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林业).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01307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7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林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林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林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林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林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65 LY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 LY/T 31042019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of 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Motschulsky)and E.brandti(Harold) (发布稿) 2019 - 10 - 23 发布 2020 - 04 - 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 布 LY/T 3104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林

2、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林木检疫站、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林木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俊宝、杨开朗、曹川健、宝山、宗世祥、陶静、邱立新、季英超、温晓健、张甘雨、高朋、任媛、李倩、潘玲、于洁、张国芳。 LY/T 31042019 1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Motschulsky)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 (Harold)

3、的虫情调查与监测、防治技术与防治效果检查等。 本标准适用于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的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2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LY/T 1961 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规程 LY/T 2108 云斑天牛防治技术规程 LY/T 2648 林用药剂安全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沟眶象 Euc

4、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Motschulsky)和臭椿沟眶象 E. brandti(Harold) 属鞘翅目象甲科沟眶象属 Eucryptorrhynchus,是专一危害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的钻蛀性害虫,常混合发生,沟眶象以幼虫钻蛀危害根部,臭椿沟眶象以幼虫钻蛀危害干部,成虫均危害臭椿地上部分,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二者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对比参见附录 A。 3.2 裙摆式捕获装置 trunk trap devices 由特定材料制作、网眼大小一定的捕虫网和松紧带组成,使用时固定围绕在树干上呈裙摆状,

5、能大量捕获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成虫的装置。 3.3 食物源引诱剂 food attractants 糖醋液中加入一定比例具水果香味的物质制成、能大量诱集沟眶象成虫的引诱剂。 4 虫情调查与监测 LY/T 31042019 2 4.1 线路踏查 根据各地臭椿分布情况选择踏查路线, 于成虫羽化始盛期 (宁夏 5 月6 月) 和越冬前 (宁夏 9 月10 月) ,沿农田林网、公路两旁林带、河渠护岸林带、街道和村屯绿化带及片林等踏查,调查臭椿是否有生长衰弱或枯死、羽化孔,流胶等现象出现。 4.2 标准地调查 4.2.1 设置标准地 在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发生区, 每 6.67 hm2片林或 33.33

6、hm2农田林网设 1 块标准地; 其它林带 (公路两旁林带、河渠护岸林带、街道和村屯绿化带)内每 1000 m2000 m 设置 1 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内臭椿应不少于 200 株。 4.2.2 调查方法 片林采取单、双对角线法或“Z”字形随机抽 30 株样树,每木调查;农田林网及其它林带内,每隔 5 株10 株选 1 株,抽取 30 株样树,每木调查。重点统计臭椿树干上、树干基部的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成虫数量;必要时进行树干和树根解剖,统计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幼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记录与统计表 ,相关表格参见附录 B。 4.3 裙摆式捕获装置监测 监测方法参见附录

7、C。 4.4 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4.4.1 发生程度 根据有虫株率将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发生程度分为轻、中、重 3 个级别,分级标准见表 1。 表1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发生程度标准 统计单位 发生程度 轻 中 重 有虫株率/ 30 4.4.2 成灾标准 有虫株率30以上。 5 防治措施 5.1 检疫措施 做好臭椿种苗繁育基地的日常调查防治工作,及时销毁带虫苗木,严禁带虫苗木出圃造林。严格调运程序, 对胸径大于5 cm苗木的干部和根部进行检查, 发现带虫苗木, 及时销毁, 确认合格后方可调运。 5.2 营林措施 5.2.1 营造混交林 LY/T 31042019 3 造林时, 规划营造多树种的混

8、交林, 避免营造臭椿纯林, 或对现有臭椿纯林改造补植, 形成混交林。具体技术参见执行GB/T 15776和GB/T 15782的规定。 5.2.2 清理枯死树 在秋末冬初统一进行。清理前由调查人员详细调查受害情况,标记枯死木,统一采伐。采伐后的受害木应远离臭椿林地堆放,并及时采取粉碎或焚烧或熏蒸等措施进行除害处理。 5.3 物理防治 5.3.1 裙摆式捕获装置捕获 成虫羽化期(5月10月),采用树干捆绑裙摆式捕获装置阻隔并捕获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成虫。操作方法参见附录D。 5.3.2 人工捕捉 于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7月),在树干基部周围和树干上人工捕捉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成虫。 5.4 引诱剂防

