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集团煤化公司年产40亿m3煤制天然气项目可行性报告
1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规模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办工业[29]23**号文件精神以 及市场的需求,集团煤化公司煤制天然气项目规划规模为年 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分三期建设。
1.1.2项目背景
(1)以煤炭资源替代部分油、气资源,是我国经济建 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寻求油、气的替代能源是我 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战略安全的长远战略。集团甲烷产品目标 市场定位为国内LPG燃料和天然气的替代和补充,是所有替 代燃料技术中最成熟、最安全、最经济的选择,这对我国实 现节约和替代油、气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2)项目建设是贯彻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少 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 现共同富裕。强调要抓住机遇,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换 为现实生产力,把潜在市场转换为现实市场,为国民经济提 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党中央的决策,为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该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新疆锡林浩特煤炭资源优势,改 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增加地方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推动地 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东西部地区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为西部 大开发做出贡献。
(3) 发展大型煤基合成天然气产业,使实现煤炭资源 清洁利用和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的附加值,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符合3R原则即“减量化、再 利用、资源化”,较好的体现3E原则即“环境、节能、效益” 优先的原则。
在坑地区,以褐煤为原料,采用洁净的气化和净化技 术大规模制取人工天然气,为低品质褐煤的增值利用开辟了 潜力巨大的前景,为煤炭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 间,将有利于煤炭行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谋求可 持续发展,提高煤炭行业的综合实力,同时也符合现代煤化
工一体化、大型化、基地化的发展特征和产业组织规律。
该项目的兴建,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褐煤优势资源。根据 市场需求,应用洁净煤技术建设现代化高起点的煤化工基 地,促进了煤炭加工和利用的产品链的延伸,培育了新的经 济增长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本项目采用的先进工艺技术,在有效而清洁地利 用煤炭资源,为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有效地保护 了当地环境。符合对煤炭的利用要按“集约化、大规模、多 联产、清洁利用和有效利用”的现代洁净煤技术模式。
1.1.3项目范围
工程包括热电站、空分、备煤、煤气化、变换冷却、脱 硫脱碳、甲烷化、副产品回收装置以及界区内的供水、供电、 供汽,三废处理等公用工程设施。
包括煤场、铁路、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
1.1.4结论及建议
通过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厂址及技术经济分析, 初步结论如下:
(1)该工程为煤炭洁净高效生产系统,是煤炭综合利用, 提高附加值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之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 策、能源和环境保护政策。
(2)以褐煤为原料生产合成天然气替代天然气、副产品 焦油、酚、氨等,具有广阔的时差国内,产品成本具有较强 的竞争力。
(3)所选厂址条件较好,交通运输方便,不占耕地,供 水有保证,原料、动力供应可靠。
(4)技术经济分析表明,项目经济效益一般,项目全投 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10.63%,盈亏平衡点位55.36% 左右。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万 Nm3/d
12
2
产品方案
2.1
主产品
天然气
万 Nm3/d
12
2.2
副产品
石脑油
万t/a
10.128
焦油
万t/a
50.88
硫磺
万t/a
12.01
粗酚
万t/a
5.76
粗氨
万t/a
5.256
