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目标导航,基础知识导学,重点难点探究,随堂达标检测,栏目索引,分层训练,一、碱金属元素,基础知识导学,答案,1.,结构特点,(1),完成表格,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nm,碱金,属元素,锂,_,_,_,_,_,0.152,钠,_,_,_,_,_,0.186,Li,3,1,2,Na,11,1,3,答案,碱,金,属,元,素,钾,_,_,_,_,_,0.227,铷,_,_,_,_,_,0.248,铯,_,_,_,_,_,0.265,K,19,1,4,Rb,37,1,5,6,1,55,Cs,(2),得出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不同,增多,增大,答案,2.,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较小,增大,降低,(2),化学性质,与,O,2,反应,碱金属,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程度,产物复杂,程度,活泼性,Li,Na,K,Rb,Cs,与水反应,碱金属,钾,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轻微爆炸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实验原理,_,_,结论,_,2K,2H,2,O,=,=2KOH,H,2,2Na,2H,2,O,=,=2NaOH,H,2,钾比钠的活动性强,答案,相关视频,议一议,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2),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3),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4),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5)Li,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O,2,(,),答案,2.,钾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表明钾的一些性质,请连一连。,(1),钾浮在水面上,A.,钾与水反应放热且钾的,熔点较低,(2),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B.,钾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的热使生,成的,H,2,燃烧,(,3,),钾球四处游动,并有轻,微的爆鸣声,C.,钾的密度比水小,(4),溶液变为红色,D.,钾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答案,答案,(1)C,(2)A,(3)B,(4)D,二、卤族元素,答案,1.,原子结构,(1),完成表格:,元素名称,氟,(F),氯,(Cl),溴,(Br),碘,(I),原子序数,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电子层数,_,_,_,_,原子半径,由,到,_,7,9,17,35,53,7,7,7,2,3,4,5,小,大,(2),得出结论: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其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答案,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不同,增多,增大,答案,2.,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加深,升高,增大,减小,(2),化学性质,与,H,2,反应,a.,填写下表:,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产物稳定性,F,2,_,_,_,Cl,2,_,_,_,Br,2,_,_,_,I,2,_,_,_,H,2,F,2,=,=2HF,暗处,光照或点燃,加热,不断加热,很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很不稳定,答案,b.,得出结论:从,F,2,到,I,2,,与,H,2,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逐渐,,反应剧烈程度依次,,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答案,升高,减弱,减弱,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a.,填写下表:,答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下层,_,_,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下层,_,_,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下层,_,_,橙红色,无色,无色,紫红色,无色,紫红色,2NaBr,Cl,2,=,=2NaCl,Br,2,2KI,Br,2,=,=2KBr,I,2,2KI,Cl,2,=,=2KCl,I,2,b.,得出结论:,Cl,2,、,Br,2,、,I,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提醒,因为,F,2,能与,H,2,O,发生反应,(2F,2,2H,2,O=4HF,O,2,),,所以,F,2,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卤素单质。,答案,Cl,2,Br,2,I,2,I,Br,Cl,相关视频,议一议,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代表卤素,),(1),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解析,F,2,与,H,2,O,反应为,2F,2,2H,2,O=4HF,O,2,,不可用,X,2,H,2,O=HXO,HX,表示。,(2)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解析,HX,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3),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I,2,按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加深,(,),(4),将,F,2,通入,NaCl,溶液中可置换出,Cl,2,(,),解析,F,2,性质极活泼,遇盐溶液先和水反应,故不能将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解析答案,2.,已知还原性,I,Br,Cl,F,,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答案,答案,还原性即微粒失去电子的能力。按,I,Br,Cl,F,的顺序,离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故还原性逐渐减弱。,返回,一、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重点难点探究,例,1,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C.,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D.,单质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解析答案,解析,A,项中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但活泼的金属易与,H,2,O,反应,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A,项错;,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B,项错;,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D,项错;,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只是反应越来越剧烈,,C,项正确。,答案,C,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1),相似性,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它们的单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为,2R,2H,2,O=2ROH,H,2,(R,表示碱金属元素,),。,(2),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归纳总结,与,O,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与,H,2,O,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与,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sOH,的碱性最强。