来源及备料计划详见表2-2。
围堰填筑物料料源规划及备料计划表
表2-2
物料种类
物料来源
备料时间
用途
数量
设备
配置
负责人
总负责人
责任人
一.上游围堰
水下石渣料1
XX河弃渣场
已储备
围堰水下填 筑
146344m 3
CAT330
反铲1台
XXX
XXX
XXX
上游围堰堰肩堆 渣
已储备
33860m3
CAT330
反铲1台
XXX
XXX
XXX
水下石渣料11
XX弃渣场平台
7月16日 ~11月16日
围堰水下填 筑
44196 m3
CAT330
反铲2台
XXX
XXX
XXX
导流洞进上游 堆渣和出堆渣
已储备
6 m3
水上过渡料I
XX砂石
加工系统
8月1日 ~2013年4月 25日
堰体过渡料 区填筑
36519 m3
CAT330
XXX
XXX
XXX
物料种类
物料来源
备料时间
用途
数量
设备
配置
反铲1台
负责人
总负责人
责任人
水上过渡料II
XX砂石
加工系统
8月1日 ~2013年4月 25日
堰体过渡料 区填筑
51201 m3
XXX
XXX
XXX
水上堆石料
XX弃渣场及左右 岸平台开挖弃渣
11月16日 ~2013年5月 25日
上游围堰堰 体填筑
10 m3
/
XXX
XXX
XXX
抛填大块石
XX弃渣场
7月16日 ~11月15日
水下抛填块 石
9610 m3
/
XXX
XXX
XXX
块石
XX弃渣场
7月16日 ~11月15日
干砌块石 护坡
4640 m3
/
XXX
XXX
XXX
大块石
XX弃渣场
7月16日 ~11月15日
上游护脚
2 m3
/
XXX
XXX
XXX
钢筋石笼
截流道路预存料
8月1日 ~11月15日
上游护脚
880 m3
/
XXX
XXX
XXX
二下游围堰填筑
水下石渣料1
XX弃渣场下部沟
7月11日 ~11月16日
围堰水下填 筑
59670m3
/
XXX
XXX
XXX
XX弃渣场
7月11日 ~11月16日
2 m3
/
XXX
XXX
XXX
水下石渣料11
XX弃渣场
已储备(回采)
围堰水上填 筑
76516m3
/
XXX
XXX
XXX
水上过渡料I
XX砂石加工系统
11月15日 ~2013年4月 25日
堰体过渡料 区填筑
3364m3
/
XXX
XXX
XXX
水上过渡料II
XX砂石加工系统
11月15日 ~2013年4月 25日
堰体过渡料 区填筑
4202m3
/
XXX
XXX
XXX
水上堆石料
XX弃渣场
11月16日 ~2013年5月 25日(部分回 采)
堰体填筑
16676m3
/
XXX
XXX
XXX
块石
XX弃渣场
7月16日 ~11月15日
干砌块石 护坡
373 m3
/
XXX
XXX
XXX
钢筋石笼
XX弃渣场
7月16日 ~11月15日
下游水下护 坡
7570 m3
/
XXX
XXX
XXX
三围堰填筑施工方法
3.1填筑施工总程序
围堰填筑施工总程序:施工准备T测量放线T两岸清基T填筑料运输T分层摊铺T测 定松铺厚度及含水量T分层碾压T压实质量检测T上层填筑。
3.2填筑施工顺序规划
㈠ 上游围堰填筑施工顺序规划
上游围堰截流、闭气石渣料填筑完成后,首先进行防渗施工平台的填筑,为混凝土防 渗墙施工创造条件。在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期间,同时进行水下石渣料I的填筑。水下部分 填筑完成后,进行高程1492.0m以上堆石料填筑,形成临时填筑断面。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完成后进行高程1492.0m以上土工膜斜墙及剩余部分堆石料的填筑。上游围堰填筑施工顺 序见图《上游围堰填筑顺序示意图》(SJ-SZ-HD/C4-A-08-04)。
㈡下游围堰填筑施工顺序规划
下游围堰填筑在截流后即可安排施工。因下游围堰断面小、填筑工程量小,防渗施工 平台高程1484.0m以下一次性填筑完成。高程1484.0m以上填筑在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完成 后进行分层填筑。
3.3围堰填筑施工程序及方法
水下部分填筑碾压施工程序及方法
水下部分堰体是指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以下的堰体。上游土石围堰高程 1492.0m以下、下游土石围堰高程1484.0m以下的堰体填筑区。上游围堰水下部分的填筑 施工主要包括截流戗堤上游侧的石碴料I、石碴料II及上游坡面的块石护岸及钢筋石笼护 脚等。下游围堰水下部分的填筑施工主要包括堰体石碴I、石碴II及钢筋石笼抛填等。