3
年操作日
天
333
80小时
4
原料及燃料煤用
量
原料煤
万t/a
1423.84
燃料煤
万t/a
402.144
5
辅助材料和化学 品
催化剂
t/a
230
32 • NaOH
t/a
36
甲醇
t/a
96
二异丙基醚
t/a
21
循环水药剂
t/a
1530
6
公用消耗量
新鲜水
万t/a
2690
7
全厂三废排放量
废气
万 Nm3/a
382.1
锅炉及加
热炉烟气
废渣、灰
万t/a
237.33
气化及锅
炉废渣
8
运输量
万t/a
2154.83
运入量
万t/a
1833.01
运出量
万t/a
321.82
9
全厂定员
人
1678
其中:生产工人
人
1559
管理和技术人员
人
119
10
占地面积
ha
373.93
包括灰场
11
工程项目总投资
万元
2268074.36
11.1
基建投资
万元
2060720.02
11.2
固定资产方向调
节税
万元
11.3
铺地流动资金
万元
15332.16
11.4
基建期利息
万元
192022.17
12
项目固定资产投 资
万元
2252742.19
13
资本金
万元
680589.46
14
基建贷款
万元
1587484.90
15
年销售收入
万元
756191.52
平均
16
年销售税金
万元
68989.61
平均
17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5066.62
平均
18
年利润总额
万元
181195.29
平均
19
年所得税
万元
45298.82
平均
20
投资利润率
%
7.86
平均
21
投资利税率
%
10.86
平均
22
成本费用利润率
%
35.81
平均
23
投资收益率
%
14.13
平均
24
外汇贷款偿还期
年
含基建期
25
国内贷款偿还期
年
9.91
含基建期
26
投资回收期(所得
税后)
年
9.59
含基建期
27
投资回收期(所得
税前)
年
9.06
含基建期
28
全投资内部收益 率
%
10.63
所得税后
29
全投资净现值
万元
367559.32
所得税后
30
全投资内部收益 率
%
12.31
所得税前
31
全投资净现值
万元
639818.27
所得税前
32
自有资金内部收
益率
%
12.40
33
自有资金净现值
万元
341052.86
34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年
450.65
2市场预测
2・1天然气产品用途、现状及需求
2.1.1天然气特性和用途
天然气(natural gas)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 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 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天然气蕴藏在地下约 30— 40米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通常占 85-95%;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比重0.65,比空气轻, 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皆遵照政府规 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 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广义的 天然气是指地壳中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 气、泥火山气、煤撑器和生物生成气等。按天然气在地下存 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只 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天然气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 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 油天然气总公司26年天然气产量为442.10亿m3,产量全 国天然气总量的75.5%;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26年天然气 产量为72.65亿m3,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12.4%;中海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26年天然气产量增长到48.95亿 m3,产量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8.4%。
26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586 m3,已成为世界上 天然气需求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据预测,到2010年, 我国将每年需进液化天然气10万吨,广东、福建、浙 江、上海等地将有5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入建设与营运; 到2020年,我国沿海将再建5-6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年 消费液化天然气将达到20万-25万吨。到2010年,中 国国内管道天然气需求量约12亿m3,2015年为17亿 m3,2020年将达到20亿m3以上,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比例将从2.5%-2.6%上升为7%-10%,其中用于发电、城市燃 气、化工大约各占1/3。
