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习题六.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45625 上传时间:2025-04-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习题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习题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习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 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A.着火B.闪燃C.火灾。.自燃 3. 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的能源。 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 4. 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 5. 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着火B.闪燃。.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 6. 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8.越大C.无关D.无规律 7. 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 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C.过氧化物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 8. 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矛()。 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自热自燃 9. 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 A.5 秒 B.10 秒 C.15 秒 D.30 秒 10.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时,木材燃烧则停止。 A.5% 〜6% B.8% 〜10% C.14% 〜16% D.20% 〜24% 11. 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 A.B类B.D类C.A类D.C类 12.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 A.越小8.越大C.无关D.无规律 13. 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 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 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 14. 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 A.可燃蒸气B.可燃液体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 15. 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一般条件D.综合条件 16. 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 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 17. 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烟 18. 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 A.氧化剂B.可燃物C.着火源D.降温 19. 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 A.1〜2级B.3〜4级C.4〜5级D.不限 20. 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B.消除可燃物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D.消除氧化剂 21. 储存闪点低于一 18度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 A.甲级储存B.乙级储存C.丙级储存D.T级储存 22. 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23. 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 ^自燃点B.着火点C.闪点D.挥发性 24. 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A.受热自燃8.自热自燃C.着火D.闪燃 25. 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图像式探测器D.光电式探测器 26. ()灭火剂已被发现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A.二氧化碳B.四氯化碳C.泡沫D.卤代烷 27. 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B.干沙C.四氯化碳D.二氧化碳 28. 非接触式火灾报警器是根据()进行探测的。 A.烟气浓度B.烟气成分C.光学效果D.烟气流速 29. 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沙 30. 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 A.磷系阻燃剂B.成炭型阻燃剂C.含卤阻燃剂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31. 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 32.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8.越大C.无关D.无规律 33. 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剧烈的浓度是()。 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极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34. 化工厂火炬的燃烧是属于()。 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喷流式燃烧D.紊流式燃烧 35.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越宽B.爆炸上限越高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36. 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浓度时的自燃点。 A.爆炸下限B.爆炸上限C.爆炸反应当量D.爆炸极限 37. 化学性爆炸可称为()。 A.燃烧8.自燃C.瞬间燃烧D.着火 38. 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B.爆轰C.殉爆D.化学性爆炸 39. 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A.越小8.越大C.无关D.无规律 40. 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D.起保温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燃烧三角形包括下列的()。 A.可燃物B.浓度C.热量D.氧化剂E.着火源 2. 燃烧类型包括()。 ^自燃B.着火 C.闪燃 D.阴燃E.轰燃 3. 下列有哪些是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A.着火8.自热自燃C.受热自燃D.阴燃E.回燃 4. 下列哪些火灾属于A类火灾()。 A.木材B.棉麻C.汽油D.纸张E.天然气 5. 下列()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着火源。 ^自燃B.绝热压缩C.喷灯D.化学反应热 E.日光照射 6. 古斯塔夫提出的火灾危险度分析方法包括()。 A.建筑物危险度分析B.环境危险度分析C.财产危险度分析 D.建筑物内危险度分析E.人员伤亡危险度分析 7. 可燃物质发生自热自燃是由于()聚热升温引起的。 A.氧化反应B.光照射 C.物理作用 D.生物作用E.炉子加热 8. 烟气的流动驱动力)是()造成的。 A.建筑的烟囱效应B.燃烧气体的浮力C.烟气的化学成分 D.通风系统的风机E.电梯的活塞作用 9. 为加速可燃气体的扩散,厂房建筑物的长轴与主导风向应()。 A.平行B.不小于45 C垂直D.不小于60 E小于30 10. 泡沫灭火剂不宜扑救()的火灾。 A.石油产品B.木材、纤维C.橡胶D.带电设备E.电石(乙炔) 11. 以下()是能发生闪燃的物质,准确的说法是。 A.可燃液体B.可燃固体C.可燃气体 D.能挥发可燃蒸气的可熔化固体E.所有可燃物 12. 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表示。 A.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B.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C.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D.可燃液体的密度极限E.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13. 下列()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 A.设备密闭B.正压操作C.安装爆破片D.惰性介质保护E.通风换气 14. 