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10119705 上传时间:2025-04-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17级高一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苏恒 审题人:王贞鹏 一、诗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题3分)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革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凡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一般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一般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一般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一般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浮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按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亮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一般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凡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需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有删改) 1、以下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3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乏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阅十年浩劫,愤慨而又不失理性,激烈渴求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你在桥上看风光/看风光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D.“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当前中国诗歌革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凡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C.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一般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D.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学具有鲜亮的民族性,世界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B.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C.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D.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二〕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4~5题。〔共6分〕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光, 看风光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诗中形象地显示了人与“风光〞的关系;人不仅是“风光〞〔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光〞里有了“人〞,“风光〞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浮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光〞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5、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伤。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瞬间的意境,寄寓了深入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8题。〔共9分〕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6、从字数看,这是一首〔 〕〔3分〕 7、以下对作品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上阕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催花〞,顿出新意。 B.三、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述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8、〔3分〕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目。〔共12分〕 “意象〞及其解读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以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状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状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斜阳〞“寒鸦〞“流不〞“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 ① 。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关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深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我是优游的天鹅,你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啊,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 ② 。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的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需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惋惜/为时已晚……此诗中的“我们〞,或许是一对未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四个富有情思的意象:“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象都包涵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惋惜/为时已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情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湖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澎湃。终于,湖水超出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移,物是人非,诗人在篇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分外激烈。 〔参照刘福智《意象——诗魂腾飞的霞云》,有删改〕 9、文中有①②处都有一句话空缺,请依据文章思路将它补写出来。〔共6分,每句3分〕 ① ② 10、在我国诗文中,有些意象往往有着较为固定的内涵和情感。如“柳〞有“留恋、离别〞的含义,“鸟〞有“空远、快乐〞的含义。请依据上文对意象的分析,概括以下两组诗句中的意象的含义。〔不超过20字〕6分 第一组: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死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烛: 第二组: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舟①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舟② 二、文言文板块 〔一〕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11~14题。〔11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1、〔2分〕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_________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1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2分〕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分〕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共23分〕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复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①。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②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复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 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1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亡匿下邳 亡:逃跑 B. 沛公乃还军霸上 军:驻军 C. 沛公诚欲背项王邪 诚:诚然 D. 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 内: 接纳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B.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D. 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1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复仇。 B.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没有听他的,后听取了张良的劝谏。 C.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因为自己没有功劳推辞,被封为留候。 D.张良急流勇退。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时,劝谏皇上封萧何为相,自己跟从赤松子出游,但后来遭到吕后的干涉。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19、翻译以下教材课文中的句子。〔4分〕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三、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代赠》〕 〔4〕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5〕见贤思齐焉, 。〔《里仁》〕 〔6〕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 21、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夕阳西下,小伙子悄悄来到心爱的姑娘的家四周,吹起葫芦箫,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 B.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点到为止,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C.霍元甲打败对手后,却遭暗袭,西方所谓的强中手赢得并不光彩,只能算胜之不武。 D.刚入学,我就生了一场大病,班主任和同学们给予我无所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动不已。 2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依据“成都市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目前住房的满意率为38.2%。他们的住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B.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根基,我们要永葆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 C.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国际上产生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相关学者呼吁人们都来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D.奥运会期间,中国队传统强项都遭遇了一定的波折,射击项目的新规则导致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多名中国射手在决赛中错失金牌。 23、以下三组是推举给中同学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 第二组:《不埋怨的世界》《积极思索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 A.钟灵毓秀  它山之石  人间百态  B.自然风物  人生智慧  人间百态 C.钟灵毓秀  人生智慧  百家争鸣 D.自然风物  它山之石  百家争鸣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 ① ? 这或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 ② 。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 ③ ,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坚持善和美,只是切入点不同。 五、写作〔60分〕 25、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一个地方叫高中,那里,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那里,有鲜花和掌声,也有失落和泪水;那里,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强。 请以“我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字迹工整;不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必需为记叙文;题目必需为“我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 2017级高一10月月考 语文答案 1、D〔分析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好诗歌的标准〕 2、C〔“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错,文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3、A〔把必要条件误解为充分条件〕 4、B。这种理解,与原诗的意境完全不符。 5、A。参看其他选项的分析理解。 6、A 7、B 〔不是对比的手法〕 8、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朝气蓬勃。/〔前1分,后2分,意对即可。意思不准确或表达不顺畅可扣1分〕 9、①意象往往有丰富内涵 。 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 10.烛:相思、离别 舟①:飘泊无依 。 舟②崇尚自然、自由 11、①④,品德修养 12、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围绕着它。〔“以德〞倒装,“所〞,“共〞,各1分,大意1分〕 13、〔2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14、〔3分〕A 15、C 诚:果真。 16、A 17、C 推辞原因是“良未尝有战斗功〞,并不是无功。 18、〔1〕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地封给我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幸〞、“时〞、“封〞、 “当〞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 现在〔我〕凭三寸舌头〔或口才〕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老百姓〕最大的荣誉,对我已经足够了。〔 “以〞,“ 布衣〞 “极〞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9、〔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展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东“封〞郑,封字使动用法;肆;阙各1分,大意1分〕 附译文: 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消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复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 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帝东游,到达博浪沙的时候,张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杀秦皇帝,错误地击中副车。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 项伯曾经杀人,躲避在张良那里。十年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想去跟随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便跟随了沛公。沛公让张良做了厩将。 沛公到达秦国,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张良说:“因为秦国无道,所以沛公能到这里。为天下除去祸害,现在应该以勤俭朴素来显示本色。现在刚入秦,就想着安于享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话。〞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 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逃离。张良说:"臣答应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义的。"便把这事告诉了沛公。沛公很惊讶,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项王吗?"沛公说:"有个小人对我说把持关口不让诸侯进来,并且可以在秦地称王,便听了他的建议。"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就此请项伯来见沛公。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为项伯祝寿,结为亲家,让项伯向项羽具体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把住关口的原因是提防别的强盗。这样后来项羽才作罢,此事在《项羽传》中。 汉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说:"子房的功劳是运筹帷幄,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自己在齐挑选三万户。"张良没有过战功,于是对高帝说:"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就封张良做了留侯,是和萧何等一起受的封。 张良跟随皇上攻打代,出奇计攻下马邑,劝皇上立萧何为相国,和皇上很自然地谈论天下很多事。张良说:"家族里世世代代做韩相,等到韩亡,不吝惜万金财产,替韩向强秦复仇,震惊天下。现在凭三寸舌头做皇上的军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是平民最大的荣誉,对我已经足够了。想放弃人间的事情,跟赤松子出游。"于是学习道家的学说,想修炼成仙。高帝去世,吕后认为张良是有德之人,便强迫他进食,说:"人生一世,像白驹过隙,为何使自己这样受苦!"张良没有办法,勉强进食。六年以后死。谥号文成侯。到张良死后, 儿子张不疑继承侯位。 20、 (1) 忆往昔岁月峥嵘稠 (2)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 同向春风各自愁 (4) 小人长戚戚 (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到了颓圮的篱墙 21、D〔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只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态度。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22、D〔A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依据……调查报告〞或“……调查报告显示〞。B项成分残缺,“永葆〞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之情〞。C项搭配不当,“日益严重的生态〞应改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23、B〔第一组书目主要关注的是自然科学地理,讲述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象;第二组书目关注的是名人传记和哲学思想,可以给同学的人生进行指导;第三组属于文学名著,关注的是人间百态〕 24、①何不索性将孟子排除在圣贤之外呢?〔为什么还要重视他呢?〕②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③两人都是从人性出发的。〔①②每条2分; ③1分.〕 25、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