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诵读的意义与方法.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29080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诵读的意义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诵读的意义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诵读的意义与方法 一、强化训练,重视朗诵能力 就目前来看,高中生的朗诵能力不容乐观,这是由于同学对朗诵的重视度不够,在课前,同学往往只预习知识点,或以默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在这种状况下,就会导致高中生今后在社会上语言发音能力的障碍。而当今又是推崇讲一般话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将朗诵教学重视起来,并且引导同学提升对朗诵的重视度。在朗诵过程中,通过对字、词、句的发音来训练语感。同学可以自身规定某个时间大声朗诵,这样反复读,多读,朗诵水平就会日益递增。同样,在朗诵过程中,还可以强化对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会产生很好的体会感。 二、〔教师〕的指引方法 教师要做好引领朗诵的好开端,提升同学对朗诵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分角色朗诵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上就常常采纳,但是好的方法不怕旧,只要可以提升同学的朗诵兴趣,就都可以采纳。在同学朗诵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指引,让朗诵课文的同学提升朗诵美感,使同学能通过听来理解课文的真实意境。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提供给同学一些出色的课外读物,让同学在忙碌的学习中用朗诵来放松自己。 三、总结方法的技巧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所占的比重略微大一些,所以,在朗诵过程中,就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某篇现代文,在朗诵过程中,要抓住重要的信息,内心要有鉴赏和评价。在认真理解鉴赏的同时,还要有速度上的提升这也符合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步伐。 2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诵的重要性 诵读的现状及意义 诵读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影视作品中常常能够看见古时私塾中夫子带领着学童们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诗书的情景,就连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忆自己读书时代时,也总会忆起他在三味书屋诵读时的美好场景。可见诵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诵读教学的作用有多大。但是在现在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却对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弃而不用,越来越忽视对同学诵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同学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仅留作课后预习作业。然而很多同学因为课业负担比较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预习,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进行诵读了。可以说同学对诵读的兴趣越来越小,长此以往,同学无法感受到诵读关于他们语文学习的帮助,教师也会慢慢忽视诵读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一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诗歌教学中提到:"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同学阅读和鉴赏,如强化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毛诗序》中也谈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够,故嗟叹之,嗟叹之不够,故咏歌之。'情到浓时是必须要大声表达出来的,那么大声反复诵读自然也会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既然诵读有如此多的好处,语文教师为什么不带领同学在这片琅琅的读书声中去体味"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雄浑壮阔和动荡不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和桀骜不驯呢?朱熹曾说:"凡读书,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从以上种种,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诵读教学的意义重大。 3浅议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正本清源,激发朗诵兴趣。 现在很多同学对诵读的兴趣不够,重要原因在于对诵读的重要性理解不够。我们应与同学做好优良的〔沟通〕,让同学能够明确,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文章内容的主要途径。诵读有助于语言的理解记忆与积存,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同学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形象情感和思想,获得审美的愉悦。 只有在诵读重要性的问题上和同学达成共识,同学明确诵读的重要性之后,同学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来,才干激发同学的兴趣和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 2.疏通字词,扫清朗诵障碍。 正确把握字音,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词义,准确断句,是朗诵的基本前提。高中课本充分合计到了同学的接受能力,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同学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解释自行解决字音字义和课文的基本理解问题,但一些易读错的字词和一些理解上障碍比较大的词句,教师应予以强调,特别是在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中,强调重点字词既落实新课标要求,又为阅读扫清了基本障碍,创造了诵读优良的开端。例如《兰亭集序》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中的"一'和"齐'在语境中的意动用法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予以强调明确,既积存了字词,又明确了断句。 3.理解文章,指导同学诵读。 对文章的理解是整个诵读的关键。没有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就谈不上好的诵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怎么读合理'等问题带动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兰亭集序》中,由"乐'而"悲',由"悲'而"痛'的情感线索的把握是诵读的关键,《赤壁赋》中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情感线索的把握是诵读的关键。只有理解了的情感,在诵读中表现出情感的变化,才算是合格的诵读。 当然,囿于个体人生体验的差异,每个同学对文章的共鸣点各不相同。老师应联系现实生活,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予以适当〔拓展〕,诠释文章的现实意义,以寻求广泛的共鸣。以《兰亭集序》为例,的悲伤缘于两点:一则时间流逝一刻不停,二则个体生命总有终点。而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关于这两点的感受肯定不如《兰亭集序》王羲之体味得深入。老师可以结合目前同学生活的特点予以适当拓展。时间流逝一刻不停,老师可以联系很多同学对童年和初中生活的怀念,激起同学的共鸣。个体生命总有终点,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当中所体会到的亲人离世、生死悬隔所造成的痛苦,以求得共鸣。 要读出喜或者悲的变化,除了移情于文之外,诵读技巧方面也应予以基本的指导。例如《兰亭集序》中,一、二段写兰亭之乐的部分,在诵读的时候声调要昂扬,节奏要欢快;三、四段写人生悲伤的部分,在诵读时声调要低落,节奏要徐缓。老师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范读或播放好的朗诵音频给同学以整体或局部的示范,来启发同学的诵读。 4高中语文诵读的意义 求同存异,引导个性诵读。 朗诵有规律可行,好的朗诵有明确的共性,但绝不千篇一律。每个个体的音质音色都不相同,声音气质各有特色,朗诵的效果各不相同。在理解文章思想情感、掌握基本的诵读技巧之后,老师可以依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色予以各别指导,让每个同学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又能成功的朗诵,在差异中寻找共鸣,让整个课堂交"响'辉映,异彩纷呈。 在当今语文教育教学当中,诵读慢慢被同学和老师忽视。早读之时,课堂之上,书声廖廖。虽有,也只是落实考点,应对考试之举,极少有情感投入声情并茂的诵读,这种状况应该得到彻底的改变。效法古人,重视诵读,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朗诵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应该在现代语文教育教学当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如何以诵读的方式感受文章之美,提升同学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仍是今后语文教学当中应该不断探究和研究的课题。 读其意,走进诗歌的长廊 只有读懂诗歌的意思才干体会其情感,感受诗歌的美。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词句来表达情感的,字字如金,"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指导同学反复诵读,可以帮助他们疏通文意,理解诗句的内涵。如果单纯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总结,而不去反复诵读,那么就无法读出个人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同身受和身临其境是不同的境界,读久成诵,其义自见。很多诗歌都是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进而表达情感的,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同学诵读,还要让他们边读边思索,在思索的过程中再次反复诵读,更好地体会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