下列影响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有()。 A.初始温度B.初始压力C.通风条件D.惰性介质含量E.容器管道直径 15. 可燃液体的燃烧方式有()。 A.扩散燃烧B.喷流式燃烧C.动力燃烧D.喷雾燃烧E.乳化燃烧 16. 按爆炸性质分类,爆炸可分为()。 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核爆炸E.殉爆 17. 下列()是卤代烷灭火剂的缺点。 A.毒性较高B.绝缘性能差。.会破坏臭氧层D.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E.灭火后留有痕迹 18. 于粉灭火剂适宜于扑救()的火灾。 A.易燃液体B.遇水燃烧物质C.精密仪器D.油类E.旋转电机 19. 焦炭的燃烧可称为()。 A.表面燃烧 B.扩散燃烧C.无焰燃烧D.传导燃烧E.炽热燃烧 20. 下列()因素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A.提高温度B.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C.提高湿度 D.增加灰分E.提高可燃气体含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它与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他氧化反应有区别。如铁在空气中氧化生锈,食用油在空气中氧化变质等,都不是燃烧,电灯虽然放热发光,但不是氧化反应,而是物理反应,所以也不是燃烧。 2.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火灾也是燃烧,但它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亦即失去控制的燃烧。火在人类手上,一直是具有巨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一方面它是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另一方面,一旦对它失去控制,超出了燃烧的有效范围,就会酿成灾害。 3.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温度和热量是构成着火源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参数,例如从煤炉子飞出的火星,落在油棉丝上,能把油棉丝点燃,但如果落在大块木板上,虽然其温度已大大超过木材的着火点(295C),但由于热量不够,火星很快就熄灭了。所以着火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 4.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自燃是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亦即没有明火作用的燃烧现象。 5.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自燃的热量来源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油脂受高温暖气片的加热,是属于外界加热,使油的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现象,这种外界加热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 6.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自燃点是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如黄磷的自燃点为30°C,煤为320C。当气温达到30 C时黄磷就会发生自燃,显然比煤的危险大。所以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小。 7.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人类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2多年来,为揭示燃烧的实质,科学界先后创建过不少有关的学说和理论,但都欠科学性。1920年左右由苏联科学家H.H.谢苗诺夫创建的链式反应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是具有科学性的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 8.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纯氧是强烈的氧化剂,油脂接触纯氧时,会迅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因为氧化反应剧烈迅速,释放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散失,容易积热升温达到油脂的自燃点而发生燃烧。这种由于可燃物质自身的氧化反应而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9.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可燃液体达到闪点的温度时,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燃烧,但由于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仍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燃烧的损失,火焰很快在5s之内熄灭,呈现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易燃液体的温度比闪点温度高出1〜5C时,即会出现持续燃烧的着火现象。 1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氧气是木材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但是事实上当空气中的含氧量由21%降低到14%〜16%时,木材的燃烧则停止,这正说明燃烧必须具备必要条件的同时,还需要达到充分条件。 11.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 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 12.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闪点为一39C,煤油为28〜35C,在一 39C的天寒地冻条件下,不少可燃液体已不能被点燃,而汽油仍可发生燃烧,说明汽油有低温火灾的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13.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火灾发展过程中,轰燃现象发生于室内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在氧化剂充分的条件下,使燃烧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因而使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14.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从表面现象来看,液体会在着火过程中不断被烧掉,因而容易被人们误解以为燃烧的是液体本身,但实际上从闪燃现象的研究可以说明,同样一桶汽油在闪点以下,用明火点不着,到闪点的温度时才会点燃,而且由于蒸气供不应求”,火焰很快又熄灭。说明液体燃烧时,是蒸气在燃烧而不是液体本身。总之,可燃液体的燃烧方式是先受热蒸发为可燃蒸气,然后按气体的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 15.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一氧化碳属于可燃物是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但实验结果表明,当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是不会燃烧,也不会发生爆炸的,这就从可燃物这个条件来说明,燃烧除必须具备必要条件外,还需具备充分条件。 16.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火灾的发展过程由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到熄灭期,由于轰燃使火灾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出现熊熊烈火,火势迅猛,容易被误解为轰燃是发生于最盛期。应当说,轰燃是在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条件下,才使火灾进入最盛期,所以说,轰燃是发生于发展期。 17.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烟气是火灾现场的燃烧产物,它是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多种有毒、有害或腐蚀性气体、微粒组成的混合物,能造成火灾现场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的危害,在诸多有害有毒烟气组成中,罪魁祸首是一氧化碳,经分析统计表明火灾中约有一半人员的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18.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在厂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系统的密闭性差或加料、放空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跑、冒、滴、漏时有发生,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有效控制可燃物,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即消除可燃物。 19.