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气焊作业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1 一般规定
1.1 电、气焊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者操作。
1.2 电气焊操作人员操作前,必须办理用火审批手续,方可进行操作。
1.3 电气焊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电气焊操作规程,用火前要清理作业现场易燃物,备好有效的防火设备,看火人到位;气焊操作人员要注意回火装置的安全有效性,正常的安全距离。
1.4 电气焊操作设备使用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带病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1.5 严禁交叉作业,确因施工需要,必须进行交叉作业时,必须采用合理的防火措施。
1.6 施工完毕要清理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当作业场所发生变化时要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1.7 定期对所使用的灭火器材进行修理保养并做好记录。
1.8 电气焊操作人员要服从安全专业人员的管理,接受其工作指导,对存在的不符合项及时按要求整改。
1.9 焊接作业时,应穿工作服、佩戴面罩(电焊)或眼镜。焊接或气割作业现场四周10m范围内不应有易燃易爆物。
1.10 雨雪天及六级(含)以上大风天,不得露天作业。
1.11 焊接前,应检查焊接器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电焊需检查焊钳和焊接把线的绝缘、焊机外壳保护接地和焊机的各接线点等。气焊(接、割)需检查气带有无漏气、气瓶压力表是否连接好、连接处有无油污、压力是否正常等。
1.12 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并系在可靠的构架上。下方必须清理所有易燃物。焊接把线或气带不得搭在焊工身上,须绑紧在固定处。
1.13 操作时严禁身体夹住把钳去搬运焊件等物品。
1.14 焊接把线和气带通过道路时,须架高或采用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其被碾压。
1.15 电气焊作业区域应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
2 电焊作业
2.1 焊机应固定在具有防雨措施、通风优良的干燥处,并用绝缘物支垫(高于地面200mm)。
2.2 焊工操作时,应戴面罩,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2.3 电焊机必须设单独的电源开关、自动断电装置。一次线不大于5m,二次线不大于30m,两侧线应压接牢固。
2.4 电焊机的外壳必须设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2.5 焊接时,二次线必须双线到位,严禁借用金属管线、钢管脚手架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
2.6 焊工作业在潮湿地点或身体出汗时,严禁靠在带电钢板或工件上。
2.7 在密封环境焊接时,应采用有效的通风措施。
2.8 清除焊渣时,应戴防护镜。
2.9 高处焊接作业时,必须戴盔式面罩。
3 气焊〔割〕作业
3.1 氧气瓶与乙炔瓶间的距离必须大于5m。
3.2 氧气瓶、乙炔瓶距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高处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不得放在作业区域下方,应与作业点正下方坚持在10m以上的距离。
3.3 氧气瓶、乙炔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炎热季节工作时,应搭设防晒棚;乙炔瓶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0。
3.4 氧气瓶阀不得沾有油脂、灰土。不得用带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工作服接触氧气瓶阀。
3.5 氧气瓶应设防震圈和安全帽,搬运时防止撞击。
3.6 氧气瓶、乙炔瓶使用时必须装设减压器,减压器与瓶阀的连接应可靠,不得漏气。
3.7 开启氧气阀门时,不得面对减压器,应用专用工具。氧气瓶中的氧气不得全部用尽,必须坚持不小于49KPa的压力。
3.8 乙炔瓶在使用时,必须直立。
3.9 乙炔瓶内的气体不得用尽,必须保留不小于98KPa的压力。
3.10 焊炬和割炬点火前,应检查连接处和各气阀的严密性,连接处和气阀不得漏气;焊嘴、割嘴不得漏气、堵塞。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焊炬、割炬气体通路或气阀有漏气现象,应马上停止作业,修好后再使用。
3.11 焊炬或割炬的气体通路均不得沾有油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