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泌尿系统的超声诊断,适应范围,一、对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前列腺的占位性病变是首选,二、尿路结石,三、泌尿系先天畸形,四、膀胱异物,五、肾损伤(挫伤、裂伤),六、肾感染:脓肿、结核、尿毒症、肾纤维化,七、胡桃夹综合征,八、移植肾,正常成人肾大小:长度,10-12cm,,宽,5-7cm,,厚,3-5cm,,男略大于女。肾的凹陷处为肾门,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出入肾处(肾静脉在前,肾动脉居中,最后是肾盂),肾脏是人体主要器官之一,是一对很象蚕豆形的内脏。它在腹后腔的脊柱两旁各一个。正常男性每个肾重约,120
2、170,克,相当于本人握起的拳头大小,女性较男性稍小。,肾脏分实质和肾窦,肾实质又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厚,57mm,。肾小球就在皮质,皮质伸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为肾柱,髓质由,815,个肾椎体组成,肾椎体的尖端是肾乳头,伸到肾窦的肾小盏中,肾小盏,812,个,汇合成,23,个肾大盏肾盂。,肾窦由肾盏、肾盂、肾动脉、静脉和脂肪等组织所组成,超声也称集合系统。,膀胱是一肌性囊状贮尿器官,尿液充盈时近似椭圆形。膀胱的后下方为三角区,为两侧输尿管的出口和尿道内口,膀胱后方男性为前列腺,女性为子宫,(二)、声像图,1.探测途径:采用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查膀胱、前列腺是耻联上,充盈膀胱后则可显示,(1)侧
3、卧位:常规检查法(冠状切)左、右侧借助于 肝脾为透声窗,观察右肾和左肾,(2)俯卧位:通过背部探测,进行纵横切面,(3)仰卧位:经腹部探测,主要用于肾门血管结构显示,(4)站立位:观察游走肾,2.,正常声像图:,(1),肾脏,冠状切面呈豆形,俯卧位呈椭圆形,肾脏的轮廓线明显光滑,肾皮质为细小均匀的低回声光点,肾椎体为圆锥形,呈放射状排列弱回声区,肾窦又称集合系统,是肾盂、肾盏、血管和脂肪的回声,为密集增强的光点回声,宽度约占肾前后径,1/21/3,。含尿液时,中央可出现暗区直径小于,1,厘米,(2),输尿管在不扩张时,图象上不显示,(3),膀胱壁光滑、连续、充盈膀胱时壁厚约,1mm,,排尿后厚
4、约,3mm,(4),前列腺大小:,342cm,,呈粟形,,内光点分布均匀,二,、,肾积水,1.,病因:,由于尿路梗阻,引起肾内尿液潴留,肾盂、肾盏扩张,由于积液造成肾实质变薄、萎缩,严重者全肾成为一个巨大囊腔,失去功能,梗阻部位可在肾盂、输尿管、膀胱。一侧上尿路梗阻引起单侧肾积水,下尿路梗阻可造成双侧肾积水。梗阻原因多为机械性,也可能为动力性的,成人常见由结石、肿瘤、炎症性狭窄、损伤所引起,妇女多与盆腔疾病有关,如宫颈癌 累及输尿管下段,妊娠压迫,输卵管囊肿等均可致,男性老年人多为前列腺肥大,小儿多为先天性畸形,如尿路狭窄,输尿管扭曲,正常成人的肾集合系统光点一般不分离,也可分离,但分离应,1
5、0mm.,当,10mm,时可考虑为积水。一般肾集合系统分离可呈菱形、烟斗形、喇叭花形或轮轴形(调色板)切面不同,形态也不同,横切可呈圆形,改变探头位置,这些暗区可以互通,这是与肾囊肿的重要鉴别点。,2.,肾积水的分型:,1),轻度积水:肾外形和肾实质一般无改变,集合系统出现液性暗区。前后径,2-3,厘米。肾窦回声呈“,O”,形或“,C”,形,2),中度积水:肾体积轻度增大,肾集合系统分离前后径,3 4cm.,肾盂、肾盏扩大呈喇叭花或烟斗状,3),重度积水:,.,这时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肾区被巨大无回声区代替,肾实质受压变薄。肾集合系统分离前后径,4cm,临床意义:判断病因,指导临床治疗、手术
