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24185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 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肝门部胆管 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尸检资料显示胆管癌的发病率约为 0.01%〜0.20%,肝门部胆管癌占其中的40%〜60%。 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型和分期 目前肝门部胆管癌常用的分型和分期系统主要有以下4类: (l)Bismuth-Corlette 分型;(2)MSKCC T 分期系统;⑶ AJCC 的 TNM 分期系统;(4)国际胆管癌协会分期系统。 Bismuth-Corlette分型是经典的临床分型方法。该分型是以肿瘤 累及胆管的解剖部位及范围为依据,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 值,但该分型没有表述对胆管癌切除和预后有影响的血管浸润、淋 巴结转移和肝脏萎缩等因素。 MSKCC T分期系统是根据肿瘤累及胆管范围、门静脉侵犯和合并肝 叶萎缩3个因素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分期。该分期系统在判断可切除 性或是预后判断方面均优于Bismuth-Corlette分型,但未体现肝动脉 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病理要素。 AJCC的TNM分期是基于病理指标的一种分期系统,有助于对患者 预后的判断,但由于术前几乎得不到分期所需的相关资料,因此该分 期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国际胆管癌协会分期系统对胆管癌肿部位和形态,门静脉、肝动 脉受累状况,预留肝脏体积、并存肝实质病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 病理要素给予了全面评估和表述。借助这一分期系统,可对肝门部胆 管癌的可切除性、术式选择及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类型与生物学特性 肝门部胆管癌的组织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占90%以上),少见类 型尚有透明细胞癌、印戒细胞癌、鳞癌、腺鳞癌和未分化癌等。按大 体形态可分为硬化型、结节型和乳头型。硬化型约占70%,多见于低.中 分化腺癌;结节型约占20% ;乳头型约占10%,多为高分化腺癌,切 除率高,预后好。 目前认为,肝门部胆管癌具有多极化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癌 肿沿胆管树轴向近端和远端胆管浸润,同时可突破胆管树向侧方侵犯 邻近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脏实质,且常发生区域性淋巴结和神经丛 转移。位于肝门区的尾状叶容易受到肿瘤侵犯。 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诊 断的两个基本证据是胆管梗阻和肿瘤占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 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MRI(MRCP)、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造影(PTC)、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PET-CT。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且在肝门附近截断、 扩张的胆管内可见肿瘤回声,与正常肝脏组织和胆管分界不清。多普 勒超声能有效检出肝动脉、门静脉受累状况。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无 创性检查方法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筛查以及引导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和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VE)等。 2、CT:与超声相比,增强cT对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敏感性更高。 CT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肝内的肿块、扩张的胆管、局 部肿大的淋巴结和肝外转移灶。利用增强CT图像进行冠状面或多平面 重建后,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病灶及相邻脉管结构间的关系,并据以测 算肝内各区段的体积。CT造影可以取代有创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和肝 动脉系统的解剖变异和受累状况。CT可作为肿瘤定性、定位与分期评 估、肝门区脉管解剖和肝实质病变评估、肿瘤可切除性判断和手术规 划的主要依据。 3、MRI: MRI可以对肿瘤及邻近结构进行多参数、多平面、多角度 的扫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增强MRI可以像增强cT 一样有效评估 胆管肿瘤部位和范围、肝门区血管受累以及肝实质病变状况。MRCP能 无创显示肝内胆管树的全貌,肿瘤阻塞部位和范围,但其清晰度通常 不如直接胆道造影。MRCP也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和分期评估及可 切除性判断的主要依据。 4、PTC: PTC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胆管受累范围以及梗阻部位上 游胆管的形态。对于高位胆管梗阻所导致的肝内胆管相互隔离,常需 要通过多支胆管PTC才能对癌肿在胆管树的浸润范围作出全面的评估。 ERCP仅能对于肝门部胆管癌造成不全性胆管阻塞者可以显示出整个胆 道受累状况,若为胆管完全阻塞则仅能显示梗阻部位以下胆管的状况, 故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可切除性判断价值有限。由于PTC和ERCP 均系有创性检查,有导致出血和(或)诱发胆道感染的风险,不推荐作 为常规检查手段,而对MRCP显示不清、不宜行MRCP检查者,或拟行 术前PTBD、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可实施同步 胆道造影或二期经引流管胆道造影。 5、PET. CT: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应肝门区占位的生化代谢信 息,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及侵袭范围的精确定位,但其对肝 门部胆管癌局部病变的评估和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并不高于其他影像 学检查。全身扫描可发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远处转移。 肝门部胆管癌侵袭范围的评估 肝门部胆管癌侵袭范围的评估应涵盖以下4个维度:(1)肿瘤沿胆 管树轴向扩展范围;(2)肿瘤突破胆管壁向侧方扩展累及邻近肝实质以 及肝动脉、门静脉范围;(3)区域性淋巴转移和神经丛浸润;(4)腹膜 和远处转移。 1. 肿瘤沿胆管树轴向扩展范围的判断:肿瘤沿胆管树轴向扩展范 围的评估主要依据胆管狭窄的范围来判断并确定相应的Bismuth分型。 一般先参照MRCP或直接胆道造影显示的胆管树形态进行大体判断,进 一步根据cT和(或)MRI断层图像显示的胆管壁增厚和强化征象精确分 析判断肿瘤与正常胆管组织的边界。