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 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试题
(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邓先武)
第一部分 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 1-2题。
图 1
1
2
.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A.西北流向东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东北流向西南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A.80m
B.100m
C.120m
D.140m
太湖石是我国观赏名石之一,形状各异,多有孔洞,其孔洞形成机制与喀斯特
溶洞相似。部分太湖石经历波浪长期侵蚀而形成品质更优的“水石”。太湖中心的西
山岛自唐代以来就是太湖石的主产地。下图为西山岛地质简图,据此完成 3-4题。
图 2
-
3
4
.图中具备“水石”形成条件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下列属于西山岛盛产太湖石的自然条件的是
D.④
A.人为干扰较小
B.地形起伏较大
D.地质条件复杂
C.夏季高温多雨
苦水河为宁夏境内黄河一级支流,上游为干旱稀疏草原区,下游为冲积平原。
流域内降雨稀少,降雨历时短、强度大,流域内极端产沙事件频发。在流域洪水事
件下,河流输沙和径流会发生迟滞现象,水文站观测的水沙关系曲线会呈现出多种
变化,如逆时针形曲线(如下图)。近 30 年来,苦水河流域内径流量和输沙量不断
减少。据此完成 5-7题。
图 3
5
.逆时针形曲线意味着
A.涨水期输沙量大于落水期输沙量 B.输沙量早于径流量达到峰值
C.落水期输沙量大于涨水期输沙量 D.径流量早于输沙量达到峰值
.苦水河极端产沙事件取决于
6
7
A.径流量
B.降雨强度
C.降水时长
D.流域面积
.近年来,苦水河水沙关系演变主要得益于
A.上游源区建设沙障
B.下游平原区打坝淤地
D.下游平原区退耕还草
C.上游源区退耕还草
新疆孔雀河流域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为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
域。该流域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形平坦开阔,广布松散堆积物,极利
于地下水下渗。其南部冲积平原果园、农田广布,灌溉机井众多。下图为不同年份
孔雀河河道附近地下水水位埋深剖面图。据此完成 8-10题。
图 4
8
9
1
.2015 年孔雀河两岸附近植被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加剧
B.河流断流
C.地下水水位下降
D.蒸发旺盛
.对比 2015 年和 2021 年孔雀河两岸附近地下水水位变化,可推测
A.左岸灌溉机井分布数量少
B.左岸地下水水位变化更小
C.右岸地下水水位变化更大
D.右岸地下水水位恢复更快
0.2021 年,孔雀河两岸附近植被再次发生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冰川融化
B.生态输水
C.退耕还林
D.降水增加
大气 0℃层高度是影响青藏高原冰冻圈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全球气候变暖背
景下,青藏高原升温速率比周边地区快,大气 0℃层高度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下
图示意青藏高原夏季大气 0℃层高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 11-13题。
图 5
1
1
1.影响图示地区夏季大气 0℃层高度分布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图示地区夏季大气 0℃层高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是因为
A.更多外部气流进入
B.地表变得更加干旱
D.植被覆盖率降低
C.对流运动加强
1
3.图示地区夏季大气 0℃层高度的变化会引起
A.河流年径流量同步增减
B.高山冰川储量同步增减
D.山地雪线高度同步升降
C.山区季节冻土同步厚薄
下图为某日 20 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 14-16题。
图 6
注:露点温度是指空气水汽含量和气压一定时,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凝结
成液态水所需降至的温度。
1
4.与乙地相比,甲地风速较小的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D.距离气旋中心地较近
C.地表摩擦力作用较大
1
1
5.与丙地相比,丁地气温偏高的原因是
A.地处平原 B.暖气团控制
C.临近海洋
D.纬度较低
6.此时降雪概率最高的站点是
A.甲
B.丙
C.丁
D.戊
2
024 年 7 月,我国某科研团队沿某路线对南美洲东部海岸线进行为期 15 天的考
察,途中依次记录了甲、乙、丙、丁、戊五地的昼长与夜长差值(均为绝对值),结
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 17-18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戊地
昼长与夜长差 1 小时 52 分 0 小 1 小时 50 分 3 小时 16 分 6 小时 10 分
值
钟
时
钟
钟
钟
1
1
7.据表推测,甲、丙两地
A.与 0°经线垂直距离相同
C.甲地的昼长远小于丙地
B.可能位于同一条纬线
D.地球自转线速度相似
8.考察记录当日,丁地日出时的地方时为
A.6:49 B.7:05 C.7:36
降水同位素保存了源区蒸发和降水过程的历史变化,是气象气候研究的重要依
D.8:30
据。大气中弥散水汽的降水同位素值低于雨滴,雨滴与低降水同位素值水汽交换时
间越长,雨滴自身的降水同位素值越低。若蒸发强烈,会导致降水同位素值增大。
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兰州对流降水雨滴降水同位素值较大。据此完成 19-21题。
1
9.兰州对流雨最多的季节,当地
A.日落西南方向
B.白昼时间较长
C.日落时间较早
D.暖锋降水较多
2
0.一般情况下,对流降水的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降水同位素消耗较少,可能是因为
降水时
A.雨滴直径大
B.雨滴起始高度低
C.上升气流强
D.雨滴升降次数多
2
1.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兰州对流降水雨滴降水同位素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 B.降水量大 C.风速大 D.相对湿度小