6、三、肾液性占位病变,(一)肾囊肿,单纯性浆液性囊肿是肾脏生理衰老反应而产生,多见于,50,岁以上,可单发,可多发,可单侧,可双侧,临床多无症状,往往在超声体检时发现,声像图特征:,1.,肾切面形态失常,局部增大,2.,肾实质内可见单个或者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互不相通,3,囊壁菲薄,边缘光滑,整齐,其后壁回声增强,4.,如较近肾窦处可使肾集合系统光点受压,移位,(二)多囊肾,多为家族遗传病,,90%,为双侧,临床表现,:成人多在,40,岁左右出现症状,主要表现腰痛、血尿、腹部包块、高血压和肾功不全,声像图特征:,1.,双肾显著增大,形态失常,2.,肾内出现无数个大小不等的边缘光滑、整齐的
7、圆形、椭圆形无回声暗区,囊腔相互不联通,3.,正常肾组织及结构几乎看不到,可伴多囊肝、多囊脾、肾功能低下,一例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婴儿型多囊肾,一例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婴儿型多囊肾,四、尿路结石,(一),临床表现:,往往有血尿,肾、输尿管区伴剧烈的肾绞痛、腹痛,伴感染则有脓尿及膀胱刺激症。当结石位置阻塞尿路,则可引起积水,结石与感染梗阻互为因果。肾石主要分布在肾的集合系统内,位于肾盂者居多,肾盏次之,(二)声像图特征,:,1.,肾结石,(,1,)肾内出现回声增强的光团、光斑,可单发,可多发,(,2,)后伴声影或彗星尾,(,3,)有或无肾积水,结石成分多样,常见的如含草酸钙、磷酸钙成分的结石有声影,含
8、尿酸、磷酸、镁铵、不含钙的结石,则显示回声增强,而无声影。,临床价值,:可以发现直径,2mm,小结石,并对透光结石得以显示,弥补,X,线平片检查的不足,超声可判定结石所在部位、大小、深度,肾结石,2.,输尿管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的结石,超声可显示,输尿管下段的结石,超声亦可显示,唯中下段的结石因肠气干扰而显示不清,声像图特征:,(,1,)输尿管扩张,(,2,)扩张腔内见增强光斑、光团,后方伴声影,(,3,)输尿管结石,可引起肾脏积水,(,4,)结石多嵌顿于三处生理狭窄部,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跨越髂总动脉处和进入膀胱处,3.,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是最常见的,膀胱,结石发病原因,部分由肾结石
9、下落,膀胱,而至形成,,膀胱,异物、,膀胱,憩室也是形成,膀胱,结石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排尿疼痛、尿流中断等。,声像图特征:,(,1,),膀胱无回声暗区内可见增强光团、光斑,(,2,),光团、光斑后伴声影,(,3,),位于膀胱最低处,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少数亦因炎症粘连在壁上或嵌顿在三角区开口,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膀胱结石,五,.,肾实质性肿瘤,肾原发肿瘤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以恶性占多数,良性中常见的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含丰富血管与脂肪,平滑肌组织交错排列,又称错构瘤,多在肾髓质,此外还有纤维瘤和脂肪瘤。恶性肿瘤成人最常见的是 肾细胞癌,儿童为肾母细胞瘤(,Wilms,病)
10、1.,错构瘤,声像图:,1,)肾实质内可见增强光团,2,)边界规则,3,)其后无声影,2.,肾细胞癌与肾母细胞瘤(肾胚胎瘤),临床表现,:肾细胞癌多在,4050,岁以后发生,男多于女,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血尿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肾胚胎瘤多见,14,岁儿童,占全肿瘤,6%,,常单侧,肿块一般较大,占据整个腹部,多在腰部或腹部发现肿物而就诊。,肾细胞癌声像图特征:,1.,肾切面形态失常,局限性向外隆起,甚至整个肾脏组织挤压变形,2.,肾内局限性回声异常,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回声强度不等,以低回声为最常见,其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可合并钙化,坏死出血可形成无回声区,多为单侧,3.,肾集合系统回声