用气方向:天然气可用于发电、化工、城市燃气、压缩 气车,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以化工为主,预计今后天然气利 用方向将发生变化,会主要以城市气化、以气代油和以气发 电为主,其中城市燃气将是中国主要的利用方向和增长领 域。
26年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及需求预测单位:亿m3, %
消费领域
26 年
数量
比例
2010 年
26-2010
年
年均增长率
数量
比例
消费领域
26 年
2010 年
26-2010
年
年均增长率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发电
160.6
28.9
336
33.6
20.3
化工
242.2
43.5
366
36.6
12.4
工业燃料
78.0
14.0
135
13.5
14.7
民用燃料
60.1
10.8
142
14.2
26.2
车用燃料
0.3
0.05
2
0.2
60.5
其他
15.6
2.8
19
1.9
6.5
合计
556.8
1.0
10
1.0
15.8
2.1.2中国天然气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天然气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特别是“八五”以来,中国储量快速增长,天然气进入高速 发展时期。199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234.37亿m3,较上年 大幅增长12.2%; 2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到264.6亿 m3。由于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 一样,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并把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 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2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303.02 亿m3,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增幅达11%; 22年继续高速 增长,达到328.14亿m3,较上年增长8.29%。但在世界各 国天然气产量的排名中,由于阿联酋的产量猛增,中国从第 15位降至第16位;23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约为341.28 亿m3 (其中包括地方产量3.28亿m3); 24年中国天然气 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产量达到356亿m3,创历史最 高纪录。
25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达到3.5万亿立 方米,比24年增长了 25%。2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约 为499.5亿立方米,比24年增加91亿立方米,增长幅度 约22%。截至25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约2.8万千 米,其中管径大于426毫米的管道总长度为1.7万千米。
26年三季度前期天然气产量保持高位,月均天然气产 量在48亿立方米之上,9月天然气产量有所回落。26年 1-9月国内共生产天然气430.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3%, 增速比上半年下降3.0个百分点。
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 过煤炭和石油。到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 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 至10%。届时天然气需求量估计将分别达到938亿立方米和 2037亿立方米。天然气年产量以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 未来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将呈现四种格局:西气东输,西部优 质天然气输送到东部沿海;北气南下,来自我国北部包括引 进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南部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 区域;海气登陆,一方面是近海地区我国自己生产的天然气 输送到沿海地区,另一方面是进液化天然气优先供应沿海 地区;此外,各资源地周边地区就近利用天然气。但未来数 年后,随着国家的扶持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将出现供不应求 的局面。预计2010年国内天然气供应缺将在4-5亿 立方米,2020年将近10亿立方米。这些缺目前的供气 方案是主要由国外气源来解决,包括建设输气管道和LNG运 输。
2.1.3中国天然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天然气储量不多。天然气年产量仅4多亿立方 米,在中国能源生产中的比例不足5%,与世界相比具有很大 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天然气储量在世界天然气总 量中不足3%。
