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徐向东,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应激是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的重要环节。,应激并不都是有害的,适度应激状态能取得最大业绩。,著名的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Selye,)曾说过,:,“,没有应激就会死亡!,”,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一、压力的定义,是指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二、压力源的种类(,按性质可分为三类),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1,)纯社会性的,(,2,)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竞争的快节奏生活,环境压力源,主要指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如高温、低温、高或低气压、辐射、强烈的噪声和震动。,噪声是现代化城市中最惹人注意的环境应激原之一。,现代人所接受的噪声影响远胜于我们的祖先,汽车、飞机、工厂机器运转、建筑机械、商业音响等都是噪声原,噪声的应激效应是肯定的。,资料:,Cohen,等(,1986,)发现,在大型机场(每隔,2.5,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落)旁的一所小学与另一所环境安静的小学的学生相比,前者患高血压者多,标准考试的成绩差。,这个研究提示,现代城市居民正在为机械化引起的噪声付出沉重的代价。,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三、压力源的测评,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霍尔姆斯为测量重大生活事件而设计,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1,)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量表,(,2,)日常生活中,令人兴奋的量表,生活、工作,甚至你,的上司对你百般挑剔,三、压力源的测评,知觉压力的测评,测评知觉压力,是让,个体确定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事情有哪些。知觉压,力量表,PSS,(用于预测早,期健康问题、评估个人不,良习惯造成的慢性压力),让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发疯,我要疯了!,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四、压力的内省体验,心理学所说的压力,是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四类:,1,、双趋冲突,两者有强烈吸引力,却互不相容,2,、趋避冲突,目标具有吸引力,但却具有极大危险,3,、双避冲突,两种目标都不利,4,、双重趋避冲突,两种选择既有利又有弊,你整日因各种原因冥思苦想,怎么回事呢?,1,、趋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个同样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引起同样程度的动机,而必须从中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谈三角恋爱就是如此,。,2,、避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前遇悬崖,后有追兵”“进退维谷”,两件不受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同时出现,而必须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既向往又拒绝,既喜欢又厌恶)时发生的动机冲突,往往既有吸引力,又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是最常见的心理冲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4,、双重趋避冲突,是指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如结婚和单身的选择,两个目标各有利弊,不知如何选择。,又如大学生找工作,工资高可能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地位高又可能工资不高。,心理冲突若不能获得解决,便会造成挫折、心理应激和心理障碍,长久未能解决的心理冲突对健康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心理治疗和咨询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一、压力的种类(按压力的强度),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如入学考试、恋爱、婚姻、就业、失业、迁居等,2,、叠加性压力,(,1,)、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2,)、继时性叠加压力,“,祸不单行”,3,、破坏性压力(权端压力),如战争、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灾难症候群,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惊吓期、恢复期、康复期,地震来临那一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中,人们的心就如同这个道路一样,已经碎的七零八落,汶川县震前震后对比 记住这曾经美好平静的小城,5月19日,一艘运,送物资的冲锋舟从映秀镇返回都江堰,在经过狗脚湾峡谷时,突然遭遇山体塌方,山上滚落的巨石在峡谷中溅起浓浓烟尘。冲锋舟正逃出生天。,孩子,我要怎样才能保护你?,青川山边的一户人家,孩子在妈妈身边捧着双手哭了起来。,5月15日映秀镇,一位父亲徒步将遇难的女儿背出。,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二、压力的适应,塞利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警觉阶段,发现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2,、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或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却,3,、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被抛弃、离婚、或是下岗、被开除,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二、压力的适应,三阶段特点,1,、警觉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主),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2,、搏斗阶段,(,1,)、警觉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在表面上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但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一种被控制状态。,(,2,)、个体内在,生理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3,)、由于调控压力而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3,、衰竭阶段,能量耗尽,无法继续抵抗;若外在压力源继续存在或个体适应性没有形成,则会发生疾病或死亡等。,上述适应压力的阶段,统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GAS),。,2005年北京15名大学生先后自杀,2005年4月23日下午4时,一名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自北大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当天曾有同学看到她面无表情地站在9层天台上,因平时常有人到天台欣赏风景,这位同学也没在意。谁知他从9层乘电梯到1层,刚一出电梯门就看到这名女生已躺在天井地上。后经证实确认这名女同学系自杀,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的。同学们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下午1点左右,当时她并无异样。但是两天前,她曾提起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半个月后,北大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样地点跳下,当场身亡。,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当天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自学生公寓4层跳下。她站上窗台的瞬间,同寝室同学曾经竭力拉她,但最终没能留住她的生命。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去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另外大学生杀人案件激增。马晓明原是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三学生。2002年春节前,马晓明因功课多次不及格被学校劝退。寒假回家过年时,马晓明忐忑不安,不知该怎样把在校情况告诉家人。最后,他竟萌生了杀死父母和奶奶、然后再自杀的念头。,对应激的抵抗水平,休克,抗休克,正常抵抗水平,警戒期,抵抗期,耗竭期,全身适应综合征的三个阶段,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一)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体质、压力论,压力和个体身体素质,对疾病的发生同时起作用。无论什么压力,都会如塞利所说的那样,引起一般性适应症候群。,器官敏感论,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易患病。,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1,、对压力的响应阶段,引起个体响应的事件:,生物性的、社会性的、精神性的,2,、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中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免疫系统,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A,、认知、评估作用,正确地认识和评估压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使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拉扎鲁斯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三类:,认知结果是两可的,对客观事件严重性的评估,面对事件、当事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自我能力评估过低,可以增强焦虑情绪,即增强对压力体验的强度。,你在强大的压力下顶替了他人的位置,不安逸!,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是对事物全部的认识过程,在,心理应激的发生和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认知评价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强调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2,、,Mason,指出,一切有效的应激原都伴有心理成分,心理社会刺激也能引起生理的应激反应。,3Epictetus,曾说过:扰乱人精神的,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的判断。,4,、生理学家塞里指出: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对待它。,一个可怜兮兮、哭哭啼啼的受害者,行行好吧!,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B,、调节控制作用,即当事人是否认为自己能,控制局面,不可控的压力、可控压力,对局面的控制类型有三类:,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生活、工作让你如坐针毡,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1,)认知系统的具体作用,C,、人格的影响作用,外控型人格,内控型人格,(,2,)社会支持系统,具体地支持当事人,给当事人精神支持,(,3,)生物调节系统,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一、压力的临床后果,(二)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3,、临床相阶段,及时型症状,迅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滞后型症状,作为潜在的模糊观念积存起来,当后来的类似事件出现时,又被激活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并明朗化而再次发生效用。,当众出丑,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及破坏机制,精神属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