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 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 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 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一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大气辐射:
2. 土壤质地: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首先是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
有;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
2. 水资源的三要素为、和水的保证率。
3.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
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4. 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 的规
划设计。
5. 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工程措施有
三、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而积的有限性
B.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2. 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A.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3. 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
A. 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随季节不同而异 D.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4. 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o
A. 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 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 土壤表层形成千涸层,加快了蒸发
D.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5.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是由于()o
A.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B. 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
C. 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
D. 海拔高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
6. 以下说明黏质土的是()o
A. 土温变幅大,白天升温快 B.宜耕期长
C.氧气充足 D.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
7. 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是()o
A. 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
B. 已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
C. 占用耕地建砖瓦窑
D. 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A.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9. 基本农田是()。
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0.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
A. 喷灌 B.微灌
C.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 D.以上三项都是
11. 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
A. 村间路 B.机耕路C.田问路 D.乡间路
12. 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
A. 季节性重复放牧 B. -区连续放牧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
13. 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 o
A. 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降雨因子
C. 土壤可蚀性因子 D,坡度因子
14. 关于山地丘陵,正确的叙述是()o
A. 地而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于200m,为山地
B. 我国的山地丘陵而积约630万kniz
C. 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 4%左右
D. 以上三项都是
15. 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其中“瘦”指的是()。
A. 营养元素含量低 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 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 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
1. 筒要说明黏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儿方面?
3. 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而应如何考虑?
五、 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2.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而的问题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大气辐射:地球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它日夜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2. 土壤质地: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二、填空(每 空2分,共20分)
1. 政策性 整体性
2. 水量 水质
3. 自上而下 因地制宜
4. 耕地利用单元自身要素 田间工程设施
5. 植树造林 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C
2. A
3. B
4.
B
5. B
6.
D
7. C
8.
B
9.
B
10. D
11
. A
12. A
13.
D
14. D
15. A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
1. 答:黏质运积物质地黏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 (3分),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 的(3分)。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的栽培(2分)。
2. 答: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 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 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4个方面,各2 分)
3. 答:人工鱼塘用地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水源充足,水质好,含盐、含铁量少(2 分);(2)±壤渗漏少(2分);(3)安全,无洪水、潮汐和大风等威胁(2分);(4)交通便利,运输通畅(2分)。
五、 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答:(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2)根据自然地形,划分几个田块;(3)确定各种水土保护林带 的设置;(4)根据地形特点和等高线方向,确定合理的耕作方向;(5)结合林带、田间渠系配置耕作田块; (6)配置田间道路。(每点2分)
2. 答: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治理与利用的辩证关系。首先是山、水、田综合治理,以小流域综合 治理着手,整体考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3分);注意立体 农业开发,一些地方“山上林草戴帽、山腰果树盘绕、山下粮田富饶”的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十分成功(3 分);在山区,水土保持是治理的根本,在适当的地方植树,乔灌草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度,还要结合工 程措施(2分);山区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树木生长期长,取得经济效益慢,要注意种植速生树种,并 加强人工抚育。北方干旱、半干旱山区,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应以灌木和草为主。山区土地类型多样,可 考虑栽培一些特殊的经济作物,如柑橘、茶叶、烤烟、板栗、柿子、核桃等(2分);最后,由于林果生产 经营周期长,在政策层而上,要解决好山区土地使用权长期(或至少50年)不变的问题(2分)。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大气辐射:
2. 耕地利用单元: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植物可以通过 对其进行调节。
2. 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 有关。
3. 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和承压水。
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准备工作包括 和二个方而。
5. 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和 o
三、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o
A. 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B. 土地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
C. 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D. 土地是普通商品
2. 土地资源的功能为()。
A. 植物生产功能 B.建设承载功能
C.生态功能 D. 1: 2_h三项都是
3.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o
A.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 冬季水平而上太阳直接辐射最高
C. 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
D. 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
4. 昼夜温差比较大()。
A. 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
B. 白天温度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C. 夜间温度低,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D. 影响作物的质量
5. 风以三种方式将沙粒带人气流,造成沙尘暴的方式是()。
A.推移 B.跃移
C.悬移 D.以上三种都有
6.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错误的安排是()。
A. 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的空间
B. 南方炎热地区,为防夏季日晒,缩小建筑间距、
C. 工业区安排在居住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处