(2)天然气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现已探明谈然气地质 储量3.4万亿立方米,尽快将这些储量开发利用,对促进国 民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的这些储量大多分布 在中国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地表条件多为沙漠、黄 土塬、山地,地理环境恶劣。多数勘探对象第孔、地渗、埋 藏深、储层复杂、高温高压,且远离消费市场,开发利用这 些储量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譬如中国的鄂尔多斯盆地的苏 里格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近60亿立方,但在产能建设 上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它是大面积、低孔、低渗的岩性气田, 这是中国开发利用从没遇到过的气田,涉及钻井工艺、储层 改造工艺等技术难题,而类似的气田还有很多。又如四川盆 地的气田主要属于碳酸盐岩的裂隙和次生孔隙气田,它们的 不均质性很强,开发和稳产难度相当大。
(3)加快引进利用国际天然气资源。引进利用国际天 然气资源是21世纪中国发展外向型能源经济的重点,是中 国21世纪重大的能源战略。中国进天然气将通过两条途 径解决:一是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 克斯坦等国引管道天然气;二是为中国沿海地区引进液化天 然气(LNG)。
(4)加快建设煤制天然气工厂,以满足市场需要。政 府部门预计2010年中国每年天然气的需求10亿m3,而中 国26年天然气产量仅有586亿m3,液化天然气进量1 万吨。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现已经计划从中亚地区进天 然气,此外还在研究铺设从缅甸和俄罗斯通往中国的跨境管 道。
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3・1生产规模
该项目选择固定床干法排灰纯氧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生 产天然气,低温甲醇洗净化、镍基催化剂甲烷化的生产工艺。 设计规模确定为公称能力12万N m3/d。
3.2产品方案
主要产品为天然气,在工艺装置中副产的产品有:石脑 油、焦油、粗酚、氨、硫磺等。
产品方案和产量表单位:t/a
序号
产品
数量
一
主产品
(1)
合成天然气
12 万 N m3/d
二
副产品
(1)
焦油
5088t/a
(2)
石脑油
101280t/a
(3)
粗酚
576t/a
⑷
硫磺
1236t/a
⑸
液氨
52560t/a
产品规格及质量指标
总合成天然气气量50N m3/h,其组分如下:
成分
CO
CO
2
N +Ar
2
H
2
CH
4
£
含量v%
0.05
0.77
1.0
2.48
95.7
1
4工艺技术选择及技术来源
4. 1工艺技术选择
该项目是利用锡林浩特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公称能力 为12万N m3/d合成天然气装置。
主要工艺技术采用:
碎煤加压气化
粗煤气耐油变换、冷却
低温甲醇洗净化
低压蒸汽吸收制冷
Claus- Scot硫回收工艺
甲烷化
废水综合利用、残液焚烧
4.1.1煤气化工艺技术选择
煤气化工艺有十几种,在工业上大量采用的也就是几 种,可分为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三种类型。煤气化工艺 选择原则是(1 )根据煤质选择相应的煤气化工艺。(2)根 据煤气加工的产品及用途选择煤气化技术。(3)装置规模 的大型化。该项目采用锡林浩特高水分褐煤。收到基水分 34.1%,低位热值 14.4Mj/kg 煤(ar)。灰熔点 12-1250C。 气化生成的煤气加工成12万N m3/d合成天然气。依据上 述三个原则,由于煤含水分高,不可能制出符合德士古所要 求的水煤浆浓度60%以上,流化床气化工艺比较适应年轻褐 煤气化,但气化压力〈1MPa,飞灰太多且含碳高,碳转化率、 气化效率较低,在装置大型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BGL固定 床液态排渣压力气化,虽然较好适应高水分褐煤气化,且有 蒸汽消耗低,煤气中甲烷含量高的特点,但技术还不成熟。 因此本项目可供选择的气化工艺有GSP、SHELL干粉煤、液 态排渣气流床压力气化,Lurgi碎煤固定床干法排灰压力气 化。为此对三种气化工艺进行详细比较如下:
GSP、SHEL干粉煤、Lurgi三种气化工艺比较
名称
GSP
SHELL
Lurgi
原料要求
(1 )褐煤~ 无烟煤全部 煤种,石油 焦、油渣、生 物质;(2) 径
250-5um
含水2%干粉 煤(褐煤 8%) ; (3) 灰熔点融性
(1 )褐煤~无 烟煤全部煤 种,石油焦、 油渣、生物质;
(2) 90%〈1 目,含水2%干 粉煤(褐煤 8%) ; (3)灰 熔点融性温度
〈 15C; (4) 灰分 81%-20%。
除主焦煤外全部 煤种,5-50mm碎 煤,含水35%以 下,灰25%以下, 灰熔点2 12C。
温度
〈15 °C ;
(4 )灰分
1%-20%。
气化温度
/C
1450-1550
1450-1550
取决于煤灰熔点, 在DT-ST间操作
气化压力
/MPa
4.0
4.0
3-4.0
气化工艺特 点
干粉煤供料, 顶部单喷嘴, 承压外壳内 有水冷壁,激 冷流程,由水 冷壁回收少 量蒸汽,除喷 嘴外全为碳 钢。
干粉煤供料, 下部多喷嘴对 喷,承压外壳 内有水冷壁, 废锅流程,充 分会说废热蒸 汽,材质碳钢、 合金钢、不锈 钢。
粒状煤供料,固体 物料和气化剂逆 流接触,煤通过锁 斗加入到气化炉, 通过灰锁斗将灰 派出炉外,气化炉 由承压外壳、水夹 套、转动炉篦组 成,炉内物料明显 分为干燥、干馏、 煤气化洗涤除焦/ 尘后进入废锅。材 质为碳钢。
