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如何开展数学教学
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故事,依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俗话说"不爱学习的孩子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却很少找到。'故事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既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又把数学中的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描述出来,这样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数量关系对应'中,〔教师〕制定了白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座山上出现了一座城堡,城堡里关着一位被老巫婆捉来的公主,公主整天不吃不喝哭个不停,一个好心的卫兵把事情告诉了白马王子,白马王子要去救公主,可是路上会碰到很多困难,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个好心人去帮助白马王子愿意吗?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教师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设置了白马王子过桥、经过花园、经过池塘、和草莓姑娘比聪慧、到动物王国帮小动物铺路等几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数学题。幼儿完全沉醉在情境故事里,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情境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选择幼儿喜爱的人物制定故事,并借助故事中的环节渗透知识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我们在开展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每一次情境的创设。把教育目标或数学概念与幼儿相关的生活和活动经验相联系,从而开展合适幼儿水平与兴趣的游戏活动。
如教师在导入部分的环节中制定了开火车的游戏,在音乐声中带着小朋友来到儿童乐园,大班数量对应、分类与计数、中班序数等内容融入在游戏《快乐的游乐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基本都能描述出游乐场的主要游乐设施和一些常见的辅助设施(售票处、草地、休息的长椅等),教师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创设一系列的关于游乐场的教育活动:小火车上有谁?第几个座位没有人?小姑娘排在第几位买票等,把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与情境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识别1~10以内的数字和序数,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计数,并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同时还利用双圆卡片和数块卡等学具的操作 进行拼图组合,从而发展幼儿上下、左右的位置感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幼儿就会自然的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自由发挥,积极探究。
2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教好数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儿童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中,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学习机会。如幼儿在玩建构游戏中运用了许许多多形状色彩各异的积木来建构自己所搭的房子或其它建筑物。等幼儿搭好后,教师可将几何知识和分类的问题引发出来。
如:你用了几块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半圆形)的积木来搭出建筑物,哪种几何体使用得最多,数数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有几块,你最喜爱哪种颜色。幼儿会边游戏边点数,从而提升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正确的认知几何〔形体〕的知识。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尝试教好数学
体育活动是幼儿机体得到锻炼,训练幼儿手脚协调性的重要教育活动。在学习比较大小轻重的数学知识前组织幼儿去户外进行体育活动拔河比赛和扔沙包比赛。拔河活动时我有意安排两组人类不等的幼儿参加比赛,游戏在反复进行时,人数多的一组幼儿总是拔赢,人数少的幼儿总是拔输,这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和点数人数,终于明白了人多力量大,人少力量小的道理,于是我让幼儿自己找一个朋友进行比赛,两人一组比赛活动开始进行,最后在反复较量中幼儿懂得个子大而壮实的幼儿力气大,个子小而瘦的幼儿力气小。
扔沙包,比较远近,我有意给每组幼儿两个不同的沙包,一个是实心沙包,一个是装有泡沫块的沙包,幼儿们通过反复投掷从中发现轻的沙包扔不远,反而重的沙包可以扔得很远,为什么呢?幼儿通过讨论,探究发现轻的沙包会受到风力的影响,一阵风吹来,轻沙包本来己扔出去,因为风,反而会被吹得偏离方向,而重的沙包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以提升同学的数学感知。
3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课堂上,采纳适当的教学手段,调动同学兴趣。
1.提问艺术
数学的趣味表现在问题提法的艺术上。习题形式的新颖,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使同学不仅学习知识,而其能持久坚持"解题胃口',从而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延续。如"已知两个同心圆的半径,求圆环的面积',这是每个同学都会解的题,没有新意。但是如果把问题换一种提法状况就会大不一样:"半径比赤道长10米的圆,它比地球的面积大多少?有人猜大不了多少,可有人估计用多出来的面积创办一所大学还绰绰有余呢!你的看法呢?'每个同学都想实际算一下,证实自己的猜测,进而出现了人人跃跃欲试的局面。起初同学认为是办不到的事,通过认真探究,发现确实如此,问题出人意料,但结论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问题难道不能加强同学的兴趣吗?讲正余弦定理的时候,也可以设置悬念:"不过河,能否得出河宽?不上树能否测出树高?'这些问题,也是激起同学学习兴趣的极好方式。
2.电教手段
教师假设能抓住教材内容中的"奇点',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变静为动,动静结合,变复杂为简单,必定会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的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教学"正弦型函数图像变幻'时,多媒体动态反应了正弦型函数的振幅、周期、相位的变化过程,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连续的动态过程,刺激同学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分清不同参数对应图像变化的互相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同学理解难点,启迪思维。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景,能有效地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如:在讲"等式的性质'时,可以让同学思索:乒乓球厂的李工程师是一位十分严格而又好思索的人,他给来厂劳作的同学出了一道题:"这里有13只乒乓球,其中有一只因重量不合要求应挑出来作为次品,现在给你们一架天平,但是不给砝码,你们能不能只称三次,就把这只不合格的乒乓球挑出来。'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动手称了好几次,终于找到了一个巧办法。你们也能找到这个办法吗?这时他们就开始积极地思索。
在巩固阶段,可以创设一些竞争性的问题情景或操作性的情景。关于小同学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同学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发问:"同学们喜爱过生日吗?'同学们都高兴地回答:"喜爱!'接着又问了几个同学:"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状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同学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激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同学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4数学同学独立思索能力的培养
摈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做革新课堂的先进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面,大多都是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讲解问题,同学的学习方面,由于同学思维模式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开发和认可,导致了同学在课堂上完全听命于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就像是母亲咀嚼出来的食物,孩子不用费力地消化一样。教师应该摈弃这种停滞在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使同学的独立思索能力被激发出来。
教师可以依据观察每个同学的状况,让同学参加到主动的学习和思索中。比如让同学彼此讨论讲题、互相交换着改作业,尝试着当教师的感觉,这样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革新性的安排,大胆尝试不完全依赖与教材,突破教材和深挖教材,勇于做革新课堂的先进者,让同学和教师得到共同的进步。
课堂上把握好问题,适时适量的让同学独立思索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强调同学个体的作用,即自主选择、自主思索、自主提问、自主体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独立思索,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熟悉,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就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只有经过个体思索可以习得、体会的知识、技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可以体悟的情感、价值观,可以完全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依靠个人能力解决。这不仅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也涉及一个人精神品质的培养。
问题要问得精,能引导同学去独立思索,务求特别问题的重点关键所在 课堂上教师问问题是最常见的,但有些老师的一节课从头到尾全都是问题,这样,最后只会问的同学一头雾水。这样的问题对同学的思索是没有帮助的。所以,作为课堂上的问题一定要问的精要抓住关键。如果问题选择不当,同学或为复杂的情境所困,或在问题挑战面前束手无策,影响对数学的思索。因此,问题要问的难易适当,答案尽量不要单一,促进同学积极思索。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一课的例题时就会出现几种极端的状况影响同学的数学思索。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