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作面残采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概况
2172〔残采〕工作面位于老系统人行下山西翼+1546水平,工作面参数如下:
工作面名称
2172残采工作面
走向长〔m〕
150
倾向长〔m〕
30
煤层平均倾角〔度〕
20
煤层平均厚度〔m〕
容重〔t/m3〕
含煤面积〔m2〕
4500
工业储量〔万吨〕
可采储量〔万吨〕
回采率〔%〕
95
服务年限〔月〕
2、煤层顶底板条件
煤层伪顶为泥岩,直接顶是粉砂质泥岩,老顶是粉砂岩,岩石坚硬系数f=3-6。煤层底板是泥质粉砂岩。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3、地质构造
从该工作面2172机巷、切眼揭露的地质状况来分析,2172机巷掘进150m揭露了F3断层,2172切眼上山掘进30m后也揭露了F3断层,而该工作面西以F3断层为界东至2172开门处,因此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对回采无太大影响。
4、水文地质
该工作面无河流,无含水层,但因靠近F3断层,会出现断层水,所以本面必必需注重强化防治水工作的管理。
二、采煤方法
1、巷道布置
依据煤层地质条件和2172工作面周边状况,决定采纳短壁后退式采煤法,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因工作面地质条件及回采煤量较少的限制,采纳局扇供风进行回采,机巷采纳工钢支护,切眼采纳液压支柱配π型梁支护。〔附巷道布置图〕
2、采煤工艺
工艺流程:交接班检查〔瓦斯、安全〕→打眼〔瓦斯检查〕→装药连线〔瓦斯检查〕→爆破落煤〔瓦斯检查〕→敲帮问顶→人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移柱移梁支护、放顶→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推移→下一循环。
采高及循环进度:依据煤层赋存状况和支护方式,本工作面一次采全高,采高为2.5m,循环进度为1.6m。
3、落煤、装煤、运煤
本工作面采纳电煤钻打眼,爆破落煤,人工扒煤到刮板机内通过2172机巷、切眼至1546车场装入1T矿车,0.3m绞车提升至副平硐,再到地面煤仓。
4、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计算:
依据:Q循=L×L循×m×r×c=30××××0.95=159.6〔t〕
式中 L——工作面倾斜长 30m;
L循——循环进度 1.6m;
m——平均采高 2.5m;
r——容重 1.4t/m3;
c——工作面回采率95%。
月产量:
Q月=Q循×N××30×0.9=4309〔t〕
式中:N:月平均工作天数,取30天; K:正规循环率,取90%。
5、爆破
依据煤层的结构特点决定采纳双排眼方式布置炮眼。
炮眼布置图如下:
爆破说明书:
炮眼名称
炮眼个数〔个〕
炮眼深度〔m〕
孔装药量
孔装泥量
循环耗量
一次起爆
炸药
雷管〔发〕
封泥长〔m〕
水泡泥〔个〕
炸药
雷管〔发〕
水泡泥〔个〕
长度〔m〕
眼数〔个〕
药量〔kg〕
〔筒〕
〔kg〕
〔筒〕
〔kg〕
顶眼
15
1
1
1
15
3
15
15
10
5
1
底眼
30
1
1
1
30
6
30
30
10
10
2
合计
45
2
2
2
45
9
45
45
20
15
3
三、顶板管理
1、支护制定
π型梁配DW2.5/100单体液压支柱,柱距600,排距800, 采纳错梁并列式走向棚布置,二梁五柱支护顶板。〔附2172工作面采场支护图〕
2、工作面端头支护及控顶方式
π型梁支护,一梁三柱,“四对八梁〞交替迈步前进。每一组π型梁之间距离不得超过100mm。
控顶方式采纳三四控顶,见四回一,工作面最大控顶距3m,最小控顶距3m,放顶步距0.8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四、生产系统
1、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工作面风量计算:
⑴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沼×K=100×3×1.5=450 〔m3/min〕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所必需风量〔m3/min);
q沼:采煤工作面沼气平均绝对涌出量为3m3/min;
K:沼气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5。
⑵按工作面气候条件计算:
Q采=60×V×S×K=60×××1.1=297〔m3/min〕
式中:Q采: 采煤工作面所必需风量〔m3/min);
V: 工作面风速,取0.6m/s;
S: 采煤工作面的断面积,7.5㎡;
K: 工作面备用系数取1.1。
⑶按炸药消耗量计算:
Q采=25A=25×3=75〔m3/min〕
式中:A:一次放炮的最多炸药消耗量为3kg。
⑷按最多下井工作人数计算:
Q采=4N=4×10=40〔m3/min〕
式中:N:每小班最多出勤人数取10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