9、治 成虫羽化期(5月10月),应用食物源引诱剂大量诱集沟眶象成虫,诱捕器设置密度和方法参见附录D。 5.5 生物防治 在虫口密度不高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片林及部分防护林中, 采用人工挂鸟巢等措施保护和招引啄木鸟。鸟巢制作及挂置技术参见LY/T 1961 附录F的规定。 5.6 药剂防治 在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7月),在树干和枝条上喷施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600倍液。防治作业时执行GB 12475和LY/T 2648的规定。 6 防治效果检查 6.1 检查内容 检查臭椿枝干上是否有新鲜的流胶点,用防治前后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的变化来表示防治效果。 6.2 检查方法 防治前设立标准地调查, 统计

10、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 防治后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30株标准株进行调查,调查统计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标准地的设置和调查同4.2.1和4.2.2。 6.3 防效计算 计算公式参见LY/T 2108附录D。 LY/T 31042019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沟眶象、臭椿沟眶象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症状 A.1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的分布与危害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Motschulsky)与臭椿沟眶象E.brandti(Harold)属鞘翅目象甲科沟眶象属Eucryptorrhynchus,是专一危害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11、Mill.)Swingle的钻蛀性害虫,常混合发生。二者幼虫危害部位不同,前者蛀食根部,后者蛀食干部。成虫均危害臭椿地上部分,具有明显的上下树习性。沟眶象在我国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和四川等21个省(市、自治区),国外尚未报道有分布。臭椿沟眶象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江苏、上海、安徽、湖北、湖南和四川等21省(市、自治区),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和远东地区。 A.2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的生物特性 沟眶象在北京市

12、、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区1年发生1代,卵期7 d10 d,幼虫6龄,历期60 d75 d,幼虫蛀食臭椿根部为害补充营养,导致树势衰弱,从而吸引臭椿沟眶象进一步危害,导致树木死亡。每年4月下旬到5月和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两个时间段化蛹,蛹在10 d14 d后便可羽化为成虫。每年10月底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危害臭椿,一年有2个羽化高峰期,分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下旬。 臭椿沟眶象在陕西兴平、安徽阜阳、山东泰安、山东莱州、宁夏银川等地均为1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卵期约8 d,幼虫7龄,幼虫蛀食臭椿干部为害补充营养,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每年1

13、0月底以成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杂草、 枯枝落叶内以及土表1 cm2 cm深处越冬或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中间位置越冬。 越冬幼虫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取食臭椿, 5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化蛹期极不整齐,蛹期10 d16 d;5月至9月均有成虫羽化,7月为羽化盛期,羽化后的成虫交配并于8月开始产卵,越冬成虫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 LY/T 31042019 5 A.3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的形态特性 表A.1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的形态特性与危害特性对比 虫态 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 成虫 雌虫体长 16.239 mm 1.04 mm, 体宽 8.419

14、mm 0.071 mm;雄虫体长 16.153 mm 0.86 mm,体宽 8.305 mm 0.56 mm。前胸基部、鞘翅基部及鞘翅端部 1/3密被乳白色和赭色鳞片,鳞片细长(图 A.1) 。取食臭椿的幼嫩枝条,造成受害部位流胶,严重的造成枝条枯死。 雌虫体长 12.83 mm 3.41 mm,体宽 4.51 mm 0.12 mm;雄虫体长 9.68 mm 0.26 mm,体宽 3.91 mm 0.11 mm。前胸全部、鞘翅肩部及端部 1/4 密被白色鳞片,参杂少量赭色鳞片,鳞片叶状(图 A.2) 。取食臭椿树干和幼嫩枝条,取食部位流胶。严重的造成枝条枯死。 蛹 蛹长约为 18 mm22 m

15、m, 黄白色, 腹部末端略弯曲,喙长于前胸,基部 2/3 着生刚毛(图 A.1) 。 蛹长约 14 mm15 mm,形态与沟眶象相似(图A.2) 。 幼虫 幼虫弯曲似“C”形。身体骨化弱,稀疏着生刚毛,头、胸背部黄褐色, 腹部乳白色, 每节背面两侧多皱褶 (图A.1) 。钻蛀危害臭椿根部,受害部位分泌树脂,粘合根附近的土壤形成坚硬的胶土复合物。 形态与沟眶象相似(图 A.2) ,钻蛀危害臭椿干部。受害部位有黄色虫粪排出,同时伴随臭椿流胶。 卵 卵长椭圆形,长约 1.683 mm,宽约 0.883 mm。长宽比约为 2:1(图 A.1) 。 卵为近圆形,长约 1 mm,宽约 0.8 mm。长宽比