,变式训练,1,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解析答案,解析,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A,正确;,还原性:,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Rb,Cs,,,C,正确;,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D,正确。,答案,B,二、卤素单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性,例,2,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A.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C.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解析,从,F,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逐渐变深,密度也逐渐增大。,D,解析答案,卤素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1),相似性,(X,表示卤素元素,),卤素原子都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使其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它们的单质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归纳总结,与,H,2,O,反应,a.X,2,H,2,O,=,=HX,HXO(X,Cl,、,Br,、,I),;,b.2F,2,2H,2,O,=,=4HF,O,2,。,与,NaOH,溶液反应,X,2,2NaOH=NaX,NaXO,H,2,O(X,Cl,、,Br,、,I),。,(2),递变性,(X,表示卤素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卤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即:,稳定性:,HF,HCl,HBr,HI,;,还原性:,HF,HCl,HBr,HI,。,卤素单质与变价金属,(,如,Fe),反应时,,F,2,、,Cl,2,、,Br,2,生成高价卤化物,(,如,FeX,3,),,而,I,2,只能生成低价卤化物,(,如,FeI,2,),。,氢化物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酸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酸性:,HClO,4,HBrO,4,HIO,4,,,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变式训练,2,砹是现知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H,2,化合能力:,At,2,I,2,B.,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C.,砹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D.,砹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氯单质,解析答案,解析,从,F,2,到,At,2,,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H,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A,项不正确;,由,F,2,到,I,2,,单质的颜色依次加深,,I,2,是紫黑色固体,则砹为黑色固体,,B,项不正确;,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C,项正确;,因氧化性,Cl,2,At,2,,所以,At,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2,,,D,项不正确。,答案,C,卤素的特性,(1),氟元素无正价,无含氧酸。,F,的还原性极弱。,(2)X,2,H,2,O=HX,HXO,而,2F,2,2H,2,O=4HF,O,2,。,(3)Br,2,在常温下是唯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4),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5),氢氟酸为弱酸,而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为强酸。,规律总结,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例,3,下列关于主族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增强,B.,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C.,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D.,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解析答案,解析,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A,项、,D,项都正确;,对于同主族的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对于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升高,,B,项错误;,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项正确。,答案,B,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原子结构不同,元素性质不同;原子结构相似,元素性质相似;原子结构发生规律性递变,元素性质发生规律性递变。原子结构相似的同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归纳总结,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性质来看,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及其典型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如下表所示。,物质类别,性质,递变规律,元素,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气态稳定性,逐渐减弱,水溶液酸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变式训练,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钾的金属性比钠强,B.,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强,C.NaOH,的碱性比,LiOH,强,D.HCl,的热稳定性比,HBr,强,解析答案,解析,由于金属性,KNaLi,,故碱性,KOHNaOHLiOH,;非金属性,ClBr,,则其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HBr,。,B,返回,1.,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B.,碱金属单质可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K,具有强氧化性,D.Cs,常温下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随堂达标检测,解析答案,1,2,3,4,5,6,解析,A,族元素还有氢元素,,A,错;,碱金属单质非常活泼,在水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强碱再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OH),2,沉淀,而不能将铜置换出来,,B,错;,由于钾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钾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是其失去电子后形成的,K,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其氧化性非常弱,,C,错;,Cs,是还原性比,Li,、,Na,、,K,、,Rb,都强的金属单质,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D,正确。,答案,D,1,2,3,4,5,6,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C.,卤素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D.,卤素的单质都能与氢气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答案,解析,卤素能与其他非金属化合,如,H,、,C,等;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熔、沸点越低;卤素单质中只有氟能与水剧烈反应。