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阅读课本83页1-3自然段,归纳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背景、目的、代表及评价。,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冲击加剧;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2.代表人物,(1)林则徐,活动: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 四洲志。,地位: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3.评价:积极:,“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局限:,缺乏实践;,只主张学习技术,没有学习制度,。,最终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体用之争,的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击,清政府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与顽固派展开了激烈斗争。,(2)鸦片战争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斗争焦点及各自主张并作出评价。,焦点:,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自强求富。,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评价:,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目的:,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挽救统治危机。,早期维新思想,背景:,西方侵华民族危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主张:,先是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即主张“中体西用”,中法战争后转而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倡西学;,影响:,对引导知识分子把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阅读课本84页倒数第1-2自然段,归纳维新思潮产生的背景。,(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3)思想:西方文化传播,早期维新思想影响,阅读课本85页1-4自然段,概括并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特点。,(1)康有为: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成因:传统文化影响;减少变法阻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3)谭嗣同: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及纲常礼教,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4)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借用进化论宣传变法。,阅读85页最后一自然段和86页第一自然段,指出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主题、内容、实质和影响。,(1)内容:要不要。要不要。要不要。,(2)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影响:宣传了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变教育制度等。,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推动了“百日维新”。,21,课 西学东渐,22,课 新文化运动,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个主题,三个阶段,一个方向,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国向何处去?,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一个方向,洋务运动,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第2,0,课,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对中国冲击日益加剧,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侵略、强国富民之路,2,、代表人物:,学习方式:,林则徐、魏源,3,、影响:,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宣传,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没有实践活动。,“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请回答:,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活动?,抵御外来侵略,局限性,:,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在理论宣传方面,没有大规模实践,仅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未涉及政治制度,学习层次浅。,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进步性: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1,、,中体西用的,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面对严峻的内忧外患,西学的广泛传播日益影响中国传统文化,2,、,中体西用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中体西用的,代表人物:,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4,、,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5,、,中体西用的,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思考:,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忧解难)。”,材料三:“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林昌彝,射鹰楼诗话,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参考答案:,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西方的近代文化。,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近代教育,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想一想,我们应该在怎样评价中体西用的主张呢?,“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思考:,1.,与洋务派相比,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有哪些进步之处,?,2.,为什么早期维新派对洋务派由支持转为分道扬镳?,参考答案:,1.,早期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1,、背景:,列强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英、日的君主立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传播西学,宣传民权和君主立宪,抨击纲常礼教、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等,倡导男女平等,主张人民享有自由权利;,进化论观点,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代表人物,代表论著,主要主张,影响,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维新派的宣传家,批判纲常礼教最激烈,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三)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内容,(,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4,)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维新派封建顽固势力,(,1,)双方:,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代表,:,林、魏,2.,洋务派:中体西用,代表,:,曾、李、张,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民主政治,代表,:,王、郑,4.,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潮,代表,:,康、梁、谭、严,主张器物变革,主张政治变革,思想传播,社会实践,思想传播,社会实践,课堂小结,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新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回归课标,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八股”科举制,引进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同时进一步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人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1,、思考:,试从背景、范围、领导力量、学习重点、主张、,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40,年代与,19,世纪,60,90,年代的,“,西学东渐,”,有何异同?,(实质:比较“开眼看世界”和“中体西用”),五、巩固升华,背景,鸦片战争前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范围,广州,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领导,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践,无,洋务运动,影响,开阔眼界,形成思潮,影响中国近代思想主流,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40年代与60,90年代西学东渐的比较,相同:,学习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思考:,试从背景、领导力量、学习重点、主张、实践、影响等方面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实质:比较“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背景,领导,学习重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主张,实践,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比较,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你听懂了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