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房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
七年级〔下〕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存与运用〔26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3分〕
A、发绺〔liǔ〕 惩处〔chěng〕 马鬃〔zōng〕 诅咒〔 zǔ 〕
B、恣情( zì) 抖擞〔sǒu〕 摩挲( suō) 颓唐〔tuí〕
C、榆钱(yú) 黑痣(zhì) 卜问(pǔ) 磕头(kē)
D、确凿(záo) 菜畦(qí ) 脑髓(suǐ) 秕谷(biě)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两颊 殷勤 不能自已 轻妆淡抹 初露头角
B、抉择 揩油 轩然大波 相辅相成 万赖俱寂
C、遴选 勘察 相得益彰 人迹罕致 人声鼎沸
D、袅袅 风糜 蹑手蹑脚 得意洋洋 芳草如茵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摞书,是我的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
B、凡尔赛宫和富盖府第在构造和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C、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D、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4、以下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热爱劳作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行,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文中对鲁迅作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楚起来。
B、《月迹》一文线索清楚。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寻月亮,立意深入,富有童趣,想像丰富。
C、《三颗枸杞豆》一文中,我和三叔有两次相遇,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让我懂得时间的珍贵,要珍惜金色年华。第二次对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知和不善于观察。三颗枸杞豆关于三叔来说象征着一生惨痛的教训和生命终结的句号,关于我来说象征着一切事物的起点。
D、《凡尔赛宫》在表达凡尔赛宫的修建状况时,插入了一段历史轶事有四个作用:①为了说明凡尔赛宫建筑风格与富盖府第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其富丽堂皇的特征;②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及嫉妒心理;③在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④加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5、以下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6、依据提示按原文填空〔5分〕
〔1〕假日的清晨,人们游览湖光山色,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你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轻轻地吟诵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 。〞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 。
〔4〕《黄鹤楼》这篇短文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的由来依据充足,用了“ , 〞一组对偶;为了特别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 , 〞一组对偶句。
7、口语交际题〔6分〕
目前,房县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这个美丽县城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头为创建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请结合以下情境完成相应的题目。
〔1〕房陵大道上:一个卖菜的大婶骑着三轮车逆向行驶。假如你作为志愿者正在执勤,你将如何劝说大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班长郑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足〞字旁,又在右边添了一个“隹〞字,然后转过身问:“谁熟悉这个字?〞“duī—〞“zhuī—〞“根本没这个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难怪大家不熟悉,〞班长说,“这是我造的字,它读作‘tuī—’,是咱们班专用的‘推门’的‘推’字。今天的班会就请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请问:班长造这个字是针对班级存在的什么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依据要求回答问题。〔11分〕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假设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8、对本段的理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3分〕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
9、“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3分〕
10、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2分〕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你依据课文,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一下中山陵,并说给别人听听,介绍时要尽量让你的“游客〞对中山陵有个总体的了解〔如位置、制定者、人文环境、制定特色、修建过程、总体布局等〕。〔10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那个孩子》,依据要求回答问题。〔16分〕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经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后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真,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当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慨,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同情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涵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当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适。好久没洗过这么舒适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同学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常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不再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有时的关怀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12. 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依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
13.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4.简要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2分〕
15. 结合语境理解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母亲始终如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16.阅读文中画线句,揣摩父母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17. 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2分〕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于园》选段,依据要求作答。(12分)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到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8、解释以下加点的字。〔3分〕
〔1〕富人于五所园也〔 〕 〔2〕非显者刺〔 〕
〔3〕缘坡植牡丹 〔 〕 〔4〕颓然碧穷〔 〕
〔5〕俱以假山显 〔 〕 〔6〕主人到处款之〔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写“磊石〞抓住了“奇〞的特点,请你说说“奇〞在何处?〔3分〕
21、选文运用了空间的说明顺序,请你从文中找出标志顺序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
〔二〕赏析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3分〕
2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____________伴随我成长
要求:
①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横线上可填:母爱、友情、理想、艰辛、书籍等,也可另选词语,题目通顺即可;
②篇幅不少于600字。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父母、亲友、老师等人给予的各种方式的关爱,一时半会儿还未能读懂。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慢慢读懂了父亲的无言之爱,母亲的守望之爱,老师的严厉之爱……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把读懂的爱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题目:我终于读懂了这其中的_______爱
要求:①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父、母、友、师等〕,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 内容健康,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