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2 0 2 2年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单一化、机械式重复性学习模式。首先介绍“双减”概念及相关理论;其次新课标化学作业的情况及目前双减作业的实施现状缺陷,最后就新课标改革的结针对初中化学作业对策和建议。
第一章双减化学作业概述
1 .1双减作业的含义
办公厅、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后,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1.2双减化学作业分类
基础性作业,分层作业,强化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发现”。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要有基础题,也要有提高题,还要有拓展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作业设计就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以人为本的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已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利用化学式进行计算时,如分层作业:根据氧化铁的化学式计算。
基础题:(1)氯化铁中氧元素和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氧化铁中氧元素和铁元素的质量比。提高题:(3)氧化铁中铁元柒的质量分数。拓展题:(4)80g氧化铁中含铁元素多少克?
第二章新课标双减化学作业实施现状
2.1新课标双减化学作业情况
目前初三化学作业的现状,主要内容有:初三化学作业数量情况、初三化学作业难度系数、初三化学作业形式、初三化学作业完成时间、初三化学作业批改方式、初三化学作业评价体制。
2.2新课标双减化学作业实施存在缺陷
对于生活化练习题类型的化学作业数据分析,整体上觉得化学作业偶尔与生活有关的学生占了 72.38%,觉得化学作业就是化学题目与生活没有关系的学生仅占了 3.81%。觉得化学作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占了 23.81%,通过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联想到化学知识,在化学作业也会中碰到类似生活中现象的化学题让学生来学以致用。所以化学作业的优化也可以与生活多关联。
第三章针对初中化学作业对策与建议
3.1新课标双减化学作业原则
1. 体现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应富有新意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寻求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2. 考虑个体差异性。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当天所学知识,以巩固为主要目的的基础题,要求每个学生都做,而针对学生自身发展性目标设计的选做题,对学生不做硬性的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能力强弱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3. 注意适量原则要落实减负,要控制作业时间,作业量是关键。按照要求,整体作业量的设计以中等学件生1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题型以选泽、填、简答为主,《元素》
《溶液的浓度》等课题中出现计算。一般设总题数包括选样在内10个小题。
4. 倡导合作性。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而在过去的甚至包括现在的相当部分化学作业中过于片面的强调了独立思考,而忽略对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学生的生活情景,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作业,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真正实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如在学习“我们的水资源”这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调查与收集资料,撰写一篇有关身边水资源的小论文,或者让学生策划并制作一份节约用水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通过查阅和收集资料,必然会获得许多课堂内无法学习到的内容,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与激发。又如,在学习“我们的水资源”这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一项作业,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平均每天会使用多少升水。这样的作业就其难易程度来讲,学生完成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学生在调查所采集的统计样本过少,所得到的数据没有代表性,此时就需要更多的同学合作,相互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共同合作才能得到相对客观的结论学生完成这洋的作业必然会进行交流合作。
3.2几点建议
1 .加强课前预习作业的实际性,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前实验的预习工作,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做实验,提前了解化学知识.学生设计好实验以后,教师要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在课堂上应用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课堂讲.这种师生有效合作的讲解形式,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探究“铁锈生成条件”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探究铁钉要产生锈蚀的反应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学生在预习实验中准备四个大试管,分别在A试管中装入空气和铁钉,在B试管中装入水和铁钉,C试管中装入空气和水以及铁钉三种物质,而D试管则把水换成食盐水.由于学生在实验以前已有一套化学实验研究的思路,便能从实验中挖掘潜在的化学反应.此时化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只要引导学生思索实验的结果,帮助他们解答相关的实验疑惑,就能实现高效的课堂目标学生在探究“铁锈生成条件”的实验中,由于是自主完成实验,他们能把化学实验的结果上升到形成规律的高度.通过研究发现,“水与氧气同时存在”是铁钉锈蚀的必备条件,即C装置中的铁钉会生锈,而且铁钉在盐水中会加快绣蚀,即D装置中的实验效果.学生理解到这个化学规律以后,就能加强对化学实验教学素材的选取,培养自身对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
2 .作业设计要生活化。新课标强调,化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白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化学要素,挖掘生活中的化学内涵,让化学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完成作业有信心。例如:自行车容易生锈,你是怎样进行防锈的?炒菜时你是怎样调节火焰的高度?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了什么燃料?学生通过做题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作业学科融合。新课改提出化学、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架构上注重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加强对共通性素养的培育。
如H2O2,可自行分解,但速度极慢。如果在热碎的生马铃薯中加入3%的H2O2溶液,则发现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如果将H 2 0 2加入到已煮熟的、碎的马铃薯中,则看不到气泡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② .如果在上述反应中采集到有关的气体5L(标准状况),那么需要3 %的H2O2多少克?分析为什么H2O2溶液加入生的马铃薯和熟马铃薯第中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总之,在新课程下,改变作业设计的思路,将会有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将学生从“题海题山”中解放出来,而使作业的作用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