投煤量
内径=35
内径=46
内径=40
20t/d
单炉尺寸
/mm
H=170
投煤
( 23t/d)
H=31640
投煤
(8-10t/d)
H=110
耐火砖/水 冷壁寿命/a
20
20
喷嘴寿命
10a,前端部
分1a
1a-1.5a
气化炉台数
16
16
46
冷激室/废 锅尺寸/mm
冷激室内径
=35
约为25
除尘冷却方 式
分离+洗涤
干式过滤+洗
涤
洗涤
去变换温
度°C
220
40
180-185
建筑物(不 包括变换)
装置占地: 90M2高约
55M (气化部 分)
装置占地: 90M2高约
85-90M (气化 部分)
40M
标煤消耗 t/106kj
(包括干燥
34.2)
(包括干燥
34.2)
(包括焦油等副
产品)33
氧耗N
29
29
10 (包括焦油热
m3/106kj
(99.6%)
值)
蒸汽消耗 kg/106kj (包括造气 变换副产中 低压蒸汽)
-3.6
0
0
电耗
KW/106kj
3.6
5.8
0.3
碳转化率%
99
99
99 (包括 jioayou 等副产品)
冷气效率%
80
80
80 (包括 jioayou 等副产品)
气化热效 率%
90
96
90 (包括 jioayou 等副产品)
投资万元
12 X 106N
m3/d天然气
12720 (其 中空分 5220)
9670 (其中 空分 5220 )
480(其中空分
1840)
由上表可知:
(1)三种煤气化工艺在消耗指标上,消耗高水分原料煤基 本一样,差别最大的是氧气消耗原料煤SHELL、GSP是 Lurgi气化的2.9倍。电:SHELL是lurgi煤气化的19 倍,GSP 是 lurgi 的 12 倍。蒸汽:GSP、Lurgi 比 SHELL 每106kj多消耗3.5Kg。
(2)包括焦油等副产品在内,三种气化工艺的碳转化率、 气化效率、气化热效率基本一样。
(3)三种煤气化投资相差很大。SHELL投资是Lurgi的2.6 倍,GSP是lurgi的2倍。造成投资大的主要原因除气 化装置外,空分装置影响更大。
煤气化、空分比较结果还不能代表全部工艺的比较结 果,对于以煤原料生产合成天然气,Lurg i煤气化生产 煤气中按热值分布,焦油约占煤总热值的10%,甲烷热 值约占煤气总热值30%°H2、CO约占60%。因此采用Lurgi 煤气化工艺合成天然气比SHELL、GSP煤气化工艺,变 换低温甲醇洗净化装置、甲烷化装置处理量大大减少, 消耗、投资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煤气化推荐选Lurgi煤气化。
4.1.2粗煤气变换
由于粗煤气中含硫、焦油等杂质,因此只能选择耐油催 化剂进行CO变换,使煤气中H2/CO=3.1-3・3。
4.1.3煤气净化工艺技术选择
众所周知,碎煤加压气化由于逆流气化过程,煤气出炉
温度低,粗煤气成分复杂,其气体组分包括CO、H2、CO2、CH4、
HS、有机硫、CH、CH、CH、CH、HCN、N、Ar 以及焦油、
22426384 102
脂肪酸、硫、酚、氨、石脑油、油、灰尘等。在这些组分中 除CO、H2、CH4有效组分和N2、Ar以及惰性气体外,其余所 有组分包括CO2和硫化物都是需要脱除的有害杂质,可见其 净化任务的艰巨。纵观当今各种气体净化工艺,能担当此重 任者非低温甲醇洗莫数。这是因为只有低温甲醇洗净化才可 以在同一装置内全部干净的脱除各种有害成分,诸如、co2、 HS、COS、CHS、HCN、NH、H O、C以上烃类(包括轻油、
24 10322
芳香烃、石脑油、烯烃及胶质物等)以及其他化合物等。另 外碎煤加压气化原料气压力较高,其体中CO2、H2S分压相对 较高,所以本身就有利于发挥低温甲醇洗物理吸收的特性, 低温甲醇洗工艺与其他净化工艺相比还有如下显著优点:
吸收能力强,溶液循环量小
再生能耗低
气体净化纯度高
溶剂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溶剂不降解、不起泡, 纯甲醇对设备不腐蚀
溶液黏度小,有利于节省动力
甲醇和水可以互溶。利用此特性可以用其干燥原料气, 而且利用其与水的互溶性用水可以将石脑油从甲醇中 萃取出来
甲醇溶剂廉价易得
流程合理,操作简便
低温甲醇洗在同一装置中实现了多种杂质的脱除, 相对于其他净化方法的多种净化工艺组合而言,工序相 对单一、合理,便于操作管理。低温甲醇洗与NHD净化 工艺相比由于装置在低温下操作,需用低温材料,因此 投资较高。但由于NHD的吸收能力较低温甲醇洗低,溶 剂循环量大,用电消耗大,加之NHD溶剂较贵,总体操 作费用比较高。总体而言,低温甲醇洗综合运行的经济 性优于NHD净化工艺。
所以鉴于碎煤加压气化复杂的气体杂质,基于低温 甲醇洗净化可以一次性综合脱除各种杂质的独特优势, 无疑碎煤加压气化配套低温甲醇洗是最合理的组合。
4.1.4制冷工艺的选择
低温甲醇洗装置所需-40°C级冷量为8586 x 106Kcal/h, 0°。级冷量1 3.92 x 106Kcal/h。干燥装置所需-40C级冷量为 13.86xlO6Kcal/h,制冷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1 )混合制冷
此方案是将蒸发后的气氨经离心式氨压机提压后再去 吸收制冷,避免了吸收器在负压下操作,使生产操作更加稳 妥可靠,混合制冷采用工艺副产的低压蒸气作热源,系统中
的溶解热及冷却水带出。
(2) 吸收制冷
根据冷量级别可采用一级吸收制冷或两级吸收制冷。吸 收制冷是在低压低温下用水吸收冷媒,在蒸气提供热源的条 件下将冷媒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蒸馏出来。然后冷却减压制 冷。吸收制冷要消耗大量的蒸汽和循环水,制冷效率较低, 只有在流程中有大量低位热能或低压蒸汽找不到用途时,才 显示其优越性。
4.1.5甲烷化技术选择
甲烷化技术是鲁奇公司、南非沙索公司工程师在20世 纪70年代开始两个半工业化实验厂进行试验证明了煤气进 行甲烷化可制取合格的天然气。CO转化率达达1%,CO 2 转化率可达98%,甲烷可达95%,低热值达85Kcal/Nm3 .
