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
为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保证大风、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应急演练预案。
一、地质灾害抢险工作方针
地质灾害工作保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二、领导成员及使命
1.如发生地质灾害和出现严重地质灾害险情时,xx小学马上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小学全体教师
领导小组主要使命:依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2.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引导同学疏散组、治安保卫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使命:
〔1〕综合协调组:由校长xx负责。
主要使命: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猜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负责协调、落实并催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系等工作。
〔2〕现场抢险组:由教务主任xx、安全管理员xx和少先队辅导员xx负责。
主要使命: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依据实际状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状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引导同学疏散组:由生管老师及各班班主任担任。
主要使命:负责盘点班级同学人数并组织本班同学有秩序逃。
〔4〕治安保卫组:由体育教研组xx、数学教研组组长xx、语文教研组组长xx和门卫xx负责。
主要使命: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校园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校园内无关人员,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担负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的老师和个人,必须服从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三、险情汇报和抢险处理程序
〔一〕险情汇报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有地质灾害险情,学校要保持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灾情须向当地xx和镇中心学校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小组或教育局值班人员汇报,同时马上启动应急避险预案。
〔二〕抢险处理程序
1、当地质灾害险情发生时学校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小组依据险情拟订抢险方案、采用必要措施,并指派教师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其他各组按照使命开展工作。
2、当重大险情发生时我校地质灾害抢险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成员单位协同行动。
3、转移信号、路线及地点当险情发生时,由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险情信号,并按指定的线路、地点进行紧急疏散,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
一、基本概况
我乡山地地质灾害种类主要体现为:地面塌陷,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河库塌岸等。
二、重点防范区段
依据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圈定全乡重点防范区段为: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防范措施
⑴落实防灾使命制,逐点落实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应急措施。
⑵做好常常的宣扬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提升对地质灾害的熟悉,强化自身防范,猜测和自救潜力。
⑶制定监测人员培训计划和重要隐患点巡回检查,以及建立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四、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和抢险指挥部,定领导、定区域、定任务、落实使命
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⑵抢险指挥部成员名单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五、使命分工
⑴地质灾害监测总负责人:
使命人:
⑵河库监测总负责人:
使命人:
各村民组长为监测员,对各自的村、组的地质灾害状况进行监测。碰到灾情时,由监测员负责通知村、乡相关负责人并首先组织抢险人员及时对受灾人员进行撤离和救助。
小学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预案
一、演习目的:
为了切实做好幼儿安全工作,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培养师生在碰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的安全疏散与逃生技能,让师生掌握简单有用的地震常识和逃生知识,中一班特举办一次教学楼防震逃生安全演习。
二、演习前准备:
教师通过上午的晨间谈话活动及中午餐后观看地震演练视频让幼儿讲解地震逃生顺序、逃生技巧及要求
1、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行动:
正在室外的人员: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或集中在树木四周;正在室内的人员:依据状况选择向室外疏散或室内躲避〔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等;可以躲在桌与桌、区域玩具柜之间;可以躲避在房间内侧的墙角〕
2、地震发生时的`保护方法:
双手抱头,蹲在户外空旷安全地或室内桌子下面,千万不要在窗下或横梁下躲避。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不大声叫喊,坚持体力等待救援。
三、演习方案:
流程:第一次信号响起躲避到桌子下第二次信号响起到大操场集中教师安抚幼儿情绪汇报师幼人数
1、发布"地震'信号:共两次
2、疏散组织:
第一次信号代表就地躲避:师生听到警报信号后,马上停止上课。班级教师马上到达指定岗位,组织幼儿按照事先确定的躲避地点〔桌子下面〕快速进入。
第二次信号代表撤离疏散:班级老师按照疏散顺序,班主任引路、配班主任断后向外疏散,在楼梯上行走时仍应半蹲并手蒙嘴巴尽量用鼻子呼吸。
集合地点:〔大操场〕本班幼儿到达指定地点后,要马上原地蹲下,保护头部。集合时排二列纵队,幼儿全体坐下,其中一老师迅速盘点人数,并报告领导。
四、灾后工作安排
1、操场维护幼儿秩序。
2、总结经验,找到缺点,改善不够。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