㈠ 上游围堰水下部分施工程序
为尽快开始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在截流戗堤全部加高至1485.0m后进行上游围堰水 下填筑施工,施工分4区进行:
⑴上游围堰①区闭气施工
在截流戗堤合龙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闭气施工,自右岸向左岸,下游向上游方向, 按坡比为1: 1.5进行石渣料回填施工,计划3天完成;
⑵上游围堰②区防渗平台及下游石渣料I填筑施工
防渗平台石渣料II计划前期由左岸向右岸方向填筑15~20m,右岸向左岸,下游向上 游方向填筑渣料I形成15.0m宽的道路至防渗平台后,防渗平台石渣料II与下游背水面石 渣料I,由左、右岸同时向围堰中部进行填筑施工。
⑶上游围堰③区防渗平台上游石渣料I填筑施工
防渗平台上游石渣料I填筑施工,滞后防渗平台石渣料II,15〜20m ;
⑷上游围堰④区防渗平台上游块石护岸抛投施工
防渗平台上游块石护岸在防渗平台石渣料I填筑完成后进行抛投施工,钢筋石笼护脚
在块石护岸完成后施工;
㈡下游围堰水下部分施工程序
下游围堰水下部分填料施工在上游围堰截流戗堤形成以后进行,左右岸同时进行抛 填,截流后水下堰体填筑施工条件良好,填筑施工基本在静水条件下进行,分4区进行施 工:
⑴ 下游围堰①区防渗平台上游石碴料I先行抛填;
⑵ 下游围堰②区防渗平台石碴料II滞后①区石碴料I, 15〜20m进行填筑施工,②区 石碴料II填筑施工完成后可进行混凝土防渗墙的准备工作和施工;
⑶ 下游围堰③区防渗平台下游石碴料I滞后②区石碴料II 15〜20m进行填筑施工;
⑷ 下游围堰④区钢筋笼施工安排在③区石碴料完成后进行抛投施工。
㈢水下部分填筑施工方法
⑴挖装与运输
右岸水下石碴料I为XX弃渣场储存的及回采料,部分来自上游围堰堰肩堆渣,由工 作面液压反铲、装载机挖装,25t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路线为:
XX弃渣场公路t右岸上坝公路t右岸下游低线公路t XL2 (XL3 )施工便道直接上堰;
左岸水下石碴料I为XX、XX弃渣场储存及回采料,均由工作面液压反铲、装载机挖 装,25t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路线为:
XX弃渣场公路(XX弃渣场XX公路)t右岸上坝公路t左岸进场公路tXX大桥左 桥头至下游围堰(XL1 )施工便道直接上堰;
石碴料II均采用XX弃渣场储存及回采料直接上堰填筑。上堰料减少大块石的产生, 上堰填筑时辅以人工配合剔除粒径大于30cm的块石。采用液压反铲、装载机挖装,25t 自卸汽车运输。运输道路与石碴料I相同。
块石料可以从XX弃渣场挑取,采用液压反铲、装载机挖装,25t自卸汽车运输上堰施 工。
钢筋石笼从场地C,由16t吊、反铲吊装,25t自卸汽车运输上堰施工。
⑵填筑及摊平碾压
石碴料运至现场后,采用自卸汽车直接抛填,TY220型推土机平料。利用自卸汽车、 推土机往返进行压实,靠近岸坡或高出水面部分部位均以较细的石碴料铺筑,20t振动碾 碾压密实,严防因出现架空等现象给堰体防渗留下隐患,石渣料II填筑前需利用长臂反铲 对河床内的大石进行清理。
XXXXX截流围眼工程、土好…匕―F —回填碾压方案I
水上部分填筑碾压施工程序及方法
㈠水上部分填筑施工程序
水上堰体填筑施工主要包括过渡料I、过渡料I、堆石料等施工,原则上保持不同种 类的填筑材料施工同步上升,以土工膜为界,两侧填料交替碾压上升,每个交替高度为 1.5m,控制上下游高差为0.75m。
过渡料I和过渡料II在堰面上的运输需要跨越土工膜。跨越土工膜时设置跨堰钢板, 防止运输车辆损坏土工膜。跨堰钢板采用10mm花纹钢板,并设置吊环,方便移位。水上 部分填筑施工程序为:
堆石料T过渡料IIT过渡料It土工膜斜(心)墙T过渡料It过渡料IIT堆石料T干 砌石护坡。
㈡水上部分填筑施工方法
围堰水上部分填筑施工包括上、下游土石围堰防渗平台高程以上堰体的施工,其中各 种物料的碾压参数及控制指标由碾压试验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⑴基础的准备
① 围堰填筑前按监理人的指示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完成土石方填筑部位的基础清理 和排水工作。
② 堰基内的软弱夹层以及其它缺陷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处理,并按施工图纸要求修 整岸坡。