美国大平原煤气化制合成天然气已于1984年投产,它 是世界上第一座由鲁奇固定床干法排灰压力煤气化生产的 煤气净化后经甲烷化合成天然气的大型商业化工厂。原计划 分为两个阶段建设一座778万Nm3 /d的合成天然气厂。第 一期工程的设计能力为日产合成天然气389万立方米(相当 于日产原油2万桶),于1980年7月破土动工,1984年4月 完工并投入试匀装,1984年7月28日生产出首批合成天然 气并送入美国的天然气管网。该厂至今还在正常运行。二期 工程至今未建。丹麦托普索公司一直从事该项技术开发,掌 握了更高压力的合成技术,1978年在美国建有一个小型合成 天然气工厂,两年后关闭。目前正在美国开展拟建一座18 万Nm3 /h的合成天然气厂的前期工作。项目甲烷合成技术可 以从上述两公司中择选选用。
4.1.6硫回收技术的选择
硫回收方法根据工艺流程选择和当地产品销路情况,产 品可以是硫磺或硫酸。
产品为硫磺的酸性气处理工艺通常采用克劳斯回收工 艺,该法是一种成熟的工艺,而且工艺种类繁多,主要有传 统克劳斯工艺,超级克劳斯,带有SCOT尾气处理工艺的克 劳斯工艺;以及属于生物脱硫技术的SHELL-paques工艺。
(1)传统克劳斯工艺
原理可以简单概括成:含一定浓度的H2S酸性气首先进入 焚烧炉,使其中一部分H2S通过燃烧生成SO2与另一部分含 H2S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单质硫,由于受克劳斯反应 得平衡限制,克劳斯工艺总硫磺回收率一般在95-98%左右, 尾气根本无法满足国家现有环保指标。
主要化学反应
2H2S+3/2O2=2H2O+SO2
SO2+2H2S=3S+2H2O
(2) 催化氧化技术
a・超级克劳斯一改以往单纯增加级数来提高H2S的回收率 的方法,在两极普通克劳斯催化转化之后,第三级改用选择 性氧化崔化剂,将H2S直接氧化成元素硫,常规克劳斯工艺 要求H2S/ SO2比值为2的条件下进行,而此种富H2S工艺却 维持催化段在富H2S条件下举行,例如二段催化剂反应器出 气体要求H2S/ SO2比值可高达10,末端选择催化氧化反应 实际上是一种尾气处理工艺,H2S转化为硫磺的回收率最高 99.5%,如果采用此工艺处理本工号的酸性气,处理后的尾 气仍然存在COS, SO2远远超出国家排放标准,不能满足要求。
氧化主要化学反应
2%S+O2=2H2O+2S
b・超优克劳斯工艺,在两级普通克劳斯转化之后,增加加 氢催化反应器,将所有硫化物催化加氢转化成H2S后再选用 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将H2S直接氧化成元素硫,除具有超级 克劳斯工艺的优点外,将总硫回收率提高到99.5%-99.7%, 尾气H2S的排放仍然超出国家排放要求。
加氢还原主要化学反应
SO2+3H2=H2S+2H2O
COS+ H2=H2S+CO
(3) 尾气处理工艺
SCOT是与克劳斯工艺相配套的尾气处理工艺,超级SCOT、
低硫SCOT是标准SCOT法工艺的技术进步,其特点可大致归 纳如下:
a・在克劳斯硫磺回收界区的下游,将尾气预热、加氢还原, 还原气急冷和H2S吸收、解析等4个工序组成一个相对的工 艺界区。解析出的H2S返回系统,上游克劳斯装置任何条件 的波动对本装置的操作无影响。因此,当硫磺回收装置尾气 的组成、流量、温度、压力等状态参数强烈波动时,尾气处 理装置仍能保持平稳运转,通常操作弹性范围20%-2%。
b・装置的硫负荷能力很高,即使上游装置的硫磺回收率仅 为90%左右仍不会影响处理后尾气中硫的净化度,故上游装 置只设置2个转化器,可以不使用价格昂贵、操作条件要求 高的有机硫水解催化剂。
