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方法
课堂提问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实施〔素养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强化与同学的互动,注重了同学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同学是否真正参加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同学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实际上由于问题不鲜亮特别,同学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同学根本没有自己消化汲取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同学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同学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课堂交流要重同学反馈
有些老师上课之前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但当同学在回答时,却常常把同学晾在一边。有时同学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同学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同学非但不能参加到对问题的思索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同学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同学主体摆在特别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不说破,留下"更美的风光'让同学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究、思索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从而能更加深入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2课堂方法一
把课堂还给同学,适当激励,加强同学的自信心
把课堂还给同学,给同学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要给同学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同学天生聪慧,但有些同学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缓慢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必须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我一直带中低年级,那些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也很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合计从同学的实际出发,教师组织同学一起做学习的做法,而多给同学有选择性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同学找到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加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上的是《大数的熟悉》,由于是新知识,同学们也兴趣盎然,可以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是我预料之中的。轮到同学自己下笔做学习时我发现最后一排有一个高一点的同学一直低着头,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慌忙把自己的学习本遮住。
我俯下身子悄悄地对这个同学说能否让老师看看呢?那位同学却摇摇头,我想凡事不能勉强,就对他说那就等你做好了再给老师看好吗?那位同学点点头。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她的身边,他抬起头望着我,脸上露出害羞的表情,一只手还捂着自己的那张作业纸。我说你做完了吗?大胆些,念念答案,好吗?那个同学慢慢地把手从作业本上挪开了,我看到了一道题也不对,当时我心里真的非常生气,但一想到他那一颗愁眉苦脸的心。我于是说:你写得很干净整齐,但老师希望你接下来能认真听老师讲方法,和大家比一比,看谁在这节课上收获大,好吗?那个小朋友笑着点点头!或许是我的话,接下来的课上,他就一直认真听讲,而且我再次走过去的时候,他再没有用手把作业遮挡住了。当我要求同学们自愿上讲台来做题时,他也勇敢的举手上来了,结果完全正确,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注重动手操作,让同学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同学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确实,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施行则最易于激发同学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同学的直接经验,让同学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同学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同学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同学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各小组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同学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同学当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同学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同学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刚的发现。结果,有的同学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同学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干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可以说,在这几番物质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制定〕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同学对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楚的熟悉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入的。
3课堂方法二
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中的特别要求,是知识互动和能力互动综合体的另一种升华。它更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特色,也是一名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情感互动包括教师语言的情感成分和教学环节的情感把握与制定。我们常说,教师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体,那么情感的互动就可看作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即情感的到位与共鸣。我们平常常说:某教师上课出色,某教师上课平淡,其实就是教学中情感投入的多与少。传统传授式或满堂灌教学模式显然是缺乏情感体现的典范,当然就谈不上什么情感互动了。师生情感的互动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其中"兴趣'是一块较好的敲门砖。兴趣可以促进师生情感火花的碰撞,从而使同学步入一种理性的境界,由被动地学变为乐学、喜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简洁的内容、活泼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多做表扬和激励,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同学的推理意识,帮助同学形成正直、诚实、不盲从的品质,养成尊重真理的科学态度,形成和发展同学数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如,在学习"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时,我们可以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为数据让同学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同时启发同学类比前面的表示方法来表示"近代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0.000000014厘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让师生很好地进行了互动,交流了思想,〔沟通〕了情感,进而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同学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西游记》有所渗透,对电子科学的惊人分辨能力也有所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同学的爱国热情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正确态度。
知识互动
知识互动是一节课的最基础要求。韩愈曰:"师者,所以用来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的就是这种境界。比如要求"同学理解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运算;要求同学学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同学回忆前面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公式,因循利导地让同学发现"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的现象,然后再让同学从中对照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掌握这节内容的知识要求。
4课堂方法三
尽力给同学提供互动探究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先考究"互动'的价值,即根本不必须要的坚决不互动,必须要的互动合计如何互动引入,何时在课堂中互动,怎样互动效果最正确。因此,总是精心制定灵活的预案,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做法,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同学主体学习的预设制定上,对同学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状况,从多方面进行猜测并准备应对策略
假设同学中一人都不会,则教师选中切入点与关键处进行点拨,而后让同学接着独立思索,必要时组内合作互动;假设同学中仅有几个人会,教师让他们上黑板讲给同学;假设同学中有一半人或更多人会,教师直接让同学进入互动环节解决疑难,可组内、可组间进行。
"互动式'教学
课堂互动有多种,主要有教师与同学个体间的互动、教师与同学群体间的互动、同学个体之间的互动、同学群体间的互动(组间互动)、同学个体与同学群体之间的互动共五种类型。"互动式'教学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制造互动、交流的机会。2、在同学互动之前,教师一定要为每个同学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3、教师不能总是急于先讲解知识,而要让同学间互相提问、互相帮忙、共同商讨解决问题。4、教师应善于倾听同学,并捕捉动态生成中的亮点。5、忌形式互动即缺乏实质性的互动。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