③ 堰体填筑部位的全部基础处理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堰体填筑。
⑵过渡料I填筑施工
过渡料I采用XX砂石加工系统生产的砂料,过渡料I布置在防渗轴线土工膜两侧。 每层铺料厚度根据碾压试验确定,施工时安排与同一高程的过渡料II同时施工。过渡料I 被土工膜隔为两部分,施工时按铺料、碾压、质检沿轴线方向分为三块,循环作业。过渡 料I采用进占法和后退法铺料施工,采用TY220型推土机平仓。
① 挖装与运输:
上游围堰堰体过渡料I采用ZL50装载机挖装,25t自卸汽车运输上堰,运输路线为: 左岸场地At左岸进场公路tXX大桥7右岸低线公路tXL2施工道路t围堰过渡料I填 筑区。
下游围堰堰体过渡料I采用ZL50装载机挖装,25t自卸汽车运输上堰,运输路线为: 左岸场地At左岸进场公路tXX大桥7右岸低线公路tXL3施工道路t围堰过渡料I填 筑区。
② 填筑:
a、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逐层放出各区的分界线,洒白灰线作出明显的标记,为保 证边缘压实度、预留接头碾压收边量,整个铺料层在堰面法线方向向两侧各适当超填。
b、铺料平仓:自卸汽车运料至现场在填筑工作面的前沿(离端点1〜2m处)卸料, 采用进占法和后退法铺料,后退法铺料进应尽量避免重车直接行驶在下层过渡料上,卸料 高度控制在1.5m之内,以防止颗粒分离。TY220型推土机推料摊铺,使仓面基本平整, 起伏差不超过10cm,层厚不超过设计要求,层厚采用标尺控制。左右岸边坡部位采用人工 辅助施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碾压机械的性能,过渡料铺筑水平宽度向外超填14〜20cm。 过渡料与堰壳堆石料连接时,相邻层次间应做到材料界限分明,并做好接缝处的连接,防 止层间产生过大的错动或混杂现象。
c、洒水:过渡料I装车后至施工工作面附近进行计量加水。加水必须均匀、连续、不 间断,加水量现场碾压试验结果确定。
d、碾压:大面采用20t振动碾碾压,中部土工膜或其它局部边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 YZC2.5振动碾碾压夯实,中部根据现场压实度监测进行加碾。堰体碾压施工振动碾平行 围堰轴线方向行走,采用进退错距法碾压,且在进退方向上依次延伸至每个施工区,碾压 遍数、行走速度、进退错距、每单元终碾处加碾遍数根据现场碾压试验结果确定。工作面 之间交接处进行搭接碾压,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0.3〜0.5m,顺碾压方向应 不小于1.0〜1.5m。靠近边坡部位应加倍注意填筑质量,加强碾压,严防因出现架空等缺 陷给堰体留下渗透通道隐患。
为确保防渗复合土工膜施工方便并不被破坏,在施工做到定车运输过渡料,不同填料 进行运输前,须进行严格的清车处理,并加强控制堰面清理工作,防止块石等进入堰体防 渗轴线两侧4.0m范围以内。
⑶过渡料II填筑施工
过渡料II采用TY220型推土机配合,ZL50装载机挖装,25t自卸汽车运输。
过渡料II分别布置在防渗轴线上、下游堆石料与过渡料I之间,过渡料II的填筑与同 一填筑高程的过渡料I同时施工。过渡料II的最大粒径为15cm,每层铺料厚度根据碾压试 验确定,施工按填料、碾压、质检工序沿轴线平均分为三块,采用进占法铺料TY220型推 土机平仓。
碾压方法与过渡料I相同,施工时采用进退错距法作业。
⑷堆石料填筑施工
堆石料布置在防渗轴线两侧,上游围堰迎水面设计坡比均为1: 2.75、背水面1: 1.5, 下游围堰迎、背水面设计坡比均为1: 1.8堆石料的每层压实每层铺料厚度根据碾压试验 确定。堆石料每层填筑施工前先根据设计确定上下游的边界,利用石灰粉标识,并沿轴线 方向按铺料、碾压、质检工序分为三块,采用进占法铺料。块与块之间搭接采用反铲挖松 后碾压,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0.3〜0.5m,顺碾压方向应不小于1.0〜1.5m。
① 堆石料挖装与运输:
采用XX弃渣场储存备料、回采料及左右岸开挖料,堆石料采用TY220推土机配合, CAT反铲挖装,25t自卸汽车运输。
② 填筑:
a、施工放线:根据施工图纸在填筑基础上逐层放出各区的分界线,白灰线作出明显的 标记,为保证边缘压实度、预留接头碾压收边量,整个铺料层在堰面法线方向向两侧各适 当超填。
