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事件类
编制科室:
日期:
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3.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预案9医院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11控制鼠疫疫情预案12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17
突发公共事件类
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为使不可预见的突发性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保证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以人为本,快速反应。
4. 科学处置,协调合作。
二、领导机构
医院成立突发重大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后勤保障领导小组,信息保障领导小组,安全保障领导小组。
(一)突发重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 监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2. —旦发生突发事件,据其影响,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
案。
3. 及时、有效开展监测、分析和决策工作,必要时请求外力支援。
4. 指定信息发言人,按照有关规定作好信息发布、传递工作。
5.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对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二)应急领导小组下设
1. 第一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 第二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各小组职责: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迅速组织核实具体情况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是否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建议;
(2)接到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后,迅速组织启动应急预案
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3) 监督、指导应急工作的开展,必要时提供人力、物资、设备等有效支持;
(4) 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所取得效果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三、应急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当事人按照事件性质上报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组织核实具体情况后提出是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应急预案,直接安排相关人员落实;如需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迅速介入,组织实施相应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 .平时做好应急抢救物资的准备,包括救护车、急诊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完好并齐全。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的日常管理。
2. 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规范,加强救治工作组成员及医务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适时演练。
3. —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内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落实相关卫生防护、监测检验和疫情控制措施。
4. 服从上级调遣,积极参与社会救护工作。
(二)应急启动程序
(三)应急处理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启动应急预案后,紧急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调用相关设施、设备等;必要时,配合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人员疏散或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所有科室及个人应当服从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集中力量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3. 后勤保障要尽一切努力充分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防护用品,包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药剂科要保证药品的供应。
4. 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卫生防疫及相关专业人员应当先行一步,对事件现场进行紧急处置,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及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护控制措施,保障人员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供突发事件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5. 各科室应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在突发事件中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服务。对就诊患者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患
者,应当按照规定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转送至接诊地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并结合疫情,采取相应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6. 感控科、医务科、办公室等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7. 医务人员应当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
8. 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立即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并采取控制措施。
9. 对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依法报告属地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四)附则
应急领导小组有权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或失误及时修订、补充、调整和完善本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预案
(一)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履行好以下职责:
1. 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医院内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工作;
2. 依调动本院医疗力量参与食物中毒处理和病人救治;
3. 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血样等标本的留样和检验工作;
4. 及时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卫生监督所报告;
5. 协助卫生监督所对食物中毒事故的情况记录、核实;
6.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查,协助填报有关的食物中毒登记报告表;
7. 组织对食物中毒事故病人的救治及联系会诊、转送工作。
(二)预案启动条件
凡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即启动本预案:
1. 中毒人数超过10人;
2. 中毒事故中发生死亡事故1人以上;
3. 中毒事故发生在医院重要活动或者节假日期间;
4. 其他需要启动本预案的情形。
(三)应急处置流程
1. 接收三人以上食物中毒患者或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食物中毒患者时,即刻通知医务科(工作日)或总值班(夜间、节假日)。
2. 医务科或总值班接到通知后立刻向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汇报,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应急工作组根据中毒患者人数、病情等情况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无须启动,由科室组织力量抢救,必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调动备班医疗急救分队参与救治。如需启动应急预案,即刻组织院内力量参与救治,必要时外请专家来院协助救治或转院治疗。
3. 当符合以下情形时,及时向县卫生监督所报告相关情况。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
(2)出现危重或死亡病例的;