D. 使建筑朝向夏季的主导风向、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A.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 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 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8. 基本农田是()。
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B.高产稳产田
C. 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 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9. 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是()。
A. 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
B. 已列入基木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
C. 占用耕地建砖瓦窑
D. 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10. 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出产柑橘品质优良的,一般是()。
A. 石灰岩山区
B. 花岗岩山区
C. 紫色砂页岩山区
D. 玄武岩山区
11. 耕地利用规划的意义是()o
A. 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B.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C. 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D. 以上三项都是
12.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o
A.喷灌 B.微灌
C.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D.以上三项都是
13. 直接通往田地的道路为()。
A. 村问路 B.机耕路C.田问路 D.乡间路
14. 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o
A. 季节性重复放牧
B. 一区连续放牧
C迟延放牧
D. 休闲轮牧制
15. 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其中“死”指的是()o
A. 营养元素含量低
B. 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 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 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多做不多给分)
1.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3. 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五、 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2. 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o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大气辐射:地球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它日夜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2. 耕地利用单元:是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 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蒸腾气孔的开闭
2. 建筑的间距大小 排列组合方式
3. 上层滞水潜水
4. 组织准备收集资料
5.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I. D 2. D 3. C 4. A. 5・C
6. C 7. B 8. B 9. C 10 • C
II. D 12. D 13. C 14. A ・ 15・B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两题。多做不多给分)
1.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 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每点2分)
2. 答: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四个方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 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套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 用,启动和发展土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4个方面,每点 2分)
3 •答:编制复垦规划一般分四个阶段:(1)待复垦土地的勘测和综合调查阶段;(2)待复垦土地的适 宜性评价阶段;(3) 土地复垦规划阶段;(4) 土地复垦实施阶段。(每点2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
1 •答: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 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3分)。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 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木农田保护区(3分)。落 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村,并落实到地块,在田问设立保护标志(3分)。在保护措施方 而,应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地力保养和环境保 护制度、基木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木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基木农田保护责任 书直到村委会(3分)。
2 •答:在平原干早地区,往往以渠路为骨架进行规划,程序为:(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2) 确定与公路或居民点相连接的主要田间道路及与干渠相连接的支、斗渠的配置;(3)综合考虑防风林带的 防风要求,向田间及时输水和排水的要求,以及作物种植方向的要求来确定田块的配置方向;(4)配置护 田林带和田间道路网。(每点3分)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三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三基点温度:
2. 耕地利用单元: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和 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而的内容。
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准备工作包括 和 二个方面。
3. 在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区,盐土由于, 一年中明显划分出淋盐期和积盐期。
4 .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 及 o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 平衡分析几方面。
三、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o
A. 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
B. 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
C. 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坚硬的基岩
D. 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
2.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A. 兼容性 B.折衷性
C. 政策性 D.动态性
3.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o
A. 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12: 00
C. 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 00
D. 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4. 我国一般认为种植业的上限坡度为()o
A. 3o B. 8o C. 15o D. 25O
5.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是()o
A.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B. 由于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
C. 由于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
D. 由于海拔高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
6.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林地包括()o
A. 桑园 B.茶园
C.橡胶园D.苗圃
7. 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A. 属于战略性规划
B. 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C. 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D. 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 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 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9. 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A. 草场产草量低且年际变化大
B.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C. 加强冬春饲革贮藏
D. 减少家畜的冷季损失
10. 草类种子成熟以前不进行放牧的方式,称为()o
A.季节性重复放牧 B. 一区连续放牧
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
11. 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其中“死”指的是()。、
A. 营养元素含量低
B. 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 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 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12. 防风效果最好的林道结构是()o
A.紧密结构B.透风结构C.稀疏结构D.疏密结合结构
13. 耕地利用规划的意义是()o
A. 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
B.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C. 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D. 以上三项都是
14. 在农业用地区内,鼓励()o
A. 进行村镇建设
B. 建砖窑、建房、建坟
C. 挖砂、采石、取土
D. 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
15. 土地利用调整次序是()0
A. 优先安排农业用地
B. 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
C. 首先制定各类用地调整的指标
D. 将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 筒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 筒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五、 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土地复垦规划有哪些内容?