b、铺料平仓: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综合采用进占法铺料,自卸汽车运料至现场,TY220 推土机推料摊铺。保证仓面基本平整,控制层面起伏差不超过10cm,每层铺料厚度根据碾 压试验确定,层厚采用标尺控制。在靠近左右岸坡面1~2cm采用细料铺筑,防止边坡 架空,水平宽度向外超填20〜30cm,以便填筑完成后进行削坡。相邻填筑层间应做到填料 界限分明,分层铺筑时,做好接缝处连接,防止层间错动或折断现象。
c、水平碾压:大面采用20t振动碾碾压,局部边角部位使用采用蛙式打夯机、YZC2.5 振动碾碾压夯实,严禁欠碾和漏碾。堆石料采用碾压机振碾沿围堰轴线方向碾压,采用进 退错距法作业,每层洒水量、碾压遍数、行走速度、进退错距、每单元终碾处加碾遍数根 据现场碾压试验结果确定。工作面之间交接处进行搭接碾压,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应 不小于0.3〜0.5m,顺碾压方向应不小于1.0〜1.5m。
d、削坡处理:每填4.0m采用反铲对迎水面和背水面边坡按设计边线进行削坡处理。 削坡处理后的边坡应力求平整顺直,无陡坎、无凹凸、无孔洞、无松散块体及其他杂物堆 积。靠近左右岸边坡两米范围内均以较细的石碴料铺筑并加强碾压。
⑸护坡块石施工
迎水面的护坡块石从坝肩开挖料中现场选取。迎水面护坡块石在迎水面堆石料碾压施 工完成后进行,在进行护坡施工前须进行迎水面的清坡,清坡后的坡度须满足设计坡度, 护坡块石的厚度为0.4m。采用人工码砌的方法进行施工。
⑹接触部位的填筑施工
接触部位主要包括堰体的各种填筑料与岸坡接触部位的施工、混凝土防渗墙与土工膜 的搭接、帷幕灌浆与土工膜的搭接等。
各种料物与岸坡接触部位,大型碾压设备一般很难就位。在20t碾压机碾不到的地方 拟采用蛙式打夯机,YZC2.5振动碾进行碾压,过渡料I、过渡料II每层的碾压厚度控制 在20cm以内,堆石料每层的碾压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碾压之前应对碾压部位充分洒水。 蛙式打夯机对各料物的碾压遍数为8〜10遍。
在岸坡接触部位过渡料I、过渡料I、石渣料I、堆石料的铺料均采用人工铺料平仓, 过渡料II、石渣料I的铺料粒径不大于10cm,堆石料的铺料粒径不大于20cm。对局部接 触出现反坡部位应予以削坡及回填填混凝土(或浆砌石)处理。
堰体与岸坡或贴坡混凝土、混凝土丁字墙结合部填筑时,采用是填筑过渡料并减薄铺 土层厚,然后尽可能使振动碾沿岸坡方向碾压,压不到的局部地方,使用蛙式打夯机压实, 同时应多洒水。
填筑边线与高度、坡度控制
围堰填筑施工按照设计图纸标注的尺寸和要求进行施工。每层填筑施工开始以前,进 行测量放点,标示出每层堰体的设计边线,然后再考虑30〜40cm削坡厚度后确定出实际 施工的填筑轮廓线,做好标记、打出界桩。在填筑施工中遵照标示的填筑控制边线进行施 工。每层堰体填筑完成后。再次测量放点,定出该层堰体底面和顶面的设计边线并做出明 显的标记,然后采用反铲在专人指挥下进行削坡整平,局部再由人工辅以铁锹等进行削坡 处理,经削坡处理后的坡面应力求平整顺直,斜坡垫层料采用激光导向反铲进行坡面平整。
围堰填筑施工中对坡面及高程进行控制时,还应充分考虑围堰在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 的堰体沉降影响,根据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在填筑施工时考虑沉降影响的超高。
填料要求
① 堰体填筑堆石料最大粒径不大于80cm,岩石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 ,含泥量(d < 0.1mm )含量不得大于5% ,细颗粒含量(d<10mm )不大于30%,堆石料不许夹杂粘 土、软弱岩石、草和树根等杂质。
② 过渡料I采用XX砂石加工系统生产的0.074mm〜5mm砂料,压实干容重为 1.85t/m。
③ 过渡料I采用XX砂石加工系统生产的半成品骨料(粒径范围5mm〜150mm ),用 于填筑前需要进行掺配,场地选在左岸下游施工场地A,压实干容重为1.95t/m。
④ 石渣料11最大料径< 30cm,采用XX渣场堆存的石料。
⑤ 堰体水上和水下部分的各种填料,要求采用强风化下限以下的堆石料。
⑥ 填筑前应复核各种填料的数量和质量,并检验填筑料物的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设
计要求,报监理人审批后即可用于上、下游围堰填筑。
碾压参数
实际采用的碾压参数通过碾压试验报监理人批准后方能实施。