,D,1,2,3,4,5,6,3.,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酸锂受强热很难分解,B.,碳酸锂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锂的小,C.,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D.,锂可以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锂,(Li,3,N),解析答案,解析,解题时充分利用题目信息,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镁的相似,,MgCO,3,煅烧分解成,MgO,和,CO,2,,由此可知,,Li,2,CO,3,也易分解。,A,1,2,3,4,5,6,4.,如图表示碱金属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则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解析答案,A.,还原性,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C.,熔点,D.,原子半径,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性质呈增大趋势,而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C,1,2,3,4,5,6,5.(1),向,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蒸发皿中剩余的物质是,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向,KI,溶液中滴入淀粉溶液,现象是,_,,再滴入氯水,现象是,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NaCl,、,KCl,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无明显变化,溶液变蓝色,Cl,2,2I,=,=2Cl,I,2,1,2,3,4,5,6,6.(1),常见卤素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写化学式,),。,(2),下列单质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的是,_(,填字母,下同,),。,A.,碱金属元素,B.,卤族元素,(3),下列反应中,更剧烈的是,_,。,A.,钠与水反应,B.,钾与水反应,(4),取下列溶液分装两试管,再分别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四氯化碳,用力振荡、静置后,四氯化碳层显紫红色的是,_,。,A.,溴化钠溶液,B.,碘化钾溶液,返回,解析答案,1,2,3,4,5,6,解析,卤素中碘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HI,;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降低,卤素单质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钾比钠活泼,与水反应更剧烈;氯水与,NaBr,、,KI,溶液分别生成,Br,2,、,I,2,,而二者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为橙色、紫红色。,答案,(1)HI,(2)B,(3)B,(4)B,返回,1,2,3,4,5,6,基础过关,分层训练,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题组,1,碱金属元素性质的考查,1.,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除铯外,),,密度都比较小,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碱金属单质都与水剧烈反应,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A.,B.,C.,D.,解析,除铯外,碱金属单质均为银白色金属,质软,有延展性,密度较小,,正确;,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物不同,,Li,生成,Li,2,O,,,Na,生成,Na,2,O,2,,,K,、,Rb,、,Cs,则生成较复杂的氧化物,,错误;,碱金属单质性质活泼,都能与水剧烈反应,,正确;,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错误。,答案,A,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2.,已知钡的金属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列变化中可能实现的是,(,),A.,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C.,钡可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D.,在溶液中,Ba,2,可氧化金属锌,生成,Zn,2,解析,由于钡可以与水反应,所以钡和钠一样并不能置换出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B,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题组,2,卤素性质的考查,3.,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C.,从,F,到,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Cl,2,Br,2,I,2,1,2,3,4,5,6,7,8,9,10,11,12,13,解析,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不是单质最外层有,7,个电子,,A,错误;,卤素原子从,F,到,I,,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B,错误,,C,正确;,单质与,H,2,化合由易到难顺序为,F,2,Cl,2,Br,2,I,2,,,D,错误。,答案,C,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4.,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单质的氧化性增强,单质的颜色加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单质的沸点升高,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B.,C.,D.,1,2,3,4,5,6,7,8,9,10,11,12,13,解析,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其对应的阴离子,F,、,Cl,、,Br,、,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叙述错误,,叙述正确;,F,2,、,Cl,2,、,Br,2,、,I,2,的颜色由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逐渐加深,,叙述正确;,HF,、,HCl,、,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叙述错误;,F,2,、,Cl,2,、,Br,2,、,I,2,在通常情况下其状态变化为气,液,固,则沸点逐渐升高,,叙述正确,,C,正确。,答案,C,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5.,往碘化钾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出现分层,下层呈,(,),A.,橙红色,B,.,紫红色,C.,无色,D.,深褐色,解析,碘化钾中加入氯水发生反应,2KI,Cl,2,=2KCl,I,2,,加入,CCl,4,后由于碘易溶于,CCl,4,,,CCl,4,层,(,下层,),呈现紫红色。,B,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6.,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单质都能与水反应,通式为,X,2,H,2,O=HX,HXO,B.HX,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C.,其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D.,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XO,4,解析,本题考查卤素及有关化合物的基本知识规律,解答好本题,除掌握一般规律外,要注意,F,2,及,F,的化合物的特殊性:,F,2,与水反应置换,H,2,O,中的,O,生成,O,2,,不像其他卤素单质,,F,是最强的非金属,在化合物中不表现正价,,HF,的溶液表现弱酸性。