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三基点温度:对于植物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 度。
2. 耕地利用单元:是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 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问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作物反应
1 .肥力状况 耕作性状
2. 组织准备收集资料
3. 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
4. 植树造林种稻改良
5. 土地供给分析 土地需求预测
三、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I. C 2. C 3. A 4. D 5. B
6. D 7. D 8. B 9. B 10. C
II. B 12. C 13. D 14. D 15. A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而: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 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每点2分)
2. 答:旧建筑地基可以直接用于建设,在建筑用地审批中,要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地基。(2分)要复垦 为农用地,必须先将上部夯实板结的土壤取走,然后复上肥沃松软的新土。(2分)也可以采用分珑深翻的 措施,并通过灌水冻融松土。(2分)iN深度至少应达到50cm,以满足根系的生长要求。(2分) '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答: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根据地级规划所规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基础设施的布 局,结合本县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县内的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 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乡;(7分)(2)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编制各分 区用途管制规则;(3分)(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2分)
2. 答:土地复垦规划内容包括前言(简述复垦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复垦土地的概况(描 述土地类型、特性和面积,所在地理位置、区域气候、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原来土地的状况和用途, 土地权属等)、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复垦土地的性状、区域岛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对 待复垦土地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评价其对农林牧建设等各业用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并说明采取什么技 术措施才能使复垦后的土地达到所需的用途)、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根据当地国民 经济各业对土地的需求,确定复垦后的利用方案,并有不同规划方案在技术经济方而的比较)、土地复垦 技术措施(根据确定的用途和待复垦土地的性状及复垦条件,提出复垦技术和措施)、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 (计算所需人力、物力,并折算为资金,编制分阶段具体实施计划和所需经费、物资预算)。(6个方而,每 方而2分)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未利用地的是(
A. 特殊用地 B.荒草地
C.沙地 D.田坎
2. 降水量的单位为()o
A. cm B. mm
C. m D. ha
3. 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o
A.砂岩 B.板岩
C.千枚岩 D.片麻岩
4. 下列指标当中不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是()。
A. 土地开发利用率 B. 土地复垦率
C.城市化水平 D. 土地垦殖率。
5. 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而积的有限性
B.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 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6. 可忍耐8〜15。的坡度地形种植的是()o
A.豆科作物 B.旱生谷类作物
C.水稻 D.棉花
7. 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o
A. 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 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 土壤表层形成千涸层,加快了蒸发
D.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A. 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 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 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9. 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
A. 村间路 B.机耕路
C.田间路 D.乡间路
10. 下列没列人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A.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 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 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11.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o
A. 单位而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降雨因子
C. 土壤可蚀性因子 D.坡度因子
12. 关于山地丘陵,正确的叙述是()o
A. 地面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于500m,为山地
B. 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630万krr!2
C. 我国的山地丘陵而积约占国土而积的66%左右
D. 以上三项都是
13. 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是由于()。
A.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B. 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
C. 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
D. 海拔高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
14. 以下说明是黏质土的是()o
A. 土温变幅大,白天升温快 B.宜耕期长
C.氧气充足 D.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
15. 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
A.季节性重复放牧 B. -区连续放牧
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
二、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6. 基本农田
17. 土壤质地
三、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8. ±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有—原则、层次性原则、—原则。
19. 田间工程应包括耕地内部的灌溉、。—、道路、林带等各个基本建设项目及其附属物。
20. 平原是负地形,是物质的集聚地,其共同特点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21. 当土壤温度降低到0笆以下时,土壤中水分结成冰,冻结后的土壤称为—o
22. ±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和
23. 山地与丘陵的区别在于—的大小,一般相对高差大于—者为山地。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24. 请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25. 请简述风沙地开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 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 请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27.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A
2. B
3. A
4. C
5. C
6. B
7. B
8. B
9. A
10. A
11.D
12. D
13. B
14. D
15. A
二、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6.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不得占用的耕地。通常包括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教学实验田等。
17. 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三、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8. 因地制宜 主导性
19. 排水沟
20.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21. 冻土
22. 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 土地的生态功能
23. 相对高度500m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24. 答: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
和空间布局(2分);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各类 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分);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 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3分)。
25. 答:风沙地开发战略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协调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
分);第二,调整农业r生产结构,林牧农全而发展(2分);第三,实行土地制度改革(2分);第四, 增加政府财政支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2分)。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 答: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和发展方向,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3分)。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的规划范围是整个地域,它要对包括城市用地在内的全部土地作出统筹安排(3分)。
