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KH-SMPF-003
版本:1.0
页次:6/6
生效日期:2011/6/1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文件会签表
主要责任部门
部门名称
会签人/日期
管理部
相关责任部门
品管部
工程部
资材部
制造部
业务部
版次
修改内容
修订页次
修改日期
修订者
备注
1。0
首次发行
2011。6.20
余健
1。目 的
通过对风险的范围进行区别,尤其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确定,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2.适用范围
生产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作业场所的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等。
3.职 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3。2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进行风险评价和重大风险的管理。
3。3各部门积极配合管理部对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3。4品管部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督促各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作业程序
4.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和步骤
4。1。1公司的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之初或每年年底进行识别和评价;
4.1.2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可适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评价.
4。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害→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4.2危险源识别辨识范围
4。2.1本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覆盖的单位,均为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4.2。2辨识范围要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员工、作业环境、相关方、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4。2.3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考虑到辨识对象的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4。3辨识方法
4.3。1区域划分:将公司的危险源辨识范围按管理职能进行区域划分,分解到各部门,确定出公司基本的危险源辨识单元,记录于《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识别表》.
4.3.2确定基本的辨识单元:危险源辨识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析法”的方法,以部门工艺、工序(活动) 过程为主线,将其工艺、工序(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
4.3.3辨识内容:采取现场调查或参照安全性评价检查表中所列项目逐项检查的方法,分别辨识出各工序(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4。4实施步骤
4.4.1管理部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调查.
4.4.2管理部根据已识别的危险源组织风险评价。
4。5风险评价
4。5.1风险评价方法:公司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①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②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③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④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⑤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⑥故障树分析(FTA)
⑦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⑧是非判断法等方法。
4。5。2制定依据准则:
①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②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③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④合同规定要求
⑤公司的安全方针和目标等。
4。5.3 管理部将危险源评价结果,上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a)风险评价每年至少一次,当有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投产时均要进行评价,当总经理认为需要评价时可随时进行评价。
b)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①火灾和爆炸;
②冲击和撞击;
③中毒、窒息和触电;
④暴露于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的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
⑥设备的腐蚀、缺陷;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⑧装置、罐区、设备的布局;
⑨工艺控制等.
c)记录重大危险源,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在确定重大危险源时,应考虑:
①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③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4。5.4管理部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清单》发放到各部门。
4.6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控制措施应包括:
①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②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③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④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7风险控制
a)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容忍的程度。公司应对风险评价出的作为隐患项目进行控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部门收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必须制定相应处理方案,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并建立《隐患整改清单》。整改单位整改结束后,及时将《隐患整改反馈单》交管理部进行验收。
b)公司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应括:
①评价报告
②评审意见
③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④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⑤竣工验收报告。
c)公司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直接向安全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d)公司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4.8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管理部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求对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公司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的控制.
4。9 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更新
公司每年年底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①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②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③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④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
⑤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10记录的保管
风险评价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由品管部及各部门各保存一份,有效期限为10年。
5。相关记录
5。1 KH—SMR-007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识别表
5。2 KH-SMR-008危险、有害因素评价表
5。3 KH—SMR-009重大风险清单
5。4 KH-SMR-010隐患整改通知书
5.5 KH—SMR—011隐患整改反馈单
5.6 KH—SMR—012隐患整改清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