c・加氢还原工序的效率高,除SO2外,尾气中所有的有机硫 化物以及元素硫均可被还原成H2S而返回硫磺回收装置,从 而使装置的总硫磺回收率达到99.95%。该工艺相对复杂,操 作工艺条件苛刻,设备投资较大。
(4) 壳牌-帕克(SHELL-paques)生物脱硫工艺
壳牌-帕克(SHELL-paques)生物脱硫工艺是酸性尾气处理 工艺的新发展,是从酸性尾气中脱除H2S并以元素硫的形式 进行硫磺回收的生物反应过程。
含H2S气体在吸收塔内与含硫细菌的碱液逆流接触,H2S溶 解在碱液中进入到生物反应器(专利设备)。在生物反应器 内的充气环境下,H2S在一种无色硫磺杆菌的作用下生产单 质硫,该过程只有在反应器通风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硫磺以 料浆的形式从生物反应器中取出,经过浓缩后形成65%干度 的硫磺饼,可进一步处理满足需要。溶液中悬浮硫的浓度 5-15g/L,由于生物硫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所以流动性好, 不会产生堵塔现象。
壳牌-帕克(SHELL-paques)生物脱硫工艺特点
a. 最小的化学品消耗
b. 高调节比
c・净化度高,净化后尾气中的H2S浓度小于4ppmv。
d.生物反应器中硫化物1%转化,其中95-98%转化为元素 硫。
壳牌-帕克(SHELL-paques )生物脱硫工艺只适宜在酸性气 H2S浓度<25%V,硫磺产量<15d/t小规模装置。本装置的 硫磺产量高达97t/d,因此不宜选用,经比较初步推荐 Claus-Scot 工艺。
4.1.7空分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本项目采用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对氧气、氮气、空气要 求如下表:
介质
纯度%
温度°C
压 力
MpaG
用气量
NM3/h
使用情 况
氧气
99.6
40
3.8
261825
连续
低压氮 气
40
0.6
347877
间断
针对上述对氧气和氮气的使用要求,空分装置需要对氧 气、氮气增加方案、装置的系列数做出选择。
(1)空气增压方案
内压缩流程和外压缩流程的共同点都是采用低压空气 压缩、空气预冷、分子筛空气净化、深冷分离。不同点是内 压缩流程采用空气增压机和液氧泵获得高压氧气;外压缩流 程的实际功耗相近。因为,尽管内压缩流程使用了空气增压 机来提供系统的部分制冷量,空气增压机、液氧泵的功率比 氧压机高,理论上要多消耗3%的压缩功;但是氧压机实际运 行往往偏离其设计工况。两者实际的功率是很接近的。
从安全方面分析,尽管外压缩流程的使用也比较普遍, 氧气压缩机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统计数据表 明,氧压机有多台次发生过燃烧事故,而内压缩流程从未出 现过类似事故。另外,由于内压缩流程使用了液氧泵,可及 时抽走主冷凝器液氧中的液态烃,使得空分装置的运行更加 安全、可靠。
从投资上看,两种流程相近,内压缩流程稍低一些。此 外,使用液氧泵的内压缩流程比使用氧压机的外压缩流程操 作、管理更为方便,维修工作量少,占地少。两种氧气增压
方案的比较见下表。
液氧泵和氧压机增压方案比较表
序号
项目
液氧泵流程
氧压机流程
1
相对能耗
1.03
1
2
相对投资
1
1.05
3
维修费用
低
高
4
占地面积
小
大
5
安全性
安全
较安全
因此,本项目推荐采用液氧泵内压缩流程。
(2)装置的系列数