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是点与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应当 服从整体(3分)。在规划执行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城市规划在建设用地规模上就 应当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分)。
27. 答: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治理与利用的辩证关系。首先是山、水、田综合治理,以小流 域综合治理着手,整体考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3 分);注意立体农业开发,一些地方“山上林草戴帽、山腰果树盘绕、山下良田富饶”的立体农业 开发模式,十分成功(3分);在山区,水土保持是治理的根本,在适当的地方植树,乔灌草结合, 增加植被覆盖度,还要结合工程措施(2分);北方干旱、半干旱山区,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应以 灌木和草为主(2分)。最后,由于林果生产经营周期长,在政策层面上,要解决好山区土地使
用权长期(或至少50年)不变的问题(2分)。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五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风蚀:
2. 地面辐射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 )( )和承压水。
2. 由于( )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从而造成( )
和土地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称为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
3. 一般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的方法是( )
4. 果园用地选择的原则是( )
5. 风沙地的特点主要是( )和( )
6. 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 )及( )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o
A. 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12: 00
C.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 00 D.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2. 土壤冻结时()o
A. 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
B. 有积雪的土壤比无积雪的土壤冻结深
C. 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
D. 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
3. 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o
A. 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 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 土壤表层形成千涸层,加快了蒸发
D.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4. 水资源的三要素是()o
A. 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距平B.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C.降水量、植物蒸腾和农田总蒸发D.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5. 我国一般认为种植业的上限坡度为()。
A. 3o B. 8o C. 15o D. 250
6. 以下说明黏质土的是()o
A. 土温变幅大,白天升温快 8.宜耕期长
C.氧气充足 D.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
7.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来自()。
A.太平洋 8.北冰洋C.大西洋 D.印度洋
8.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园地包括()o
A.菜地 B.果园
C.苗圃 D.人工草地
9.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o
A. 土地评价 B.经济分析
C.社会分析 D.环境分析
10. 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o
A. 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 建立基木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 确立政府在基木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D. 以上三项都是
11. 土地利用调整次序是()o
A. 优先安排农业用地
B. 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
C. 首先制定各类用地调整的指标
D. 将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12. 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为()。
A. 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
B. 已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
C. 占用耕地建砖瓦窑
D. 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13. 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其中“死”指的是()。
A.营养元素含量低 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 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 D. 土壤性凉,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14. 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的措施有()。
A. 修建草地围栏
B. 草地打井、截流、引洪淤灌等
C. 棚圈建设
D. 以上三项都是
15. 在整个放牧季节内不受限制的放牧方式,称为()o
A. 季节性重复放牧
B. 一区连续放牧C.迟延放牧
D.休闲轮牧制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二题,多答不多给分)
1. 筒要说明黏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
2. 筒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3. 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耕地规划的程序。
2. 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风蚀:风将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的砂粒吹离地表,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入气流,称为 风蚀。
2. 地面辐射: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称为地而辐射。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上层滞水 潜水
2. 海拔高度 气候、植被、土壤
3. 综合平衡法
4. 适地适树
5. 移动性 漏水漏肥,养分贫瘠
6. 植树造林 种稻改良
三、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I. A 2. D 3. B 4. D 5. D
6. D 7. A 8. B 9. A 10. D
II. A 12. C 13. B 14. D 15. B
四、 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任答二题。多答不多给分)
1. 答:黏质运积物质地黏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 (3分),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 的(3分)。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的栽培(2分)。
2. 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实现 的重要技术措施(5分)。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行业用地规划以及有特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如为了流 域水土保持而进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为了改良土壤而进行的土壤改良规划;为了防风固沙而进行的绿化规 划等(3分)o
3. 答:利用补播技术增加草层的植物种类、草地的盖度,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2分);利用封育技 术使草地得以复壮(2分);利用浅耕翻技术,创造有利于优良根茎禾草生长的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 发育(2分);有条件地区可进行草地的灌溉和施RE (2分)o
五、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答:(D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2)根据自然地形,划分几个田块;(3)确定各种水土保护林带 的设置;(4)根据地形特点和等高线方向,确定合理的耕作方向;(5)结合林带、田间渠系配置耕作田块; (6)配置田问道路。(每点2分)
2. 答:旧建筑地基可以直接用于建设,在建筑用地审批中,要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地基(3分)。要复垦 为农用地,必须先将上部夯实板结的土壤取走,然后复上肥沃松软的新土(3分)。也可以采用分珑深翻的 措施,并通过灌水冻融松土 (3分)。土层深度至少应达到50cm,以满足根系的生长要求(3分)。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六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 土壤质地:
2. 载畜量: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蒸发包括水而蒸发和土壤蒸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一一阶段。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减
慢,受气象因子的影响 o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 扩土地资源。
3. 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主要是,还有工程措施,具体
4. 盐土开发利用原则,一个是系统治理的思想,三个相结合,是 相结合、相结合,以及 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相结合。
5.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 而。
三、 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A. 人IZ1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 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 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以上三项都是
2. 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面积的有限性
B. 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