11、改变:受压、变形、移位、中断,还可合并积水,肾盂肿瘤则主要表现肾窦回声增宽、回声不均,4.,如有转移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可见癌栓。易转移到膀胱,肾癌,病理图片,肾母细胞瘤声像图上显示来源于肾脏巨大肿块,回声多为强而不均,在肾脏部位可见较大不均肿块,找不到正常肾脏轮廓。,六,.,膀胱肿瘤,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肿瘤首位,无痛性,间歇全程血尿,可伴膀胱刺激症,可引起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声像图特征:,(,1,)膀胱壁上可见向腔内突起的光团,大小不一,光团,内回声不一,形态多样,不规则。有乳头状、菜花状、海藻样、蘑菇云样光团,(,2,)除内部出血、坏死外,多为实质组织回声结构,(,3,)光团后不伴声影,可有
12、回声衰减。合并结石钙化可有声影,光团内部光点分布不均,无蒂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4,)如侵蚀膀胱壁可见膀胱壁连续缺损、中断,可进行分期,(,5,)地毯样肿瘤易漏诊,须与膀胱炎鉴别,膀胱肿瘤,超声,膀胱镜,无创伤,有创伤,前壁地毯形检出率低,高,准确测量肿瘤大小,不准确,可准确分期,不准确,直径0.5cm检出率低,高,适合术后随访,不适合术后随访,七,.,膀胱憩室,膀胱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一个具有狭小颈部的囊袋称为膀胱憩室,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天性是因下尿路长期梗阻所致。憩室常发生在膀胱后方和两侧,单发或多发,三角区不发生憩室,膀胱憩室一般没有症状,有的病人有排尿不尽或“二次排尿”,
13、充盈时可见憩室,排尿后变小或消失,八,.,膀胱异物和血块,膀胱异物种类很多,不透,X,线的异物有发夹、金属圆珠、塑料细丝、硅胶管、圆珠笔芯及膀胱内血块可被超声检出。,临床表现:膀胱异物大多为患者本人放入,仅少数为医源性(导尿管、术后残留物)。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是膀胱异物常见的症状。,声像图:膀胱异物声像图表现因异物属性和形态而不同,金属异物常呈强回声,可伴彗星尾,当条状物盘曲时,膀胱内可见多个点状或线条状回声,膀胱内血块回声清晰、光整,透声较好,大小和形态各不相同,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这点可与肿块鉴别,导尿管球囊以及膀胱壁肿块,九,.,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输尿管末端在膀胱内呈囊肿
14、样膨出,囊肿壁菲薄,由一层膀胱粘膜和一层输尿管粘膜组成。随着输尿管蠕动尿液进入囊肿,使囊肿膨大,在输尿管蠕动的间歇期,囊内尿液自囊肿的狭小出口缓慢流出,囊肿回缩,形成有节律性的膨大和缩小改变。早期无症状,晚期出现下尿道梗阻症状,声像图特征,在膀胱三角区出现圆形囊肿,囊壁纤细,有膨大与缩小节律性改变。,4cm,以上的大囊肿,此改变不明显。,输尿管囊肿一例,胡桃夹综合征,肾损伤,肾周围血肿,前列腺超声诊断,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rostate,一、前列腺的超声解剖,(,一,),大体解剖(如图),前列腺位于耻骨联合后,直肠前,尿生殖隔以上。前面窄而钝圆;后面比较宽
15、阔平坦。位于膀胱下方并围绕尿道的起始部。,在膀胱底部,两侧精囊的排泄管与输精管壶腹部汇合成射精管,自前列腺后上方穿过腺组织(中央区)并开口于精埠。,前列腺底部最大横径约,4CM,,前后径约,2CM,,上下径,34CM,,重量一般不超过,20,克。,(二)前列腺的内部结构,前列腺按照不同角度有以下几个分区观点:,1,、按照与尿道的关系分区,2,、从组织学角度划分,3,、带区解剖新概念,1,、,按照与尿道的关系分区,前叶,:,很小,位于尿道之前和两侧叶之间。,中叶,:,位于尿道后面、两侧叶与射精管之间,中叶增生时常常由于压迫后尿道而导致排尿困难。,后叶,:,位于射精管的后下方及中叶和两侧叶后面。,
