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1~3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经常说,语言文字参加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浮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说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特别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开,思维中的运算、推理、推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熟悉。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视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分别从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两方面展开论述。
B.依据文章第三段内部的句子逻辑可以推断:“部首〞的外延要大于“初文〞,“义符〞的外延也要大于“初文〞,这三者都不属于“类〞。
C.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一证据证实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以“彳〞为义符,人们觉得从役与奔波有关,这一证据其实无法证实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浮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推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激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陆地上的船长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 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看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四周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深思的样子。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持续走。他的皮肤乌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爹告诉我。我想象大海上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四周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搅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却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地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漫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的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圈,罩在眼眉前。爹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子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躁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头,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用 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吗!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唯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围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被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刚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选自《中国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4.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晒谷场四周是一块块水田,绿莹莹的,连向山岭〞“四周的绿田〞等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
B.小说中“天阴下来了,不知从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写出天气由晴转阴的突变,渲染了一种阴沉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写“船长〞指挥“抗击风暴〞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对“疯子船长〞的刻画就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描写手法,展现了“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并表现了“疯子船长〞的执着。
D.这篇小说的标题发人深省,其中“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设置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5.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爹〞的作用。〔5分〕
6.你认为作者塑造的“疯子船长〞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三〕有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检察教材的思想性,以确保教材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检察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同学为本;检察教材是否符合同学认知规律,内容是否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同学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17年8月报道〕
材料二:
图一: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数量变化
图二:语文教材阅读要求变化
(图一、图二依据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答记者问绘制)
材料三:
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教材中既有叙写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述江姐、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庞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 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北京8刀28日记者阚枫〕
材料四: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
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第一,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布暑。第二,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第三,统编三科教材是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科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是要保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二是保持以同学为本,易教利学;三是保持继承发展,守正革新。
教育部有序推动教材的编审工作:第一,组建编写团队。通过推举、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政治态度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的一流专家担任三科教材总主编。同时,调集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一个140多人的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第二,精心组织编写的四个环节: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教材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强化施行检验,在10多个省300多所学校展开了试教试用。
第三,广泛征求看法。充分合计这些征求看法的机构、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再一个,注重听取一线的看法,组织了东中西9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每科教材请了100多位一线教师进行审读。最后是严格检察把关。按照编审分开原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检察,执行四审 (思想政治检察、学科检察、专题检察、综合检察〕制度,严把“三关〞,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检察通过投入使用。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8月28日《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状况》)
7.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8.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新编的三科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的各个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B.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小学阶段大幅增加,初中只是略有增加,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
C.由图二可知,统编语文教材变“精读几乎一统课堂〞为“精读、略读和课外自读三分天下〞的状况,更强调了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D.依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统编语文教材整体上特别了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同时引导师生更加重视阅读。
E.统编语文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篇目,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强化革命传统教育,不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
9.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耗时五年才最终编定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③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假设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B.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C.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D.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 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古代男子在20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叫作冠,又称“弱
冠〞。
B.阙下,指帝王宫阙之下,也指京城,“望长安于日下〞中“日下〞也有“京城〞之意。
C.剑南,唐道名,以位居剑阁之南得名。陆游作品集《剑南诗稿》中“剑南〞即指此处。