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的规定,甲级生产的厂房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 2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防火技术基本理论即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规定电石库距离产生火花的车间须30m以上,即规定安全间距,是为了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21.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闪点分类,闪点低于T8°C的可燃液体为低闪点可燃液体,属于一级危险品,按照《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贮存闪点低于-18C的可燃液体的库房为甲级贮存。 22.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气焊施工现场的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乙炔、助燃物氧气和火源,即焊割的火焰)作业中是无法消除的,因此,避免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是防火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实验表明,气焊过程中的火星、熔渣四处飞溅,大约能将周围5m内的可燃物点燃,所以规定乙炔与火源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 23.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是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可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T8C),中闪点液体(闪点为-18〜23C),高闪点液体(闪点为23〜61C)。 24.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C)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可以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25.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感烟式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阴燃冒烟的信息,通过烟雾进入探头时,与离子接触并吸附离子,使内外电离室的等量离子改变,即等数电阻值改变,从而改变内外电离室的电压分配,利用这种电信号进行火灾报警,所以是属于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26.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卤代烷灭火剂因具有绝缘性能好,灭火效率高,灭火后不留痕迹等诸多优点,曾被广泛应用,但近期不少国家的研究表明,卤代烷灭火剂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应禁止使用。 27.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电石(乙炔)着火时,严禁用四氧化碳灭火器扑救,是因为在高温时,氯与乙炔化合会发生爆炸,此外还会产生剧毒气体光气。 28.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非接触式火灾报警是利用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如感光火灾报警器,利用火灾初起期物质燃烧时,火焰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制成红外线检测器和紫外线检测器,前者利用硫化铝后者利用紫外光敏二极管)作为敏感元件,遇到红外辐射时即可产生电信号来进行探测和报警。 29.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泡沫灭火剂由于含有较多水分,如化学泡沫是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02泡沫,因此,不宜扑灭遇水燃烧物质如碳化钙等)的火灾。 3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阻燃是防火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同时要求阻燃剂应无毒低毒)环保性好,即清洁阻燃,如磷系阻燃剂、成炭型阻燃剂和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等均能较符合清洁阻燃的要求,而含卤阻燃剂有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作用,不属于清洁阻燃剂。 31.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 32.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爆炸极限越宽,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概率就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乙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氨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 15%〜28%,显然乙炔的爆炸危险性比氨的爆炸危险性大。 33.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是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来的浓度,在此浓度时,可燃物和氧化剂之间的比例恰好能实现完全的化合反应,释放热量最多,反应速度最快,产生的压力最大,则可燃性混合物的燃爆最强烈。 34.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化工厂的火炬燃烧过程是含可燃气体的尾气废气)在火炬端头先形成燃料堆,然后逐渐扩散到燃烧区,而火炬周围的空气也逐渐扩散进入燃烧区。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区逐渐混合和燃烧,形成一种稳定式燃烧,即扩散燃烧。 35.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如乙炔为2.2%,车用汽油为0.89%等)。只要有少量可燃物从容器或管道里泄漏跑、冒、滴、漏)出来,就很容易与车间或库房的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使建筑物处于发生爆炸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 36.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点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为最低,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C,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C,而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为216C。自燃点越低,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所以取216C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亦即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为可燃性混合的标准自燃点。 37.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比较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条件可以看出来,两者都需要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因此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其主要区别是氧化反应的速度不同,化学性爆炸是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 38.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焊补汽油桶发生爆炸时,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汽油蒸气,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热量。这种由于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 39.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只要少量空气进入容器或管道里,就容易在容器管道内形成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乙炔的爆炸上限为81%,而氨为28%,只要有19%的空气进入乙炔罐或管道内,就有爆炸危险,而氨的容器管道需进入72%空气才有爆炸危险,这也是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在许多地方被禁止使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它在加料时,空气容易进入罐内,所以说,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40.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燃气系统在生产中保持正压,其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系统,与可燃气体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没有压力或出现负压就会吸人空气,这是燃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的一种危险因素。