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制定
主备教师
备课组成员
班级
时间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乡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朝气蓬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咏柳》通过描述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情景。《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打算尽量放手让同学自主学习,让同学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升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同学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春天并不陌生,有一些切实的感受,部分同学也曾有过放风筝的体验,但关于春草初长、黄莺飞鸣以及杨柳拂堤等缺乏细致的观察,在教学中还需要抓重点词、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进入情境,心得诗景诗情。让同学在反复诵读中心得诗歌的意境和心得春天的美,把同学带入迷人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备课标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
3.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思索
如何引导同学体会朝气蓬勃的春天景象?
解决问题
一是理解“意〞,即采纳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同学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心得诗的“境〞,采纳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同学走进诗歌描述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同学在心得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同学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村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同学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心得大自然的美好。
法治渗透
备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心得诗意诗情。
备教学资源、
教具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同学〕
教学制定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的经典文学,古诗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多数是绝句、律诗,儿童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既可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提升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得到美的体验。新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同学“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村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制定意图
二次修改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二、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三、品读古诗,心得欣赏。
四、指导写字
五、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1.指导同学背诵古诗《村居》。
2.板书课题:村居。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居〞。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1.组织同学自读古诗。
2.指导同学读古诗,改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同学巩固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
2.同学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出示自学提示:再读古诗,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说一说你最喜爱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品读前两句,引导同学感受春光之美。
〔2〕品读后两句,感受儿童的快乐。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4.组织同学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评议。
1.组织同学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4.了解题目意思〔村,乡村。居,居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 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2. 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3.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1.认真听范读,注意断句。
2.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古诗中的词语。
3.谈谈自己放风筝的心情感受。
1.认读“诗、村、童〞,并组词。2.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交流生字的书写要点。
3.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掌握书写要领。
4.学习描红、临写。
把自己积存、搜集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在古典音乐中激情导趣。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在入情入境中诵读成韵、体会到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充分依托文本,想象诗的意境。
学会观察
学会交流
认真书写
学会积存
作业布置:背诵古诗。
板书制定:〔备板书 〕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景〕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
乡村生活、充满情趣
课后反思:
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 咏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制定意图
二次修改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三、朗诵古诗,理解诗意
四、诵读古诗,心得诗情
五、总结全文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赞美了春天的什么?板题:咏柳。
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3.依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状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纳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同学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1.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朗诵古诗,引导同学在朗诵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2.指导同学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组织同学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3.将有关春天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到处闻啼鸟。
〔2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状况。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
1.同学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解的诗意。
〔1〕这里把柳树叶子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柳条。因为柳条细长、柔美。
〔3〕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增加了诗的情趣。“不知〞是发问,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无形到有形,写出了春风神奇灵巧地剪出一丝丝柳叶,装点锦绣大地的景象。
1.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 同学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春的歌颂之情。
1.同学自由讨论,谈感受。
2.依据提示,同学尝试朗诵全文。
用语言描述画面、用想象丰富画面,体验到品读古诗的快乐。
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借助插图等方式既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吸引同学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同学积极观察。
感受柳树的美;从而激发起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 完成《畅优学习》
3. 画一幅春景图。
板书制定:〔备板书 〕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