D.更衣,指换衣服或换衣休息之处;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文中是指都督起身换衣服。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勃年幼时就很有才华,后来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经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后来在他因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时,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恃才不羁,在众位客人因顾及都督私心而推辞为集会写序的状况下,他毫不推辞,写就了一篇传唱千古的美文。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爱著书立说,曾给《尚书》续篇中的残缺内容补出25篇。此外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作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①,况是蔡家亲②。
【注】①分:情分。②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
14.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罩了冷寂悲怆的气氛。
B.颔联借“雨〞“黄叶树〞“孤灯〞“白头人〞等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
C.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境况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D.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情志。
E.全诗虽 流露出悲凉意味,但从诗题中的“喜〞字可见,这种悲凉之情被见到外弟的喜悦之情冲淡,故全诗情感统一于“喜〞。
1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 ,
,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李密《陈情表》〕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从而赢得了先机。
B.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C.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有些传统产业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很难再正常维持下去。
D.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关美学的论断,用语虽然简洁,却能不落言筌,读之让人颇受启发。
18.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新能源空铁列车具有平衡舒适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噪音低,占地少适应性强,景象美观视野开阔,是一种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
B.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展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合适本校培养目标的同学。
C. 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D. 有关统计调查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19. 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B.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C. 志愿者为留守儿童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
D. 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们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① 。病态的、畸形的、丑陋的、卑劣的等各种各样的丑都进入到作家、艺术家的艺术视野中。照理,② ,何以某些丑的东西进入艺术作品,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其卑污的灵魂难道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吗?为什么读者在手捧《红楼梦》之际,又会产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心理呢?③ ?这实际上是一个审丑快感问题。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有人给互联网总结了以下关键词:搜索、微信、网购、浏览新闻、跟帖评论、网络暴力、游戏、直播、分享、隐私保护、水军、低头族。
请从中选出两三个关键词来浮现你所熟悉的互联网,写一篇文章帮助人们读懂互联网。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照答案
1.B〔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与原文意思不一致;C表意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不当。依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D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状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
2.D〔这一证据其实恰恰证实了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C〔“无需借助运算、推理、推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推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说明不需要“借助运算、推理、推断等思维活动〞。〕
4.A〔A项,“主要作用是展现山村美丽的田园风光〞错。〕
5.答:①“爹〞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是“疯子船长〞过往经历的旁观者、表达者,小说通过“爹〞的补充解释,使“疯子船长〞的故事更加完整。〔3分〕②“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2分〕
6.答:小说中的“疯子船长〞热爱航海事业,爱船胜过爱自己,船进水下沉时,他指挥大家抢救,大家弃船逃跑,他选择和沉船在一起,有着忠于职守、勇敢无畏的崇高精神,小说讴歌了“疯子船长〞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3分〕但其因没能保住自己的船只,深受刺激,成了“疯子〞,作者以“疯子〞形象将其展示给读者,引发人们对悲剧英雄的思索与同情,〔2分〕提醒人们对悲剧英雄要多一分理解。〔1分〕
7、D〔“依据样张撰写初稿〞的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依据大纲,参照样张撰写初稿〞〕
8、CD〔A“各个初始年级〞的表述不准确,扩展了教材的使范围,应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初始年级〞,B“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说法理由不充分,E“不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的结论不成立,革命传统篇目多不意味着它们的文学性不强。〕〔任意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项选择不给分〕
9、①目标要求高,关系重大,落实慎重;②教材编写流程严密、精细,检察把关严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C〔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
11、D〔“文中是指都督起身换衣服〞错〕
12、B〔“同僚们高兴不已〞属无中生有〕
13、〔1〕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抵罪〞 “辄〞各1分,句意1分〕
〔2〕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懂得神秘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术精华。〔“从之游〞“尽得其要〞各1分,句意1分〕
〔3〕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上干青云的气节。〔“宁〞“穷〞“益〞各1分,句意1分〕
参照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策试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皇子们喜爱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慷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所共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暴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畤,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阯县令。王勃前往交阯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经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赶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
王勃还特别喜爱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后来序文亡佚,有十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王勃将缺失的地方补充完整,最终定稿二十五篇。他又认为,作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懂得神秘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术精华。他曾经读《易经》,晚上梦中仿佛有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索!〞醒来后便写作《易发挥》,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了《晋卦》,恰逢生病,这件事就中止了。王勃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14.DE〔D“豁达乐观的情志〞错, E“全诗情感统一于‘喜’〞错〕
15答:①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似,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十分贴切,是为“比〞;②诗人先着笔独立雨中的“黄叶树〞,除了烘托凄凉气氛之外,还有引出独坐灯下的“白头人〞之意,类似于“兴〞;③此联并非单纯设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点出主角,可谓比兴兼用,极富诗味。〔每点2分〕
16、〔1〕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7. A.〔A.“惨淡经营〞是指费尽心思辛辛劳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难地从事某种事业。与语境不符。B.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后世用结草衔环代指报答。C.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D.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18、B〔A项成分残缺,可在“视野开阔〞后加“等特点〞。 C项搭配不当,应为“完善……机制〞,“提升……效率〞。。D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为“……建筑工地扬尘是造成污染的首要因素〞,或“建筑工地扬尘是首要污染源〞。〕
19、B〔A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看法或好作品。C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D项,“呼吁〞用于请求援助或主持公正,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 “欢迎〞。〕
20、①丑成了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
②丑的东西只能使人厌恶
③或者说生活丑怎么会变成艺术美呢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按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