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药提取EHS操作规程
一、安全
1. 管理规程
1。1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应专业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1。2加强室内通风,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室内温度不超过30°C,同时提取罐应保持密闭,严禁敞开,避免乙醇挥发,导致可燃气体聚集,并按要求在作业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探测仪。
1。3生产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
1.4提取室内所有电气设备均应使用防爆电气。
1.5提取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人员严禁擅自离岗,杜绝违章作业.
1.6提取罐上所有安全附件必须按要求检定,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以及可燃气体监测仪等.
1.7管道应标明介质名称,并有流向标志,避免误操作。
1。8蒸汽、热水管道应有隔热层,防止烫伤。
1。9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发生着火,应迅速用水或干粉灭火器扑灭,火势较大不能控制时,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拨打119报警。
1.10生产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不得带病操作,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立即停止操作及向生产和设备部门汇报,正常使用后才能进行操作。
1。11检修、维护保养作业时,设备必须停机,并挂“有人作业,禁止合闸"标识牌,严禁设备运转时进行检修、维护保养.
1。12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按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不低于1次,车间每周不低于1次,班组每日不低于1次.
1。13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演练1次.
1。14涉及危险作业应办理作业票证,并严格审批。
2. 作业前准备
2.1检查乙醇稀释罐、提取罐上下盖是否严密,水阀、气阀是否有泄漏和堵塞,自来水、视镜灯、液位计是否正常,检查出液管路、储液罐、过滤器是否干净、通畅.
2。2检查供汽(锅炉蒸汽)、供水(生产用水、冷却水)、供电、供气压缩空气)等均正常。
2。3检查确认各控制部分含电气、仪表)正常.
3。作业安全规程
3.1切药
3。1。1检查设备零部件是否齐全,设备有无异常现象,各紧固螺栓、螺母有无松动现象,及时处理或上报;设备的周围及内部应无与设备或生产无关的物件,对防碍设备操作的物件要进行清理并移至安全的地方。
3.1.2刀盘护罩未安装牢固,严禁开车.
3.1 3喂料时手不得越过安全警示牌。
3.1.4严格防止在被切药材中混入金属或其它杂物,以免损坏动、定刀片及其它零部件。
3。1.5各装轴承位置、传动链轮及各调整滑动部位每班开机前应及时加润滑油。
3.1.6链条松紧要调整适宜,严防链条轴向窜动,损坏零件。
3。1.7所有调整、清扫、润滑等必须在停车状态下进行,严禁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调整机件。
3。1.8生产过程中若有异声,应立即停车,查找原因。
3。2乙醇稀释
3。2。1乙醇输送泵应采用防爆电机,并进行可靠接地.
3。2.2乙醇输送管道必须使用不锈钢等金属导电材料,严禁使用塑料、橡胶等软管,进料时,使用静电夹将乙醇管道和乙醇稀释罐进行跨接,乙醇稀释罐应可靠接地。
3.2 3严格控制乙醇打料速度,流速要慢,同时要避免撞击、摩擦,防止产生静电火花。
3.2 4加料时,岗位人员严禁擅离岗位,并时刻关注液位计,严禁超过液位计红线,避免乙醇溢出,泄漏。
3.2 5上、下操作台时,应注意报抓好扶手,以防滑倒、撞伤.
3。2.6加料结束后,关闭阀门,盖好乙醇罐进料。
3.3醇沉
3。3。1严格控制蒸汽压力,防止蒸汽压力太大,设备损坏而发生安全事故.
3。3.2提取时应查看冷却循环水的压力及提取罐内压,以免因无法冷却使罐压升高。
3。3.3下盖与上盖的联锁开关应严格按规定开启或关闭,以免误操作而跑料。
3。3。4排渣前将渣车开至出渣处,打开底盖,观察出渣是否有人,确定无人后,方可排渣,排净药渣后应关闭底盖.
3.3.5清洁时,应注意保护电气,防止进水,漏电.
3.3 6设备带压操作时或设备内残余压力尚未泄放完之前,严禁开启投料及排渣门。
3。4浓缩
3。4。1检查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方位.
3.4 2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防止蒸汽管及热水烫伤。
3。4。3严格控制好浓缩进料量与浓缩速度,防止因进料量太小而结痂,或因进料量太大而跑料泄漏.
3。4。4检查安全阀是否正常,要严格控制蒸汽阀门进气量和真空度,以防蒸汽压力太高损坏设备造成事故,或真空度太大造成跑料泄漏,或真空度太底无法循环而结痂。
3。5乙醇回收
3.5 1严格控制蒸馏釜压力,如蒸馏釜内压力达到0.03MPa时,需立即关闭蒸汽阀,找出原因(是否有堵塞,冲洗排除后),才可继续工作。
3。5.2严格控制调节蒸汽压力和进料量,使蒸馏釜内保持101°C — 102°C。
3。5.3交接班时要注意各阀门开关,仪表指示是否正常,严防缺水.
二、环境保护
1. 生产废水包括清洁用水必须进入污水处理站,禁止偷排或进入雨水管网。
2. 提取废渣规范处置,禁止随意堆放及倾倒。
3. 污水处理站设备设施应保持运行完好,处理的废水各项指标如COD、氨氮、悬浮物等应达到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确保达标排放。
4. 生产现场各管道应保持完好,严禁跑冒滴漏.
三、职业卫生
1. 公司应为作业人员配备劳动保护用品,作业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2. 对涉及粉尘的岗位,如粉碎、配料等岗位,应加强通风,同时加强个体防护,配备防尘罩,严禁使用纱布罩代替。
3. 针对锅炉房、空压室等噪声较大的岗位,应为员工配备防噪耳塞。
4。高温作业场所,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对锅炉、热水罐等设备安装隔热层,值班室应单独设置,尽量避免人员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5. 在有职业危害的岗位挂设《职业危害告知卡》,如粉尘、噪声、高温、有毒化学品等。
6。严格落实员工岗前、岗中、离岗体检,对体检异常的人员应送至有资质的医院复查,并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