(3)新闻媒体关注、相关部门通报以及其它需要实施紧急报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4. 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5. 救治工作结束后总结相关情况并报县卫生监督所。
医院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1. 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由患者所在科室立即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积极救治,同时将情况向医务科报告,以便协助科室做好进一步救治工作。
2. 若突发心脏骤停、猝死、意外伤害为探视患者人员,依照就近原则在离事发现场最近的科室组织抢救,同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根据情况及时联系患者(死者)亲属或单位,做好解释工作。
3. 若发生患者或家属在住院期间因打架斗殴致伤的,所在科室立即向总值班报告,同时做好伤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总值班组织人员保护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妥善处理。
4. 如患者或家属住院期间发生自杀伤害事件,所在科室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保护现场,同时上报医务科、办公室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必要时上报公安机关。
控制鼠疫疫情预案
一、一但发现鼠疫疫情应急小组必须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直到疫情解除。
二、鼠疫疫情报告
当鼠疫病人确诊后2小时之内必须上报上级行政部门和县疾控中心。
三、鼠疫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1、诊断:人类鼠疫病例的诊断应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细菌学和血清学进行综合诊断。
1-1、流行病学:对疑似鼠疫病例必须查清传染来源。应考虑病人感染地点是否在疫区,是否为鼠疫流行季节,有否接触病、死旱獭、鼠类及其他动物。若非疫区发现疑似鼠疫病例,要对病人在发病前7-10天是否去过鼠疫区或接过鼠疫病人,捕食旱獭或接触过皮毛情况详细调查。
1-2、临床症状: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恶寒战粟,体温突然上升到39-40度,头剧痛,有时出现呕吐,头晕、呼吸紧迫,心跳快,心律不齐,脉搏每分钟120次以上。
腺鼠疫的主要症状:腺鼠疫是鼠疫临床上最多的病型,除具有鼠疫的一般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充血、出血与皮下组织粘连;淋巴结边缘不清,比较坚硬。因疼痛剧烈,患者拒绝检查、接触,呈被迫姿式。
肺鼠疫的主要症状:肺鼠疫是鼠疫临床最严重的病型,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咯血泡沫样痰。
鼠疫败血症的主要症状:鼠疫败血症也是临床最严重的病型之一,病人有极度明显的全身反应,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躁、谵语、神志不清、心音微弱、血压下降、皮肤黏膜出血,时有血尿、血便或血性呕吐物,不及时抢救1-3天便可死亡。
2、诊断原则:
2-1患者具有流行病学依据
2-2患者除具有鼠疫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依据外,必须具有鼠疫细菌诊断或间接血凝试验,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
3、治疗原则: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
四、病人出入院的处理
鼠疫病人入院首先做好初步消毒。对心脏衰竭病人,可先注射强心剂,然后护送入院。肺鼠疫及其可疑病人,应戴罩。备痰盒(内装消毒剂)途中禁止抛废物。途中可能发生危险的,应就地抢救。护送车辆到达目的地后,对车上所有物品彻底消毒。先将病人送入卫生处置室,脱下衣服,挂牌登记,消毒,清洗,保管,全身用0、1%新洁尔灭擦澡(重
症者可做临床处理),皮肤破溃处粘好胶布再擦澡,然后换上病人专用服装和鞋,送入病室。
各型病人应分别隔离。肺鼠疫、肠鼠疫病人必须单独处理,单一病房。用过的病房及一切物品必须严格消毒后再用。
鼠疫病人治愈,经过卫生处置后,穿上自己带的经过消毒的衣服,方可出院。
五、病愈出院标准
除体温恢复正常,一般症状消失外,还要达到以下条件
1、腺鼠疫病人,淋巴结肿完全吸收,或仅残留小块能够移动的硬结,全身症状消失后,经过3-5天的观察,病情无复发。
2、皮肤鼠疫病人及淋巴结肿破溃者,创面清净并已基本愈合,经3次局部检查菌阴性(每隔3-5天检查一次)
3、肺鼠疫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后一般症状消失,咳痰及咽部分泌物连续3次以上(每3日1次)检菌阴性。
六、医护工作
1、医师工作
认真诊查病人,研究治疗方案,防止误诊误治,及时抢救重症。轮流值班,定好医嘱及病程纪录。及时取材送检。
2、护理守则
执行医嘱,按时给药。按时检查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做好护理纪录,随时向医生报告病人病情。
按时备好药品、器材及病房消毒。
精心护理病人。对意识不清者,多调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对神经症状严重者,要耐心周密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医护人员出入病房时,必须严格按隔离医院消毒管理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七、鼠疫工作人员着装
1、凡进入强毒区操作,于入室前,需在更衣室脱去自己着用的外衣、鞋、帽,然后按下列顺序穿着防护服装:(1)穿内隔离衣裤(2)穿防蚤袜及长筒胶靴(3)戴白帽和小罩(两鼻翼与小罩间用适量脱脂棉填充)(4)扎三角巾(5)穿外隔离衣(偏衫)(6)戴20-24层的纱布大罩或滤材罩(7)戴医用手术手套,必要时外面套细线手套(8)戴有机玻璃面罩或眼罩。
在配备生物安全柜的鼠疫实验室内,可按外科手术水平着装。
2、工作结束后将手和脚(穿着胶靴和手套)在消毒液内浸1-3分钟,全身经喷雾消毒,然后在消毒间按上上述相反顺序脱下(手术手套在偏衫后脱),头巾或白大衣高温灭菌,医用手术手套和纱布罩用0.1%新洁尔灭消毒,如用滤材罩可用环氧乙烷密闭灭菌,面罩或眼镜用酒精棉球消毒。最后洗手,用70%酒精棉球擦面部裸露部位,用3%硼酸水漱后,方可离开。
八、消毒标准
B1用5%来苏尔或石炭酸水溶液喷雾消毒鼠疫患者房间,所需消毒液为3ml/m3,每天消毒一次。肺鼠疫房间每日消毒两次。
B2棉衣、被褥等棉织品用蒸汽消毒或0.105Mpa20分钟高压消毒。单衣、夹衣可用5%来苏儿水溶液浸泡24h,洗净后晾干。
B3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用5%来苏尔溶液浸泡或漂白粉( 2—4g/kg)消毒24h后掩埋。垃圾焚烧后掩埋。
B4运送患者的车辆用5%来苏尔水溶液喷雾消毒。
B5患者入隔离室前用0.1%新洁尔灭擦洗全身,穿上专用服装,换下来的衣物按B2消毒。解除隔离时,换上消毒过的服装方可出院。
B6鼠疫尸体消毒用5%来苏尔水溶液浸泡的棉花堵塞尸体有空处。
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
一、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二、建立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对中心开展的技术或项目定期质控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该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三、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
四、中心加强对临床科室技术操作者资质的管理,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全院的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技能的培训。
五、出现医疗技术损害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置:
1、患者当时无生命危险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应采取的措施有:
(1) 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
(2) 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
(3) 医务科负责组织中心技术过硬人员根据补救对策及时处理患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和(或)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
(4)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5)按规定整理材料,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当患者有生命危险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
(2)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
(3)科室上级医师、技师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事发地点组织相关技术专家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讨论和采取损害补救处理对策。
(4)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再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补救对策应防止发生患者的进一步损害,尽量减少损害和避免发生其他损害后果。
(5)技术操作完毕后,必须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并积极落实转往上级医院。
(6)按规定整理材料,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四、医务科要定期对各科室实施检查、监督、指导,确保其专项医疗技术操作损害处置措施的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