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上〕、语〔第14周〕 检测 〔周四〕
制题︰蒋太湖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
郑风田
“中国制造〞的一个怪现象是,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安全度要比国内高出一截,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对来自中国的食品设置的标准,比国内标准更高,但中国的农民与企业还是都达标了。为什么离产地更近的中国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呢?
双汇瘦肉精曝光后,大批记者赶赴双汇总部漯河,但当地政府却要求酒店报告记者行踪。地方政府为保本地税收,往往习惯于成为问题企业的保护伞,这恐怕是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无妨学习一下美日的“连坐制〞。
山东青岛,当地有不少将水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按美国要求,采纳haccp〔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一种管理体系〕认证。如果有企业作假怎么办?政府部门讲“没人敢〞,原因是美国人执行“连坐制〞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会不定期突然派人抽检,一旦发现作假,则当地被判为不可信任地区,所有同行业企业都被列入不信任名单,生产的产品美国都不要了。
山东菜区有不少出口日本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年一个农民偷用剧毒农药,结果在日本海关被抽检出来,导致涉事公司所有出口日本的蔬菜都被拒,当地所有农民的菜都卖不出去了。
在如此严厉的连坐制度下,没有企业敢轻易作假,也没有渔户敢轻易使用违禁药品。平常大家互相监督——熟人社会互相监督效果比单纯依靠政府监管效果好很多,交流经验——不是交流作假的经验,而是学习怎么做才干达到标准要求。当地监管部门也特别尽力,不但平常认真抽检,还会对农民进行提升生产质量的培训。
每次食品安全出问题,总有监管部门以我国有2亿多小农户、几十万个小作坊、抽检率太低等借口来搪塞。但困局并非无解,我国也完全可以试试美国、日本的连坐式监管制度。这种连坐式的监管虽然“残忍〞,但针对目前我国食品供应乱局,只能采用阵痛式的监督方式。只有痛了,才干让地方政府真正尽力尽责,才干彻底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选自《东方早报》2011年4月1日,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执行“食品安全连坐制〞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3分〕
3、.有同学认为山东的事例写了两个内容〔一个关于水产品,一个关于蔬菜〕,这样没有必要,建议删去一个。你认为呢?为什么?〔3分〕
4、假设在“食品安全连坐制〞下,蒙牛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企业自身及该区域乳品行业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和后果?请结合以下资料回答。〔4分〕
资料链接:
2008年,我国内地爆出了“毒奶粉事件〞,涉及的企业众多,其中包括知名品牌蒙牛。国家质检总局在蒙牛几个批次的奶粉和液态奶中验出三聚氰胺(一种为提升蛋白含量而添加的化工原料,对人体有害)。事发后,内蒙古蒙牛乳业公布处理方案:“对含有‘三聚氰胺’的这几个批次产品,坚决进行下架、封存和销毁。在原奶采集、生产环节进行最严格的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
〔依据有关材料编写〕
二、古代诗文阅读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9.依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三、古诗词鉴赏。 〔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10.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
答:
11.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答:
四、翻译。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3、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假设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五、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2、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扬州。
5、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
7、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轻 放〔安宁〕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即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经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⑷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埋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 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 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挡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旧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有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旧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督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宁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8、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19、语段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4 分〕
20、文章第⑸小节写路人的表现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题目“轻放〞的含义。〔4 分〕
22、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督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3 分〕
七、语言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 以下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C.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早春天气, , ; ,水天一色, ,卧龙一般, ,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①湖水苍莽 ②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 ③它有生命 ④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⑤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
A.⑤①④②③ B.⑤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⑤④ D.②③①④⑤
4.以下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许多同学围着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周洋同学,让他介绍经验,周洋说:“你们先到一边等等,等我喝杯水再赐教。〞
B.近日,学校为了让同学们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减轻心理压力,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书“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C.只见大厅的角门一开,走出一位老人,手拄拐杖,答道:“老朽写得不好,让大陆的兄弟见笑了。权当文字游戏吧!〞
D.学校公告栏有某同学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当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有拾到者,请迅速还我。〞
八〔上〕、语〔第12周〕 检测 〔周四〕【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答案】1.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或“采用连坐制才干彻底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评分标准:假设答成“无妨学习一下美日的‘连坐制’〞,得2分;答成“如何才干彻底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1分。共3分。
2.好处:〔1〕企业和个人不敢轻易违规、作假;〔2〕有利于互相监督和交流经验;〔3〕有利于当地监管部门尽力尽责。评分标准:答案应从文章倒数第二段概括提炼而来,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果较多地抄写原文,酌情扣分。共3分。
3.不能删去。两个事例,一个是与美国有关,一个是与日本有关;一个是从正面阐述,一个是从反面阐述,角度不同,这样更有说服力。评分标准:说明观点,1分,两个要点各1分。共3分。
4.①蒙牛自身的所有产品可能将全部下架;②该区域奶牛养殖户、养殖基地的原奶会卖不出去〔不准卖〕;③该区域乳品加工企业将受到“连坐〞而被列入不可信任名单;④该地区整个乳品行业陷入危机。评分标准:同学把区域表述成“内蒙古〞或“内蒙古地区〞等同样得分。答到其中两点就得满分。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答案】
6.C〔2分〕
7.B〔2分〕
8.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9.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三、古诗词鉴赏。 〔4分〕
【答案】:
10. 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际(故乡〕。〔符合诗意即可。2分〕
11. 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说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怀国家前途和命运。〔意思对即可。2分〕
四、翻译。
1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3、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4、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刚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答案]
18、〔共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 〕父亲清扫公共楼梯;
〔3〕父亲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 〔4 〕父亲劝我不要督促朋友还钱。
19、〔共4 分〕 “光明使者〞一语双关〔1 分〕,一指“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
亮〞〔1 分〕;二指父亲的行为照出了人们内心的自私与晦暗〔2 分〕。
20、〔共4 分〕 动作、神态的描写〔2 分〕,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亮的对比(反衬) 〔2 分〕。
21、〔共4 分〕 告诉人们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2 分〕,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的方式对待〔2 分〕。
22、〔3 分 言之有理即可〕
例 1: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朋友。
例2: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有损社会公德。
七、语言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运用正误的辨识。“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属于褒义词。D项中用于“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正确。
【答案】D
2.A
【解析】试题分析:B应去掉“通过〞或“使〞。C“提升〞与“管理〞搭配不当,应把“提升〞改为“抓好〞。D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
3. B 4. 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