所以,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的重要技术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 1. 参考答案:ADE 【答案解析】燃烧三角形比较形象地表达了燃烧必须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构成燃烧系统)才会发生。 2.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燃烧的定义是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但燃烧有不同的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每类燃烧都有各自的特征。由于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所以为采取有效的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必须深入研究各类燃烧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 3.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自热自燃是可燃物质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或生物作用发生热量,并聚热升温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受热自燃是可燃物质受外界加热如火焰隔锅加热锅里的油,或可燃物距离炉子等热源太近等),使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它们都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4.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根据GB 4968-1985《火灾分类》,A类火灾为固体火灾,因此,木材、棉麻和纸张,属于A类火灾。 5.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绝热压缩是机械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日光照射属于光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而自燃、喷灯和化学反应热是由化学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 6.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古斯塔夫提出的火灾危险度分析方法包括:首先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耐火等级以及可燃物的堆放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建筑物危险度分析;其次是对人员生命危险,财产损失和烟气危害性等危险性进行分析即建筑内危险度分析。 7.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炉子加热和日光照射属于外界加热的热源,由此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而热源来自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产生的热量,并由此引起的自燃称自热自燃。 8.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研究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对有效地控制烟气有重要意义。如由于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对研究高层建筑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有重要作用;还有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通风系统的风机;电梯的活塞效应等,有利于根据烟气流动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烟气措施。 9.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建筑物长轴与主导风向呈垂直或大于45。,可以有效利用人为的穿堂风,以加速可燃气体向车间外扩散,减少由于跑、冒、滴、漏的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车间内积聚而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10. 参考答案:DE 【答案解析】泡沫灭火剂因含较多水分,不仅不宜扑救遇水燃烧一级危险品电石(乙炔)的火灾,而且也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否则有触电危险。 11.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除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现象外,有些可燃固体受热能熔化成熔融状态,并挥发出可燃蒸气,如沥青、石蜡、硫等可熔化固体,也能发生内燃现象。 12.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可燃液体的着火爆炸是蒸气而不是液体本身,所以爆炸极限应当以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来表示。但由于可燃蒸气的浓度与可燃液体的温度直接有关,即液体温度越高,挥发速度就越快,相应的蒸气浓度也就越高,所以在密闭容器里,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还可以用液体的温度极限来表示,如车用汽油的蒸气浓度极限为0.89%〜5.16%,其液体温度极限为一 39〜一 8C。由于此特点,可以用温度计来显示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13.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爆炸虽然是在瞬间发生,但分析爆炸过程可以了解,首先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相互扩散,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是发生爆炸的第一阶段,因此采取下列措施:设备密闭,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正压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容器管道系统内;惰性介质保护,消除氧化剂;通风换气,及时将可燃物排出室外。都是为了防止可燃物和空气的相互扩散与均匀混合,亦即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4.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初始温度,气体内能增大,爆炸极限变宽;降低初始压力,游离基容易与器壁碰撞销毁,链的中断速度加快,而链的增长速度因反应困难而减慢,使爆炸极限变窄;惰性介质含量提高,爆炸极限变窄是因为链的中断速度加快;容器管道直径减小,是链的中断速度加快使爆炸极限变窄等。 15.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可燃液体的燃烧是先受热蒸发为可燃蒸气,再按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如汽油桶可以缓慢燃烧,也可以爆炸。 16.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爆炸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由物质的物理变化如温度、体积、压力等物理因素的变化引起的爆炸,称物理性爆炸;由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核爆炸是由于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 17.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卤代烷灭火剂被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是释放后的卤代烷灭火剂与大气层的臭气会发生反应,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使生存环境恶化的严重缺点,另外它还具有毒性较高,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等缺点。 18. 参考答案:ABE 【答案解析】干粉灭火剂对火灾有窒息、冷却、隔离和抑制等作用,具有不导电、不腐蚀、救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适宜扑救易燃液体火灾,遇水燃烧物质火灾以及油类火灾。但灭火后留有残渣。不宜扑救精密仪器和旋转电机的火灾。 19.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焦炭的燃烧是呈现炽热状态,属于可燃固体的表面燃烧方式,同时,焦炭燃烧时没有火焰发生因煤在炼焦时,其可燃气体已析出,即煤气)所以亦称为无焰燃烧。 20. 参考答案:ABE 【答案解析】可燃粉尘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但可燃粉尘的爆炸实际上是尘粒受热析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因此,与影响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因素相同,即提高温度,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提高可燃气体含量,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