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0088392 上传时间:2025-04-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十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上,环境教育被列为会议议程之一。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教育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十年”。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后远景目标纲要》中,把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指导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战略。其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界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改革,把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及当今素质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并把有关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中,要求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实施本课题研究是开展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 多少年来,我国忽视了环境保护的国民教育,使大多数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的强调经济发展,以至形成高能耗、高污染,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发展经济,江、河、湖、海、天空、大地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要根治环境污染,除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之外,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是关键,全民共同认识、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环保才是彻底根治环境污染的根本。在小学阶段进行环保教育对人才培养、国民素提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义之一:开展环保教育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专们人才。跨世纪的人才必须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把我们的接班人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的人,而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保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意义之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根据大、中、小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全国环境宣传行动纲要》)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是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心素质和健康个性所构成的。环境教育过程特别注重向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关心他人利益教育,全社会协作治理污染的协作精神教育,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教育,这些教育恰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在进行环保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等。因此.环境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意义之三:环境教育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环境意识、环境教育是衡量一所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学校开展的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纪律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许多内容都可以与环境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如“讲文明不随地吐痰,污染空气;讲卫生不乱丢、乱扔,不增加垃圾;讲纪律、有秩序活动不制造噪音, 使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予以更为丰富的内涵。 意义之四:环境教育可以丰富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1996〜20XX年)中指出:“中小学要利用活动课教学时间,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竞赛和征文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学校少先队活动可通过多种形式,如:组织“雏鹰假日小队”。 “蓝天碧水小队”、“绿色卫士小队”等小队活动,开展“手拉手地球村,回收大行动”、“绿色的向往”诗朗诵等大型的大队活动,使环保宣传和少先队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共同关心人类,热爱生活的观念。 环境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的大问题,也关系到教育是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并具有现代意识人才的问题,开展环境宣教势在必行,进行环境教育意义深远。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为指导,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校园、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目标: 环境教育课程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将环境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获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使环境教育的各部分内容内化于学生自身(并通过学生影响到其他普通民众),并在今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时将所获得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外化于具体的行为之中。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总体目标为: (1) 学习环境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工程等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灾害、能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它们分析环境问题及其包含的生态系统原理。 (2) 提高环境意识。通过活动,使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热爱环境、理解环境,进而形成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促使及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向着有利于自然和谐的方向转变。 (3)获得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指导技能。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文体参与,以及学生的实地调查、考察及亲自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基本环境问题,改善和优环境的技能技巧。 (4)发展学生的其它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还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模拟决策能力等,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材料收集整理、数据处理、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的科研能力。 年级段分目标为: 小学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自然;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小学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三、课程内容: 小学1 -3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 感知身边环境的特点及变化。 2. 表达自己对身边环境的感受。 3. 知道日常生活需要空间,需要自然资源和能源。 4. 感知日常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 了解并实践小学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1. 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 2. 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 3.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描绘练习本、铅笔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一生产与包装一流通与销售一使 用一废弃与再处理一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 4. 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 5. 环保知识竞赛或废物再利用比赛。 6. 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小学4-6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1. 调查和了解社区和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 2. 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 了解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4. 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是好的环境,以及建设良好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1. 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绘制社区平面图。 2. 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展现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3. 围绕社区主要环境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解决办法。 4. 观看照片或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本地区20年来环境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讨论二者的联系。 5. 分组设计一份学校环境建设规划或社区环境建设规划。 6. 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 7. 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向周围人宣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 四:课程实施: (一)把环境教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实施相结合。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可以采取渗透模式。活动时,既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更要针对各科的知识和特点,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1、把握渗透课程 (1)语文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2)数学学科 在小学数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在课内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进行讨论、游戏等形式,在课外可以进行实验与调查,野外考察,环保宣传等。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教师因此再进行适当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3)常识学科 常识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常识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生物和环境教学内容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开展环境教育的专题活动。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4)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音乐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