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存在黏膜下浸润及黏膜层扩展,故依据影像学 检查精确判断胆管轴向扩展范围常存在一定的困难。内镜下胆管上皮 多点采样活检有助于提高对癌肿轴向扩展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但系侵 袭性检查且肿瘤在上皮内扩展所导致的切缘阳性的临床价值尚未确立, 可选择性使用。 2、肿瘤侧方扩展范围的判断:对肿瘤侧方扩展范围进行评估的重 点是门静脉、肝动脉和肝实质等受累状况,主要依据cT和MRI断层图 像及由此合成的血管成像。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软组织包绕、变形、管 腔狭窄、肝脏动脉期灌注异常、超声检查显示门静脉湍流形成等。肝 动脉受累征象有管腔狭窄、走行不规则和肝脏动脉期灌注不良(证据质 量IV级)。根据多期影像中肝实质的密度和信号的异常容易判断肿瘤对 肝实质的浸润范围。 3、肿瘤转移的评估:为了解肿瘤的转移情况,以确定其可切除性, 应对患者的腹部、胸部及盆腔进行CT检查。依据CT或MRI影像显示 出明显的肝内转移灶及肿大淋巴结则易于作出判断,但对腹膜转移、 神经丛受累或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时则较难诊断,部分病例需依赖腹腔 镜或开腹手术探查与活检(证据质量V级)°PET—CT检查对腹腔淋巴结 转移、腹膜转移或远处转移有诊断价值(证据质量V级)。 4、肝脏三维评估:外科医生在术前需将各种肝胆影像信息与自己 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融合后,在脑海中合成为肝胆系统的三维立体 构象,据此进行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可切除性判断和手术方案设计。 对于肝门部胆管癌这一涉及围肝门区众多脉管的复杂病变的大脑三维 印象,常因不同医生的经验和知识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在术前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基于CT或MRI影像数据, 对肝脏、肝内脉管结构、病灶进行三维重建,可客观、全面、立体地 再现肝脏脉管解剖结构、癌肿浸润范围、癌肿与重要脉管结构几何关 系,可避免医生仅凭二维图像在脑海中三维构建和评估的不确定性和 误差,其在肝门部胆管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有2个方面:(1)个体 化评估围肝门区脉管的立体解剖构筑及其变异特征。(2)系统化评估癌 灶浸润范围及其与围肝门区脉管结构的立体几何关系。将癌灶浸润范 围精确标定在真实再现的个体化肝脏三维构象中,对于准确判断肿瘤 可切除性和精密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判定 癌肿累及胆管树的部位和范围、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状况、肝实 质损害严重程度、预留肝脏功能性体积、局部淋巴结和神经转移以及 远处转移等因素均能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需满足3个要素:(1)累及胆管树及邻近区 域组织内的癌肿可获得完整切除和全维度R0切缘;(2)预留肝脏的功 能性体积不小于患者必需功能性肝体积(证据质量IV级),且其胆管和 血管结构完整性可保存或重建;(3)手术创伤侵袭可控制在患者能耐受 的范围内。 肝门部胆管癌的肝脏移植治疗 肝脏移植通过切除整个病肝,可获得最佳的肝内胆管切缘。理论 上,肝脏移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以下优势:(1)可用于常规手术无法 实现治愈性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2)可用于合并肝脏基础疾病、 肝功能受损及肝切除耐受性差的病例;(3)术前无需胆道引流及PVE等 预处理;(4)减少常规手术可能导致的肿瘤种植转移。 肝门部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 1、姑息性手术及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姑息治疗包括姑息性 肿瘤切除和胆道引流,胆道引流又分为外科手术引流和经肝或经十二 指肠途径的胆道介入引流。R1切除被认为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一种有效 姑息性治疗手段。镜下切缘阳性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较非手术切除者 有显著的生存获益,且R1切除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不增加手术风 险(证据质量IV级)。另有研究资料显示,部分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的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也能获得术后长期生存。所以只要能完整切除肿瘤, 区域性淋巴结受累不应视为R1切除的禁忌证(证据质量V级)。对于不 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胆道引流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单纯胆道手术引流效果较非手术性胆道支架引流并无疗效优势,且有 胆痿、感染及出血的风险(证据质量V级)。而经肝或经十二指肠途径 的胆道介入治疗,可提供包括胆管扩张、胆道置管引流、胆道支架引 流等多种有效治疗方法,且并发症和风险明显低于胆道手术。 2、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放疗方式包括单纯外照 射、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以及新的放疗技术(x 一刀、伽马刀、三维适 形和调强放疗)等,应用于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 文献报道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姑息切除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 率(证据质量IV级)。对于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在胆道引流有效 缓解胆道梗阻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于Ro切除术后放疗的价值,近距离放疗 在局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如立体定 向、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同步放 化疗是否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等,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仍有 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嗜唳、顺钳、丝裂霉素C、紫杉 醇等。新近的研究报告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钳治疗无法切除的肝门部 胆管癌,肿瘤的总体控制率优于单用吉西他滨组(证据质量IV级)。 附件: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流程图 具备」,,童 I |'咨费现 I . L I 一 I 血林,、型声 ’ cr^i.iuRCP (mcp, ftc)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