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3,、,4,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DNA,的结,构,沃森和克里克,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_,_,。,2,DNA,的化学组成,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3,DNA,的结,构特点,(1),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按,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反向平行,脱氧核糖和磷酸,基本骨架,(2)DNA,分子中的,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_,;碱基排列在内侧。,碱基互补配对,(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_,原则通过,_,连接成碱基对,,A(,腺嘌呤,),与,T(_),配对,,G(,鸟嘌呤,),与,C(_),配对。,氢键,胸腺嘧啶,胞嘧啶,4,DNA,的特性:,_,_,、,_,、,_,。,1.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氨碱基数,_,。,2,DNA,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产物分别是,_,_,_,_,。,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1111,含氮碱基,DNA,初步水解,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_,的过程,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_,的间期,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_,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做,模板,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_,等,二、,DNA,的复,制,子代,DNA,减数第一次分裂,两,解旋酶、,DNA,聚合酶,过程,DNA,解旋以母链为模板,以,_,为单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子链延伸子链与,相应的母链盘绕成亲子链,特点,边,_,边,_,,为,_,复制,结果,1,个,DNA,分子形成了,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意义,保持了,_,的连续性,(,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续表,脱氧核苷酸,解旋,复制,半保留,遗传信息,21,22,23,1.,复制的准确性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关。,(,),2,A,与,T,之间通过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连接。一般说来,,G,、,C,含量越多,,DNA,分子结构越稳定。,(,),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与,DNA,的关系,(1),基因是有,_,的,DNA,片段。,遗传效应,(2),每个,DNA,分子含有,_,个基因,,DNA,分子中也存在,非基因的片段。,多,24,25,2,DNA,中的,遗传信息,(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2),碱基的,_,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排列顺序,特定,(3),碱基的,_,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3,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_,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26,27,28,4,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是控制,_,的基本,单位。,生物性状,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排列。,个体发育过程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发育过程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9,30,线性,基本,骨架,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内侧,碱基对,(AT,、,GC),空间,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特性,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核酸种类的判断,(1),判断依据:核酸所含碱基的种类及比例。,(2),判断过程,若有,U,无,T,,则该核酸为,RNA,。,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一般为双链,DNA,。,若有,T,无,U,,且,AT,、,GC,,则该核酸为单链,DNA,。,3,DNA,分子,结构的特性,决定因素,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粗细均匀、螺,距相等的规则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定 键,从而维持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DNA,分子之,间对应的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稳,定不变,决定因素,多样性,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可能是,A,T,或,T,A,或,G,C,或,C,G,,即每一个碱基对有,4,种类型的可能性,,故,n,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4,n,,从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也决定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储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续表,1,,,即嘌呤总数嘧啶总数;,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方法与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A,G,),(,T,C,),A,G,T,C,A,C,T,G,;,(,A,G,),(,T,C,),(,A,C,),1,,即,(,T,G,),DNA,分子中任一非互补碱基之和相等,且占,DNA,碱基总数的,50%,。,(,T,2,C,2,),(A,1,+,T,1,)(A,2,+,T,2,),(2),在,DNA,两互补链之,间,(,A,1,G,1,),(,T,1,C,1,),;,(,A,2,G,2,),=,(G,1,+,C,1,)(G,2,+,C,2,),此比例在不同,DNA,分子中,可以有特异性,。,A,总,%=1,/2(A,1,%+A,2,%),,,同理,C,、,G,、,T,都有同样规律。,【,典例,1,】,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A,T,,,G,C,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C,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D,DNA,分子两条链上的,A,与,T,通过氢键连接,解题思路,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但是任一条单链不一定会出现,A,T,G,C,的,情况;,DNA,分子中与碱基相连的是脱氧核糖,磷酸不与碱基连,接;,DNA,分子的每条链分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这个磷酸,基,团只与一个脱氧核糖相连,其余的磷酸基因都与两个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答案,D,考点对应练,1,(2011,年镇江调研,),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A,DNA,分子中的依次代表,A,、,G,、,C,、,T,B,构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和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当,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的形成,解析:,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当,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是氢键,由解旋酶催,化解开。,答案:,A,机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双螺旋结构,场所,真核细胞,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拟核、细胞质基质,条件,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半保留复制,),续表,遗传信息的传递,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和延续,意义 由于复制差错而出现基因突变,从而为进化提供了,原始选择材料,【,说明,】,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有关,DNA,半保留,复制的计算,如果对亲代,DNA,分子用,15,N,标记,然后在不含,15,N,的环境,中让其复制:不管复制多少次,总有两个,DNA,分子含有,15,N,,,总有两条链含有,15,N,。