16、侧叶,:,两侧叶,紧贴尿道侧壁,当肥大增生时,也容易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难。,2,、从组织学角度划分:,由,Frank1954,年提出从组织学角度以及前列腺疾病的发生部位,将前列腺分为内腺与外腺的分区方法,被多数学者采用,也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分区方法。,表,-,前列腺内外腺分层结构,解剖位置,组织构成,超声意义,内腺,前列腺基底至精埠之间的尿道周围腺体组织,属于内层结构,体积小,仅占,25%,由粘膜腺(尿道周围腺)和粘膜下腺组成,低回声区,是良性前列腺增生好发部位,外腺,前列腺的边缘和后部,包绕内腺,占,75%,由长分枝腺组成,导管较长,由背侧绕行,开口于精埠,回声较强,炎症和癌的好发部位,外科包
17、膜,内腺与外腺之间,少量结缔组织,声像图上不显著,为前列腺结石的主要分布区,真包膜,前列腺最外层,平滑肌、结缔组织组成,表面光滑,向内形成多数分隔深入腺体,有收缩功能,超声上显示为较强回声的包膜回声,3,、带区解剖新概念(,如图,):,McNeal,分区,部位,腺组织含量,Frank,分区,临床意义,腺组织区,移行区,精埠近端尿道两侧,5%,内腺区,前列腺增生好发部位,尿道周围腺,尿道近端周围,中央区,基底部的锥体结构有射精管穿过,25%,外腺区,前列腺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周缘区,位于后方,两侧及尖部,70%,非腺组织区,前纤维肌肉基质区,前表面,呈盾形结构,无,原发病少见,McNeal,将
18、前列腺分为四个带区,即:中央区、周缘区、前列腺前区(包括移行区和尿道周围组织)和前纤维肌肉基质区。,二、前列腺超声检查方法,正常声像图和侧值,(一)前列腺扫查方法,4,、经尿道法,1,、经腹壁扫查方法,2,、经直肠法,3,、经会阴扫查,经腹壁扫查方法,经直肠探查:,检查当天需排空直肠,必要时清洁灌肠。操作方法为:,(,1,)检查时病人取左侧卧位、膝胸位或截石位;,(,2,)探头为专用体腔探头,频率为,3-3.5MHZ,。,(,3,)充分暴露会阴部,将套有橡皮囊之专用直肠探头插入肛门并推进,4-6cm,后进行观察,探头与直肠壁应紧密接触,可得到前列腺纵、横等不同切面图。,经会阴扫查,(,1,)取
19、左侧卧位或膝胸位,(,2,)以使用扇形或凸阵弧形探头为佳。频率,3.5-5MHZ,(,3,)探头放置会阴部或肛门前缘,做前列腺矢状、冠状和斜冠状切面,可得到相应的切面图。由于图像不够清晰,故此法较经腹、经直肠两种方法少用。,经尿道法,三、常见前列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前列腺炎,【,病理、临床表现,】,好发于成年男性,年龄多在,20-40,岁。表现为:疼痛,尿道内痒感,性功能障碍。急性前列腺炎较少见,多由化脓性感染所致,致病菌以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为多见,感染途径主要由后尿道通过前列腺管进入腺体。慢性前列腺炎多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前列腺充血、生物感染、自体免疫性因素、对病毒的过敏反应等有关。病理变
20、化有化脓性、感染性、充血性、结石性、免疫性、过敏性等。本病,80%,侵犯精囊。临床诊断本病的患者,约,19%,其声像图表现阴性。,(,1,)前列腺呈弥漫性显著肿大,近似圆形;,(,2,)实质回声普遍减弱而不均匀,可见散在分布的细小的低回声区,其后方回声稍增强。出现无回声区提示急性前列腺炎合并脓肿(,如图,),(,3,)前列腺周边毛糙,但包膜尚完整、清晰;,(,4,)彩超检查(经直肠)可见病变区或脓肿周围以至整个前列腺内血供丰富。(,图,1,),(,5,)急性前列腺炎继续加剧,可形成前列腺脓肿,表现为前列腺增大,内部可见液化呈低回声区,回声不均匀。(,图,2,,,图,3,),(,1,)前列腺大小
