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
(1) 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2)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梁的轴线,边线需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3)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要先采取校正措施。
(4) 柱脚处可用短钢筋或扁铁撑头焊在柱钢筋上,作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边不少于两根。注意电焊时不得浇伤柱钢筋。
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
(1) 立柱模板时用托线板或线锤严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复核无误后,顶部拉通麻线,再根据麻线立中间柱模。
(2) 合理设置模板和支撑系统。单根柱高度不超过4m时,可采用木材、钢管或工具式斜撑,斜撑必须固定在牢靠的支点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45°。高度超过4m,应采用①10 ~ 12工具式拉筋,用花蓝螺栓收紧,邻近柱模板之间可用水平连杆、剪力撑、或交叉拉筋相连。边柱要求3面设置支撑,角柱模板除两边设支撑外,必须在其分角线位置上增设支撑,以防柱模倾斜或扭曲。
(3) 采用柱、梁同时立模的方案。此时,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顶部水平连杆的作用,同时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撑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4) 梁侧模上的通长围檀必须用斜撑固定在立柱、顶撑上的横杆上,其底部水平倾角不得大60°,模板上用搭头将两侧模板固定,梁的倾斜侧模采用斜撑或楔形垫木加固,使其稳固。
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
(1) 楼梯模板踏步标高根据楼梯粉刷层及上、下平台楼地面的不同厚度进行调整,防止起步、收步与其他踏步高度不同。
(2) 正确进行水准测量,严格控制柱、梁、楼板的标高。
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
(1) 柱模外设围檀和柱箍,柱箍间距应加密(间距不得大4mm),同时柱箍
与模板之间采用对拔榫塞紧,以防凸肚或漏浆。柱边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对两边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翘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刚度。柱上留设混凝土浇灌孔时,门子板支撑牢固,必要时另加柱箍或斜撑。
(2) 木模板侧模下必须有夹木钉紧在支柱的横杆上。当梁侧模板上的通长围檀兼作楼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时,围檀下要加设短柱或短撑木。
(3) 对拉螺栓应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则受力后将发生错动而失去作用。对拉螺栓的拧紧程度适当,拧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拧得太紧,易造成滑牙,最终也失去对拉螺栓的作用。
(4) 扣件的拧紧程序,对于钢筋支架的承载能力、稳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拧紧程度适当,可使扣件具有足够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力。但不要用力过大,以防滑丝。
(5) 浇捣混凝土时,不得用震动器强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撞、支撑或梁上的拉杆。竖向构件分层浇捣,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侧压力。
5、楼梯底板厚度不足、底模板胀模预防措施
(1) 为确保楼梯板厚度的正确,需提高锯齿形外帮板的制作安装质量,减少误差。同时,在安装踏步侧板时,在踏步侧板下垫上与混凝土板厚相同的小木块。当混凝土浇捣到该处时应随手将它取出。
(2) 楼梯模板下面,根据受力大小,合理设置搁栅支撑系统。支撑不仅与立杆垂直,也要与搁栅垂直;支撑下部用对拔榫固定,相邻支撑必须用水平拉杆连接,支撑下面地基土必须预先整平夯实,并加设垫板,地基不得有积水,以防因支撑下沉、换稳而造成模板变形或胀膜。
6、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
(1) 立柱必须置于平整的坚实土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或铺设垫板。
(2) 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不小于4m时,安装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7、漏浆的预防措施
(1) 木模板拼缝平直刨光,拼板紧密;浇混凝土前要隔液浇水,使模板润湿膨胀,将拼缝处挤紧。
(2) 边柱及外侧模板下比内模板落低50mm,以便使其夹紧下段混凝土,从而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浆现象。
(3) 梁与柱相交,梁模与柱连接处考虑到木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可稍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灌后梁模板顶端外刚好与柱面贴平,从而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墙混凝土内,但梁模板也不能缩短太多,否则膨胀后未能贴平柱、墙模板,又会发生漏浆现象。
(4) 板底模板与梁接合处,用方木镶接或用阴角模板;板底模板考虑浇水润湿后膨胀因素,适当缩小模板尺寸,这样即可防止漏浆,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墙、梁内,且便于拆模。
8、拆模后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
(1) 混凝土拆模强度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掉棱缺角为准。一般非承重的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Mpa ;门窗洞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4Mpa,承重模板应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时间。
(2) 大模板脱模后,要趁板面潮湿,粘在板面的混凝土残浆强度低,立即用长柄铲刀清理模板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脱模剂以备使用。
(3) 模板的构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顺序与安装模板的顺序相反。拆模顺利,则不易发生棱缺角等破坏构件混凝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