,世,代,DNA,分子的特点,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特点,分子,总数,细胞中的,DNA,分子,在离心,管中,的位置,不同,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之比,链,总,数,不同脱氧核苷酸,占全部链之比,仅含,15,N,分子,含,14,N,、,15,N,杂,种,分子,仅含,14,N,的,分,子,含,15,N,的链,含,14,N,的链,0,1,全部在下部,1,2,1,1,2,全部在中部,1,4,1/2,1/2,2,4,1/2,中部,,1/2,上部,1/2,1/2,8,1/4,3/4,3,8,1/4,中部,,3/4,上部,1/4,3/4,16,1/8,7/8,n,2,n,2/2,n,中部,,1,2/2,n,上部,续表,2,n+1,),【,典例,2,】,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在复制过程中,复制和解旋是同时进行的,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解题思路,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螺旋的双链解,开,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才能水解成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的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是分别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答案,B,考点对应练,2,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DNA,应为,C,子三代,DNA,应为,B,子二代,DNA,应为,D,亲代的,DNA,应为,解析:,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一代,DNA,应为,;子二代,DNA,应为,;子三代,DNA,应为,;亲代的,DNA,应为。,答案:,C,考点,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的关系,【,典例,3,】,(2011,年丹东联考,),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解题思路,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是,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一个,DNA,上也有非基,因片段;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别由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当未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含有,2,个,DNA,分子。,答案,A,考点对应练,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DNA,与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只有在染色体上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B,生物体内的基因都分布在细胞核染色体的,DNA,上,C,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序,列,D,细胞核基因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是平行,的,解析:,基因是通过转录为信使,RNA,,并在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除了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有基因,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也有基因存在。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全部碱基的序列。,答案:,D,DNA,复制方式的探究,1,实,验原理:,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处理技术,根据复,制后,DNA,分子在,试管中的位置即可确定复制方式。,2,实,验方法,【,典例,】,某校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1),实验步骤,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 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请分析:,如果,DNA,位于,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请分析:,如果,DNA,位于,_,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_,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2),有人提出:第一代,(),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1/2,,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这同学说法是否正确?,_,。原因是,_,。,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实验原理:,DNA,两条链都被,15,N,标记为全重,都被,14,N,标记为全轻,一条是,14,N,而另一条是,15,N,的为中。,第二步,懂分析:,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个,15,N,15,N,,一个,14,N,14,N,,其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其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答案,(1)1/2,重和,1/2,轻,全中,1/4,重和,3/4,轻,1/2,中和,1/2,轻,(2),不正确,无论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结果是,一致的,无法区分,1,(2011,年佛山质检,),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序列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B,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C,双链,DNA,分子的任意一条链中碱基,A,的数量一定与,T,相等,D,细胞内,DNA,双链必须完全解旋后才进行复制,解析:,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量一定与,T,相等;,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A,2,(2011,年汕尾调研,),下列关于,DN,A,和,R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DNA,自我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形成,mRNA,需要,DNA,的一条链作模板,D,DNA,和,RNA,的化学成分除五碳糖不同之外,其他成,分均相同,解析:,DNA,和,RNA,的化学成分除五碳糖不同之外,含氮,碱基也不完全相同。,3,(2011,年广州一模,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嗜热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基因在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C,若一双链,DNA,中的,A,T,40%,,则,A,G,60%,D,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解析:,性染色体的基因可能是不成对的;若一双链,DNA,中,的,A,T,40%,,则,C,G,60%,。,4,(2010,年惠州二模,双选,),关于下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均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处,而,DNA,解旋酶可作用于氢键处,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其细胞内,含有,4,种核苷酸,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G)/(G,T),的,比例上,D,把此,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n,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2,n,解析:,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答案:,AD,5,(2010,年佛山一模,).,以下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模,型的过程,参考下列材料作答。,材料一,当时已有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呈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螺旋的内,部,数量巨大,于是他们设想:,A,与,A,、,T,与,T,、,G,与,G,、,C,与,C,配对。,材料二,1952,年他们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材料三,后来进一步分析得知:碱基,A,和,G,是双环化合物,(,分子直径大,),,而碱基,C,和,T,是单环化合物,(,分子直径小,),,于是,他们改变配对方式,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最终构建出,正确的,DNA,模型,该模型两条链之间的距离相等,分子结构,稳定。,(1,)“,碱基之间以相同碱基进行配对”的设想为,什么不合,理?,_,_,。,第一,不能保证,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第二,不能保证两条链之间的距离相等,(2),用一句话阐明基因与,DNA,的关系:,_,_,。,效应的,DNA,片段,(3)DNA,为什么能够作为遗传物质?,_,_,_,_,。,基因是有遗传,分子结构比较稳定,(,或,DNA,结构具有稳定性,),;碱基数量巨大,能够贮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或,DNA,结构具有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能够,精确地进行复制,.,人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普遍存在着“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的现象,而苯丙酮尿症没有这种现象。,(4),苯丙酮尿症是突变基因不能表达所致,即肝细胞不能通,过,_,和,_,过程合成苯丙氨酸羟化酶,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来控制,生物性状。