21、正常或轻度增大,有时也会缩小,而且左右基本对称;,(,2,)前列腺包膜完整,但不光滑;,(,3,)内部回声呈弥漫性增强,不规则;实质内常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或聚集的光团,为合并钙化或结石。因注意与前列腺癌向区别;,(,4,)对邻近器官组织无明显继发压迫或侵犯现象。,急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理、临床表现,】,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70,岁以上这种改变高达,95%,。目前病因不明,但多数学者认为与性激素失调有关。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发生滴尿及尿频、尿急、血尿,晚期致尿失禁、尿潴留、慢性尿毒症、可并
22、发肾积水等。,前列腺增生的好发部位为内腺部分,腺体、纤维组织和平滑肌组织均增生,致使前列腺增大、形态失常、质地变硬且呈结节状,常见病理改变有:,(,1,)形成单个或多个腺瘤结节。按增生结节内成分不同,病理上可分以下类型:纤维肌瘤型腺瘤样型纤维血管型平滑肌瘤样型。其中以纤维肌瘤型最常见。,(,2,)前列腺外腺区有外压性萎缩,它包绕增生的内腺,形成假性前列腺包膜,临床称为“外科包膜”。,(,3,)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弥漫性前列腺炎者达,30%,。,(,4,)在增生肥大的前列腺腺泡腔及小导管内,淀粉小体明显增多,并且钙化形成小结石;,(,5,)由于增生结节压迫导管引起腺体内小囊肿形成,也可产生局部小梗
23、塞区。,【,超声检查,】,(,1,)外形,前列腺径线增大,前后径更显著,呈椭圆形或圆形。包膜完整、光滑。肿大的腺体引起膀胱颈部抬高变形,严重者向膀胱内凸进。,(,2,)内腺瘤样增大,外腺萎缩,两者分界清晰。,(,3,)内外腺比例失常。正常老年男性前列腺内腺平均宽度,1.5cm,内腺宽度与全腺宽度比值为,0.33,左右。前列腺增生时,内外腺比例增大,内外腺比值测定方法比单纯前列腺径线大小测定更敏感。,(,4,)内部回声,增大的内腺回声均匀减弱,少数回声增高或呈等回声。结节型增生,肿大的内腺中见多个圆形小结节。小结节可呈高回声或等回声,很少有弱回声。在小结节周围可见声晕。,(,5,)良性前列腺增生
24、常伴有前列腺结石,多数呈细点状或斑点状强回声,有时呈串链状排列,分布于内外腺交接处,可伴声影,(,6,)间接征象: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伴有膀胱排空障碍而引起残余尿,膀胱壁代偿性增厚和假憩室形成,双侧输尿管积水和肾积水。这些征象能提示尿道梗阻的程度,但并非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的必要条件。,(,图,1,,,图,2,),前列腺癌,【,病理、临床表现,】,此病是男性老年的常见病,在,40,岁以下极少发生,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递增,大约,50%,发生在良性前列腺肥大的基础上。前列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它至少与遗传、男性激素、感染、饮食与环境有关。,本病的好发部位:即:周缘区约占,70%,,中央区
25、8%,。内腺或移行区约占,10%,。这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几乎完全发生于内腺区不同。本病,95%,为腺癌,起源于腺泡或导管上皮。,93%,早期病变发生在包膜下,约,71%,癌瘤位于前列腺下,1/3,处,应加以重视。,临床分期:,A,期:早期病变,直肠指诊难以触及。,A1,期为局限性小结节病变,细胞分化程度良好,可以多年隐匿性生长;,A2,期病变稍大,呈多灶性或弥漫性生长,细胞分化不良,生长迅速。,B,期:限于前列腺包膜内生长,指诊可触及(,1.5cm,),仍属于早期癌,可采取手术根治方法。,C,期:肿瘤生长超过包膜,指诊易触及,常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器官转移。采取根治手术结合放射治疗,有可能治