空分装置每期可采用两套制氧能力450NM3/h的方案。 (共三期六套)
450NM3/h的空分考虑选用国产装置。其中离心空气压缩 机、空气增压压缩机、驱动汽轮机、产品氮气增压机、高低 压板式主换热器、低温透瓶膨胀机、低温泵、所有低温阀门、 调节阀门和切换阀门及DCS系统、分析仪和主要仪表均为进 设备,国内的子公司制造和采购的设备主要为精馏塔、空 气纯化系统、空气预冷系统、空气过滤器、部分仪表和电控 设备等。
(3)空压机及配套汽轮机的选择
本项目450NM3/h的空分装置需要处理的空气量约为 2140NM3/h,由于处理量大,采用离心式压缩机压缩空气,
蒸汽透平驱动,汽轮机选用全凝式。
空压机配汽轮机的蒸汽可用两种等级的蒸汽:
一、压力:13・0MPa(G),温度 535°C。
二、压力:9.2MPa(G),温度 535C。
13.0MPa(G)等级的汽轮机,业绩较少,价格较高;9.2 MPa(G)等级的汽轮机,空分装置配套的很多,技术已比较 成熟。故本次设计选哟国内9.0 MPa(G)等级的汽轮机。
4.1.8干燥工艺技术选择
常用干燥方法有冷分离法,固体吸收法,溶剂吸收法。
4. 1. 8. 1冷分离法
冷分离法是利用压力变化引起温度变动,使水蒸气从气 相中冷凝下来的方法。常用有两种流程:节流膨胀冷却流程 与加压后冷却流程。
(1) 节流膨胀冷却脱水法,一般用于高压天然气气田, 高压天然气经过节流膨胀或低温分离,把天然气中的一部分 水冷凝下来。这种方法简单,经济,但应控制天然气降压后 仍高于输送压力,同时,不使温度降的太低,防止冷凝水结 冰。
(2) 加压后冷却法,对于低压天然气田及人工煤气, 需加压后再冷却当时将煤气中水蒸气冷凝下来。上述两种方 法煤气干燥度即露点温度,将受多种因素影响、且能量损失
大。
4.1.8.2固体吸附法
固体干燥剂脱水的过程是周期性的,用一个或多个干燥 塔吸附脱水。应采用吸附水能力比吸附烃类或吸附酸性气体 能力强的干燥剂,可用热气体通过吸过水的干燥剂将水分带 出使之再生。
固体吸附法脱水的优缺点见表
优点
缺点
1、能获得露点极低的净化 气;
2、不受净化气温度、流量、 压力等变化的影响;
3、设备构造简单、便于操 作;
4、腐蚀及净化气量少时,费 用也不太高。
1、设备费高;
2、耗热较多;
3、净化气中成分易使干 燥剂中毒粉碎;
4、吸附与再生均不连 续。
常用的固体吸附脱水法有氯化钙法,硅胶法,活性氧化 铝矶土法,分子筛法以及复式固定干燥剂法等,各种干燥剂 特点见下表。
复式固定干燥剂是综合了多种干燥剂的优点,该法是根 据不同的气源,分别放置不同的脱水剂,以便有选择的脱除 不同组分气体水分。
各种干燥剂特点
脱水剂
优点
缺点
使用情况
氯化钙法
成本低,工艺过程简 单
腐蚀性严重,
废渣废水处
理困难
适用于高寒
地带
硅胶法
吸附能力好,吸水选
择性强
遇液态水,油 料易碎,处理 量大时时效 快
适用于处理
量大而含水
量不大情况
活性氧化
铝法及活 性铝矶土
吸附能力较好,再生 温度低,在液态水中 不易碎
活性丧失较 快,特别酸性 气体多时
适用于含酸 性气体少的 煤气
分子筛
吸附能力较好,对高 酸性气体的脱水可 用抗酸性分子筛
成本稍高
适用于处理 量较大,露点 降要求高的 气体
4. 1. 8. 3溶剂吸收法
液体吸水剂(溶剂)吸收法所用设备费最少。
液体吸水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较大水浓度范围内吸水能力大;
(2 )操作时水蒸气的压力低;
(3 )水溶液没有腐蚀性;
(4)粘度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