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园环境创设途径与方法.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0122968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6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环境创设途径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环境创设途径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环境创设途径与方法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 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 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掌握幼儿 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方法”“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能力”是 幼儿园教师七大专业能力中的第一种。我们必须根据教育目标和 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规律,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适 宜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学习和大量的自主 活动和探索的机会。 一、正确认识环境创设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提供的环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幼儿的成 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将来 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幼儿园以及教师为幼儿在情绪、学习语言、 自主活动和日常习惯的形成上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幼儿 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 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 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 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 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二、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含义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 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里所说的环境系 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 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 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创设幼儿园环境 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它的教育性,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 育目标相一致。 三、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 (一)物质环境的范围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 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 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园整个教育 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 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反 之,优越的物质环境有利于获得优质的教育。良好的物质环境是 幼儿和谐发展的基础。 (二)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 要充分利用物质环境,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 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无意识学习的能力,让幼 儿在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第一,是平面 空间的运用。第二,是立体空间的运用,利用空中吊挂各种具有 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吊挂物更换要方便。如一年当中 有许多节日,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是最好不过了, 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等。第三,可在室内外 教育空间的开发,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 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树 叶、草、花等自然物、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画 面立体、直观、生动、富有情趣,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布置来 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寓教于游戏的原则。 (三)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 教育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与教育品位的体现,在塑造教 育环境时,不能只追求一种高效应的显色,更要体现内在品质的 秀色。”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最能体现一所幼儿园的内在品 质,要使创设的环境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幼儿参与原则。 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 与的教育过程。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设计、布置好了环境,再请 幼儿来观赏的做法,其实是极其“无效”的师幼互动,更会让幼 儿觉得环境布置和他们没有关系,从而扼杀他们参与环境布置的 主动性。这样的环境对于幼儿显然是没有持久吸引力的,也难以 达到环境创设的教育目的。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措施即是让幼儿 真正参与环境的创设,相反,如果在环境布置中,教师与幼儿共 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材料、作品、风格等,和幼儿进行探讨 或采纳幼儿的一些合理建议,并将幼儿的作品适时的添加在环境 布置中,不仅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满足幼儿自我表 现的欲望,增强他们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发 展。例如在创设班级外的走廊吊饰时,我们就在班级里和幼儿进 行了讨论:能用哪些材料适合作为走廊吊饰?小朋友们也给出了 很多的“金点子”,例如瓶子、罐子等,后来我们具体采用了薯 片罐的建议,考虑到要呈现幼儿的作品,最后采用了在薯片罐上 贴上幼儿在彩纸上画的线描画作品,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 了与幼儿的距离,每次放学总有孩子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拉着爸爸 妈妈或爷爷奶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实现了幼儿与环 境有效互动的目标,增强了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锻炼了 幼儿的操作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 氛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间的相 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直接影响着幼 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就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说, 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中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幼儿社会性 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创设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 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则与行为标准。创设人际环境的 中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它具体包括了教师与 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同伴间的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等。 精神环境的创设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创设良好精神 环境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又是幼 儿注意的焦点,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种精神环境的创设。 (一)建立良好平等的师幼关系 幼儿的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即良好的人际关 系为基础。