3.4质量检查和验收
㈠土石方填筑前的质量检查验收
土石方填筑前,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⑴填筑前用于计量的地形平、剖面测量资料的复核检查;
⑵填筑前基础面清理的检查和验收;
⑶各种堰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抽样检验;
⑷ 现场生产性试验选定的施工碾压参数及其各项试验成果的检查和验收。
㈡施工期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施工过程中,会同监理人定期进行以下项目的质量检查和检验:
⑴对各种填筑料的质量和尺寸外形进行检查,对各种填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等进 行检查。
⑵对于堆石料和过渡料II,均采用灌水法进行质量检查,是否达到设计干密度的要 求;
⑶ 对过渡料I采用灌砂法进行质量检查,是否满足设计干密度的要求。
⑷堰基处理、料场的料物、堰体填筑、块石护坡及土工膜斜(心)墙等的质量均须 进行检查。
⑸各种填料必须按本技术条款的有关规定和规程规范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填料严禁 运往工作面。
⑹堰体填筑时,各种填料的检查项目及取样试验次数见下表。
各种填料取样试验次数
表3-1
堰料类别及部位
试验项目
取样试验次数
备注
堆石料
干容重、< 10mm含量
1 次/3m3
颗粒分析、含泥量
1次/6m厚
过渡料
干容重
1 次/10m3
堰料类别及部位
试验项目
取样试验次数
备注
颗粒分析、含泥量
1次/3m厚
⑺ 除在各碾压段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外,还必须在压实可疑处,如碾压遍数不足,
铺料厚度不匀等及围堰与基础、土工膜与岸坡、土工膜与基础防渗结构结合部位等处进行 检查。
⑻取样所测定的干容重,其合格率不小于90%,且不合格样不得集中,不合格干容 重不得低于设计干容重的96%。
四施工强度分析及资源配置
4.1施工强度分析
根据围堰填筑进度计划可知,上、下游围堰填筑月高峰强度约22.9万m ,每月施工 时间按25天计,压实方转换为松方的系数为1.168,22.9万m >1.168/25dx 2班X 5348m /班。按此填筑强度要求,选用的主要设备及强度计算如下:
㈠挖装设备
综合考虑挖装设备的以下几个因素:
工作面的个数;
——挖装设备的几何容量;
—— 每分钟挖掘次数;
——渣料可松性;
——铲斗充满系数;
——在工作面内移动影响系数;
——工作时间利用系数。
取以上因素的中等偏上水平。
本工程计划投入的机械设备挖装能力为:
2台DH5反铲(斗容3.0m)每班挖装能力为:2台x120m/hx 10h=24m/班;
3台CAT330反铲(斗容1.6m诲班挖装能力为:3台x1m/hx 10h=30m/班;
2台ZL50装载机(斗容3.0m)每班挖装能力为:2台x1m/hx 10h=20m/班;
合计每班挖装能力为74m /班,机械利用率按75%考虑,实际每班挖装能力为74 x 0.75=5550m /班,大于最高强度5348m /班,挖装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㈡运输设备
运输设备根据挖装设备能力、自卸汽车载重量和行驶速度以及运距进行计算。
挖装设备每车装车时间平均按5分钟计;
自卸汽车行驶速度20km/小时;
25t自卸汽车装渣容量12m ;
XX河渣场距上游围堰约5.0km,按此运距进行运输车辆配置计算,每小时1辆自卸汽 车拉运1.5趟。
填筑工程拟投入40辆25t自卸汽车,则每班总拉运量为:40辆x12m /车x10hx1.5趟 /h=72m /班,自卸汽车设备利用率按75%考虑,每班实际总拉运量为72 x0.75=54m , 大于最高强度5230m ,可满足最高填筑强度的要求。
另外,考虑填筑期间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以及考虑到特殊料物要采用专用车辆进行 运输,所以另增加20t自卸车6辆,即围堰填运输车辆总计为46辆。
吊装钢筋铅丝笼采用16t汽车吊,施工场地B配备2台16t汽车吊。
㈢碾压设备
一台20t振动平碾日产量分析:
V:行走速度为2km/h;效率因数为n=0.9 kt时间利用系数取0.8
B:碾宽215cm,进退法碾压,条带与条带之间搭接50cm;
H :层厚0.8cm,碾压8遍;