南非企鹅分布于非洲南部的南非和纳米比亚沿岸海域及其附近岛屿,附近海域
丰富的海产品——沙丁鱼和凤尾鱼(下图)给企鹅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沿岸海雾浓
重。据此完成 22-24题。
图 7
2
2
2
2.企鹅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生存,主要是因为
A.临近海洋温差小
B.气候湿润降水多
D.海拔较高气温低
C.受沿岸寒流影响
3.下列与该海域海产品丰富有关的因素是
A.寒暖流交汇
B.附近多河流注入海洋
D.东南信风
C.副热带高压带
4.纳米比亚沿海海雾多发的月份及原因是
A.1 月,洋流水温高蒸发旺盛
B.1 月,寒流降温减湿
D.7 月,暖流增温增湿
C.7 月,气温高蒸发旺盛
第二部分 综合题(52分)
2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冷湖地区,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地表植被稀少,雅
丹地貌广布,被称为“最像火星的地方”。2021 年 12 月 22 日,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
府宣布冷湖全境为暗夜保护区,并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签署冷湖光学天文观测基地
共建协议。冷湖天文站选址于海拔 4200 米的赛什腾山山顶平台(左图所示),冷湖
地貌景观图(右图所示)。
图 8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描述冷湖地区类火星地貌的形成过程。(8 分)
(2)分析冷湖光学天文基地选址条件。(6 分)
(3)冷湖地区沙尘天气多发,但对赛什腾山台站天文观测影响极小,试从自然角度解
释说明。(4 分)
-
2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中国南极秦岭站(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 3 个常年考察站。
秦岭站在建设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式建设:在国内建设好后,运输至目的地进行
组装。2024 年 2 月 7 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左图为秦岭站地理位置
示意图。下面右图为我国某科考站提供蔬菜设计的玻璃温室建筑外景照片。
图 9
(1)简要说明秦岭站投入使用当天,惠灵顿的太阳方位变化。(4 分)
(2)说明秦岭站采用模块化建设的理由。(6 分)
(3)根据蔬菜温室的特点,说明蔬菜温室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并说明南极蔬菜
种植的优点。(8 分)
2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见下图),全岛 85%的地面被大陆冰川(平均厚达 2300
米)覆盖,部分地区有小片无冰裸露区。岛屿冰川在入海处形成冰架,冰架断裂进
入海域形成众多冰山。
近年来,冰山面积迅速减少,岛屿冰川产泛出现因深色尘埃而形成的圆形孔洞。
图 10
(1)简析格陵兰岛甲地无冰裸露区的主要原因。(4 分)
(2)解释该岛屿冰川圆形孔洞的形成原因。(6 分)
(3)描述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冰山的形成过程。(6 分)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 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答案 A
题号 11
答案 A
题号 21
答案 D
2
B
3
B
4
C
5
C
6
B
7
C
8
C
9
D
10
B
12
C
13
D
14
C
15
B
16
A
17
D
18
A
19
B
20
A
22
C
23
D
24
B
2
5.
(1)地壳沉降形成柴达木盆地,大量沉积物在盆地底部沉积;(2分)
气候变干,湖水干涸,湖底出露,岩石、地面出现纵横交错的裂隙;(2分)
多大风天气,风力强劲,风蚀作用强烈,形成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2分)
加之气候干旱,植被极其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形成荒芜的地表。(2分)
(2)气候干旱,晴夜比例高;(2分)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干扰少,观测效果好;(2分)
地广人稀,为暗夜保护区,人为光源干扰少;(2分)
离西宁、敦煌等城市较近,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较好。(2分)
(
答对三点得 6分)
(3)天文站海拔较高,沙尘影响高度有限;(2分)
近地面气温低(尤其在夜间),空气对流运动微弱,受风沙影响小;(2分)
2
6.(1)东南(1分)-正北(2分)-西南(1分)。(4分)
(2)秦岭站气候恶劣,采用模块化建设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2分)
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模块化建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2分)
南极洲基础设施不足,模块化建设可实现异地建设,降低修建难度,减少建设成
本。(2分)
(3)
适应性:
高脚离地的设计——减少地温对温室的影响,减少暴雪堆积的影响,增加建筑的耐
久性;(2分)
透明墙体的设计——充分利用南极地区夏半年的光照。(2分)
优点:
无病虫害影响,洁净的大气和水分,蔬菜品质高;(2分)
夏半年白昼时间长,蔬菜生长光照效果好。(2分)
2
7.
(1)甲地区地处该岛西南部,纬度较低,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光照时间长,冰盖消
融;(2分)
西南部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2分)
(2)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一些深色尘埃散布在冰川表面;(2分)
深色尘埃降低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或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2分)
该区域升温较快,促使冰面融化,形成圆形融蚀孔洞。(2分)
(3)冰川受重力等作用下滑,其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由于温度、盐度差异,海
水从冰川底部向内侵蚀,造成冰川底部融化形成冰架;(2分)
冰面融水和冰底海水共同侵蚀,使冰体产生裂隙并扩大;(2分)
冰架前端断裂入海,形成漂浮于海上的冰山。(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