26、愈。,D,期:以前列腺瘤远方转移为特征,以骨转移最常见。,【,超声检查,】,前列腺癌的声像图表现,1.,早期前列腺癌声像图,:,(,图,1,,,图,2,,,图,4,),通常为低回声结节,位于外腺区;少数呈等回声或非均质性回声增强。,78%,的结节边界模糊不清,较大的结节有包膜隆起。腺体基本上左右对称或轻度不对称,,CDFI,示病变局部血流信号增加,但并非特异性。,2.,进展期前列腺癌声像图:,(,图,3,),(,1,)前列腺各径增大,前后径增加更突出,向膀胱突出;,(,2,)轮廓外形,呈不规则隆起,包膜不完整,回声连续中断,两侧常不对称;,(,3,)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出现大小不等光点或低回声区
27、病变部位回声增强和减弱参差不齐,内外腺结构和境界不清;,(,4,)邻近器官受累征象,如膀胱颈部回声不规则增厚,隆起;精囊周围和精囊本身回声异常,失去两侧对称性。,(,5,),CDFI,示病变区内血流信号增加。,【,临床价值,】,在前列腺癌影像诊断中,超声检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经直肠超声,其组织分辨率甚至超过,CT,和,MRI,。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不高(,62%,),对于小于,1cm,的结节显示率不高,应结合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和必要的超声引导活检术。,前列腺囊肿,【,病理、临床表现,】,前列腺囊肿较少见,苗勒管胚胎发育期在正中线融合,可在
28、膀胱下形成一个深部的憩室或囊肿,位于前列腺左侧或右侧。一般无明显症状,当囊肿过大,可压迫尿道,会有排尿困难或性功能障碍。,【,超声检查,】,于前列腺切面可见不规则或类圆形的液性暗区,有的可见分隔。(,如图,),四、常见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慢性前列腺炎,病变部位,内腺,以外腺多见,呈弥漫性,前列腺增大,较明显,一般轻度增大,稍大或缩小,凸入膀胱,明显,不明显,不凸入,对称性,对称,不对称,基本对称,包膜,完整光滑,不完整,有中断,完整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增生结节回声强度不一,不均匀,呈局灶性低回声或簇状的强回声,增强,不均匀
29、合并结石,常见,呈弧行排列,位于内外腺交界处,常见,多为聚集分布,较常见,以散在分布为主,侵犯邻近组织及转移,无,有,向膀胱、精囊侵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无,前列腺增生与膀胱肿瘤的鉴别,当前列腺增生时常凸入膀胱腔,声像图显示膀胱后壁有隆起样结节,常不容易与膀胱三角区肿瘤区别。鉴别要点为:扫查时首先应重点观察结节的外形、边缘及内部回声是否与前列腺一致。前列腺增生凸入膀胱者,凸入部分外形较规则,表面圆隆平滑,边缘整齐,回声与前列腺一致。膀胱肿瘤呈菜花状或菜花状突起,边缘不整齐,病灶呈不均匀的低中等回声,并可侵犯膀胱肌层。,前列腺囊肿与射精管囊肿的鉴别,射精管囊肿是射精管扩张膨大引起的,并且囊肿与
30、精囊、输精管和后尿道相通。,(,图,1,),由于射精管也位于前列腺实质内,所以容易误认识为前列腺囊肿。两者鉴别的关键在于囊肿是否与精囊、输精管和尿道相通,如果相通则可诊断为射精管囊肿。扫查时应该注意矢状断面,有助于确定囊肿的关系。,(,图,2),小结:,前列腺为男性最大实质附属腺体,基底向上尖部朝下,呈倒置栗形,重不超过,20,克,大小约,3cm x 4cm x 2cm,前列腺有三种常见分区方法,1.,前、中、后、两侧叶,2.,内、外腺,3.,中央区、周缘区区带划分,四种前列腺超声检查方法,:,1.,经腹壁扫查,2.,经会阴扫查,3.,经直肠扫查,4.,经尿道扫查,其中经腹壁、经直肠为临床常用方法,常见前列腺疾病超声表现,:,1.,前列腺炎,:,前列腺大小稍大或缩小,回声弥漫性不均匀,急性前列腺炎可形成脓肿。,2.,前列腺增生,:,内腺增生为主,增生结节回声强弱不等,常凸入膀胱内,内外腺交界处弧形排列结石。,3.,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外腺,一般轻度增大,不对称,;,早期为低回声结节样改变,进展期弥漫侵润,包膜不完整,累及膀胱精囊腺,.,返回,返回,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