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习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103492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 一.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 ,字 ,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这篇“记〞实际上就是这首诗的序,或者说引子。记,古代一种文体,即记述事物的文章。 文章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文字。它表达的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二、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欲穷其林 4、阡陌交通 5、豁然开朗 6、屋舍俨然 7、黄发垂髫 8、便要还家 9、咸来问讯 10、遂与外人间隔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一一为具言所闻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三.翻译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进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此中人语云:“不够为外人道也。〞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四.回答以下问题 1.渔人偶遇桃源,“到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假设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岳阳楼记》 一.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 文章用精当优美的笔法描写了登楼观洞庭湖浩荡无际,阴暗变化,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象;用凝练笔触叙写了登临者或悲或喜的不同情绪;再将这两种“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对比映衬,从而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二.解释加点词语 谪守: 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横无际涯: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 南极潇湘: 连月不开: 排空: 日星隐曜: 薄幕冥冥: 春和景明: 不惊: 沙鸥翔集: 静影沉璧: 何极:翔集: 假设夫: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三.翻译以下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四.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2. “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醉翁亭记》 一.本文选自《 》,作者 ,字永叔,号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 ,北宋吉州永丰人。我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四周的秀丽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二.词语解释 林壑: 辄: 醉翁之意: 岩穴暝: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晦明: 负者: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酒洌: 阴翳: 觥筹交错: 谓: 酣: 非丝非竹: 翼然: 杂然: 颓然: 四、翻译以下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回答以下问题 1.《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3.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4.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湖心亭看雪》 一.本文选自《 》,作者  ,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 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课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述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二.填空 ①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⑴ , 。 ⑵ , 。 ②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③                 ,                  ,上下一白。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⑤大雪三日,                    。 ⑥.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 ⑦.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以下词语 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