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重视这一点,然而,它又是一个 比较抽象的东西,不像物品一样能直接地为幼儿提供。但是,我 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气氛:第一,提 供数量足够、摆放有序的材料,以避免幼儿无序地争抢;第二, 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如设置“进区规则卡”,用完的材料要放 回原处、活动时不能高声交谈或干扰别人活动等等;第三,在教 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创造一种互 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合作的气氛。良好的教育必 须以尊重、理解、支持的精神环境作为保障,以平等的师幼关系 为基础。这种平等不仅仅是蹲下来和幼儿说话或给幼儿一个微笑 这一层面的平等,而应真正深人教师内心,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 的平等。尊重是和谐师幼关系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做到尊重幼儿 已经形成和拥有的一切,包括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 劳动成果,甚至是“错误”。 在活动中,教师不依据幼儿运用方法的合适与否进行评价, 而是将评价目标定位在幼儿活动中是否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是 否能用独立的思维方式寻求答案,是否能与同伴经常交流并对问 题提出合理的解答,是否能在集体交流时大胆表达等等。 (二)形成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 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教导和自身的努力来为幼儿创造一个积 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地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教 师应当让幼儿在交往中注意做到以下凡点:共同交流思想与感情、 同伴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玩具共享、礼貌待人等。这主要靠 教师提供积极支持的环境气氛,提供社会性交往的活动机会以及 通过积极的教导训练来进行。 (1)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尤其是自身还存在自我中心、的倾 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于察觉。缺乏对他人的情绪 情感状态的认知、了解,这就会导致帮助、合作、关心、抚慰、 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缺乏。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的 思想和感情,有利于同伴了解别人的各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 合作等行为。并且,也能使得到帮助行为的幼儿学会正确的反馈 方法。为达到目的,教师在平时应让幼儿相互说说对某件事情的 感受,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 等。 (2)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关心人的行为方式,让全班有一种相互关 心、友爱的气氛是良好精神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一个 班的幼儿在你碰我,我碰你的拥挤状态下,没有相互嚷嚷,也没 有问老师告状,而是相互礼让、询问关心时,说明这个班已经有 了较好的班级气氛。这是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极为重 要的基础。这样的教导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小的 环节中。例如,游戏时要玩具共享,不能抢夺;不小心碰倒别人 时,应赶紧把他(她)扶起来,并帮着掸掸土,说“对不起”;而当 自己被人撞时,也别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因此又去打别人;相互间 交往时应习惯说“请” “谢谢”“对不起”等用语。教师要鼓励 缺乏交往技能或过分害羞的幼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并通 过鼓励其他幼儿与其交往,使其得到更多的交往成功的愉快感, 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愉快的情感。 (三)营造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 首先,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重要 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互相关心、帮助、抚慰、进行合作等行 为,如果教师自己也做到了,那孩子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 并且长期稳定下来;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人情冷漠, 那么教师再怎么强调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其效果势必也会 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自身交往的适宜与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 理气氛。教师间如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还会给班、园带来 一种温情的气氛,容易激发出积极性的社会性行为。幼儿也会从 中耳闻目染,不仅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也能学会正确、适 宜的行为方式。所以,在创设精神环境时,要注意小至一个班的 主班老师与配班老师,大至全园教师和全体教职工之间的交往, 都应当成为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除了人际环境以外,幼 儿园的日常规则、一般行为标准也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 部分。这里的日常规则是针对幼儿园日常活动与教学中经常要遵 守的那些规定而言的。例如,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听讲,使用玩具 时要分享、谦让,接受别人的帮助后应当道谢等等。向儿童提出 规则和行为限制是出于保证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规则 与限制,儿童能够自然而然地对社会交往中一些基本的规则、限 制有一些体验和感性认识。而一般行为标准指的是幼儿进行哪种 行为会受到同伴的接受、老师的肯定。例如,教师在幼儿初来幼 儿园时就明确向幼儿给出这样的信息:打人、骂人在幼儿园是不可 行的,没有人会喜欢;而关心、帮助别人肯定会得至老师的表扬, 小朋友也会高兴等。这些规则和标准在教育活动中应当作为一种 前提输送给幼儿,从一开始就要非常明确,并要一贯地执行下 去,使幼儿右具体、真实的交往活动中得到运用和体验。 (四)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园关系 家长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参与者与构建者,因此,应充分利 用家长资源。具体做法如下:一是通过家园墙报、家园联系栏、 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二是成立 班级家委会,并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或制订每一阶段目标时, 教师都要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一同讨论,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并虚 心听取家长意见,吸收有益可行的建议;三是及时更新家园联系 栏,促进家园双方交流互动。各班创设的家园联系栏内容丰富多 彩,形式新颖独特,而且言语亲切,深受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也 激发了家长主动参与的热情。 实际中,幼儿的发展并非单纯受幼儿园一种环境的影响,他 们同时还接受来自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种环境的影响。而且,各种 环境之间也不是独立、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的,其作用过程和关系又形成更大的环境系统。在布朗芬布伦纳 的所提到的小环境系统中还包括另外一个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来说 非常重要的环境,即家庭。家庭环境,包括其社会经济地位、人 员构成、相互交往方式、父母奉养方式等,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导向作用极其重要。教师虽不能像创设幼儿园环境那样去设计和 塑造幼儿的家庭环境,但在其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每个幼 儿都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并且应努力向家长灌输和宣传适 宜、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建立密切的家园联系,以影响、促 迸幼儿更好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教师在改变幼儿家庭的精神环 境上是大有可为的。这需要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人 手。教师要深人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其与幼儿的 交往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适当的感染与影响。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这就意味在创设幼 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 发展水平和需要,能够结合幼儿园的实情,勇于改革创新,不断 探索优化,使环境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