,转录,翻译,酶的合成,(5),表现正常的妻子与只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丈夫,生,下一个两病兼发的,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其表现正常,的概率是,_,,这种现象体现了遗传的,3/8(3/41/2,3/8),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_,定律。,与,DNA,内容,相关的计算,解题攻略,与,DNA,内容相关的计算主要包含,DNA,的结构、复制两个,方面,而,DNA,复制又与细胞分裂相联系,常见的命,题方向如,下:,分类集训,题型一:,DNA,链上的碱基排列方式及比例,1,含有,2 000,个碱基的,DNA,,每条链上的碱基排列方式,有,(,),B,A,4,2000,个,C,2,2000,个,B,4,1000,个,D,2,1000,个,解析:,每条链上有,1 0,00,个碱基,即相当于有,1 000,个位置,,而每个位置上可以是,A,、,T,、,G,、,C,四种碱基,所以每条链上的,碱基排列方式为,4,1000,个,用,4,n,计算。,2,由,120,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最多可达,(,),A,A,4,120,C,4,60,B,120,4,D,60,4,解析:,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4,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排列顺,序,具体到位于同一位置的碱基可以是,4,种碱基中的任意一种,,故在由,n,对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其排列方式有,4,n,种。,3,从某种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A,A,26%,B,24%,C,14%,D,11%,解析:,由整个,DNA,分子的,G,C,46%,,可得出,G,C,占,对应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也为,46%,,则,A,T,54%,,由,H,链,中,A,28%,,得出,T,占对应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为,28%,,则,A,54%,28%,26%,。,4,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34%,,,其中一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那么对应的另一条,),C,互补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A,33%,B,5%,C,38%,D,35%,解析:,根据规律,,A,T,之和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34%,,则在每条单链中,A,T,之和仍为,34%,,故已知链中的,G,C,66%,,,G,66%,28%,38%,,则互补链中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也是,38%,。,题型二:,DNA,复制过程,中消耗的碱基数量,5,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C,A,7(a,m),C,7(a/2,m),B,8(a,m),D,8(2a,m),解析:,第一步计算出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C,T,a/2,,,C,m,,所以,T,a/2,m,;第二步计算,出连续复制,3,次所需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2,3,1)(a/2,m),7(a/2,m),。,6,(2011,年南京一模,),下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 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时作用于处的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 900,个,C,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解析:,A,T,占碱基总数的,34%,,则,C,G,占,66%,,,C,为,3,300,,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33 300,9 900,个。,答案:,B,7,(,双选,),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有关此,DNA,在连续复制时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A,复制,1,次时,需要,(m,a),个,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m,a),个,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D,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m,a),个,解析:,双链,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m,a),;,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1)(m,a),个。,题型三:,DNA,的半保留复制,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细,菌中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氨基酸被,15,N,标记,则,1,个噬菌体,连续繁殖,3,代,含,32,P,和,15,N,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百分数分,别为,(,),A,A,100%,、,100%,C,50%,、,50%,B,25%,、,50%,D,25%,、,0,解析:,噬菌体繁殖过程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氨基酸,(,被,15,N,标记,),等,所以子代噬菌体全,都含,32,P,和,15,N,。,9,用,15,N,标记某噬菌体,DNA,,然后再侵染细菌,假设细,菌破裂后共释放出,16,个噬菌体,则这些噬菌体中有几个不含,),C,15,N,?,(,A,2,C,14,B,8,D,16,解析:,如果对亲代,DNA,分子用,N,15,标记,然后在不含,N,15,的环境中让其复制,不管复制多少次,总有两个,DNA,分子含,有,N,15,。,10,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B,A,含有,14,N,的,DNA,占,7/8,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C,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16,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解析:,含有,14,N,的,DNA,占,100%,;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个;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11,。,题型四:,DNA,复制与有丝分裂,11,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3,H,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A,5,条,C,20,条,B,40,条,D,10,条,解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用,3,H,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了第一代后,则每个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均含有一条单链是没有标记的,而在第,2,代的细胞中,,10,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20,个姐妹染色单体,其,中一半染色单体的,DNA,是含有标记的,另一半染色单体是没,有标记的。,答案:,D,12,(2011,年丹东联考,),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A,第,1,次,C,第,3,次,),B,第,2,次,D,第,4,次,解析:,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当进行第,1,次分裂后,形成的子代,DNA,中,,DNA,的两条链只有一条有,32,P,标记,当,进行第,2,次分裂时,,DNA,再次复制,子代,DNA,中只有一半有,32,P,标记,分裂中期,共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有,32,P,标,记的,DNA,链,而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16,条染色体,则其,中只有,8,条有,32,P,标记。,答案:,B,13,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连续进行,4,次有丝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不考虑,),B,交叉互换,)(,A,2,、,16,C,4,、,8,B,2,、,8,D,4,、,16,解析:,4,条被,32,P,标记的,DNA,,经复制,4,次后产生,64,条子,代,DNA,,其中有,8,条,DNA,被,32,P,标记;按自由组合原则,,8,条,DNA,可以全部分到两个细胞中,也可分到,8,个细胞中,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2,和,8,。,1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解析:,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接,所以仍是,20,条染色体。,而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条染色体就成了两,条子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是原来的,2,倍即,40,条。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有,32,P,标记的,DNA,分子双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经第一、二次分裂后,在第二次分裂中,期含,32,P,的染色体数同染色体数,即,20,条,在后期含,32,P,的染,色体只占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即,20,条。,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