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相信将来》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二、预习:
1、 强记字音:
灰烬〔 〕 依偎〔 〕 摇曳〔 〕 睫〔 〕毛 瞳〔 〕孔 惆怅〔 〕 轻视〔 〕 脊〔 〕骨 给〔 〕予 不屈不挠〔 〕
2、 辨音辨形:
摇曳〔 〕—拽〔 〕拉 睫〔 〕毛—捷〔 〕报 给〔 〕予—给〔 〕以 瞳〔 〕孔—潼〔 〕关 撞〔 〕击—经幢〔 〕 惆〔 〕怅—稠〔 〕密—未雨绸〔 〕缪—鸟声啁啾〔 〕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4节: 腐烂的皮肉——
第5节: 脊骨——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美丽的笔杆
〔二〕表现形式
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