每天工作20小时;
每小时产量:q1=20 x( 2.1-0.5 /8x 0.8= 320m3;
单台碾压设备日产量为q2=360 x 20 x 0.9x 0.8= 4608m3;
上游围堰日最大碾压强度4057 m3,配置一台20t振动碾即可满足施工强度需求。
下游围堰的施工强度低于上游围堰,但与上游围堰填筑同时施工,配置一台20t振动 碾即可满足施工强度需求。
上、下游围堰填筑面各配置1台推土机摊铺,将自卸车卸料及时摊铺平整。
堰体周边料碾压采用小型振动碾。对于防渗土工膜周边过渡料采用小型平碾碾压,上 下游围堰各配置1台。另配置蛙夯数台,用于边角部位填筑料辅助压实。
过渡料的掺配配置一台平地机。
4.2资源配置
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反铲
DH5
台
2
2
反铲
CTA330
台
3
3
装载机
ZL50
台
2
4
自卸汽车
25t
台
40
5
自卸汽车
20t
台
6
6
推土机
TY220
台
1
7
推土机
TY320
台
1
8
振动碾
20t
台
2
9
振动碾
YZC2.5
台
2
10
蛙式打夯机
HW60
台
6
11
洒水车
8m 3
辆
3
12
吊车
16t
辆
2
13
离心泵
2S42A
台
3
14
运输汽车
8t
台
1
表4-1
㈡主要劳动力计划 主要劳动力计划见下表。
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管理人员
20
2
重机工
32
3
司机
110
4
电工
8
5
修理工
12
6
测量
4
7
试验
2
8
普工
60
9
合计
248
表4-2
㈢主要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计划见下表。
主要材料计划表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筋
t
657.99
2
型钢
t
7.4
3
水
t
77472.52
4
电
kW - h
64224
5
柴油
t
1725.68
表4-3
五质量保证措施
㈠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细致地贯彻执行局《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
编制本项目的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做到体系完善。
㈡配备足够数量、素质良好、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熟练的工程管理、生产和验证人 员;配备足够数量、状态良好、性能完备的施工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为了实施质量方针 并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提供资源保证。
㈢对工程施工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三检制”作业,使工程施工满足设计、 业主要求及相关规范标准。
㈣ 铺筑前对分区进行测量放线,使各区铺料边界清晰、明确,严防填筑料混杂和铺 层厚度失控。
㈤严格控制填筑料质量,使填筑用料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使用不合格料填筑。
(六)拉运料物的车辆相对固定,并且时常保持车厢及车体的干净。
(七)卸料及铺料时采取防止料物分离及铺层厚度的控制措施。
㈧ 堰体每填筑一层,检查验收一层,下层未验收不能进行上层填筑,做好详细的施 工及验收记录。
(九)遇雨施工严格执行《因雨停工标准》,并根据填筑料含水量随时调整加水量,同时 做好填筑工作面的防护工作。
(十)对于由于填筑分期形成的台阶进行表面松散层处理,使接缝达到设计密实层。
六安全保证措施
㈠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 理制度,配合经济奖罚措施,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㈡做好职工进场后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每道工序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