16、约为 5:4(图 A.2) 。 图A.1 沟眶象 4 个发育虫态的形态特征 图A.2 臭椿沟眶象 4 个发育虫态的形态特征 LY/T 31042019 6 表A.2 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习性比较 项目 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 产卵场所 臭椿树干附近疏松湿润的表土中。 臭椿树皮内。 幼虫危害部位 臭椿根部,幼虫初期取根的韧皮部,约 2 龄3龄开始取食木质部。 臭椿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 化蛹部位 多数在臭椿根附近的土中做土室化蛹,少量在坏死的根中化蛹。 臭椿树干木质部做蛹室化蛹,蛹垂直于树干横切面,头部朝上。 成虫取食部位 臭椿刚萌发的叶芽、幼嫩的叶柄、枝条,树干的韧皮部。 假死性 成虫在受震动或惊扰时

17、,迅速将触角和喙收回合拢,足收缩,呈假死状。 LY/T 31042019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记录与统计表 调查地点: 县(区) 乡(镇)场 村;林龄 ; 踏查所报有虫株率() ;标准地号 ; 调查时年度内是否有其它有害生物同时发生及记述 ; 表B.1 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标准地调查记录与统计表 标准树号 有虫数(头) 备注 1 2 3 4 5 30 调查株数 有虫株数 有虫株率 虫口密度 发生程度 轻 中 重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LY/T 31042019 8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裙摆式捕获装置捕获监测方法 C.1

18、设置时间 成虫羽化前(4月下旬)。 C.2 设置密度 片林每0.1 hm2设1个诱捕点,棋盘式设置;农田林网及其它林带每500 m设1个诱捕点,线形等距排列。间距10 m设置1个。 C.3 设置方法 将裙摆式捕获装置穿有松紧带的长边围绕标准株胸径处系紧固定, 用粘扣将侧边的连接处粘合形成裙状网,将裙状网拉扯呈蓬松状保持自然下垂,阻止并捕获上树过程中的沟眶象成虫。每7 d定时检查1次裙摆式捕获装置上捕获的成虫数量。按照表C.1要求填写。 表C.1 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成虫发生量统计表 调查地点: 县(区) 乡(镇)场 村 日期 诱捕点 裙摆式捕获装置捕获数量(头) 温度 () 备注 1 2 3 4

19、 合计 1 2 3 4 5 调查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LY/T 31042019 9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沟眶象、臭椿沟眶象主要防治技术 D.1 阻隔捕获防治技术 D.1.1 裙摆式捕获装置应用 D.1.1.1 设置时间 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成虫羽化期(5月10月)。 D.1.1.2 设置密度 逐株设置。 D.1.1.3 设置方法 首先将裙摆式捕获装置穿有松紧带的长边围绕树干胸径处系紧固定, 然后用粘扣将侧边的连接处粘合形成裙状网,将裙状网拉扯呈蓬松状保持自然下垂。裙摆式捕获装置建议每1月2月更换一次。裙摆式捕获装置林间应用见图D.1。裙摆式捕获装置材料图见图D.2。 注

20、: 1松紧扎带; 2捕虫网; 3粘扣。 图D.1 裙摆式捕获装置林间应用 LY/T 31042019 10 注: 1松紧扎带; 2捕虫网。 图D.2 裙摆式捕获装置 D.2 食物源引诱剂诱捕技术 D.2.1 设置时间 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成虫羽化期(5月10月)。 D.2.2 设置密度 每5 m10 m设置一个诱捕器。 D.2.3 设置方法 将食物源引诱剂装进80 ml的缓释小瓶内,然后将缓释小瓶挂在陷阱诱捕器内(见图D.3)。在距臭椿树干基部30 cm以内的地面挖一个与诱捕器桶体高度相同的土坑, 将诱捕器埋入, 覆土使桶体上端 (进虫口下端)与土表齐平,使进虫口暴露于地表将缓释小瓶盖子拧开即可诱捕沟眶象成虫,引诱剂每周更换1次。陷阱诱捕器结构见图D.4。 图D.3 陷阱诱捕器林间应用 LY/T 31042019 11 注: 1顶盖; 2诱芯; 3漏斗; 4集虫桶。 图D.4 陷阱诱捕器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林业/苗木/果业/深加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