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海上日出》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作者依次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教学中,应在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日出时的景象发生了哪些变化,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写法,并按此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扩、范”等字,会写“扩、荷”等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清静、扩大、范围、重荷”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3. 理清课文结构,想象画面朗读,感受海上日出景象之“奇”。
4. 领悟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1. 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方法。
2. 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3.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难点:
1. 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话说“日出”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吗?引导学生从“按什么顺序,说得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评价。
3.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巴金先生的散文《海上日出》,看看巴金先生是怎样写海上日出的。板书课题。
4.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巴金(1904年11月25日一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写作背景: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二、检查预习,识字学词
1. 检查课文朗读。
2. 检查字词认读。
(1)出示:
负着重荷
分辨
紫色 不仅
刹”。
;②担、扛。根据语境为“荷”
清静扩大范围
一刹那 夺目
灿烂镶金边
指名读,齐读。
理解“重荷” “一刹那”。
(2)学习多音字“荷”、
出示“荷”的义项:①即莲字选择正确读音。
这是一支荷枪实弹、训练有素的武警部队。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荷花开了,粉嘟嘟的,真漂亮。
(3) 理解生字“镶”
出示: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指名读句子。
师画云,让学生“镶”边
三、再读课文,感受变化。
1. 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海上日出”的?
按照晴天时、多云时、有黑云时的顺序写海上日出?
写晴天时的海上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巴金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也就是时间顺序,写出了晴天时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2.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并画出关键的词句。
3. 学生自学,在书上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4. 组织交流,教师参与。
(1)预设一:颜色变化。
① 交流描写颜色的词语: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
② 读一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颜色由浅到深)
③ 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颜色由浅到深、光芒由弱到强
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颜色变化
光亮变化
16海上日出太阳变化
位置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