,C,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7.,若能发现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下很稳定,B.,其单质带有金属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C.,其单质的分子式为,X,2,,易溶于有机溶剂,D.AgX,是一种有色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1,2,3,4,5,6,7,8,9,10,11,12,13,解析,因为此,X,显,1,价,所以,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但由于,X,的非金属性很弱,所以,HX,在常温下很不稳定,,A,错误;,X,单质氧化性比碘弱,不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B,错误;,类比,Br,2,、,I,2,等,,C,正确;,类比,AgCl,、,AgBr,等,,D,错误。,答案,C,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题组,3,卤素互化物的性质,8.,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B.IBr,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IBr,与,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D.IBr,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1,2,3,4,5,6,7,8,9,10,11,12,13,解析,此题是一道信息题,题中给出了三点信息:,溴化碘,(IBr),暗示,Br,呈,1,价,,I,呈,1,价;,IBr,性质与卤素相似;,IBr,与水反应生成,HIO,和,HBr,。,由,可知,,IBr,是一种强氧化剂。分析,IBr,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碘为,1,价,溴为,1,价。,再结合,,可知,IBr,与水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复分解反应。因此,,A,、,C,、,D,正确,,B,不正确。,答案,B,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题组,4,位、构、性关系考查,9.,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_,。,1,2,3,4,5,6,7,8,9,10,11,12,13,解析,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即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所以,A,、,B,、,C,同周期。主族的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B,、,D,、,E,同主族。,答案,Na,、,Al,、,Cl,F,、,Cl,、,Br,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解析,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Na,的金属性最强,,F,的非金属性最强。,Na,F,(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解析,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NaOH,1,2,3,4,5,6,7,8,9,10,11,12,13,1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A,A,A,A,A,A,A,一,二,三,四,1,2,3,4,5,6,7,8,9,10,11,12,13,答案,(1),表中元素,_,的非金属性最强;元素,_,的金属性最强;元素,_,的单质室温下呈液态,(,填写元素符号,),。,F,K,Br,(2),表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3),表中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填写化学式,下同,),。,(4),表中元素,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5),表中元素,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_,_,。,HF,HCl,HClO,4,HBrO,4,NaOH,LiOH,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11.,最新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A,族,根据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铯的原子序数为,_,。,(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色,因为,_(,写出化学方程式,),。,(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填,“,弱,”,或,“,强,”,),。,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结合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铯原子核外电子分六层排布,分别是,2,、,8,、,18,、,18,、,8,、,1,,原子序数是,55,,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铯与钠同主族,具有极强的金属性。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铯:,2Cs,2H,2,O,=,=2CsOH,H,2,,氢氧化铯是强碱,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答案,(1)6,1,55,(2),无蓝,2Cs,2H,2,O,=,=2CsOH,H,2,(3),强,1,2,3,4,5,6,7,8,9,10,11,12,13,12.,常温下,,KMnO,4,固体和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1,2,3,4,5,6,7,8,9,10,11,12,13,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4),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1,2,3,4,5,6,7,8,9,10,11,12,13,解析答案,解析,装置,A,: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烧瓶上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黄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1,2,3,4,5,6,7,8,9,10,11,12,13,答案,(1),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Cl,2,2Br,=Br,2,2Cl,(3),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4),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5),原子半径逐渐增大,1,2,3,4,5,6,7,8,9,10,11,12,13,13.,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拓展探究,1,2,3,4,5,6,7,8,9,10,11,12,13,(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色,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色,1,2,3,4,5,6,7,8,9,10,11,12,13,(4),实验结论:,_,。,(5),问题和讨论,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解析答案,返回,1,2,3,4,5,6,7,8,9,10,11,12,13,解析,向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2Br,=Br,2,2Cl,,证明氧化性:,Cl,2,Br,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近无色,下层呈橙红色。向碘化钠溶液中加入新制溴水,发生反应:,Br,2,2I,=I,2,2Br,,证明氧化性:,Br,2,I,2,;再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两个实验说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答案,(3),橙红,紫红,(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5),Cl,2,2Br,=Br,2,2Cl,2I,Br,2,=2Br,I,2,HF,的稳定性比,HCl,的强,F,2,能置换出水中的氧,而,Cl,2,不能置换出水中的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返回,1,2,3,4,5,6,7,8,9,10,11,12,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